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5)页,21.03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0e2826c94b8053598b460da3dc15d8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
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
共20个小题,共50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
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祝福》一文中描绘了古镇绍兴的祭祖风俗。这种风俗,追根溯源,与下列中国哪一古代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商朝中央行政管理制度3.就史料分类而言,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
说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
,整日无所事事5.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国与家尚未分离C.垂直管理、分层管理D.官僚政治取代血
缘政治6.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B.察举制度盛行不衰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D.世家大族
垄断官位7.“自春秋以来,楚国诸侯率先突破诸侯原有的公、侯、伯、子、男的称号,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材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天下共主的时代已来临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D.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8.关于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是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制度,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B.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能是监察和谏议C.这种
制度在防止腐败,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从根本上制约了皇帝的权力,防止了决策失误9.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
。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A.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
加强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10.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C.中书省→
门下省→尚书省→兵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11.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传达行政命令B.提
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扩大国家的疆域12.A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13.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
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14.两宋三百余年间,贡举登科者共有十一万多人,平均每次录取的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更重要的是,唐代
登科后,还要经过吏部身、言、书、判的考试,才能走上仕途,宋代士人及第即可释褐入官。这对宋代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创新了人才选拔制度B.吸引大批知识分子参加考试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15.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16.史
载:“六部以及总掌军政刑狱的地方衙门都是它的下属机构,所有给皇帝的奏报,都要先报告给它,一切以皇帝名义发出的诏令、谕旨也都经由它再下发。”材料中的“它”应是()A.唐代的尚书省B.宋代的枢密院C.元代的中书省D.明代的内阁17.“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
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
切结合18.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
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19.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样说是因为军机处()A.是清朝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B.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C.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
位D.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20.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也属于国家,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一现象体现了雅典()A.民主政治渐趋成熟B.人文主义勃兴C.公民参政热
情高涨D.城邦利益至上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
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知与
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以
上材料均整理自《明清两代的内阁制度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内阁由明到清的发展变化。(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内阁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
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新唐书·百官志一》材料二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
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
时期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和总趋势。(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2020年秋四川省叙州区第二中学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
案1-5:ABCBB6-10:DCDAB11-15:CBCCC16-20:CCDBD21.(1)变化:由内阁成员人数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由组织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呈现由小到大但最终不断被削弱的趋势。(2)原因:内阁在实践中
白我发展完善的需要;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同时内阁分T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22.(1)
作用:①共议国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②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③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原则:①山川形便;②犬牙交错;③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总趋势: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3)趋势:①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丞相。②中央权力日
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