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04.148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204.14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f30b459c812436b2110c4ce421dc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怀仁市大地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

题区域、在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现代信息生产、存储、传输、

检索等的综合平台,互联网不仅使公民个体的身体感觉与大脑思维活动得以大大延伸,而且大幅度超越地理空间与国家疆界的限制,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它跨越时空,将人类智慧紧密相连,打破现代社会的“原子”状态。简而言之,互联

网的发明与创新使全球的时空距离缩小,大大方便了人类的全球性认知、交流与合作,在信息和即时交互领域首次把“地球村”从前瞻性的理念“落地”为切实的日常实践。互联网为人类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这些便利令人振奋,但是,其中也存在着汹涌的暗流,需要我

们不断警醒与提防。互联网技术及其构筑的信息平台、文明范式对现代社会的“塑形”效应是全方位的,互联网化的社会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单就互联网“塑形”下的现代媒介来说,它并非以往媒介功能的单维度扩张,而是用以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撑的新媒体深刻改变信息的生产、传播与储存、使

用方式,进而重塑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思维与变革能力。这些新趋向,正在改变当下中国社会的传统格局,也在不同程度上重塑现实社会的媒介文化以及文化生成的范式。由此,一些领域的基本逻辑以及社会关系进入了持续重塑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要旨在于以共生、共享的空间和共创、共赢的平台来实现用户的多

维参与和深度体验,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识别用户需求以实现精准服务。现代科技的复合式发展已使广大公众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简单消费者,普通民众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简短、快捷的方式传递到互联网空间中去,并与他人交换感受与看法,网络民意由此走进现实社会,呈现出对现实的干

预力与影响力。明显地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强烈的交互性、体验性理念影响与重塑当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可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层出不穷,传统的阅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智能手机随身的时代,如何像从前一样静心读

书,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善于利用者,也大多是在零碎时间里进行“快速浏览”“碎片化阅读”或“功利化检索”;至于那些不善利用者,则被各种程度的网瘾困住,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里。阅读经典、深入阅

读,对一些人而言,好像真的相当遥远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辩证地看。电子阅读也是阅读,网络浏览与搜索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我们不仅可以获取海量的碎片知识,也可以真正地进入那些经

典书籍的整体阅读。对互联网时代的个体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更需要多读经典,多读那些经过历史淘洗保留下来的精华。文学经典能够提供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支柱,带给我们诗性的滋养。我们还是呼吁更多的人回到经典中来——无论是通过网络的形式还是纸本的形

式。(摘编自傅守祥《在数字时代坚守经典阅读带来的诗意》)材料二:受层累性特征的影响,从内容到表达,传统经典与当下多少有些脱节,阅读起来肯定不太轻松。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指出,对于传统经典,从来就有着学者专业之学与大众通识之学的分别

。对学者,“以古释古”“汉话汉说”,力求恢复经典的原始面貌自然很重要;但对大众而言,重点落在据实感悟,如朱熹所说“要体会亲切”,就已经很好,因为这从来是中国人读书的常态。所以,不一定非要明音韵,通训诂,更须避免“守古人

之言,而失古人之心”的死在句下。传统经典既是历史的留存,又极具未来性,是一种有待发现和创造的资产,它总在人们不断地回溯中重新被认识、拓展。案头研究固然是重新认识和拓展,立足于当下生活的切已体悟也是。故我们不要把传

统经典看成一种封闭静止的存在,它之所以具有经典性,正因为能克服时间的限制,拥有“超时间性”,这种“超时间性”,还是构成所有现代性最重要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典具有历史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特质,对它的研究完全可以立足价值和

实践导向的基础,引入包括现代诠释学在内的新方法。也是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们认为不仅人人都可以读经典,还必须读经典。过程中有专家帮助自然好,如能借助权威注本,在移动设备支撑下展开移动式、微课程及自我量化等个性化的新型

学习模式,也能让人与其中活的思想交接,并最终推进传统经典的大众化进程。总之,关键在融传统智慧于当下生活,让现实激活问题,让经验佐证经典,进而检视自己的直觉,印证古人的洞见。倘能做到这样,则经典文本就能在与生活世界

的互动中,牢牢地植入人的心底。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说,“每一时代都必须按照它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历史流传下来的文本”,“所有这种理解最终都是自我理解”。他认为阅读经典不是一种复制行为,而是创造性行为。进而,

因具有哲学反思的特征,它还能成就一种“创造性的自我认知的内化过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伴随着经典阅读与理解的完成,自己开始更好地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后要强调的是,传统经典需在历史流程中呈现,更需接受后来者基于发展的眼光的检验,以为“吾道自足”,必难“化民成

俗”。故所谓理解还应包括究问与质疑,甚至主要就是究问与质疑。只有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才能让经典因自己的阅读而延续,而增值。活在全球化时代的我们,切记对此须有周彻的了解,然后予以辩证的确认。只有这样,才能因无知而增知,由知识人跃升为文化人,才能造就属于自己的问题意识,重建惠及众生的人文关

怀。(摘编自汪涌豪《当下我们如何重读中国传统经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互联网将人类带人全新的信息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B.公众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交换看法,网络民意由此走进现实社会,并对其产生影

响。C.传统经典能在人们不断地回溯中重新被认识,因而传统经典是一种有待发现和创造的资产。D.阅读经典时若有专家帮助或能借助新型的学习模式,将有助于推进传统经典的大众化进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支撑的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思维与变革能力,进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格局。B.传统经典是历史的留存,具有研究价值,专业学者力求恢复经典的原始面貌,这是当下经典阅读的重中之重。C.如果将传统经典看作封闭静止的存在,传统经典就丧失了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被束之高阁,甚至会被销毁。D

.阅读经典可以说是创造性的自我认知的内化过程,伴随着经典阅读与理解的完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找到自我。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方苞在《传信录序》中特别指出:“古之所谓学者,将明诸心以尽在物之理而济世用,无济于用者则不学也。”B.章学诚《文

史通义》讲“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C.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赞美伯夷和叔齐,鲁迅认为他们作为诸侯继承人,“礼让逊国”是对责任和义务的逃避。D.葛兆光先生指出,儒家治世之作固然是经典,但佛教治心之作、道教治身之作

及诸子百家,林林总总,也是。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iPad或手机阅读,现代媒介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经典。B.纸质书本是占比第二高的常用阅读媒介,阅读经典主要以纸质书本为媒介。C.虽然传统经典有

阅读难度,但人们常购买的图书中,名家经典仍属较受欢迎之类。D.在数字时代,有声听书开发了新的阅读方式,为阅读经典提供了新的可能。5.当下大众如何更好地阅读中国传统经典?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I

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光荣人家徐向林部队开拔了,准备上前线。刘老二到村口送别儿子时,拉着连长的手千叮咛万嘱咐:“我老伴儿去世得早,就剩下太荣这么个亲人,要是子弹不长眼睛,他‘光荣’了,你们一定要把他送回来。”连长安慰他:“大爷,

放心吧,有我在,他不会光荣的。”不几日,一个消息传到了大刘庄:在盐南阻击战中,我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残军两个师,但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大伙儿人心惶惶,大刘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参军入伍,会不会在这次战斗中“光荣”了?谁都心底没数。直到战役结束,部队派人将十二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及十二块刻

有“光荣烈属”的铝牌送到了大刘庄。每一张证书、每一块铝牌,都重若千钩,浸透了烈士的鲜血。部队来人对照烈士名单,含泪将烈士证明书送到烈属手上,并心情沉重地在烈属家门上钉上“光荣烈属”铝牌。部队来人泣不成声地说:“

牺牲的战友太多,只能就地掩埋,这证书、这铝牌就代表他们回家了。”一块块铝牌,鲜红的底色、金色的大字,在冬阳的映照下,格外肃穆、沉重。部队来人没到刘老二家,刘老二主动去打听,部队来人问了刘老二儿子的名字,认真查看名册后说:“大爷,名册上没有刘太荣的名字,说明他活着,放心吧。”“那我儿子

啥时候能回来?”刘老二问。“部队向南追击国民党残军了,暂时回不来。”部队来人答。刘老二放心了。不过,他的心很快又揪了起来,在激烈的盐南阻击战中,他的侄子,也就是刘老大的儿子刘大荣光荣了!“光荣烈属”的铝牌挂在刘老大家后,刘老二陪着刘老大掉了很多泪。一年过去了,刘太荣没回来。两年过去了,刘太

荣还是没回来。刘太荣虽然没回来,但书信倒是经常寄回来。信是寄到刘老大家的,刘老大识点字,刘老二不识字,每次收到信,都是刘老大念给刘老二听。每次来信,都是好消息。诸如部队又打了胜仗,刘太荣又立功了等等。刘老二听着听着,脸上的愁云

逐渐被笑容给漾开。新中国成立后,刘太荣还是没回来。刘老二让刘老大帮着写信去催问,刘太荣回信说,部队正在湘西肃匪,还是回不来。“湘西有多远?”刘老二若有所思地问。“远呢,离我们这儿几千里呢。”刘老大答。“这么远啊!”刘老二感叹了一句,打消了去湘西找儿

子的念头。又过了几年,刘太荣还是没回来。刘老二因长年患有肺病,身体每况愈下,吃了很多药,就是不见好。在一个冬天的傍晚,刘老二快不行了,刘老大握着兄弟布满老茧的手,满脸泪痕。刘老二喘着气说:“老大,太荣离家已经七年零三个月了,现在也该我们爷儿俩见面了。”刘老二话里有话。刘老大

沉默了好一阵子才说:“老二,你会好起来的,太荣会回来看你的。”刘老二定定地看着刘老大说:“老大,别骗我了,太荣他早就光荣了。当初是部队的同志看错了,把太荣看成了大荣,其实这些年一直给我们写信的是大荣。”刘老大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刘老二勉强挤

出笑容道:“人总有一死,我不怕死,太荣也不怕死。但我还有一桩心愿,老大,你一定要帮我了一了。”“啥心愿?”刘老大急切地问。“大荣没死,那个光荣牌就不该挂你家,你摘了,挂到我家门口。”刘老二嘱咐道。刘老大在点头应允时,不解地问:“这事儿你咋知道的?”刘老二笑笑道:“前年,太荣的连长曾到我家来过。”“

老二,那你当时咋不说?”刘老大追问。“老大,我知道你是出于好心瞒着我,而且一瞒就是好多年,要是我说出了真相,你们不就替我担心了嘛。”刘老二答道。既然刘老二知道了真相,刘老大也没再隐瞒。回家后他就摘了光荣牌,郑重其事地钉到了刘老二家的门上。那天,刘老二久久地看着光荣牌,天色将黑

时,他永久地闭上了眼睛。时隔多年,八十多岁的刘老大也即将离开人世。临终前,他嘱咐家人从一只大木箱的箱底找出一个小布包,小布包里赫然藏着一张烈士证明书和一块铝制“光荣烈属”牌。烈士证明书上写着:“刘大荣同志在盐南阻击战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特发此证,以兹褒扬。”

原来,刘大荣跟刘太荣同时牺牲了,因战事紧张,部队统计烈士名册的战士将刘大荣与刘太荣误认为同一人,名册上只写了刘太荣的名字。但在转送烈士证明书和“光荣烈属”铝牌时,那名册和证明书被转送人身上的汗水给洇湿了,“太”字下面

的一点洇没了,转送人错看成“刘大荣”,于是就将证书和铝牌送到了刘老大家。等转送人回去一查看名册底单,才知道闹了误会,于是赶紧写信给刘老大说明情况,并重新寄了烈士证明书。而在这过程中,刘老二一直认为刘太荣没牺牲,刘老大不忍心向刘老二说明真相,于是就对刘老二撒了个善意的谎言,那些书信

,当然也是刘老大自己写的。再说刘老大为何要藏起自己儿子的烈士证明书呢?原来,刘老大的老伴曾因思子心切一病不起,后来收到部队的来信后,刘老大告诉老伴,是部队搞错了,牺牲的是刘太荣。谁知老伴的病刚好转,刘老大就又接到部队勘证后补寄的刘大荣烈

士证明书,刘老大担心老伴受不了打击,只得又藏起了证书,直到老伴先他而去,他都没跟任何人说起……那天晌午,刘老大把“光荣烈属”的铝牌放在手里摩半很久,喃喃说道:“咱们老刘家是光荣人家。”说完,他安详地闭眼辞世。“光荣烈

属”的铝牌再次挂到了刘老大的家门上,红得灿烂,红得耀眼。(选自《连云港文学》)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盐南阻击战我军虽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这一消息让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参军的大刘庄

村民心中惊惶不安。B.得知部队来送牺牲战士的证书、铝牌,刘老二主动去打听消息,看见名单上没有儿子的名字后他才放下心来。C.刘老二打消了去湘西找儿子的念头,是因为他已经猜到了牺牲的是儿子刘太荣,而非刘老大的儿子刘大荣。D.出于对老伴的担心,刘老大藏起了部队勘证后补寄的儿子的烈士证明书,直到老伴

去世,他都没跟任何人说。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荣烈属”铝牌是串联小说的一-条暗线,第一次描写铝牌表现了烈士牺牲的肃穆、沉重,第二次描写则突出了铝牌的灿烂、耀眼。B.小

说善于使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刘老大摩挲“光荣烈属”的铝牌的细节,展现了刘老大对儿子的无限怀念。C.小说通过制造误会增加可读性,“太”字下面的一点洇没了,转送人错看成“刘大荣”,这一误会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波澜。D.本文与

《小二黑结婚》具有一定相似性,如二者语言都通俗质朴,人物对话都简洁直白;但本文没有《小二黑结婚》诙谐风趣的特点。8.小说结尾补叙部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9.小刚同学在阅读完该小说后,认为以“善意的谎言”为题比“光

荣人家”更好。请你给出三条理由,对他进行反驳。(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

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

,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轒辒、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茄;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

鉏铻;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节选自《六韬·虎韬·军略》)材料二:凡战法必本于政。政胜,则其民不争。不争,则无以私意,以上为意。故王者之政,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见敌如

溃,溃而不止,则免。故兵法:“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小战胜,逐北无过五里。”兵起而程敌。政不若者勿与战;食不若者勿与久;敌众勿为客;敌尽不如,击之勿疑。故曰: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胜而不骄者,术明也;败而不怨者,知所失也。若敌强兵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持胜术者,必强至王。若民服而听上则国富而兵胜行是久必王。其过失,无敌深入,偝②险绝塞。民倦且饥渴,而复遇疾,

此败道也。故将使民者,若乘良马者,不可不齐③也。(节选自《商君书·战法》)[注]①轒辒(fénwén):古代用于攻城的一种车辆。其形制下设四轮,上蒙以皮革,中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②偝:同“背”,背靠之意。③齐:

古“剂”字,调剂,调节。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若民A服B而听C上D则国富E而兵胜F行G是久H必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指带领,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中的“引”意思不同。B.属,指连接,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相同。C.程,指衡量﹑估量,与现代汉语成语“计日程功”中的“程”意思相同。D.遇,指遇到,

与《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中的“遇”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向太公询问,在引兵深入敌境时遇到天降大雨的异常天气,军队被水隔断,又没有船只、桥梁和物资,这种情况下

军队要如何脱离险境。B.太公认为,领兵作战要事先拟定计划,准备器械,并训练士兵熟练地使用各种器械,如果没有计划也没有准备,只能在关键时刻白白地忧虑。C.《商君书·战法》认为,成就王业的国君的政治,能使人民不政私斗而勇于抗敌,这是人民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君主的意志为意志导致的。D.

《商君书·战法》认为作战前要对比敌我双方的政治,粮食、兵力等情况,当发现敌国各方面都赶不上我们时,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2)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14.材料二中谈到

了哪些作战时应注意的事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

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怅恨”二字领起,结合下文来看,此处除了写独自策杖行走的孤寂,也反衬了下文归园田后的欢欣。B.三、四句化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清水”濯足,更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和追随本性的品格。C.诗人以

“苦夕短”抱怨“夕”时短暂,兴致难尽,很快就到了天亮,由此衬托了“欢”多,更体现诗人超然之情。D.此诗视角独特新颖,没有描绘自然风光,没有陈述劳动状况,而是通过回家路上和到家后的活动反映欣然自得的生活情境。16.《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复得返自然”是组诗《

归园田居》的总纲,“自然”在本诗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让人仿佛看到作者迎客

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为酒菜欠丰盛而抱歉的话语。(2).《临安春雨初霁》“,”两句中,“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随着这雨声涌上了眉间心头。(3)舟作为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表现诗人寄情山水,渴望自由的情感,如“,”。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门联最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已成为北京的一种别致的文化。北京门联像国外建筑上彰显荣耀的族徽一样醒目却又①。有据可考,北京最早的门

联出现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副门联挂在大都的城门上。后来,北京院落大门也贴上了门联,这些门联是忽必烈门联的变种,与忽必烈门联的形态与意义是相似的,也可以说是②的。门联内容与书写水平体现着主人的文化水

平,因此哪怕是③,也得请高手来为自己增点儿门面。例如一个卖姜的贴上了“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的门联,你想想,卖姜的都讲究诗书,这多少会让现在某些商人汗颜吧?将门联写得有学问,又道出自身职业特点的,比较常见。例如“恒足有道木似水

,立市泽长松如海”一看就是经营木材生意的,并将商号名嵌入,叫“恒立”;皮货商的则为“意气相投裘臻狐腋,名声远扬财聚羔羊”。作为名片的门联,人一看就知道院子主人是干什么的,更是北京门联的一种功能、一个特点。例如“虽为微末生意,却是顶上功夫”,是剃头的。1

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①?我们知道,农历的月份主要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在一个月里,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化着,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从地球上看

月亮是黑的,此时的月相被称作朔,农历历法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为了满足这个规定,农历的月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以保证初一那天月相是朔。从朔到满月大约需要十四五天,但时长并不完全固定,这是因为月亮是在椭圆轨道上绕

地球运行,有时离地球近一些,有时远一些,离地球近时运行速度快一些,③。因此,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最长超过了15天。从统计数据看,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占总数的近60%,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2

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在烈日下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衣服浸透了汗水,但他们却说“我们值得”。B.面对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班会上班主任鼓舞大家:“让我们一同前

进,永不停息,为梦想!”C.心理学家指出,当我们的心理因遭受某些影响而变得脆弱时,应该像受伤的野兽一般,找个僻静之处舔一舔伤口。D.武契奇说:“我们没有核武器和石油,这就是西方认为可以对塞尔维亚为所欲为的原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41年伦敦遭受大规模袭击,斯坦福书店被燃烧弹击中,很多地图的边角都被烧焦了。战争结束后,斯

坦福二世将书店翻修一新,恢复正常营业,并设置柜台,专卖这些烧焦的地图,价格便宜但未卖出去多少。正当他准备将这些地图当作垃圾处理时。他的孙女说想留几张地图作为对这场战争的纪念。斯坦福二世听后脑洞大开,他立刻令人将地图从车上卸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他将这些烧焦的地图放回原来的柜台,并在柜台醒目位置

贴了两张纸,一张写上“战争纪念”,另一张写了这些烧焦地图来历的相关说明。就这样,积压了多年的地图,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销售一空,而且还让书店赚了更多的钱。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因而”提示选项是因果关系,根据原文“传统经典既是历史的留存,又极具未来性,是一种有待发现和创造的资产,它总在人们不断地回溯中重新被认识、拓展”可知,选项强加因果。2.D[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进而改变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格局”错,原文说“正在改变”,选项却变为已然。B项“专业学者力求恢复经典的原始面貌,这是当下经典阅读的重中之重”错,学者和大众各自有各自的重点,不能把学者的研究视为整个经典阅读的重中之重。C项,“最终会被

束之高阁,甚至会被销毁”错,无中生有。故选D项。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观点是用发展、批判的眼光检验传统经典。A项,强调学习是为了“济世”。B项,强调史学必须“经世致用”。C项,是鲁迅对《论

语》相关观点的质疑,属于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传统经典。D项,强调儒家、佛教、道教的相关作品都是传统经典。故选C项。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分析图表的能力。B项,“阅读经典主要以纸质书木为媒介”错,材料与图表中

并不能体现这一点。5.[答案]①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经典,并进入经典书籍的整体阅读中来。②把阅读重点落在对中国传统经典的据实感悟上。③不要把传统经典看成一种封闭静止的存在,要认识它的“超时间性”。④借助专家帮助或

新型学习模式,融传统智慧于当下生活,让现实激活问题、经验佐证经典。⑤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让经典因自己的阅读而延续,而增值。(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要借助手机和互联网来开展经典阅读。由材料二第一、二段可知,应将重点落

在据实感悟上。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我们不能把传统经典看成一种封闭静止的存在。由材料二第四段可知,应该融传统智慧于当下生活,让现实激活问题,让经验佐证经典,进而检视自己的直觉,印证古人的洞见。由材料二第六段可知,要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让经典因自己的阅读而延续,而增值。6.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这一消息让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参军的大刘庄村民心中惊惶不安”错,原文说的是“大刘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亲人参军入伍”。B项,“看见名单上没有儿子的名字后他才放下心来”有误,刘老二不识字,是部队来的人查看了名册后告诉刘老二名单上没有刘太荣的名字,而非刘

老二亲眼看见的。C项,“猜到了牺牲的是儿子刘太荣”错误,此时他并不知道牺牲的人是自己的儿子,只是因为距离湘西太遥远才打消了念头。故选D项。7.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串联小说的一条暗线”不恰当,铝牌是小说中

的重要物象,不是暗线。8.[答案]①交代了刘老大烈士证书和“光荣烈属”铝牌的来历以及藏起来的原因,解答了读者的疑问,和上文情节呼应,使情节合理可信。②通过写刘老大对弟弟和老伴的善意谎言,塑造了刘老大善良

、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③补叙部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富于张力,更有可读性,引发读者深思。(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补叙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补叙部分交代了刘老大的烈士证书和“光荣烈属”铝牌的来历以及藏起来的原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补叙部分表现

了刘老大的善良。从读者的角度看,这一部分既解答了读者对上文的疑问,又引发读者的思考。9.[答案]①以“光荣人家”为题能更好地贯穿全文,“光荣人家”指一家人都是光荣的,刘大荣、刘太荣为国牺牲是光荣的,刘老大、刘老二这些烈属支持儿子为国参军并无怨无悔,也是

光荣的。②用“光荣人家”为题,意蕴丰富,以小见大,能够更好地突出小说的主题。③“善意的谎言”能够突出表现刘老大的善良,但不能突出刘大荣、刘太荣为国牺牲的光荣形象。(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标题作用的能力。“光荣人家”落脚点在一家人都光荣,儿

子为国战斗牺牲是光荣的,父亲支持儿子参军也是光荣的;“善意的谎言”落脚点在刘老大,突出刘老大的善良。显然,“光荣人家”的意蕴更加丰富,作为题目更好。10.DFH[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民”做“服而听上”的主语,“则”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其前应断开,故在D处断

开;“国富而兵胜”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在F处断开;“久”做时间状语修饰“行是”,故在H处断开。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项,“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的意思是撰写。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项“人民没有自己的意志”错,原文“

无以私意”是说不逞个人的意志,而不是没有自己的意志。13.[答案](1)我想要让全军渡过河,使军队不至滞留太久,应当怎么办?[关键词“济”(渡,过河)、“稽留”(停留,滞留)和句式“为之奈何”(怎么办)各1

分,句意1分](2)用兵的重大法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双方兵力的多少,那么胜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关键词“大律”(重大法则﹑规章)、“论”(研究,衡量)、“先”(预先,事先)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不要穷追败寇,不能轻敌冒进。②胜不骄

,败不馁。③要有优秀的将领和良好的谋划。④要注意调节士兵的体力。(一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二中,“见敌如溃,溃而不止,则免”“论敌察众,则胜负可先知也”提到不能过于追赶败兵,要有战术会反思,不能轻敌冒进;“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强调要知

晓成败的原因,打了胜仗不能骄傲,打了败仗也不用气馁;“若敌强兵弱,将贤则胜,将不如则败。若其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充分强调了优秀将领和谋划的作用;“故将使民者,若乘良马者,不可不齐也”强调了要调节士兵的体力。[参考译文]材料一: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遇到深溪、大

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尚未完全渡过,而天降暴雨,洪水涌来(,水位大涨),后面的军队被水隔断,既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我想要让全军渡过河,使军队不至滞留太久,应当怎么办?”太公答道:“大凡率领军队作战,计划不预先拟定,器械不事先准备,平时

训练没有落实,士卒动作不熟练,如果是这样,就不能算是王者的军队。大凡军队有大的军事行动,没有不事前训练士兵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攻城围邑,就用辕媪、临车和冲车等各种攻城战车;观察城内敌情,就用登高的云梯和瞭望敌人动静的飞楼;三军前进和驻扎,就

用武冲、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遮隔街道,就用勇敢而有技术的士卒使用强弩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在四周布设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器材。白天就登上云梯瞭望远方,并设置五色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燃火把,并击响雷鼓、敲

动辇鼓、摇动大铎、吹响鸣箍,以扰乱敌人;跨越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驴、钮铅等器械;渡越大河,就用天潢、飞江等船只;逆流而行,就用浮海、绝江等器材。三军所需的器材用具都已齐备,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材料二:大凡战争策略必须以政治为根

本。有政治上的优势,百姓才不对抗。百姓不对抗,才不逞个人的意志,而是按照君王的意志去行事。所以成就王业的国君的政治,就是使百姓惧怕而不敢参与乡里私斗,而勇于同敌人拼死作战。百姓习惯于用勇力攻克难关,所以就不害怕死亡。看见敌兵像溃堤的洪

水一样,溃逃不止,那就不要再追赶了。所以兵法曾说:“取得大的胜利时,追赶败兵不要超过十里。取得小的胜利时,追赶败兵不要超过五里。”展开军事行动之前必须要衡量敌人的实力。政治赶不上敌国,就不要和它作战;粮食没有敌国多,就不要和它相持;敌人的兵

力比我们多时,就不要主动发起进攻;敌国的一切都赶不上我们时,我们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去攻打它了。所以说:用兵的重大法则在于谨慎,研究敌情、考察双方兵力的多少,那么胜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称霸天下的国家的军队,打了胜仗

不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战术高明;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自己败在哪里。如果敌强我弱,将领有能力就能获胜,将领无能就会打败仗。假如战前的决策来自朝廷的精心谋划,将领超过对方会取胜,将领不如对方也能取胜。在政治上长期掌握获胜的战术,国家就一定会强

大直至称王于天下。如果民众服从并听信君主的治理,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也必然战无不胜,长期执行这一原则,就一定能称王天下。用兵的错误,是轻敌冒进,使军队背靠险地,穿越关隘。兵士疲倦而饥渴交加,再加上遇到疾病流行,这是败军之道。所以将领役使兵士,就像骑乘良马,不能不注意调节其体力。15.

D(D.“没有描绘自然风光”表述错误,在诗歌中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诗歌中“崎岖历榛曲”写回家路上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山涧清且浅”写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诗中这两句就是在描写自然风光。)16.①与自然相得相洽。诗人路

上经过山涧小溪清澈见底,就用来洗去尘世的污垢。一扫“怅恨”之意,正是与自然和谐相恰,坦然自适的自然流露。②享受自然淳朴的农家生活。诗人滤好新酒,以“只鸡”为肴,与近邻共饮,室内暗然,就燃起荆草当明烛,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淳朴

农家生活中自得其乐。③率性自然,超然洒脱。当欢乐意满时,不禁感叹“夕”时短暂,兴致难尽。索性尽情畅饮,直到天明,由此可见诗人的率性而为,超然洒脱。④质朴自然,山涧、熟酒、只鸡、荆薪等平常事物构成了自然的田园生活。⑤田园风光的自然之美。“崎岖历榛曲”曲折的小路,“山涧清且浅

”写清澈见底的山泉,描写了清新自然的图画。(答出3点即可满分。)17.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18.①别具一格②一脉相承③附庸风雅19.作为名片的门联,让人一看就知道院子

主人是干什么的,这是北京门联的一种功能、一个特点。20.①双关。“顶上”既指最上乘的,突出功夫的高深,也指头顶,突出职业的特点,含蓄蕴藉,耐人寻味,②对比:“微末”与“顶上”形成对比,突出不起眼的小手艺也需要高深的大功夫表现出自己的

敬业态度,也赢得了顾客的尊敬。21.C(文中“我们”是泛指,没有具体指向谁。A.特指,特指“方舱医院外围守护者”。B.特指,特指“班主任和全班同学”。C.泛指,没有具体指向谁。D.特指,特指“塞尔维亚”。)22.①为什么十五的月亮

十六圆呢②月相也在有规律地变化着③离地球远时运行速度慢一些23.[写作指导]作文材料讲述了斯坦福书店被战火烧焦的地图由滞销到销售一空的故事。边角被烧焦的地图,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并没有卖出去多少;被赋予“战争纪念”的意义

之后,却销售一空。从斯坦福二世的角度看,他转换了思维,解决了烧焦地图的销售问题;从烧焦地图的角度看,烧焦的地图是残次品,而赋予其“战争纪念”的意义之后,它们就变成了纪念品,其性质发生了变化。事实上,每个人都像烧焦的地图一样独一无二。如果你也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不如换一种思维方式,发挥

自己的优势,这样就有可能找到人生的最佳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以此为基础立意,选取古今中外的例子,加以论证即可。[参考立意]①转换思维,解决问题;②找准人生的最佳位置;③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