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3)页,60.54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52f4d64a5dd6bcf86724625f87e4e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乐之邦
”,民族音乐根植于中华大地,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密码。近年来,民乐的创作、演出、传播呈现出新的时代气象,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接受度持续提高。这既反映了文化自信的增强,也给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更高
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民乐守正创新,要立足优秀传统,发民乐之“正声”。对民乐真正的自信,来自对优秀传统文化发
自内心的敬重。中华文化讲究艺术意蕴,民乐的魅力在于独特的韵味、真挚的情感和艺术的感染力。音乐表达是诠释者与聆听者的“磁场”共鸣,其内心感受与审美认知蕴含在作品的意境中。创新,应当是在尊重艺术自身规律基础上的求新求变。在新媒介环
境下,舞台声、光、电和服、道、化等手段的融入,很迅速地就在感官上将民乐节目包装出耳目一新的效果。对于形式创新,一方面可以尝试、探索,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走入误区,不能把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作为民乐创新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独特的音韵格律,讲究
听觉和味道,音色丰富、旋律性强是民乐的优势,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能为了“炫技”而“炫技”。体现自身特色,是民乐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民乐创作、传播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扶持民乐发展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域性强的民间传统乐种、各地不断涌现的民族管弦乐团,要
守住自身特色,不要盲目跟风。比如,江浙沪地区的丝竹乐队、苏州评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就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特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摘编自《守正创新,奏响民乐好声音》)材料二随着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传统音乐文化也开始
以一种新形式呈现在大众视野并实现几何式增长的传播态势。最初,一些对传统文化影视作品感兴趣的用户将时下流行的传统文化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逐步打开了传统音乐传播的短视频市场。慢慢地,传统音乐的传播不再是单一地依赖于影视作品,而是走向语文试题(雅礼版)第1页(共1
0页)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了自由化创作道路,关于传统音乐的短视频内容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景象。此外,一些专业艺术机构以及专业艺术人才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创作颇具创意的短视频宣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传播和接收信息,而短
视频“短”的特性使受众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观看。传统音乐作品在碎片化的传播下节约了受众的时间成本,受众在短时间内即可观看完一个视频作品,而这也正契合了当代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短视频的碎片化传播不仅满足了受众
对娱乐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然而,由于短视频平台的开放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者不再都是具备专业素养的人才,导致视频作品质量良莠不齐。首先是由于专业能力的欠缺和表现手法的局限,很多作品并
不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其次是作品的同质化问题,当一个传统音乐作品获得了一些关注后,其他受众便纷纷跟风模仿,创作大量与其类似的视频作品,这就导致视频内容越来越缺乏创新性。另外,一些恶搞、低俗的传统音乐相关作品也频频在短
视频平台上传播,严重影响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时,传统音乐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也存在着大量侵犯版权的行为,一些受众在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对传统音乐进行复制或者大规模改动。这类行为的出现不仅会导致传统音乐形象的扭曲,也会影响传
统音乐未来的创新发展。(摘编自《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短视频传播研究》)材料三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什么是创新?怎样创新?其发展的主体应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将高雅的艺术形式融入人民大众的欣赏需求中,
否则,将面临严峻的传承危机。民族音乐需要新鲜血液,更需要创新动力。今天,在中国音乐“学院派”的创作理念中,很多作品还不成熟,还在探索和试验,还没有更多地考虑到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愿望,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造中国民乐传统,它淡化了传统
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势和特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这类所谓现代派的探索性作品,不被演奏家所喜爱,也不被观众理解和接纳,掌声和鲜花往往只来自音乐圈内三五“知己”,成为典型的孤芳自赏
、自娱自乐的时尚。作品上演之后,圈内人士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学术褒扬,这些原本不好听的作品被说成“多么富有创新精神”“多么具有现代意识”,甚至冠以“继承传统的现代典范”,进而被抬进无比庄严而神圣的高雅殿堂。久而久之,学习作曲的青年人误以为这就是创作标准,造成了在人才培养上的方向性问题,同时也
形成了对民乐演出市场大众需求的导向性问题,制约了中国民乐的传承发展。民族音乐古老而悠久,是伴随中国人生活了千百年的音乐遗产,而今天的某些民族音乐作品已缺少了过去传统中具有优美和典雅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
那些以西方现代手法创制的新奇、怪异的风格,这类作品误伤了观众对民乐的热情,使民族音乐脱离了大众、远离了市场。由于新型音乐无法满足观众对当下民乐的认知热情,民族音乐演出市场自然就失去了大众影响力。(摘编自《民族音乐的困境与出路》)语文试题(雅礼版)第2页(共10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乐节目焕发生机,与舞台声、光、电和服、道、化等技术手段的融入有较大关系。B.民乐传播短视频的创作经历了由依赖于传统文化影视作品逐渐走向自由创作的过程。C.短视频平
台中民乐作品的相互模仿造成内容同质化,导致传统音乐文化的扭曲发展。D.对某些现代派探索作品的无端吹捧影响了民族音乐的人才培养,也误导了大众需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对民乐进行形式上的创新表达了鲜明的反对态度
,显得理性而克制。B.材料二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短视频平台对于传统民族音乐传播的优劣势。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新媒介对民乐发展的影响,分别强调创作和传播。D.材料三提及的“困境”指民乐的大众影响力降低,无法满足
观众认知热情。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国风乐团自得琴社的视频作品《醉成都》以画卷的形式展开,画中人身着唐装,用传统民族乐器弹奏流行民谣《成都》,中间还加上了现代说唱元素。B.《2022年
春节戏曲晚会》集结了全国30多个戏曲剧种、70多个戏曲院团,近百名戏曲名家积极参与,通过戏曲精品佳作,营造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C.在“新民乐国风夜”晚会中,节目组打破传统节目演绎形式,邀请美国歌手唐伯虎演唱,陈力宝
吹响唢呐伴奏,演绎唢呐届的经典曲目《百鸟朝凤》。D.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多年来率团上演了“摇滚评弹”“爵士评弹”,并将金宇澄的小说《繁花》改编成了评弹作品《高博文说繁花》在全国巡演。4.三则材料,论述既着眼共同话题,又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4分
)5.《经典咏流传》是一档以“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的文化音乐节目。第三季以“大美中华”为主题,在经典传唱人演唱之前,经典鉴赏团成员康震老师在舞台特定区域结合AR对诗词背景进行解读。解析完成后,环绕舞台的水幕徐徐落下,诗词在璀璨的光影中倒映其
上。经典传唱人“走进”水幕开启传唱之旅,使得唱响“大美中华”的舞台仿若成为一幅动态的诗词卷轴。请结合材料,分别从“守正”和“创新”两个角度来谈谈这档节目。(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个农民走在田埂上芦苇泉①他终于直起腰
。这是一片无边的稻田。他那样弯着腰,向左右扩展、向前移动的姿势,已经持续很久了。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他朝远处看,远处是蒙河黑色的树林,那片树林子太大,太茂盛,就像一片黑夜。他的头发是湿的,大滴的汗顺着脸往下淌,语文试题(雅礼版)第3页(共10页)一直淌进衣服的里面。他的左手臂抱着大把的青草和稗子
。他像忘了自己一样,仍是朝远方的那片树林看,就像盼望着一件事情的发生。比如一个人突然走出来,比如一群鸟“哇”的一声飞起,又落下,比如里面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我们也许还不太了解他,不过是刚才的那条鱼,让他想起了一条大河。那条鱼打着他的左脚,快速地游走了
,碰到稻子时弄出了“啪啪”的挣扎声。他没有去捉它,相反却站起了身。这条鱼显然是从河里和河水一起流进来的,只不过在刚进入这片稻田的时候它比一条小蝌蚪也大不了多少。它几乎有两寸多长了,真是奇迹。好长时间,他的脑子里只有
那片流水。他还听到了那种好听的流淌声。他还看见了一群鱼,像影子一样在水里一闪一闪的鱼。他想鱼的命运可真叫命运,如果不来到这片稻田,仍旧在河里,也许都见到海了。他重新弯下腰,向左向右向前移动……②他今年54岁,不远处的村庄里,有他的一所房子,十一棵树,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不喜欢
城市,甚至可以说他敌视城市。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两次都是去卖西瓜。他的西瓜那么好,可城里人就是有眼无珠,说这个不熟,那个不甜,左挑鼻子右挑眼,一大堆瓜一个也没卖上好价钱。每一个瓜都是他的好孩子,都是他一眼一眼地看
着长大的,没有一个次的。后来,为了避免和城里人打交道,他就把瓜直接批给那些瓜贩子,不再去城里受煎熬。城市是另一个世界,他在城里行走,要多么别扭有多么别扭,怎么走也走不好,走的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在城里,他是多余的,那种反差,和城里人
的反差,让他生出了一种被追逃的错觉。在城里,他是逃出来的。回到村庄,他沉思了很多天,自己就这么没有出息?但没有办法,他始终没有消除那种对城市的恐惧。他清楚地记得,城里人目光的冷漠,他们把钱扔到地上抱走西瓜
时的蛮横劲头。那时他浑身哆嗦,就像一棵草独自站在一片庄稼地里,那么孤独和耻辱。他做错了什么?他不知道。他只想逃走。③一会儿,他就在一条田埂上走着了。田埂上长满草,一只草叶子般的蚂蚱飞起来。他赤着脚,卷上去的裤腿湿了的部分,溅上了几星泥。他把草集中起来。然后坐在上
面,掏出他的旱烟袋,抽烟。他黑红色的脸上,放着一种光芒,眼睛里像有一个世界,身体里藏着的力量在等待着什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没有一点苍老的感觉,就像20岁的演员,扮演一位50岁的农民,那种老也是掩饰着
的老,是装出来的。他那么自然,一点也不孤独,一会儿看看自己的脚,一会儿看看稻田,远处的村庄就像不存在一样。其实,此刻他正在想着村庄,想着等到秋天把这片稻子弄回去时的喜悦场面,想起了粮仓,想起了妻子的手,想起了孩子们的傻笑。他笑了,那种笑是从里面一点点地笑出来的,好像从
昨天就开始在深处或远方笑了,今天才笑出来。他磕去烟锅里的灰烬,重新把烟袋别到腰上,那姿势像极了一位将军在别一支手枪,也有那番威武。尊严!我看到了他的尊严,这种尊严似乎是天生的,谁见了谁都会敬畏的。然而,在城里,他的尊严呢?他把尊严留在了村庄,留在了庄稼地里。这种尊严原来是带不走的,是只属于村庄和土
地的。④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在那片稻田里,用那种姿势移动了。那是一架机器,一点一点地向前,没有大的动作,也不会消失。在他站起身来的时候,又一堆草抱在了他身体的左边。他看到了那辆邮车。他竟能从邮车的速度上,看出了今天这辆车同往语文试题(雅礼版)第4页(共10页)日的不同。他又躬下腰,但不
多会,他就站直了,朝村庄看。他几乎不是在劳动了,也许他累了,或是饿了。但他仍能准确地把稗子从稻子中分辨出来,拔出来,一会又是一抱。村庄那边跑出一个人,像一只风筝,一晃一晃的,被风刮着。他早就认出来了,那是他的女儿,她考上大学了,肯定考上了。用一种优美的舞蹈跑在路
上的人,一定是有了幸福装在心里的人。女儿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他只不过是笑了笑,并没有走出稻田。女儿站在田埂上扬了扬手中的信。他想,女儿有福了。继而又想到,女儿要走了,就要失去她了。女儿的快乐和他的快乐
,有些是一样的,有些却不同。他自然地想到了城市。但他却没生出一点痛苦或去阻拦女儿的感觉。他在心里替女儿高兴。⑤“爸爸,咱回家。”⑥他却摆了摆手,说:“干完这点,我就回去。”⑦他又弯下腰,向前移动了。⑧绿油油的稻田,无边
的稻田,把他托起来,想让他飞,但他却紧紧地抓住那些草,抓住一棵,松开,再去抓另一棵,永远也不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也不飞起来。天黑了,那个移动着的影子,还在移动。接着,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那条鱼”偶然离开大河流进稻田,如同农民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以此表现农民田园生活的如鱼得水。B.文章第③段:对田埂上草和蚂蚱的描写,写出了田间的宁静与活力,为后文他看到女儿录取通知书后的惊喜之情蓄势。C.文章第③段:作者借农民将烟袋别到腰上的姿势表现他的尊严,
这种尊严与村庄和土地相连,而在城市被忽视和践踏。D.文章第④段:今天的邮车速度不同往日,它送来了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使他内心五味杂陈。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没
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作者采取第三人称叙事,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将一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呈现给读者。B.“他一共去过两次城里”,此处补叙了他过去的经历,既解释了他不喜欢城市的原因,又通过他对西瓜的感情丰满了其人物形象。C.作者擅用
比喻,把走在田埂上的农民比作威武的将军,把即将奔向城市的女儿比作一只风筝,一老一少,相互映照。D.文章在“移动着的影子”后,接着写“我们看到了大地上空的星星”,以景作结,使他弯腰在稻田中的身影定格在了读者脑海中,意蕴深厚。8.全文用“他
”指代主人公。请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说明以“他”而非姓名指称人物的效果。(6分)9.文章不时穿插包含“我们”的语句(见划横线句),这些句子丰富了文章的表达,试加以赏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秦伯使西乞术来聘,且言将伐晋。襄仲辞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临鲁国,镇抚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辞玉。”对曰:“不腆敝器,不足辞也。”主人三辞。宾答曰:“寡君愿徼福于周公、鲁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所以
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国无陋矣。”厚贿之。秦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御之。赵盾将中军,荀林父佐之。邵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之。范无恤御戎,以从秦师于河曲。臾骈曰:“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从之。秦人欲战,秦伯谓士会
曰:“若何而战?”对曰:“赵氏新出其属曰臾骈,必实为此谋,将以老我师也。赵有侧室曰穿,晋君之婿也,有宠而弱,不在军事,好勇而狂,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若使轻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战于河。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
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谋,将独出。”乃以其属出。宣子曰:“秦获穿也,获一卿矣。秦以胜归,我何以报?”乃皆出战,交绥。秦行人夜戒晋师曰:“两君之士皆未愁也,明日请相见也。”臾骈曰:“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胥甲、
赵穿当军门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乃止。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城诸及郓,书,时也。(节选自《左传·文公十二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
/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B.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C.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
待也D.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无陋矣”与“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两句中的“陋”字含义相同。B.“将
以老我师也”与“使老有所终”(《礼运》)两句中的“老”字含义不相同。C.“有宠而弱”与“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两句中的“弱”字含义不相同。D.“不待期”与“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两句中的“期”
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伯派西乞术携带重宝美玉去鲁国聘问,并告知秦国将要讨伐晋国,襄仲对秦君的美意表示感谢,并对西乞术带来的美玉再三推辞。B.秦国为报令狐之役
之仇攻打晋国,晋国派出三路大军进行抵抗,臾骈认为秦军不能久战,可用深垒固军之计等待他们。赵盾同意了。C.秦国准备出战,士会献计说,这次晋国采用的计谋必定出自赵氏家臣臾骈,但受宠的赵穿年少轻狂,我们用计离间两
人就可以成功。D.秦军突然袭击晋国上军,晋军依照作战部署按兵不动,赵穿追击不成大发雷霆,后不顾军吏劝告一意孤行,带领他的部属独自出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所以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是以敢致之。译文:(2)使者目动而言
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译文:14.秦军夜晚派人与晋师约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计谋得逞的原因何在?(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②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
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注】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②火云:炽热的赤色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
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突兀”二字使平稳的叙述气势振作。B.三、四句“凝未开”“不敢来”写出火云的笼罩范围和令万物震悚的威势。C.五到八句时空交替,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D.末尾句虽未出现人
,塞外军士跨上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却蕴含在不言中。16.诗歌用大量笔墨描写火山云,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克庄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下阕中,与“国脉微如缕
”呼应,表达时局之危,以及自己对此忧虑的句子是:“”。(2)《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谦恭虔诚地哀求晋武帝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3)猿是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借此表情达意,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①的中华传统典籍,从四书五经到二十四史,从孔子、孟子、老子、孙子、墨子、韩非子到文学、史学、哲学、经学、中医等,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从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到嫦娥奔月、愚公
移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典,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②,凝聚成中华文化③的历史长河。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艰深的古董,而且是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华文化典籍是古圣思想的载体,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永
远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长河永远奔腾不息的文化密码。中华传统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垒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这样的精神高峰,登高望远,于我们个人,可以拓展拓宽自己的人生长度和宽度;于我们民族,可以夯
实精神厚度,进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形状记忆
材料属智能材料,能够“记住”第一次成型时的初始形状,在适当条件下它会呈现临时形状,但当受到热、光、电等外界刺激时,①。近年来,形状记忆材料与纺织品碰撞出科技感十足的“火花”,让服装变得有记忆、更“聪明”。比如把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纤维加入“体型庞大”的婚纱或者
演出服中,折叠后只需用电吹风吹一下就会恢复“出厂设置”。再如应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纤维制造防烫伤服装,首先把它加工成宝塔式螺旋弹簧状,再进一步加工成平网状,然后固定在服装面料内。当该服装表面接触高温时,形状记忆纤维
的形变被触发,纤维迅速②,在两层织物内形成很大的空腔,③。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出厂设置”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
”。B.“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高扬正能量创造了机遇。C.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了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D.《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21.请指出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
表达效果。(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写作。(60分,其中书写5分)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
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如何把握思与行?品读这则《论语》,对照现实的社会和人生,请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观点明确;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以上。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参考答案1.C(“扭曲发展”言之过重。文本中“扭曲发展”
是恶搞、低俗的传统音乐相关作品频频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以及传播存在着大量侵犯版权的行为造成的结果。)2.B(A.材料一对民乐进行形式创新的态度是中立的,而非鲜明反对。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从创作和传播两个方面谈到新媒介对民
乐发展的影响,侧重强调的方面不明显。D.材料三的“困境”还包括“严峻的传承危机”。)3.B(B选项属于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没有体现创新。)4.共同点:都是谈民乐创新。(1分)侧重点:①材料一从“守正”和“创新”两个方面出发,整体谈民乐发展
的方向;②材料二从民乐短视频传播谈起,从现象的形成、发展、优劣势等探究民乐形式创新健康发展的策略;③材料三从民乐传承的困境入手,以某些“学院派”形式创新的弊端不符合大众需求探寻传承与创新的出口。(每点1分)5.守正:①以“大美中华”为主题,表明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
情感认同和敬重,彰显了民族自信;②以中国古诗词的传唱为核心,不仅演唱曲目,而且对背景进行了解读,向大众传播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③考虑观众需求,“诗词画轴”等从氛围上呈现了传统音乐优美和典雅的一面。创新:①经典传唱人用现代音乐方式演唱古典诗词,进行了音乐形式的融合创新;②利用AR、水幕
等技术在感官上将节目包装出耳目一新的效果,贴合大众观赏需求。(一点1分,“守正”和“创新”各2分,分开作答)6.C(A.鱼由河到田,与农民由城回乡,命运是相反的,“如同”表述不当。B.“为后文他看到女儿录取通知书后的惊喜之情蓄势”错误,此处描
写田埂的宁静与活力,是为了写出他在田埂上的自在、尊严。D.“邮车速度不同往日”不是客观事实,“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原文不符。)7.B(“补叙”错误。文章整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是顺叙,小说主体情节完整,而这位农民的两次入城经历是在文中插入叙述,属小说基本
事件之外的情况,去掉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故属于插叙。)8.人物形象特点:①勤劳自尊。这位农民“走在田埂上”,耕种在稻田里,从中获得尊严,展现了他眷恋土地的乡土情怀。(2分)②开明开放。这位农民看到女儿考上
大学、离开土地,他并不迂腐守旧地去禁锢孩子,而是“在心里替女儿高兴”,可见他具有新时代开放性的特点。(2分)(也可答“坚守土地”等,言之成理即可)效果:用“他”指代主人公,没有写出具体名字,赋予了这位农民普适性,他作为一个新时代经历城乡转变过程
中的典型农民形象,代表着一个群体。(2分)9.①叠加视角:对农民的生活以“他”的视角叙述的同时,提供了一个观察者的视角。②层层深入,塑造人物:从开始对他“不大了解”,到看到他的力量和尊严,到最后化作星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③融入情
感:“我们”的视角包含着对主人公的关切、理解和赞美之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0.C11.A(A.陋:“国无陋矣”,鄙陋,粗野;“而笑李渤之陋也”,浅陋,浅薄,见识短浅。B.老:“将以老我师也”,使……疲劳;“使老有所终”,老年,晚年。C.弱:“有宠而弱”,年少;
“以弱天下之民”,削弱。D.期:“不待期”,约定,约定的时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服丧一年。)12.C(原文“且恶臾骈之佐上军也”,意即“而且讨厌臾骈辅佐上军”。客观事实,无需用计;本就不和,无需离间。)13.(1)用来帮助(传达)我国国君的命令,缔结两国的友好关系,因此才敢献上它
。[计分点:所以,用来;藉,帮助(传达);致,奉献,献上。各1分,句意1分](2)使者眼珠转动而声音夸张(失常),是害怕我们了,他们要逃跑了。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去,一定能打败他们。(计分点:肆,夸张,失常;遁,逃
跑;薄,原义为“迫近”,此处为“使……靠近”,“逼近”;诸,之于。各1分)14.真实目的是麻痹晋军,趁夜色撤退(逃跑),(1分)得逞的原因是赵穿嫉妒臾骈,不愿意他建功,(1分)故而用借口横加阻拦。(1分)15.C(应该是由静态描摹转入动态刻画。)16.①诗歌前八句写出火山云大气磅礴、雄奇壮丽的特
点,最后一句通过“孤云”表现对朋友离去的不舍。②把火山云作为送别的环境背景,寓送别之情于壮阔的景物描写。③使全诗别而不伤,格调豪迈。(每点2分)17.(1)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3)示例: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黄鹤之飞尚不
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8.示例:①浩如烟海(卷帙浩繁、数不胜数、不计其数)②字里行间③绵延不绝(源远流长)(每空1分)19.示例:中华文化,绝不是晦涩
艰深的古董,而是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宝库。(原句存在两处语病:关联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改对一处得2分。)20.C(“出厂设置”为特殊含义。A.反讽和否定;B.特定称谓;C.特殊含义;D.引用。
)21.示例:①前半句运用了比喻,将形状记忆材料与纺织品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比作“火花”,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效果表达得形象可感;②后半句运用了拟人,将应用形状记忆材料的服装当作人来写,把这种服装智能的特点表达得更生动有趣。(每点2分)22
.示例:①又(可以从临时形状)回到初始形状②(由平网状)变回宝塔状(螺旋弹簧状)③使高温远离人体皮肤(或“防止人体烫伤”)(每处2分)23.本次命题考虑借鉴上海高考真题,简化情境,简洁表达,同时保留材料的思辨色彩。此则《论语》衍生的成语“三思后行”广为流传,
但它并非孔子的主张。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据记载,他一生谨慎,祸福利害算计得太过精明,他思虑越深,世故越深。钱穆先生解读时说“多思则多私”,即此意也。有人说,“思不得其道,虽百思无益。得其道,则再思可矣。”思虑没到点上,百次也没用。这强调的是,思考要得其法
,而且思在关键处。孔夫子说“再,斯可矣”,是针对季文子的性格特点来的,如果换成张飞之类,估计他就会改口。性格急躁、鲁莽,那就谨记“三思而后行”;性格优柔寡断,“再思则行”。参考立意:①多思则多私,故不宜三思而行;②思考不在多少,在于得法,思在关键处,想好了就行动
;③如何思而后行,根据个人性格。其他立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秦康公派西乞术来聘问,并且告知秦国将攻打晋国。襄仲辞谢西乞术带来的圭玉,说:“君主不忘和先君的友好,派人光临鲁国,安抚我们国家,把贵重宝器厚赠给我们,寡君不敢接受圭
玉。”西乞术回答说:“我国菲薄的一块圭玉,不值得您辞谢。”襄仲辞让了几次。来宾回答说:“我国国君希望在周公、鲁公面前求得福禄来事奉贵国国君,一点菲薄的先君的玉器,让下臣送达执事面前,作为祥瑞的信物,(以此来)缔结友好关系,用来帮助(传达)我国
国君的命令,缔结两国的友好关系,因此才敢献上它。”襄仲说:“没有君子,哪能治理好国家?秦国并不鄙陋。”送了重礼给西乞术。秦国因为令狐之役的原因,冬,秦康公攻打晋国,夺取羁马。晋国发兵抵抗。赵盾率领中军,荀林父辅佐他;郃缺率领上军,臾骈辅佐他;栾盾率领下军,胥甲辅佐他。范无恤驾驭战车,在河曲迎战
秦军。臾骈说:“秦军不能久战,请用深垒固军之计等待他们。”赵盾听从了。秦人准备出战,秦康公对士会说:“用什么办法对付晋军?”士会回答说:“赵盾新启用的家臣叫臾骈,这必定是他出的主意,准备用此计来使我军疲劳。赵盾有个旁系子弟赵穿,是晋国国君的女婿,受赵盾宠爱而且年少,不懂作战,喜欢逞勇而又狂妄,而
且讨厌臾骈辅佐上军。如果派一些勇敢而又不刚强的人去突然袭击,也许可以取胜。”秦康公把玉璧投到黄河中,以此祈求胜利。十二月戊午日,秦军突然袭击晋国的上军,赵穿追赶秦军,没赶上。返回时,发怒说:“装好了粮食,
披上了甲胄,本为寻求敌人决战。敌人来了却不出击,还等什么呢?”军吏说:“将要有所等待。”赵穿说:“我不懂得你们的计谋,我准备独自出击。”于是带领他的部属出击。赵宣子说:“秦军如果俘虏了赵穿,就是抓获了一个卿了。秦军获大胜而归,我将用什么向国人交代?”于是全军出战,双方
刚一接触就退兵。秦军使者夜里通知晋军说:“两国军队都没有损伤,第二天请再决战。”臾骈说:“使者眼珠转动而声音失常,是害怕我们了,他们打算逃跑了。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去,一定能打败他们。”胥甲、赵穿挡住军营大门高喊:“战死的人还没有收尸而抛弃他们,不仁慈啊;不等到约
定的时间就把人逼到险处,这不算勇气。”于是晋军停止出击。秦军连夜逃跑。后来秦军又攻打晋国,攻入瑕地。在诸地和郓地筑城,《春秋》记载,因为合乎时令。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