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3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x,共(7)页,44.78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d0d066b3236712d7808675654f0fa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曾经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的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
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畜牧业发达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2.公元前6世纪,某一人种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并数次入侵希腊。该人种是()A.赫梯人B.希腊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3.从公元前2千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是因为()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推动
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4.有学者指出,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徙。材料旨在强调印欧
人迁徙的()A.武力优势B.技术条件C.经济因素D.路线方向5.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
,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北人南迁()A.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导致南北风俗习惯趋同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南北文化交融6.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徙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
徙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动,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晋书·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
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8.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
多地区的日耳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这说明()A.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B.日耳曼民族复兴了古罗马时期的文化C.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得益于罗马文明D.罗马人惊叹于西欧中古时期繁荣的文明9.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
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约公元前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B.3—6
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渠道传入内地10.西晋末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
了()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D.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能力素养提升练11.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汪达尔人和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
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A.汪达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
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12.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
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13.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A.“海上民族”的崛起B.印欧人的大迁徙C.赫梯王国的征讨D.阿拉伯人的西征14.汉末“以鬼道教百姓,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匈奴人刘渊以汉朝宗室自居,又“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这反映了()A.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B.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C.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D.民族交融对汉族的文化提升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
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
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葛剑雄《家山
何止大槐树——<山西移民史>序》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牵,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摘编自纪昀《阅微
草堂笔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移民现象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引发移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山西移民出现的新情况并说明其影响。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发生于公元前后的、于3—6世纪形成的欧亚大陆民族大
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可接近性”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大多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加之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游牧民族对罗马帝国旧秩序的破坏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不能比的,其结果是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摘编自刘爱兰《
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在中国的表现,并分析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灭亡罗马帝国的时代背景,并分析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参考答案第三单元人口迁
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1.D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故选D项
。2.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经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C项正确。3.C在印欧人的迁徙过程及其影响下,古代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等许多主要的文
化区域形成,因此被称为“史诗般”的迁徙,故C项正确。4.C根据“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可知,材料说明印欧人迁徙的原因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印欧人迁徙的经济因素,C项正确。
5.D材料介绍了北人南迁对南方风俗习惯的影响,表明北人南迁促进南北文化交融,故D项正确。6.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会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与交融,故C项正确;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往往带来一段时期的社会动荡,A项
错误;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不一定会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B项错误;少数民族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容易引起民族矛盾和斗争,D项错误。7.A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无论是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的流动,还是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外迁,其方向基本上都是由北向南,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所涉及的阶层与规模,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人口的流动,没有体现出人口流动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政府组织的人口迁移方式,D项错误。8.A材料强调的是日耳曼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巨大差异性,反映了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使公元前1世纪
的罗马人无法认知,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民族破坏了罗马文明,排除B项;西欧封建社会是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而不是得益于罗马文明,排除C项;公元1800年不属于西欧中古时期,排除D项。9.B公元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为游牧民族与农耕民
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他们的行动不仅为农耕世界的社会经济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使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融入农耕世界,从而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对中国和西欧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10.C依据所学知
识可知,西晋末年,匈奴等西北方少数民族趁汉族统治集团内乱之际起兵,不断向中原推进,导致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
具、技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大开发,故C项正确;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晋朝之前,时间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衣冠南渡”是指在黄河流域的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至长江流域,B项空间范围与题意不符;题干材料未涉及成都平原,排除D项。11.B由“
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可知B项正确;切断了西罗马帝国在非洲的财政来源不代表西罗马帝国灭亡,排除A项;切断西罗马帝国在非洲的财政来源不能说明使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汪达尔人对外的扩张本性,排
除D项。12.B根据题干可知,在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明因交流而丰富,B项正确;“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表述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不
符,排除A项;从题干信息“保存并继承”“融合”可知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3.A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
代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其移民导致了以赫梯帝国为代表的很多文化中心的瓦解,故A项正确。14.B从题干的表述中既可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也可看出以匈奴人刘渊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喜好当时汉族的先进文化,因此体现了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
及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的措施,故A项错误;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不是题干要强调的主旨,故C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民族交融提升了汉族的文化,故D项错误。15.参考答案(1)特点:移民现象长期存在;移民形式多样;移民阶段性特征
明显。原因:战争和社会动荡;发生自然灾害;山西人地关系紧张;戍边和开发边疆;民族交融。(2)新情况:出现商业性移民。影响:缓解山西人地矛盾;改变山西社会风气;为移入地的开发作出贡献;促进清代商业发展;促进山西财富的积累。16.参考答案(1)表现: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灭亡中原王朝,如内迁匈奴贵族灭西晋,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如鲜卑族建立北魏等;少数民族融入农耕文明,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汉族与内迁少数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时代背景:日耳曼人以雇佣兵身份移居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日益衰弱;亚欧游牧部落大迁徙
的冲击。影响:严重破坏了古典文化;在罗马帝国废墟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互相结合,形成以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表现的欧洲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