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共(9)页,29.72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30e040e40f3549cfc5be8c3839398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
“主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而宝玉将其“沁芳”的命名,自评为“新雅”。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
四字。有人说:“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睢园遗迹。”贾政道:“也俗。”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
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
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一犯在违制。如“沁芳桥”一景宝玉指出的“泻玉”有“倾泻”意,故“粗陋不堪”,不宜用在“应制”上面。二犯在重名,“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
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需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出或者说漏了,或者明明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前者如怡红院之处,有人提出“蕉鹤”,有人提“崇光泛彩”,宝玉就说“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
棠,蕉亦无着落”。而后者如在蘅芜苑中清客们的“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贾政问宝玉的意见,宝玉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说
“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妥,但是“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美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据“此景”各种幽致深蕴而从生命经验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搬硬造出来的。(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有删
改)材料二: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和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
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园中临水的“观鱼处”得名于《庄子》“观鱼于濠梁之上”;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拙政园“留听阁”
用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中的对联、刻石对仗工整,寓意深远。留园五峰仙馆题有“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
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材
料三: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烟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瓷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瞪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
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
是极。‘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
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籍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
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对大观园各处命名的品评鉴赏,依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雅俗之辨。B.因为认识到园林命名的关键因素,张岱提出了“无有一字入俗”的
园林命名的最高标准。C.“淇水遗风”“睢园遗迹”被认定为“俗”,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D.“稻香村”最初拟题“杏花村”获赞赏,贾政却认为不宜用“杏花村”这类已有实指的名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园林中匾额和对联为追求文辞华美,从而生造出此地没有的
景致,这不应该归于“俗”的命名方式。B.蘅芜苑处宝玉反对清客所拟“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三程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二联,印证了其“编新不如述旧”的观点。C.中国古代园林与文学相辅相成,历代文人常据园林景致创作散文诗赋,文学史上众多
美文意境也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D.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会引起游人“不中”的感受。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A.宋代司马光定制过一套古代衣冠,“人独乐园,则衣之”,表达对董仲舒、陶渊明
、王子默、白居易等七位先贤的敬慕。B.“园林文学”是园林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掌握园林文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培养园林类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C.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
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D.未来的园林设计建造者,要想提高园林艺术的理论水平,必须广泛地阅读中国古典园林文学,站在更高层次上来鸟瞰园林艺术自身。4.请分析材料一首段的论证思路。5.《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
,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一观点,谈谈三则拟名的优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戏之骨张中杰①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
时给他送碗粥。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透钻,想收他为徒。②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
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忽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忽儿又自顾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回过头看他,连台上的演员也忘词了,拿眼戳他。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③“当大厨多好,一
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拿正眼瞧他。④“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
地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⑤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⑥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补啥;要是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瞒
过了,原主演心中直怨抢人饭碗。⑦生角旦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神韵,演青衣袅娜依人,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各展风流;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
连台下力气蛮的也悚他三分。⑧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泣句句悲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唱笑戏,自豪感溢满于胸,朗朗然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
止。鼓掌声叫好声响遏行云。⑨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做事从一而终,一波波来人说客悻悻而归。⑩剧团八个大戏箱之外,他有个三十公分大小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打开箱子,
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九号”。⑪他干过场大事。有个大村村医是戏迷,车祸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出台戏,正巧与保长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他演主角,班头想给保长爹演,他断然拒演。⑫
“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斩钉截铁,脸爆青筋。他是台柱子,无人可替,一走就砸场了。团长无奈,又联系兄弟剧团,给村长好说歹说,才救了场。⑬后来,他成了班主。再后来,日本鬼子进了中国。戏班子流离四方,枪炮声起,马
上转移。不管转到哪里,看戏的也没几个,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一天,皇帝的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盖穿个碗大的洞,人倒是没事,可衣服却置换不起。他搬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但,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
装,怔怔发呆。⑭19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台下坐满士兵,有的衣服上还有血痕。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高潮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地狂风刮过来,头顶搭起的头柱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
,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⑮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九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⑯“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有五角、一块、两块的纸币和硬币,也有
闪亮的银元。⑰“这些一半给19路军,一半送我走……”言毕,倒地气绝。⑱19路军几千当兵的向他行军礼告别。风很大。⑲大家把他葬了。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戏之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编选自2020年第2期《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戏时不自觉地手舞足蹈、没见“他”跟谁学戏,但“他”却样样在行、一人能演所有角色等交代表现了“他”对戏的痴迷。B.“他”非要学戏,不愿当一辈子好吃好喝的厨师,是因为对戏的痴爱和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班头最后同意
收“他”入班。C.“他常常望着破旧的戏装,怔怔发呆”,表明“他”因为“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盖穿个碗大的洞”而无钱再买感到惭愧,也表现了对鬼子强烈的愤恨。D.“我做事从一而终”“速拿我九号箱来”等语言描写,一定程度上带着戏
剧舞台语言特色,也凸显了人物鲜明的身份和性格特征。7.下列对本文艺术手法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说“他”是孤儿、接受村里人接济长大,为写“他”知恩报恩,不怕得罪保长给村医送殡唱戏以及给抗日的19路军义
演做铺垫。B.“他”看戏入境的表现,惊得看戏的人拿眼戳“他”,以为“他”魔怔了,用了夸张手法,反映了“他”对戏的痴迷。C.小说叙写了一个孤儿由爱看戏到学戏、演戏,最后演戏时为救人而死的故事,表现出热爱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题。D.小
说中通过写观众听苦戏“喉咙发堵”“眼泪唰唰直流”“哭声大作”,听笑戏“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响遏行云”,直接表现了“他”唱戏的艺术魅力。8.文章结尾老戏迷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下“戏之骨”三个字,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
简要分析。9.文中的“他”没有名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易曰:“王臣蹇蹇①,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
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②,三曰忠谏,四曰戆谏③,五曰讽谏。孔子曰:“吾其从讽谏乎。”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
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齐桓公谓鲍叔曰:“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敢问君之行。”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
,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④令支而反者,(a)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b)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曰:“君直言,臣直对。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鲁境,非
义也;坛场之上,诎⑤于一剑,非武也;侄娣不离怀衽,非文也。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除君过言,天且闻之。”桓公曰:“寡人有过,子幸.记之,是社稷..之福也。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
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
勿杀而谢之。(编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注】①蹇蹇(jiǎnjiǎn):高亨注:“謇謇,直谏不已也。”②降谏:低声下气地规劝。③戆(gàng)谏:鲁莽刚直地规劝。④划:同“铲”,铲除,消灭。⑤诎:同“屈”。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案标号涂黑。凡为不善A遍于物B不自知者C无天祸D必有人害E天F处甚高G其听甚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
所以”含义不同。B.“子幸记之”与“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C.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两者是古代中国的立国之本,立政之基,后用来指代国家。D.“使烛雏主鸟而亡之”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
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辅佐君王的臣子直言进谏,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纠正君主的过失。B.齐桓公想铸造一口大钟来彰显名声和功德,为此他征询鲍叔意见,鲍叔从四个方面指出其过错,使齐桓公认识到了问题。的的C.将“文”“
武”填入文中ab两个括号内,符合文义的顺序是a——武、b——文。D.在如何处理烛雏一事上,景公要杀他以泄心中怒火,晏子故意列出烛雏的三条罪状,使景公明白烛雏无罪。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
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2)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4.鲍叔、晏子两位大臣劝谏君主方式不同,请结合材料比较并说明哪位更符合孔子的观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①】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王实甫②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③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④宽三寸。【注
】①中吕: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②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家。③内阁:深闺,内室。④搂带:裙带。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自别后”点明了词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作者从与别情相关的遥山、远水、杨柳、桃花
入手写景,为下面定下了感情基调。B.“见杨柳……雨纷纷”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等展现出一副凄清冷落的景色,增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C.“怕黄昏”四句一口气连用四个连环句,其格调和谐美妙,深入事理,鞭辟入里地
揭示出黄昏时节女主人孤独伤感的心情。D.曲中用了较多的叠音词,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词曲的音韵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又加倍的渲染了景色,表达了一种绝望之情,可谓情景交融。16.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指出,“虚”“实”结合,才能
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请结合本曲对此做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的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大雅·荡》中写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此意。(2)王安
石《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理清“名”和“实”意义的重要性。(3)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否则,就会像《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那样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文学与史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①,还是屈骚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
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A。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际上是沿袭
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②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胡适的考证与这样的思维方式③。他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对《水浒传》《三
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采用历史演进法,主要考察小说的历史演进情况;二是对《儒林外史》《红楼梦》这类个人创作的小说,则侧重考证其作者与版本。(编选自《胡适与<红楼梦>百年阅读》,有删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A.言简意赅孜孜不倦迥然不同B.春秋笔法孜孜不倦如
出一辙C.春秋笔法孜孜以求迥然不同D.言简意赅孜孜以求如出一辙19.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操纵着表层结构中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本的动力。B.周萍对鲁大海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雅量”,而是赤膊上阵,又骂又打。C.“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这是侍萍对悲剧现实无法解释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呼喊。D.《雷雨》遵循了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叙述了两个家庭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然而里面却牵扯了三十年来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20.《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很多名字
以谐音的方式向读者暗中传递艺术或思想信息。有的是暗示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请各举一例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日熬夜、周末补觉成为了许多人的生活常态。可能有人以
为,A,那周末多睡觉补回来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补觉能弥补的“熬夜损害”毕竟有限,而且过度补觉,可能会给身体造成额外的伤害。有研究发现,①经常周末补觉的人很容易被窗外的强光、马路上传来的超标的噪音影响,②会长时间处于碎片化的“浅睡眠”状态,③在清醒和浅睡之间摇摆不定,④因此睡眠质量较
差。⑤补觉时,人体的呼吸循环减弱、新陈代谢加快,⑥这可能导致脑部氧气和能量供应减少。⑦如果补觉时间太长,⑧就可能出现提不起精神而头晕乏力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体内褪黑素活性升高,会使人产生困意。而褪黑素活性降低,就
意味着身体正准备清醒。有研究发现,经常补觉的人褪黑素活跃时间比入睡时间提前了两个多小时,而起床3.5小时之后,褪黑素的活性才逐渐下降,这说明昼夜节律已经被打乱了。紊乱的昼夜节律,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出现异
常状况,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B,但分时段地补觉,可以帮助我们在不打乱生物钟的前提下,弥补睡眠不足带来的影响。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岸”是当前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用语,一般就是指终于通过了某次考试或终于完成了某项既定的目标。有人说,生命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上岸”,才能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稳定的大陆。也有人说,人生若只剩下“上岸”,人就会被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追赶,再也无法享受随机和未知带来的惊喜。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