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同步备课 单元练习 第二单元单元总结 Word版含答案.doc,共(9)页,6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cb6c3e6987c6dc4cbe2e546c6f9e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单元单元总结第一部分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人物通讯、新闻评论、“六义”、“四言诗”等)第二部分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亦步亦趋,熙熙攘攘等)第三部分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夹叙夹议)第四部分主题素材积累与应用(劳动光荣: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优秀段落、小试牛刀)一、人物通讯概念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类型①传记式:其特
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
同类人。二、新闻评论含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特点①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②立意
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③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表现方法夹叙夹议、亦理亦情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基本思路摆现象→说观点→作分析→做总结三、诗经六义体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
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四、“四
言诗”四言诗: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如曹操的《短歌行》(“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作为当时四言诗的代表。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鹤立鸡群: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
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
充足。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和蔼可亲: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心神不定:指心里烦躁,精神不安。坐卧不安: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心烦意乱,十分担心忧虑的样子。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避嫌:为防止他人怀疑而对某个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兜底:方言,全部承受。戛然而止:形容声
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雷厉风行: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开门见山:指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五大三粗:形容人高大粗壮,身材魁梧。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
,谁都看得见。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炉火纯青: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废寝忘食:顾不
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冰心一片: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采采:茂盛的样子。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
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有:取得,获得。掇: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胛: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渠:他,代词。朝餐:早饭;吃早饭。半霎:极短的时间。莳:移植
。匝:遍;满。照管:照料,照看。一、夹叙夹议⚫手法解读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还可以起到总起、提示、过渡和总结等作用。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能够具体地记叙事件,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
对象的意义,因而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课本研读问题:找到《喜看稻菽千重浪》中夹叙夹议的片段,并分析其效果。明确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这里就用到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手写),总括式的记录了袁隆平发现杂交水稻繁殖规律的过程。后面,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
产量。再到科学家是真理的侍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检验真理。则是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手写),摆观点、明立场,表达了对袁隆平发现规律、践行真理的高度认可。效果:夹叙夹议的手法,能够让文章更加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能够更加具体地记叙事件
,充分地抒发感情,而且能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也正是记叙中的议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光辉形象。⚫【小试牛刀】请你恰当地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写一段屈原投江时
的文字,表达对屈原的景仰之情。300字左右。【答案】(示例)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他仰天长叹:“天啊,奈何你
这般待我!君王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意也!”他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
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人文主题:劳动光荣⚫(一)道理论据积累①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②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的时候产生的。——奥斯特洛夫斯基③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
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创造的幸福就越多。——鲁迅④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⑤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⑦一勤天下无难事。——曾国
藩⑧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⑨劳动是人类的命运。荷马《荷马史诗》⚫(二)事实论据积累1.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曾这样教导家族子弟: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
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2.口岸“金花”:为火车体检为祖国把关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处于中俄蒙三角地带,是中欧班列的汇集地。由于中俄铁路轨距不同,俄方货运列车需先驶入满洲里口岸宽轨站场换装后,才能通往全国各地。被称
为口岸“金花”的中铁齐齐哈尔车辆段女子检车班的姑娘们,就肩负着国际联运车辆技术交接工作。满洲里是高寒地区,一年有近半年是冬季。但恶劣环境下她们工作也不走样:一列车平均1万多个零主题素材积累与应用件,一个人一个班下来检查交接动作达8400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练就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一年
除夕,罕见暴风雪袭击满洲里,气温骤降至-44°。那一夜,她们仍一直在风雪中忙碌,连续接了6列车。3.历史的不变要义,质朴事业的荣光眺望历史的长河,在每一个熠熠生辉的历史时刻,无不倒映着劳动者的身影。前人栽树挥汗雨,后人乘凉好风光。劳动是人类智慧思想的不老泉,是由历史经验与教训砌成的通天梯。从无产阶
级携手反抗资本剥削、奴隶们推翻奴隶主暴政开始,人民书写历史、劳动开拓未来便成为跨越时空的不变要义。回顾新中国历史,一位位劳动先驱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化作了我们的枕边故事,声声入耳。起初,劳动模范大多是技能娴熟、生产高效的技术工人:纺织工人赵梦桃、农业劳模申纪兰、大庆“
铁人”王进喜,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他们为人生的态度,无私奉献是他们为社会的精神,正如鲁迅所说,他们像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三)优秀段落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
,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
,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
。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千古不变的真理告诉我们: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劳动,去耕耘,去创造。人生有梦,让我们心怀希望,而筑梦的基石,则是我们每月每日、每分每秒的
拼搏进取、添砖加瓦。惟其如此,梦想才会从蓝图变成巍峨的大厦,我们也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四)小试牛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2022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的内容
包含三大板块: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这一举措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示例】劳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学校教育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其应渗透、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那么劳动课程改革的意义,怎么估量都
不会嫌大!我个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人,专注于他喜欢而又擅长的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呈现出平时所没有的那种自信,整个人会焕发出一种光芒。此刻,劳动对于他,是一项自主的
、自由的活动。人只有在自主、自由而非被迫、被役使的时候,才有创造的热情与冲动。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擅长干什么?不擅长干什么?很简单,去劳动,去尝试,各种事情都去做一做,尝试尝试。当我们认真地去做,去尝试,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坚持做一段时间,积
累了一些体验,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对什么事情特别有兴趣,然后继续做这个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看看能做到多好——这个过程的意义是什么?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只有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才能建立自信。这对人的一
生至关重要!与语文数学等一般性知识教育不同,劳动教育需要受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它调动起人的肢体、各种感官乃至整个神经系统一起参与,它对人的刺激(“刺激”在此处为心理学名词)是全方位的,人的反应必然也是全方位的;这是人的各个
系统协调配合的过程,是一般性的知识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也是知识教育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但是,学生要获得上述劳动感受,是有条件的,即不能用“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的尝试热情。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训练是如何接近标准答案,是费心揣摩出题者的“标准”思路,这是一种服
从训练,即驯化,而非创造力的培育。自由创造,是从自由尝试开始的,如果学习阶段就接受“标准化教育”,那么,这是工具化教育。人在工具化状态中,不可能有创造的热情。这次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不同年龄的学生安排了非常丰富的劳动项
目:从比较简单的收纳、整理到比较复杂、需要技艺的烹饪、木工等;农业方面,有动植物的养殖、种植;工业方面有家用电器的使用与维修,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尝试机会,通过这些平台,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身心体验世界,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从而
丰富自我,充实自我。劳动在这里体现了最高的价值: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由发展。人在自由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发光体”。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无不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劳动教育让我们知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不会的
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明白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