【文档说明】安徽省部分省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pdf,共(4)页,234.0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aaa7aba00bce3623510c04b8ced68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BABB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BACCCDBC题号2
1222324答案ABCA1.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关系逐渐向奴隶制国家的生产关系过渡,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B项正确;A项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可排除;C项在示意图中无法体现;D项只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2.C【解析
】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秦朝,A项排除;当时各诸侯国频繁的变革中有些改革是促进社会的发展,B项排除;材料时间是“战国时期”,当时官僚制度还没有完全形成,D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君主采取措施改变选官制度,反映了君主集权制度的逐渐形成,故C项正确。3.D【解析】材料中反映出汉代皇帝不断分散
相权,实质上是加强皇权,所以D项正确;分散相权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所以A项错误;分散相权之后,可能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B项不准确;外戚和宦官专权根源在于君主专制,所以C项错误。4
.B【解析】材料信息“它(中国铁器)连同各种织品和皮货输送给我们”表明,在公元1世纪,中国铁器已经远销罗马帝国,故B项正确。材料“在所有各种铁之中,以中国铁为最好”表达了罗马人对销往帝国境内的各类铁器的评价,但这不能反映出所有罗马人的看法,而且材料没有把中国铁与世界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冶铁技术进行比较,故排除A项;C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中国铁器传至罗马帝国,并不表明冶铁技术就源于中国,故D项错误。5.A【解析】唐代科举考试进士科兼顾“儒家经典”“文学文化素养”“现实中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这有利于官员素质的
提升,故A项正确;进士科只是科举制的核心科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入仕途径,B项错误;“儒家经典”以德行为核心价值,C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因科举制而得以巩固,D项错误。6.B【解析】根据材料“违背‘尊尊贵贵’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谊意见
的依据来自儒家思想,这说明当时的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的礼治思想渗透到律令之中,并不是儒家思想或礼治可以代替法律,排除A项;材料中贾谊的意见是要维护贵族尊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
涉及法律适用范围变化的信息,排除D项。7.B【解析】由材料可知,周边少数民族到唐朝经商、学习,以及胡汉习俗相互融合,这反映了此时的民族交融情况,这种民族交融与唐朝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直接相关,故选B项。A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错误
,唐朝也非常重视经济和军事,故排除。8.A【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铁钱沉重不便贸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这说明交子的出现弥补了铁钱对商业贸易活动不利的缺陷,因此可推知交子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A项。B项“取代了”的表述绝对化,且与史实不符,交子与铜钱是同时流通的;C
、D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可排除。9.C【解析】第一则材料说明汉代统治思想既有儒家思想也有法家思想,A项排除;第二则材料反映明代统治思想既有儒家思想也有法家思想,B项排除;第三则材料体现明代法律是以礼入法。三则材料的共性是统治者治国礼法结合,所以C项正
确,D项可排除。10.B【解析】由材料“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和“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可知,“摊丁入亩”减轻了政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有利于人口增加,从而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排除D项。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并未受
到冲击,排除A项;“摊丁入亩”只是将丁税平摊至田赋中,而赋役还包括除丁税外的其他项目,因此“摊丁入亩”不能解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决赋役不均的问题,排除C项。1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种政治力量都想争夺统治权,所以A项正确。材料中的民国六
年即1917年,袁世凯已死,所以B项排除;漫画中这些人都想争夺政权,不是各派力量支持张勋复辟,所以C项排除;漫画中并没有提及帝国主义,所以D项排除。12.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当时考试资格只有男子可以参加,广大女性政治权利被剥夺,由此可知此选
官制度仍需要改进和完善,所以D项正确;文官制度主要满足北洋军阀统治的需要,A项排除;清末已经开始改变选官制度,B项排除;材料中是指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实行分类考试,而不能反映封建制度的等级森严,所以C项排除。13.B【解析】材料中提到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中小学、中职学校教育中,并在普通高校中
也进行这方面的内容教学,可见国家重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层面的广泛性,排除A项;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角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4.A【解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
提出的重要理念,材料阐述了这一理念被联合国采纳的事实,反映出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A项正确。B、D两项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有误,均排除;C项所述不符合实际,排除。15.C【解析】材料信息主要说明古典学家利用考古发现对雅典民主提出了疑问,所以C项正确;雅典民主仍是直接民主,只
是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由于受场地限制参加的人并不多,所以A项表述有问题;材料中只是反映公民参政的场地受限,并不能说明公民参政的积极性不高,所以B项排除;材料信息主要是说明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人数受场地限制,所以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排除。16.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新航路开辟使得大
量金银流入,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因此利息率下降,故选C项;商业革命主要指各大洲商品交流等,这与材料信息不符,A项排除;工业革命到19世纪才完成,故B项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17.C【解析】由材料中“统治者是法律的臣仆”“若强制他人遵守法律,他自己
就要更加严格遵守法律”可知,卢梭主张统治者也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意思均不符,可排除。18.D【解析】抓住材料1787年宪法草案讨论及材料“正是小加图和布鲁图斯这两位共和派成员企图阻止恺撒的独裁政治”可知这两个人是州权主义者,强烈反对宪法
中的联邦制,这说明当时新的国家结构遇到一定阻力,D项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可排除;B项夸大了州权主义思潮程度,可以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制思想而是联邦政府权力过大,C项排除。19.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是常任的,不与政府共进退,所以对政府政策
的延续性特别敏感,无论政府、领袖人物如何更迭,文官是常任的,这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所以B项正确;文官在政治立场中保持“中立”,所以A和D项排除;文官也是通过考试录取,不是世袭的,所以C项不准确
。20.C【解析】材料叙述的是维也纳会议在协调大国扩张方面的原则,这在客观上有助于缓和、协调大国之间因侵略扩张而产生的矛盾,但这种依靠自律和大国自愿约束的原则很难有效落实,不可能真正地避免战争,但在客观上有助于缓和、协调大国之间因侵略扩张
而产生的矛盾,故选C项。A、B、D三项的表述均与材料信息不符,可排除。21.A【解析】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工厂和交通的发展,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增加,要求准时准点,所以A项正确;在这之前英国早已成为“日不落帝国”,B项排除;C
项只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可排除;材料中信息与殖民文化没有必然关系,可排除D项。22.B【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货币联盟,使得国家间的汇率极不稳定,国际金融关系更为复杂,世界
市场因区域间的争夺激烈而出现混乱,故选B项。A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各国实行货币贬值以扩大出口,而不是扩大进口,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英镑仍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D项错误。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23.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联合国制定了一系列条约、法律,用以规范国家行为,维护人权。这些条约、法律即国际法,故选C项。联合国并非是超越主权国家的权力机构,排除A项;联合国的宗旨主要在于维护世界和平,制定国际公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种方式,排除B项;并非所有国际组织都是联合国的附属机构,排除D项。24.A
【解析】由材料可知,自媒体形成较早,但人类进入自媒体时代却是“今天”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自媒体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才有了“自媒体时代”的出现,故A项正确。B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因为
自媒体地位的变迁并不能反映“人类生活世俗化的趋势”和“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故排除C、D两项。25.(20分)(1)特点:既是户籍制度,也是基层行政管理制度;田宅、资产和丁口相结合;户籍与赋役管理基本
合而为一;地域分割,户籍不能随意变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6分,任答3点即可)(2)影响: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计划体制的推行;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保障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稳步进行;但也造成了城
乡差距等。(10分,每点2分,任答5点即可)(3)认识:户籍制度改革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户籍制度改革丰富了国家治理的内涵;户籍制度改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4分,任答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6.(20分)(1)原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贫困化加剧;农业生产萎缩;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美洲作物在中国的推广等。(8分,任答4点即可)(2)条件: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等。(6分,任答3点即可)意义:提
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等等。(6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7.(12分)示例:观点:政治妥协有助于社会发展(2分)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经过政治妥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
主立宪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稳定了社会秩序,这为英国经济、科技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是中央与地方妥协的结果,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大、小州的妥协和南北方的妥协维护了
国家统一,巩固了独立成果。1787年宪法中的各种政治妥协,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推动了新生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巩固了国家统一。(8分)结论: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是发展的常态。政治妥协有利于冲突双方结束争端,实现和解,从而使社会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
为唯一标准答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