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三新学术联盟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试题 地理 .docx,共(6)页,2.53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438bb05e9128b1280f95c17134778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届广西三新学术联盟百校联考地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广州市常住人口数量近年来增长缓慢,2022年人口净流出69.4万人,图1为2010—2023年广州市常住人口和GDP统计图。
据此完成1-2小题。1.近年来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A.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B.城市经济发展下滑C.受人口调控政策影响D.居住环境质量下降2.目前,针对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A.推迟职工退休年龄B.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C.降低人才落户门槛D
.解除生育政策限制邻里中心又称街坊中心,是商业、服务和就业以及社会交往的聚集地,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到达,成为城市土地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的新型案例。读“某城市社区邻里中心分布图”(图2),完成3-4小题。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3.影响图中
邻里中心数量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等级高低B.地块人口密度C.距市中心远近D.城市路网规划4.建设邻里中心的主要意义是A.打造大型商业中心B.改善社区生态环境C.扩大城市建设规模D.优化住宅区配套设施老挝为东
南亚内陆国,未开发土地占比高。2023年4月,我国企业承建的老挝首个风电项目开工,该项目包括600兆瓦风电场、5座升压站及500千伏输电线路等,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也是我国优势产能和先进产能的对外输出项目。项目建成后,除满足
老挝用电需求外,还向越南输送电力,使老挝首次实现了新能源电力的跨境输送。图3为该项目输电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5-7小题。5.与越南相比,老挝发展风电的优势在于A.国土面积大B.开发成本低C.平均风速大D.产业基础好6.我国企业承建老挝风电项目,主要是为了A.输出过剩产能
B.扩大海外市场C.提升装备技术D.优化产业结构7.该风电项目跨境向越南输送电力,有利于A.增加越南口岸贸易额B.改善老挝能源结构C.提高整体电能利用率D.保障老挝能源安全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孟加拉湾是位于印度洋东部的边缘海,东、北、西三面为陆地,南部(6°N断面附近)与赤道印度洋连通。孟
加拉湾水文状况季节变化显著,图中③④两海区均存在上升流,但两处上升流出现的季节和强度差异显著。图4示意孟加拉湾表层洋流流向。据此完成8-9小题。8.7月,①②两海区的盐度差异显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受孟加拉湾向北洋流的影响,①海域盐度较低B.受阿拉伯海高盐度洋流影响,①海域盐度较高C.孟加拉湾海域降水量大,②海域盐度较低D.受陆地径流补给量大,②海域盐度较高9.判断③④两海区出现上升流的季节和强度
的差异A.③夏季,强度较大B.④夏季,强度较小C.③冬季,强度较小D.④冬季,强度较大冬季风南下常在云贵地区形成准静止锋。图5为该地区某一准静止锋减弱阶段不同时刻的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10-11小题。10.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I、Ⅱ、ⅢB.I、Ⅲ
、ⅡC.Ⅱ、Ⅰ、ⅢD.Ⅲ、Ⅰ、Ⅱ地理试题第3页(共6页)11.符合上图Ⅲ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垂直变化的图示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煤矸石山由煤炭开采废弃的煤矸石堆积而成,堆积高度一般约为60m左右。某科研团队在考察辽宁省阜新市
某废弃矿区煤矸石山时发现,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经历了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乔木混合阶段,且南、北坡因水分差异导致植被演替的速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12-14小题。12.影响该煤矸石山植被演替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13.该煤矸石山南、北
坡植被演替速度的差异及原因A.南坡速度较快,热量比北坡好B.南坡速度较慢,蒸发比北坡强C.北坡速度较快,降水较南坡少D.北坡速度较慢,光照较南坡弱14.如果自然环境稳定且无人类活动干扰,该煤矸石山植被的变化趋势为A.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物种都趋向于增多B.草本植物物种增多,乔木植物物种
减少C.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减少,常绿阔叶乔木物种增加D.落叶阔叶乔木物种增加,植被群落逐渐趋于稳定为了研究太阳视运动特点,三位中学生于同一天在北温带的甲、乙、丙三地分别观测了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了太
阳高度曲线图(图6)。据此完成15-16小题。15.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关系排序依次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南向东北地理试题第4页(共6页)16.若此日为夏至日,天气为晴天,根据该图信息可推测A.三地正午
太阳高度越高,昼越长B.甲地正午时旧的一天约占一半C.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18°D.丙地日落位置为西偏南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在区域发展之初,由于资金、产业基础等条件限制,经济发展总是首先集中于少数条件较好的城市。学者研究认为,交通
干线连接的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点;交通干线沿线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轴。可见,具有“点—轴”结构的区域,经济发展往往迅速。环渤海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沿海通道的一部分,图7为构想中的环渤海湾区示意图。(1)概括图7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分布特点。(6分)(2)简析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速铁路建成后将
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社会效益。(6分)(3)根据“点—轴”结构理论,试解释环渤海湾区高铁干线沿线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6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高山区雪线(终年积雪下限)以上常有冰川发育。有学者研究表明,受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水汽
供应等因素影响,末次冰期日本海周边山地开始形成雪线(图8),古冰川广泛发育,但发育规模差异显著。末次冰期最盛期,东亚地区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日本海周边山地雪线升高,古冰川面积缩小。日本海周边山地只在末次冰期出现古冰川,而没有更早冰期的冰川遗迹和现代冰川。地理试题第5页(共6页)(1)飞
骅山是末次冰期日本海周边最早出现冰川的山地,试说明其原因。(4分)(2)从水汽供应角度分析末次冰期最盛期日本海周边山地冰川面积缩小的原因。(6分)(3)日本海周边山地冰川只出现在末次冰期,对此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2015年我国
“海马”号深海追拉潜水器在南海琼东南海域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冷泉区域喷涌的流体中甲烷(CH₄)含量高达99.5%,并伴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等。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类冰状固态物质。海底的天然气或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
放的甲烷沿着构造面或沉积物裂隙向上运移和排放形成冷泉渗漏区。甲烷是一种非常强的温室气体,且天然气水合物进入大气中的甲烷量及甲烷的氧化作用均与水体温度有关。图9是海底甲烷的释放和运移路径图。(1)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加剧海水酸化的原
因。(6分)(2)极地冻土区也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分布区。试分析海底甲烷的释放会加剧极地冻土区融化的原因。(4分)(3)论述海底甲烷的释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8分)地理试题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