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402 M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2.402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810d0a6cd8d5ebf76d443da32691d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岳麓秦简》记载:“甘六年臣状、臣馆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皇帝)曰:可。”《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大风,几不得渡。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

赭其山。这可用来说明当时()A.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现象B.国家组织能力提高C.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D.皇权缺乏有效制约【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时期,尽管国家明确规定保护山林树木,秦始皇却强行大规模砍伐山树,可用来说明当时皇权缺乏有效制约,D项

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秦朝政令的更改,排除A项;国家组织能力提高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天人感应观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战国时,李悝变法推行过两项主要措施:一是“务尽地力”,重新划分土地,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农业生产;

二是“平籴法”,按年成丰歉和灾情大小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收放政策,因此“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这些措施()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B.不利于封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抑制了手工业持续发展D.打击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推行的“务尽地力”和“平籴法”,承认土地私有和一定程度维护农民利益,从而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与商品货币关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是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D

项。故选A项。3.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可知,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认识,由于所处时代环

境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项正确;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而且具有客观性,“难有定论”、“缺乏统一标准”的说法错误,排除AB两项;历史评价与时代久远没有关系,因此“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的说法错误,排

除C项。故选D项。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耱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

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

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耱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可见男女各有劳动分工,体现出劳动生产中的分工协作,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

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而非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排除A项;生产关系三要素即为所有制、分配方式和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汉代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改变,且看不出农民积极生产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排除D项。故选C项。5.下表为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的

变化表(单位:人数)。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年份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1914年1922年1939年分数538745087979241116413280900317721387400A.国家

的治理水平不断提高B.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C.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D.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71—1939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这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英

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但未体现国家治理水平变化,排除A项;英国文官人数增长迅速会导致国家财政负担愈加沉重,未体现政府工作效率日趋低下,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体现英国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C项。故选D项。6.宋徽宗时期,官方编订了一部国家礼典《政和五礼新仪》,其中除了皇族和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

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礼典“首次”意味着官方()A.首次否定传统严格的等级制度B.顺应城乡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C.将国家礼典提升为法制的高度D.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除了皇族和

王公大臣仪制以外,首次出现了庶人婚仪、冠仪和丧仪”可知,北宋末年,庶人也开始按照国家礼典举办仪式,说明官方开始推动礼仪文化向民间发展,D项正确;“首次否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礼典,并未涉及其提升到了法制高度,排除C项。故

选D项。7.下表所示为有关5--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1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

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3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缘由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C.罗马法调

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D.罗马法培育公平公正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随着东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对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挑战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这是查士丁尼编撰《罗马民法大全》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5-6世纪的东罗

马帝国,不足以说明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相关规定,不能得出CD项结论,排除CD项。故选A项。8.1648年的《威特伐利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机利的方式,还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这些规

定()A.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B.结束了世界大国间的混战局面C.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的主权......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这些规定强化了世俗的主

权国家统治,C项正确;德国宗教改革兴起于1517年,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仅暂时结束了欧洲大国间的混战局面,“世界大国”的表述有所夸大,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加剧了德意志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9.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

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后推行赋税制度是一

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征税的标准由人头转向占有土地的多寡,因此明清时期重视土地的丈量,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并非

是明清时期政府对土地重视的原因,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1980年,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198

2年,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这表明().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为村民自治提供了法律

保障,说明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政府主导,排除A项;材料与改革开放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共识,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图为民国初年山东经济发展的情况(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山东•1911

年开办的棉织企业为8家,1913年增加到63家。•1912年至1913年间,酿酒、制糖、榨油、火柴、制蜡、制烟和皮毛制革等各行业迅速增加,由333家增到476家•自民国元年至1920年,设立的各种铁工厂计有济南8家,青岛9家,博山5

家,威海卫、济宁各4家,潍县3家,全省共33家。A.工业布局更加合理B.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阅读图片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山东的棉织、酿酒等近代企业数量增多,各种铁工厂纷纷出现等,说明当

时山东经济运行环境有所改善,B项正确;与棉织等轻工业相比,重工业数量少,比较薄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排除A项;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较弱,不能说明山东工业体系已初步建立,排除C项;此间,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欧

洲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只是部分客观条件,排除D项。故选B项12.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食物的采集者B.工业革命以工场代替工厂,极大

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C.工业革命提高生产カ,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信息革命的发展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在信息革命的时代,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D项正确;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排除A项;工业革命是工厂代替工场,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于工业革命之前,排除C项。故选D项。13.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针对某个体系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

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关于这个货币体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该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排除英国B.美国借助这个体系成为世界霸主C.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D.美国主导该体系并控制世界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可知,材料中的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推动战后金融秩序规范化,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没有排除英国,排除A项;二战后美苏争霸,美国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B项;美国在这个体系中

占主导地位,但没有控制世界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为1800年—2015年世界城镇化趋势图,反映了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下列有关世界城镇化进程的解释正确的是()注:上图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

年版》等资料编制,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A.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B.1850—1925年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欧美国家推动亚非拉城镇化C.1925—19

50年增长较快的原因是持久和平与稳定的世界环境D.1950—2015年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加快,因此,出现了1950—2015年这段时间城镇化持续增长的现象,D

项正确;1800―1850年增长缓慢的原因不是各国政府不重视城镇化建设,而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才起步,故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排除A项;1850—1925年迅速增长是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带动本国城市化进程,排除B项;1925—1950年国际环境并不是持久和平与稳定,排除C项。

故选D项。15.如图所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B.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大幅提高C.已经把城乡居民纳入公费医疗系统D.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赤脚医生遍

山村……”可得出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的状况得到缓解,已经有农村的医生,D项正确;重点在城市,排除A项;从赤脚医生可得出并没有大幅度提高,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尊老敬老”

古代部分王朝颁布的养老尊老诏令次数统计表先秦西汉东汉魏晋北魏后周隋唐4242824436473唐代各个皇常领布养老招令次数统计表高祖太宗高宗睿宗玄宗素宗代宗顺宗宪宗穆宗2281112132113——据【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养老》材料二

唐代的养老制度唐代的养老对象唐代养老制度的内容三老五更养老礼仪由皇帝在中央政府举行的国家养老礼由地方举行以宾贤、敬老、谦让为主要内容的乡饮酒礼子孙为国难死者之父祖养老诏令颁布时机:皇帝即位、皇帝巡幸、祭礼典礼诏令内容:物质赏赐和精神封赏致仕之老养老制度普通家庭养

老的给侍制度官员退居养老的致仕制度庶人之老,四代皆然社会保障体系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设置专门官员和灾后临时性的救灾使职提倡亲邻之间的救助——据陈宝锋《唐代养老制度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解读。【答案】对唐代尊

老爱老这一现象的解读,可从以下角度作答:(1)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实施的背景作答。如: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封建自然经济的高度繁荣;统治者对尊老养老的重视等。(2)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的实质及特点作答。如:该现象实质是注重以道德力量来约束和引导社会成

员,进而维护王朝统治的政治行为。特点:颁布养老诏令的次数明显增加;相关规定更为明确,注重对养老政策的落实;受惠面的扩大,目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慰藉;制度化趋势明显。(3)可从唐代养老尊老政策实施的影响作答。如:政治上,践行孝治,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经济上,赐物或免除赋役有利于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生活上,形成了养老尊老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对于唐代养老尊老制度的不足,可结合中国古代社会“人治”社会的弊端和养老制度的政治目的作答。【解析】【详解】解读:(1)实施背景角度分析,得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封建自然经济的高度繁荣;统治者对尊老养老的重视等

。(2)通过材料一颁布养老诏令的次数以及唐代养老制度的相关规定,得出该现象实质是注重以道德力量来约束和引导社会成员,进而维护王朝统治的政治行为。(3)实施影响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从改善老

人生活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维护王朝统治;依据材料“普通家庭养老的给侍制度”,“设立病坊等救济机构”,得出生活上,形成了养老尊老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17.晚清“邮政”一方面依赖于全国各地驿站而存在,另一方面,具有“舶来品”的基本属性。下列三图为晚

清山东邮政时空格局演变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备注①三图中的鲁西(平原区)鲁中(山地丘陵区)鲁东(沿海丘陵区)为驿路格局。②图1为1860年山东驿站与驿路格局;其中的黑点为驿站,连黑点成线为驿路。③图2为1896年山东邮界邮政路网(1878年烟台试办邮政并建立邮界)。④图3为

1907年山东邮政路网(1903年建成济南、胶州、烟台邮界邮政路网)。——摘编自王含梅《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时空演变》(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演变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及意

义。【答案】(1)晚清山东邮政路网的演变特点:新旧并存(既是传统驿站的延续,也是现代洋务通讯的移植)﹔邮政网点逐步增多(由疏松到密集)鲁东尤其明显﹔空间结构从线到网﹔逐渐打破按地形地貌划分的邮政格局。(任答两点即可)(2)其演变的原因:鸦片战争后

,近代西方邮政新理念的传人﹔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影响﹔烟台、青岛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火车、轮船、电报等近代新式交通、通讯工具出现(或胶济铁路交通线的建设)﹔近代山东经济发展重心由鲁西运河区域向沿海城市转变(由西向东转变)。(任答三点即可)意义:山东邮政路网的发展,加

强了沿线地区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推动了近代通讯事业发展﹔带动了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加速了山东近代化的进程。(任答两点即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图1为1860年山东驿站与驿路格局;其中的黑点为驿站,连黑点成线为驿路”“图2为1896年山东邮界邮政路网(18

78年烟台试办邮政并建立邮界)”“图3为1907年山东邮政路网(1903年建成济南、胶州、烟台邮界邮政路网)”等信息可知晚清山东邮政路网旧旧并存;根据“1903年建成济南、胶州、烟台邮界邮政路网”可知

邮政网点逐步增多、空间结构从线到网;从最初的划分“鲁西”“鲁中”“鲁东”,到后来这种地理概念越来越模糊可知逐渐打破按地形地貌划分的邮政格局。(2)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西方邮政新理念的传播、洋务运动和清未新政的影响、地理位置、交通工具等方面分析。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晚清山东邮政

路网由线到网、由线到面,从而有利于沿线地区的沟通,促进了山东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邮政路网的发展推动了近代通讯事业发展,也有利于带动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从而加速了山东近代化的进程。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新农村新气象图1《婚姻自由》—

—摘自张乐平、顾炳鑫等连环画《婚姻法图解通俗本》,1951年华东人民出版社注: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图2《土地证》图片文字:去年冬天开始,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广大新区进行土

地改革,到今年年底将有近三万万人口的地区完成这件工作;目前,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八千四百余万人,民兵已达七百万人。——摘自《新中国一年来伟大成就》,《连环画报》,1951年第9期,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对当时新中国在农村的基层治理情况写一篇观察报告。(历史叙述描写符合历史时代特征,

层次分明;评论观点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史论结合)【答案】信息提取材料的形式:连环画﹔材料的内容:图1,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婚姻自由﹔图2,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农民协会、民兵﹔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19

50年材料内容发布单位:华东人民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历史叙述从改造前农村状况的角度。从改造农村政策举措角度:政策、措施(政权,经济、社会,各形式解释宣传政策等)。从改造农村的成果角度。历史评论从党的政策全局的角度:新民主

主义社会的任务。从对农村基层治理的举措角度:改造与建设同时进行。从历史意义角度:当时的意义,深远意义从连环画宣传意义的角度。表述层次层次1:提取信息准确、全面,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又能提取素材本身的信息;历

史叙述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评论角度全面,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论,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次2:能从多角度提取信息,信息准确,既能提取时间信息、内容信息;历史叙述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历史事实

;历史评论符合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从不同视角范围、角度对历史事物进行评论,能史论结合,表述清楚。层次3:提取信息角度单一,或提取信息不准确;历史叙述偏离历史时代,历史事实不清楚;历史评论不符合正确历史价值观,评论

角度单一;历史表述,不能史论结合,表述混乱。【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根据图1和材料内容可以提取出论点:《婚姻法》的颁布使得农村婚姻民主化;根据图2和材料可以提取出论点: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标题: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历史叙述: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有步聚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成为土地的主人和独立的个体经营者。为了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党领导农民开展

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动员农民群众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兴修小水电、小塘坝,扩大灌既面积,农业抗灾能力明显增强。总之,党对改变农村面貌进行了不断探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在叙述中,要注意改革前后农村状况的变化,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措施

,以及农村改革的意义。作评论时,可以从党的政策全局、基层治理的水平等角度进行评述,注意史论结合。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的的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世界的贸易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的纺织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这

些外国产的棉纺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它们开始被大量进口,因此,本地纺织界和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的安全——提出了反对。英国的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这些进口商品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欧洲

棉纺织界为了保证禁止进口印度棉布的法律获得通过,对他们各自的政府施加了足够的压力。这些法律并没有被普遍遵守,然而,它们确起了明显地减少与亚洲的贸易量的作用。材料二18世纪后半期伏尔泰对当时的贸易情况评述到:人民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地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

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注:西班牙的港口)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

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历史解释。(提取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答案】信息提取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棉纺织业者和一部分人反对从亚洲进口棉

纺织品;政府立法限制从亚洲进口棉纺织品;欧洲与亚洲贸易量明显减少等。材料二: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入法、英、荷;欧洲与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金钱由与亚洲贸易流入亚洲。信息解读(1)原因从殖民掠夺的角度

。如,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对美洲殖民掠夺。从世界市场的角度。如,世界市场正逐步形成,世界贸易范围扩大、种类增多、贸易量增加。从当时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角度。如,除了英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其他欧洲国家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如,西班牙把掠

夺来的金银没有投到工商上,自身工商业不发达,金银用来购买日用商品,造成金银流失。从东西方贸易的角度。如,亚洲的商品及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仍然具有优势地位。从欧洲当时的贸易政策的角度。如,奉行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2

)结果从欧洲内部国家发展状况对比的角度。如,西班牙的衰落,英法荷的崛起。从贸易政策对欧洲后果的角度。如,英国保护了国内市场(棉纺织业)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从全球贸易格局的角度,如,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格局正逐步出现;东西方贸易地位互换等。(3)评价从生产力发展阶段的角度。如,反映了欧洲处

于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向工业革命时期发展的历史阶段。从贸易政策实质角度。如,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等。表述层次层次3:提取信息准确全面,能联系时代背景,用唯物史观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能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层次2:

提取信息准确,能联系时代背景及生产力发展,能从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层次1: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找到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联系时代背景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等进行分析,逻辑混乱,表述不清。【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这部分人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的安全——提出了反对”“欧洲棉纺织界为了保证禁止进口印度棉布的法律获得通过”得出18世纪后

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棉纺织业者和一部分人反对从亚洲进口棉纺织品;政府立法限制从亚洲进口棉纺织品;欧洲与亚洲贸易量明显减少等。依据材料“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

、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得出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入法、英、荷;欧洲与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金钱由与亚洲贸易流入亚洲。其原因可以从殖民掠夺、世界市场、当时生产力发展程度、生产方式和东西方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从对欧洲内部多家的影响和全球贸易格局进行分析比较。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