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470.710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部分解析).docx,共(13)页,470.7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95122079ba637aa8f7239d1f4b9b81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孝义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卷)历史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完成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完成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1.关于《诗经·国风》起源,学界一般重视“采诗说”,即

由周王室派专人于各地采集民间诗歌编订成册,达到“比其音律,以闻天子”。由此可见关于“采诗”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监督地方得失B.体察民情疾苦,纠正君主专制C.掌握舆论动向,规范国家治理D.集合各地民情,以备后世借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

运用阶级分析法,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再加上题中材料“周王室派专人于各地采集民间诗歌编订成册”、“以闻天子”,通过翻译最后得出,诗经编撰的最终目的是让“天子”掌握地方舆论动向,规范国家治理,C项正

确;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朝正式确立,因此A项和B项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和B项;根据材料“以闻天子”,说明诗经的编撰是为周天

子治理国家服务的,而不是“以备后世借鉴”,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秦汉之后古代中国进入了文治天下的时代。但唐代武则天却开创了武举制,武举考核“弓马定去留,策问定高下”,且民间武术也更加注重实战功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重文轻武社会风气彻底扭

转B.边疆形势变化影响制度变迁C.平民社会达到兴盛阶段D.武举制是藩镇割据根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武举考核‘弓马定去留,策问定高下’,且民间武术也更加注重实战功能。”并结合所学可知“弓马定去留,策问定高下”是指选

拔既有武艺又有韬略的将帅之才;民间武术也注重实战功能,说明武举社会影响扩大,武举制度在民间影响的增大有利于推动平民社会的兴盛,C项正确;A项“彻底”不符合史实,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

疆形势的变化,排除B项;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是封建割据的根源,唐中后期藩镇割据是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3.后周太祖郭威进行军事改革,限制地方武夫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重建文官系统和恢复律令。郭威的改革()A.

避免了武将夺权的现象发生B.意图消除藩镇割据的威胁C.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D.体现了重文轻武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限制地方武夫军事集团的权力,诛杀跋扈的将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时期后周郭威实行军事改革,目的就是要消除自唐

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威胁,B项正确;武将夺权的现象还在发生,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北宋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是北宋时期实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4.宋瓷品类繁多、器型多

样,但造型简洁;从色泽丰富的“窑变”到各类单色瓷,都追求釉色自然、典雅、含蓄;装饰纹样的意境、气韵,浮现儒家文化所倡导的精炼素雅之美。宋瓷呈现的审美情愫源于A.制瓷工艺技术的日臻成熟B.追求风神韵致的理学意象C.气韵浮华的商品经济需求D.中西审美意趣的交融碰撞答案:B解析: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因此体现在瓷器上的风格呈现“釉色自然、典雅、含蓄”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与制瓷工艺的日臻成熟及中西审美意趣的交融碰撞说法无关,排除AD项;商品经济发展会导致奢靡之风盛行,与材料“瓷器釉色自然、典雅、含蓄”的说法不符,排除C项

。故选B项。5.元朝创立行中书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制度()A.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B.造成地方割据势力膨胀C.削弱了地方行政能力D.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

可知,材料讲的是行省制度,它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举,D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A项;行省权大而不专,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受中书省的节制,与题干逻辑错误,排除B项;材料表明是为了加强地方的行政能力而设置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故选D项。6.大学士张居正任首辅时,虽然没有像前任那样兼理吏部事务。但“九卿之中,不是居正所汲引,便是他的亲戚”。改革时实行“考成法”,对官吏进行考核,使“他以六科(监察六部的机构)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由此

可见,明中后期内阁地位提升主要是因为()A.首辅张居正个人能力突出B.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C.内阁这个机构本身赋予的D.内阁直接或间接干预行政事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张居正任首辅“虽然没有像前任那样兼理吏部事务”,但“九卿之中,不是居正所汲引,便是

他的亲戚”,说明人事安排受内阁的影响很大,六部难以摆脱张居正的影响。明中后期内阁的权力不是内阁这个秘书机构赋予的,是以其他方式侵夺的,甚至是其所兼理的行政职务赋予的,D项正确;皇帝的信任是内阁权力扩大的重要因素,但不能

说明“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即作为秘书机构的内阁左右了行政机构,排除A项;内阁大学士的个人能力不能使得“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排除B项;根据“六科(监察六部的机构)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明中后期内阁地位提升不是内阁这个机构本身赋予的

,排除C项。故选D项。7.观察下列曲线图的形式,对明清科技水平“落后”,解释正确的是()A.图1B.图2C.图3D.图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但是中国整体科技

发展的速度和水平逐渐被西方超过,明清之后,中国科技近代化举步维艰,但仍有所发展,中西比较凸显中国科技水平“落后”,B项正确;图1是一条以明清为顶点的抛物线,体现明清科技“落后”是断崖式倒退,没有看到近代中国科技的进步,这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图3也用以明清为顶点的抛物线来呈现明清科技“落后”

是断崖式倒退,没有看到近代中国科技的进步,这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明清之前,中国科技不断发展,并没有出现起伏大的波浪式前进景象,图4不符合古代中国科技水平发展的基本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无碍居士在《警世通言·叙》谈到“《六经》《语》《孟》,谭者纷如,

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材料表明小说内容充满了儒学教化色彩,出现的原因是()A.工商业市民阶层的崛起B.市井文化的进一步发展C.儒家的伦理规范民

间化D.主流价值下移并社会化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小说的繁荣是市民阶层崛起的产物,而小说内容中充满了儒学教化色彩,则是主流价值影响下移、社会化的体现,D项正确;明清小说兴起的原因是手工业、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工商业市镇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

井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风尚和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等,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从宋至明清,儒学世俗化、实用化即将儒家的伦理规范、礼教制度社会化、民间化成种发展趋势,选项是对材料内容的解释,不是设问要求的材料内容中充满了儒学教化色彩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在清朝典籍

中,“外洋”一词通常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属于国家领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泛指所有滨海国家,又称外夷。下表是《清实录》中道光朝以后关于“外洋”使用频

率的统计表。道光朝(1821-1850)咸丰同治朝(1851-1874)光绪宣统朝(1875-1911)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中国管辖的“外洋”外国同义的“外洋”141

1927258148对材料中“外洋”一词使用频率的嬗变,解读最现代化的是()A.近代海军建立水师职能变化海权意识增强B.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和海防危机加深C.中国管辖的“外洋”说法未发生根本改变D.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与外

国交往相对较少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道光朝,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高,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低;咸丰同治朝到光绪宣统朝,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减少,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大幅度提高。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近代

海军的建立,传统水师职能发生变化,海权意识增强,现代化程度提高,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海防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是材料中“外洋”一词使用频率嬗变的一方面原因,排除B项;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道光朝,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高,外国

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低;咸丰同治朝到光绪宣统朝,中国管辖的“外洋”使用频率减少,外国同义的“外洋”使用频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未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与外国交往相对较少是道光朝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0.关税自主是南京

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实行的重大措施。1931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1933年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A.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B.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D.推

动了关税自主运动开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保护民族经济,从而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真正实现了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关税提高影响国际贸易,可能引发关税战,恶化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商业贸易的繁荣,并且

当时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贸易萎缩,排除C项;关税提高是关税自主运动开展的成果,D项错误。故选B项。11.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徒有学

校之名而无教育之实的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职能愈益清简,惟余尊孔之象征意义。……清代官学未能在急剧变革的社会中实现制度上整体转型。基于此,清政府对官学近代教育转型的意义在于()A.未能主动顺应近代历史发展

潮流,促进教育转型B.实现了同西方新式教育的对接与契合、真正融通C.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D.割裂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利于民族文化发展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冲击了传统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推动了思想解放,在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和教育体制的转型,C项正确;晚清科举制的废除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项;“实现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废除的意义,D项是局限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自电报发

明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官员曾纪泽最早在清政府许可下开始使用“电奏”。中法战争后,“电奏”逐渐成为清政府官僚系统内部主要的新型文书形式,并形成了“电奏”制度。这反映出()A.电报技术已在清朝野普及使用B.电报使用极大提升清军战斗力C.外交需求根本上推动了电报使用D.新技术有助于政府治理现代

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电奏”是用电报拍发的奏折,随着电报技术的发明,19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清政府内,臣下越来越多地用电报向朝廷报告重要事务,改变了传统的奏折制度,形成了“电奏”制度。将电报技术使用与传统奏折结合,促进清

代文书制度变革与创新,有利于清政府治理现代化,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清朝君臣使用电报,不能得出已在朝野普及,排除A项;材料不包含清军战斗力相关信息,排除B项;虽然最早使用电报的是外交官员,但电报使用根本上是出于清朝维护自身统治的需求,如加速信息传递、提高决策效

率、加强对地方控制等,排除C项。故选D项。13.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为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A.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全部学说B.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C.发掘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D.存在较为多元的学术流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时期,梁启超、吴虞认为墨子关于社会起源的见解和卢梭的‘民约论’很相似,方授楚

则认为墨家有主权在民的思想;吕思勉为认为《管子》中的‘轻重’诸篇与近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政策很相似。”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民约论”“主权在民”“国家社会主义”等内容,说明其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符合现代化

的思想因素,C项正确;全盘否定了儒家的全部学说,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存在较为多元的学术流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劳动带来了幸福》(1953年)。该画作意在()A.描

绘农村社会的巨变B.歌颂妇女地位的提高C.展现社会的蓬勃生气D.赞美经济建设的成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画《劳动带来了幸福》(195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正处于一五计划时期,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该

漫画标题劳动带来了幸福,可见为了展现当时社会的蓬勃生气,C项正确;从漫画中无法看出描绘农村社会的巨变,排除A项;从漫画中无法看出妇女地位的提高,排除B项;此时一五计划刚刚开始,且从漫画中无法看出经济建设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0年5月28日,十三

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

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法典》的推行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有利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民法典》是在原有法律基础上进行编纂的,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并

非摒弃,A项排除;B项“全新”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史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已进入成文法时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7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帝王亲自巡狩考察各地,以加强对诸侯或部落的控制。秦朝设置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有固定官署和属官,赋巡视官以监御史、监察史专职身份,并基本明

确其地位和职责……宋代严格监察官员的选录标准,加强对御史、监察史和监司官的考核管理,要求御史及监司官必须具有“忠直亮节、忠纯体国”之操守。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清朝统治者汇集了

历代巡视监察法规的成果,颁布了四十几部监察法规,其中就有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摘编自何万勤《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材料二1927年年底至1931年年底,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巡视员“不只是听报纸看文件,而是要亲自到下级党部

与支部中去,要广泛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巡视过程中及巡视后应向派出他的党部作详细的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党的委员会必须迅速的讨论他的报告给下级以指示”。——摘编自中共中央党校主办《学习时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建立党内巡视制度体现的原则和原因。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注重巡视制度建设;巡视监察工作权威性加强;对巡视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巡视制度规范化、体系化。(任答两点)影响:有利于我国监察制度完善发展;有利于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加强整顿吏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后世监察制度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任答两点)(2)原则:巡视员要集中群众意见并提出具体意见向上级报告,上级党委必须迅速讨论并给予指示,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原因:中共的建立和革命战争的需

要;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反动统治。(任答两点)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可得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一“秦朝设置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可得出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明确监察官员职能、加强对其监督以及制定监

察法规可得出注重巡视制度建设,巡视制度规范化、体系化;根据材料一“有固定官署和属官,赋巡视官以监御史、监察史专职身份,并基本明确其地位和职责”可得出巡视监察工作权威性加强;根据材料一“宋代严格监察官员的

选录标准,加强对御史、监察史和监司官的考核管理”可得出对巡视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影响:根据材料一,古代巡视制度注重制度建设,规范化、体系化,巡视监察工作权威性加强,对巡视官员的监督和管理加强,有利于我国

监察制度完善发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明确其地位和职责”“加强对御史、监察史和监司官的考核管理”可得出有利于官员规范执政,加强整顿吏治;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根据材料一“清朝统治者汇集了历代巡视监察法规的成果,颁布了四十几部监察法规,其中就有我国

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可得出为后世监察制度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2)原则:根据材料二,巡视员要集中群众意见并提出具体意见向上级报告,上级党委必须迅速讨论并给予指示,这

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原因:根据材料二“1927年年底至1931年年底”,处于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党内巡视制度,原因有中共的建立和革命战争的需要,日本侵华战争,国民党反动统治。17.材料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

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

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

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答案:(1)旧都平城环境承

载能力有限,又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较深,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较大,平城占北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然。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廷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进一步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进一步南下,完成统一的需要。(答出任意

三点)(2)城市规模宏大,耗费大量资金与民力:奢靡之风在鲜身贵族内部盛行激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鲜卑贵族内部离心离德;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学习门阀制度与繁文缛节,造成鲜卑族的文弱化,战斗力下降。(答出任意两点)(第1问答出3点、第二问答出2点,或第1问答出2

点、第二问答出3点,均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所谓大历史观,指的是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段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维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是这样一种大历史观。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就要以唯物

史观为指导,运用大历史观,树立正确党史观,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和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长河中予以科学定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历史自信,继续书写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华章。——摘编自王树荫王君

《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定位》上述材料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从四个维度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任意一个维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选出维度,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

例视角1:从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论题: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阐释: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了救亡图存、翻身解放,中国

人民不断奋起反抗,但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封建阶级的自强运动,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方案,都无法挽救中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逐渐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变为现实。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视角2:从人类社会文明史论题: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阐释:西方社会开启了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长期以来,许多发

展中国家以西方现代化模式为选择,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反而陷入了发展困境。各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一条立足中国国情出发的道路,它既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的现代化。西方的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掠夺、暴力战争和

资本积累的基础上的,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追求正义的政党,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可能也不会选择西方模式。而苏联的现代化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上,最终暴露出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共产主义文明

,之所以被称为“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和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双重超越,是以人民逻辑为指导,建立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是一种不搞掠夺称霸、强调“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促进共建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文明形态。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渐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解析:根据题意要求,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从四个维度中任选一个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如以“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为视角,可拟定论题: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近代中国社

会各阶级救亡图存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最后得出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也可以“人类社会文明史”为视角,可拟定论题:走出中国式现代化

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阐述近代各国现代化道路等相关史实,突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和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渐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等。19.数据会说话,其背后暗含着一种透过世界看中国的维度。

中国科技“落后”与“复兴”的结果是中西对比视野下的产物,科技“落后”与“复兴”的过程应从中国内部长时段的变迁中去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867年沪局枪厂所生产的前膛枪和骑枪竟是在15世纪便已在

西方出现的技术,直到1871年,沪局所掌握的后膛枪制造技术还要比欧洲晚了30年。中国的造炮技术则沿着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再走一遍。——董光璧《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材料二1957年7月,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导弹样品,帮助建立核工厂,培养人才。新中国初期,苏联在技术层面以

及经济层面上对中国科技发展起过积极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直到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

家,世界上5G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2020年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领跑者”。——汪琪《大概念统领的高中历史深度学习实践研究》材料三中国早期对新冠病毒测序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提供了“反击病毒的机会”。美

国辉瑞等疫苗如此快速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利用了中国分享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英国《卫报》2020年12月6日(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枪炮厂军事制造水平相比欧洲落后数十年甚或几百年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科技相比,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相比,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科技复兴”的原因。答案:(1)原因:华夷

之辨影响,学“西用”仍需“中体”掩饰。(2)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受到闭关锁国政策和观念上居高自大影响;具有封闭性、实用性、经验性。新中国成立后诸多科技成果都是中外交流的产物,由“仿制”而“自主设计”,因交流开放走向研发创新的过程,

科技发展具有开放性。(任答一点)(3)晚清科技复兴失败的原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军事、民用科技企业的市场比较狭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对西方资本、技术具有较

强的依赖。晚清科技步入后尘、重走老路,不具备自主创新突破的物质条件。(任答两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复兴”的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以及宪法的不断完善,奠定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保障了物质生活条件;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自力更生,不断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

影响等。(任答三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