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61.202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8)页,161.2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f849eb7d0a4b81ec682436dc3c2ba5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三明市三地三校联考期中考试联考协作卷高二历史(满分100分,完卷时间75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座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把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1.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下面是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据此可知中华文明()A.起源最早B.多元一体C.分布广泛D.延绵不断2.商代晚期,“公”是商王对其旁系亲属的称呼。周初承袭殷制,除了王室贵族有凭血缘关系而称“公”

者外,王还常把“公”这个称号授予功臣,以此凸显周王室与他们之间兄弟般的密切关系。这表明,当时()A.商朝制度被周完全承袭B.基层管理不再依靠血缘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王权受到族权严重制约3.据周朝铭

文记载,伯晨始受命为垣侯而得玄衮衣、幽芾之赐,玄衮衣即礼书所谓玄冕服,而玄冕服是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通服,与玄衮衣相配的幽芾是区别诸侯与卿大夫的标志。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A.具有维护等级秩序的功能B.体现了天子最高礼仪的特点C.是中

国手工业发达的见证D.是政治制度物化的具体象征4.从目前发现的遗址看,战国铸钱作坊既有专门性的铸钱作坊,也有和礼乐器、车马器、工具、兵器等一起铸造的综合性作坊,当时诸侯国都有作坊,一些地方郡县也有。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权力已衰微B.社会

政治环境动荡C.社会经济发展迅速D.各国货币需求增加5.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奠定了浪漫主义的传统D.提供了研究公元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6.下表为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的简介。据此可知,当时()A.富商巨贾主导政局B.非儒即墨格局打破C.分封制度走向瓦解D.变法时机尚不成熟7.所谓开民智,教民以礼,天下人“有教无类”,儒家思想有了坚

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渐儒化全社会。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A.成为统治者治国主导思想B.推动了教育公平的实现C.促进了各国变法运动展开D.广泛传播成为社会显学8.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

,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憎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9.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拉铁摩尔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

中指出,秦帝国把长城修建在牧地和耕地之间,就是为了把长城内外对农民与牧民各自有利的自然环境区别开来,防止出现边疆扩张所带来的“脱离中国典型发展的过程”。作者意在强调长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A.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B.保护两种经济模式的发展C.区别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D.巩固中原

王朝的发展模式10.《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

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11.秦汉实行分成租制,不论田亩多少,只看实际收获量,田租按比率缴纳,秦为“什一之税”,汉曾“十五税一”后为“三十税一”。到了三国时期,定额租制全面确立,即每亩征收的田租

数额固定不变。这一转变()A.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B.促进了土地单产的提高C.进一步激化了人地矛盾D.推动了犁耕技术的成熟12.关于君臣关系,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从儒家民本立场出发,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但又通过天人感应

论,宣扬君主行仁政,就可以实现君臣地位确定不变。他的这一理论()A.论证了西汉王朝建立的合法性B.依据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主张C.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统治需要D.有效巩固了当时君主的地位13.汉赋《蓝赋》记

载:“余就医偃师,道经陈留。此境人皆以种蓝染绀(织物染料作物)为业。蓝田弥望,黍稷不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汉代纺织业形成了一定规模B.汉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汉代中原较少种植粮食作物D.汉代农业专业

化成为主流14.中国古代有一场改革发生于图中的地区④。下列经济措施属于这场改革的是()A.废井田B.均田令C.坊市制D.免役法15.民国初年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记载:“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

…于中国之贡献颇大。”下列对材料中改革的评价的立足点说明最全面的是A.社会制度B.中华民族C.风俗习惯D.生产方式1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这反映出()唐太宗形象出处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

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旧唐书》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B.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C.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D.历史评价受到学者立场影响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为邦本的国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摘编自《中

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生产培育“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1)材料一的历

史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

臣。——摘编自柳宗元《封建论》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

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摘编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

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摘编自中国论文网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

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8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

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人认为道德就是天理,是客观运行规律,因此后期很多朝代的中国人都不再去探究道德是什么,只是按照祖辈的教训去遵守道

德。只是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了,文人们总结经验教训,错误地总结出道德礼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原因,才导致中国道德素养的大崩溃。西方人崇尚逻辑推理,在道德研究上西方人多从个人的感受和道德评判标准上进行研究,个人感受上就引申出善恶论、

情感论、幸福论、功利论,道德评判标准又引申出知识论、伦理学、目的论、动机论、理性论、公平论、平等论等等。——摘编自辛一山《中西道德差别》请围绕“中西方传统道德”这一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要具体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

下列要求。(12分)材料康煕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提出台湾去留问题,当时清政府内部有不同声音。……道光年间魏源《圣武记》载:“方郑氏之初平也,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澎湖。”内阁学士李光地甚至主张:“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荷兰有,亦听

之。”康熙皇帝说:“台湾弃取所关甚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慎重起见,谕令福建督抚提镇详议。(1684年)四月十四日,差往福建料理钱粮工部侍郎苏拜会同福建督抚提督疏言:“台湾地方千余里,应设一府三县,设巡道一员分辖……”得到康煕皇

帝批准。康熙末年,台湾“北至淡水、鸡笼,南尽砂马矶头,皆欣然乐郊,争趋若鹜”。“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据李细珠《略论康熙皇帝对台湾的认识及其理台政策的演变》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材料中台湾“弃取”之争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政治举措的历史作用。(6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BCACDCDBDABCAAB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说明: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2分)原因: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写出其中一点即可2分)(2)答:小农户个体经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条件,具有脆弱性;重农抑商政策(写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18(1)西周:分封

制;秦朝:郡县制;汉初:郡国并行制。(6分)(2)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8分)(3)行省权力大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4

分)(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2分)19(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西方传统道德存在较大差异评析:鉴于地理环境、价值趋向、具体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传统道德差异较大。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属于内陆型文

化,传统小农经济占主导,社会相对稳定,思想道德比较保守,进取意识不强,创新性不足;西方文明多起源于大海,西方人乐于冒险,有民主和挑战精神。从双方价值取向来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倡导的血亲与人伦、修身与养性、孝道与理性、安土重迁等影响,中国人的性格

趋于谦虚、谨慎、忍让等;西方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西方道德注重个人之“利”,因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成为社会道德的主流。从具体形态来看,中国同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中国人偏向于重整体、轻个人;西方注重

研究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征服自然的科技,在道德上易形成重视个人利益、忽视整体利益。据此可知,中西方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传统道德分歧较大。20(1)背景:清军攻取了台湾;西方殖民者侵扰东南沿海;清廷官员对台湾地位的认识存在分歧。(6分)(2)作用

:加强了对台湾的行政管辖,密切两岸的联系;加强了台湾地区的防卫能力,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侵略;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促进了台湾地区的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6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出卷:刘其平(大田五中)审核:陈淑萍(大田五中)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