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含解析【精准解析】.doc,共(18)页,1.28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dee0f92bd7a9c5dd9b6273e559790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地理试卷(理科)一、单项选择题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位于上图中宜居带内的两大行星是()A.金星地球B.地球火
星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2.图中宜居带内具备智慧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有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B.昼夜温差相对较大C.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不受太阳活动影响【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太阳系八大
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结合图形材料可知,位于宜居带内的两大行星是为地球和火星,故B正确,A、C、D错误。【2题详解】A、地形和岩石圈不是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A错误;B、昼夜温差相对较大不利于生命的存在,B错误;C、适宜的大气厚
度和大气成分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C正确;D、太阳活动不是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主要基本条件:①内部条件:有液态水存在;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比较稳定;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读上图所示天体系统是()A.总星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行星系统4.关于该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地球提供光和热B.是行星C.主要组成成分为氢
和氮D.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5.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黑子和太阳风D.耀斑和黑子【答案】3.C4.A5.A【解析】【3题详解】图中地球等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哈雷彗星等围绕太阳公转,中心天体为
太阳,因此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故C正确。【4题详解】图中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太阳是一颗恒星,主要组成成分为氢和氦,每时每刻都在向周围释放巨大能量,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故A正确,B、C错误。太阳表面温度可达5500摄氏度,高温使得高级智慧生命无法存在,故D错误。【5题详解】太阳活
动的标志主要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位于色球层,太阳风位于日冕层。故A正确,B、C、D错误。2015年9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
近下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2015年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增C.地球公转速度渐快D.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渐大8.图中最接近中国共产党94岁生日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6.B7.C8.A【解析】【6题详解】过
地心做地轴的垂线即为赤道,由此可判定甲丁之间的地球处于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B正确,A、C、D错误。【7题详解】材料显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为9月10日至13日。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应渐快,故A错误,C正确。9月10日至13日,太阳
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与北京的纬度差逐渐增大,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渐减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夜现象,故B、D错误。【8题详解】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为每年7月1日。由第一小题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最接近
7月1日。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在公转轨道图中,可利用地轴倾斜方向判定“二分二至”,地轴“左倾左冬(至
),右倾右冬(至)”。9.牡丹江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牡丹江【答案】C【解析】【详解】除极点
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牡丹江纬度比广州高,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本题为容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10.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
武汉B.牡丹江C.上海D.广州【答案】B【解析】【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四城市中牡丹江纬度最高,因此白昼最长,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了解四城
市的地理位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武汉和上海位于长江流域,牡丹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11.冬至日时,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海口B.厦门C.北京D.大连【答案】A【解析】【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即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四地均位于北半球,海口纬度最低,与南回归线纬度差最小,因此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A正确,B、C、D错误。12.当150°E的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北
京时间为()A.9时B.10时C.11时D.13时【答案】B【解析】【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天当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比150°E晚2小时,北京时间为10时。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
】东经度,度数越大,时刻越早。13.当北京时间为正午12时,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是()A.6时B.7时C.8时D.9时【答案】B【解析】【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比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早5小时,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是7时,故B正确
,A、C、D错误。【点睛】全球共分24个时区,因此相邻的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小时。14.晨昏线中的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为()点钟A.6点B.12点C.18点D.0点或24点【答案】A【解析】【详解】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6点日出
,18点日落。因此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故A正确,B、C、D错误。【点睛】不管太阳直射点在哪个位置,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原因是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上昼弧和夜弧的长度相等,因此昼夜等长。15.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5°B.昼夜更替的周期为恒星日C.太阳只能直射赤道D.晨昏线和经线只能重合【答案】A【解析】【详解】A、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5°,A正确;B、昼夜更替的周期为太阳日,B错误;C、地理纬度小于等于23.5°的地区均能被太阳直射,C错
误;D、只有春分和秋分日,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其余日子不重合,D错误。故选A。16.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的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运动的偏转方向):A.B.C.D.【答案】C【解析】【详解】水平运动
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结合材料,图A、图B、图D中物体是向左偏,位于南半球。图C是物体向右偏,位于北半球,C对。17.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C.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震波的特征。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详解】地震波的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A错误。横波只能在固体
中传播,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B、C错误。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D正确。故选D。1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A项正确。故选A。19.喜马拉雅山脉位于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交
界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六大板块分布位置,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板块的消亡边界,C对。A、B、D错。20.下列岩石属于岩浆岩的是()A.页岩、玄武岩、片麻岩B.砾岩、玄武岩、板岩C
.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D.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答案】D【解析】岩浆岩的是岩浆冷凝形成的,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的是花岗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有玄武岩、流纹岩,D对。页岩、砾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片麻岩、板岩、大理石是变质岩,A、B、C错。点睛:了解
主要岩石类型及成因,页岩经变质作用形成板岩,石灰岩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花岗岩变质作用形成花岗片麻岩。21.下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
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中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质构造最常见的是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流水、风、冰川等,通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改变地表形态。通过上述4图可知:A图为褶皱,B图为断层,C图为流水沉积作用,D图为火山喷发。所以
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C。22.内、外力作用塑造了地表形态,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A.断层B.陡崖C.向斜D.背斜【答案】D【解析】【详解】甲处岩层弯曲并向上拱起,为背斜,故D正确,A、B、C错误。23.下图为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风向图,图中字母d代表的是A.水平气压梯
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答案】A【解析】【详解】图中d与等压线垂直,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A正确。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可推知,c为风向,a为地转偏向力,b为摩擦力,故B、C
、D错误。北京市气象台2016年1月21日发布寒潮和持续低温黄色预警,预计22日至23,北京最低气温将下降1O℃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造成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A.B.C.D.25.下列哪种技术最适
合监测此次天气过程()A.GPSB.GISC.RSD.数字地球【答案】24.B25.C【解析】【24题详解】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图中A为暖锋、B为冷锋、C为低压、D为高压。故B正确,A、C、D错误。【25题详解】遥感主要应用于在资源普查
、环境和灾害监测,故C正确。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
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故A、B、D错误。26.下面的气流状况示意图中,表示北半球反气旋的图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气旋为高气压,气流向四周辐散,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所以反气旋在北半球呈
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故选A。27.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详解】A、甲图中,地面热的地方,气流垂直上升,冷的地方,气流垂直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再促进大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圈,A正确;B、乙图中,白天同海拔的山谷上空与山坡上的空气比较,山坡附近的空气更接近地面,增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而相对而言山谷中的空气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形成谷风,B正确;C、丙图中
,白天,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要高,气流是上升的,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圈,C错误;D、丁图中,城市形成热岛效应,温度高,气流是上升的,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环流,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答案,故选C。【点睛】解答时应注意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28.图中热力环流
的正确画法是()①②③④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热力环流的基本特征是“受热空气上升,遇冷空气下沉”。故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形成上升气流,郊区为下沉气流,形成环流;晚上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洋低,故陆地上应为下沉气流,海洋上形成上升气流;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气温较海
洋高,故陆地应为上升气流,海洋上形成下沉气流。②图正确。故选B。29.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属于南半球盛行西风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C图中越向北去,纬度越高,应为北半球,故排除。BD图中,越向南去纬度越高,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应位于中纬度,故B正确,D错误。【点睛】
本题宜采用排除法。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0.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洋流是()A.①B.②C.③D.④31.洋流②对地理环境影响表现在()A.促进海底营养物质上泛B.加速海域污染物的集
聚C.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量D.降低流经海域的水温【答案】30.C31.C【解析】【30题详解】在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应自西向东流,图中③位于中纬度,自西向东流,故C正确。图中①位于赤道附近自东向西流,应受信风影响;②自北向南流动;④自北向南流动,故A、B、D错误。【31题详解
】A、促进海底营养物质上泛的洋流应是离岸流,在中低纬海区应位于大陆西岸,而洋流②位于大陆东岸,A错误;B、洋流扩大了污染范围,同时加快了净化速度,B错误;C、②是巴西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因此②会增加沿岸地区的降水量,C
正确;D、②是巴西暖流,暖流增温增湿,应是流经海域的水温上升,D错误。故选C。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设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地表径流量增大B.蒸发量减小C.下渗量增大D.地下径流最减小33.“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城市用水量B.促进雨水资源利用C.减轻地下水污染D.削弱城市泄洪能力【答案】32.C33.B【解析】【32题详解】分析材料可知
,“海绵城市”建设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使地下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故C正确,A、B、D错误。【33题详解】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一是缺水地区,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其他地区,增强城市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故B正确,A、C、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是解答的关键。2009年6月25日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保障科
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读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34.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A.1999~2000年B.2000~2001年C.2001~2002年D.2002~
2003年35.下列对耕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②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③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④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⑤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A.①③⑤B.①②④⑤C
.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答案】34.D35.D【解析】【34题详解】根据图示面积数量,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的年份是2002~2003年,约减少0.48亿亩,D对。其它年份减少的面积数量较小,A、B、C错。【35题详解】道路、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扩张占用土地,
①正确。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大量土地闲置,导致耕地减少,②正确。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而出让大量土地,③正确。遭受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等导致耕地减少,④正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占用面积越来越大,⑤正确。D对,
A、B、C错。36.为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除严格限制耕地占用外,补充部分耕地也是重要措施。以下补充耕地的措施合理的是()A.将废弃土地整理、复垦B.将山区的林地砍伐开垦成耕地C.大力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
D.将发展畜牧业的草地开垦为耕地【答案】A【解析】【详解】整理废弃土地进行复垦,可以增加可利用耕地的总量,故A正确。将山区的林地砍伐开垦成耕地会引起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围湖填海造田会导致湿地减少,导致生态破坏;将发展畜牧业的草地开垦为耕地
可能引起土地荒漠化,故B、C、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37.监测耕地面积变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B.GISC.RSD.数字地球【答案】C【解析】【详解
】遥感(RS)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因此监控耕地面积变化的地理信息技术为遥感技术,故C正确。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
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故A、B、D错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堪称世界典范。完成下面小题。3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梯级开发B.旅游C.航运D.灌溉39.为了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洪水灾害
,当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C.建设和完善航运网络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40.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C.江河湖泊少,蒸发作用小D.植被稀少,蒸腾作用差【答案】38.
A39.A40.B【解析】【38题详解】梯级开发首先应修建水库,修建水库可发挥水电、航运、养殖、灌溉、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故A正确,B、C、D错误。【39题详解】兴建大坝,疏通河道,利于洪水下泄,能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洪水灾害,A正确;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建设和完善航运网络,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等,对控制河流洪水灾害影响不大,故B、C、D错误。【40题详解】西北地区因为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景
观,故B正确。本题要求选择根本原因,故排除A、C、D项。【点睛】第一、二小题属容易题,第三小题解答时应注意题干要求“根本原因”。二、综合题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分别位于①②③④位置时,北半球分别为何节气(二分二
至),①是____日,②____日,③____日,④____日。(2)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3)③靠近____点(近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____(较
快、较慢)(4)今天2019年11月15日,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____点和____点之间。【答案】(1).夏至日(2).春分日(3).冬至日(4).秋分日(5).23.5°N(6).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7).近日点(8).较快(9).④点(10).③点【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地球公转
运动的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详解】(1)读图可知,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判定②位置为春分日,④位置为秋分日。(2)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
23.5°N,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3)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③位置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4)读图可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位置为秋分日。因此
11月15日,应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④点和③点之间。42.读下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压带A的名称是,终年受其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气候,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带。(2)上图中G风带的名称是,请在图中
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全年受B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对应的自然带是。(4)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其夏季的气候特点是。【答案】(1)赤道低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2)盛行西风带西南风(3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带(4)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气压风带、风带知识及对气候的影响,难度一般。【详解】(1)图中显示A位于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压带,终年受赤道低压
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2)G风带位于中纬度,应为中纬西风带(盛行西风带),G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3)B位于30°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温升高,降水稀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对应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4)亚欧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季风气候;B位于30°附近,属于亚热带,因此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岸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水汽,因此夏季高
温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