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318.540 KB
  • 2024-09-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x,共(21)页,318.54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cd15f434a52d8f7b0570050c4f37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40分)1.下图是发现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应属于A

.旧石器时代B.万邦时代C.奴隶制国家D.封建制国家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A.西周完成首次社会转型B.西周继承前

代政治制度C.“华夷之辩”由来已久D.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

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4.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其政治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有权就有一切”的历史根源是三公制B.“

家长制”的历史根源是王位世袭制C.“官僚政治”的历史根源是中央集权制D.封建专制不利于巩固国家统一5.汉武帝统治时期,既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用法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反

抗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免“亡秦之祸”。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B.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C.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D.汉武帝采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6.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中提到“北魏改革最了不起的成就在于把胡人的汉

化进程纳入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体现作者观点的有①俸禄制②均田制③改汉姓④迁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下列对两幅图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B.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王朝更替C.分裂割据在古代是难以避免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8.唐朝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种运作A.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

权B.旨在避免决策失误C.有利于控制、削弱相权D.有效完善监察制度9.《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表明该编纂者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应该A.注重实用性B.涉及领域较为狭窄C.服务于农业D.处于世界领先

水平10.北宋朝廷废节镇而置路.使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转运司和安抚司。两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这使得全国各县行政组织同时受到多个上级机构的指挥与管理。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升地方行政效率B.加快国家大一统步伐C.强化中

央政府权威D.推动各机构有效运转11.在元代,行省有义务过问和审理朝廷交办的某些狱案,并负责辖区内官民疑难狱案的审谳及部分刑狱的断遣,行省在审理以上狱案时,需要较严格地执行朝廷的相应规则典制。这说明元代A.行省不具有行政自主权B.行省在司法职能

上承上启下C.地方司法体系比较紊乱D.审理狱案都要秉承朝廷旨意12.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有条件地迁移,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这一变化A.说明宋代新式雇佣关系发展B.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C.导致传统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反映

了中央集权趋于弱化13.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

学。理学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提升儒学地位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有利于批评佛道学说D.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空缺处应是A.秦汉B.魏晋C.宋元D.明清1

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而成为统治政权隐患时,原本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是A.维护封建

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B.朝贡贸易束缚了对海洋的认知C.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D.以农立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国策16.北大教授周先慎先生,在其著作《明清小说》里写道: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

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作者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B.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C.明清小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世俗化D.明清小说重塑了传统文化1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

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决定了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

片战争发生的实质18.恩格斯在分析某次战争时,指出“它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早已行不通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铺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这一战争A.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B.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C.加速资

产阶级投身政治D.促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19.“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

国联军侵华20.学者杨天石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能说明这个结论的依据有()①严格限制君权②规定主权在民③建立三权分立的体制④实行责任内阁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1.下图为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A.封建正统思

想摇摇欲坠B.知识分子传播新的思想C.“三从四德”已经崩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2.有学者指出:“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他们的行动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赢得了道

义的胜利,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材料认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最重要的成果是A.引起国际社会对山东问题的关注B.实现了公理战胜强权的努力C.表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气节D.导致山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3.“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

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的早期实践是A.辛亥革命B.井冈山的斗争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24.“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和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以及绥远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下,张学良、杨虎

城率领的东北军、西北军,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并向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材料中事件的解决A.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D.标志着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25.下表反映了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该表说明()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A.民族工业地理布局规划科学B.民族工

业发展比例趋于协调C.日本大举侵华破坏民族工业D.军事需要影响民族工业结构26.有学者把七届二中会议精神概括成西柏坡精神,具体是: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开拓创新精神;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团

结精神;两个务必,即务必谦虚谨慎、务必艰苦奋斗的“不懈赶考”精神。关于西柏坡精神A.表明毛泽东思想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为新中国成立做了重要的政治理论准备C.西柏坡精神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D.为我国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奠定

了基础27.新中国的第一次外交活动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以公函方式通知尚留驻中国的使领馆。将毛泽东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声明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愿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体

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8.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其标志性事件有①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④

中苏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提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I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同时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一变化表明A.市场经体制目标的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在摸索中不断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30.下列关于党的十九大说法正确的是()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②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④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31.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32.与古埃及和古两河流域的早期国家起源于独立的封闭性很强的河谷不同,中国早期国家起源于一个地形较破碎由河道连接组成的盆地群,中国的早期国家不像上述两个文明一样是在同一地域内连续地成长起

来的,而是有一个明显的二次整合过程。这说明A.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B.世界文明的孤立性C.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D.世界文明的交融性33.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欧洲城市的重新兴起,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下列关于城市兴起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使市民阶层的兴起B.推动了

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D.标志西欧进入近代社会34.一个阿拉伯诗人写道:“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由此可见,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解决粮食问题B.经济利益驱使C.传播伊斯兰教D.商业活动需要

35.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C.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D.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3

6.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经过穆斯林和意大利商人之手,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了,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的需要往往数量巨大。由此可推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诱因是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

出现B.东西方贸易中的巨大诱惑C.丝绸之路被蒙古帝国切断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37.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对这这一现象的出现

认识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原住民原有社会结构解体B.有利于欧洲对当地殖民统治的迅速建立C.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D.成为推动“三角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38.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直接赞同

的文件才能成为法律,君主以及其他任何,人发号的施令,都不能成为法律。”卢梭在此强调的是A.人民主权的原则B.人生来就是自由的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39.西方代议制民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代议制民主的本质是不

信赖民众而实行的精英政治,因此代议制民主容易被政客党派和金钱所操纵,且代议制民主为了追求妥协和反对暴政而导致效率低下。材料说明A.应当客观地认识代议制民主的作用B.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局限C.代议制民主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D.西方代议制民主已经走向穷途末路

40.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拟一研究主题,应是A.西欧社会的演变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C.工业社会的来临D.“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60分)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6

30年,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52年到1667年,经过两次英荷战争的胜利。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到英国,

为英国宫廷带来饮茶之风。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当时,在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下午茶风俗在英国中产阶级流行。当茶开始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时,有人指责饮茶败坏世风,无益健康。1786年,一名法

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茶饮有害的说法渐渐消失,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与此同时,东印度公

司对华输入的英国产品却打不开销路,英国的贸易逆差在继续扩大。英国人甚至担心,到哪儿去弄那么多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叶。——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等材料二185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秘密运到印度。在福琼的帮助下,印

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成功引种茶树。此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红茶出口第一大国。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上升到了59%。当时,中国茶叶占输往西方的茶叶中的份额下降到了10%。——

摘编自(英)支伦·麦克法兰、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1)据材料一、二归纳英国饮茶之风和茶叶贸易的演变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演变的主要原因。(1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到哪儿去弄那么多的银子从中国购买茶叶”的问题,英国

采取了哪些手段?简要分析这些手段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9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选举制度,在三代以前,是与世袭并行的。之后,由于上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主持国政者,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

间的贤能,渐有升于朝延的机会。汉代的用人,是比较没有什么阶级之见的。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变,二是选自郎官,即郊中令属下的中邮、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效地方官有缺额,即可

由郎官中逸用。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除孝廉一科为察举取士的主要科目外,武帝还不定期设立茂才、贤良方正、文学等科,以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优秀人才,并于元朔五年(前124年)在长安设立太学。——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变部;”……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

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官员选拔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

时期与唐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唐代官员选拔制度的进步性。(10分)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

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

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事件?请用一句话描述这一事件的意义。材料一中“首都”“五星红旗”“代国歌”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什么会议上决定的?材料一中的“28响”象征着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

所采取的措施。(5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及意义。(8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详解】万邦时代指的是“三皇五帝”部落联盟时期,唐尧是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所以称陶唐氏,陶寺遗址属于万邦时代

,故选B;旧石器时代没有阶级分化,故排除A;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朝,排除C;封建制国家具备完整国家形态,而不是初始形态,故排除D。2.D【详解】王国维认为“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立足点是西周

的分封制对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将不同民族聚合在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框架内,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D正确;A错在“首次”,从王位世袭角度看,夏朝确立了家天下,也属于社会转型,排除;根据

题干中“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可知,B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题干内容强调的是民族融合而非民族差异,排除C。3.C【详解】题中所列举的诸子各家的观点主张,是他们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实用性观点。这些

观点包含的侧重点和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了他们追求和谐、期待治世的愿望。故选C;A是儒家观点,不能体现共同点,排除;B是道家观点,排除;D是荀子观点,排除。4.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实行“官僚政治”,官位不得世袭,采用任期制,故C正确;“有权就有一切”的历史根源是

皇帝制度,排除A;B“家长制”的历史根源是宗法制,排除B;封建专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排除D。5.D【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利用了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故体现出汉武帝利用多种的思想维护统治,故选D项;A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汉代儒法并用,并非用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6.A【详解】根据题意"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可知考查的是孝文帝汉化措施。再结合结合改革内容可知,汉化措施有:颁行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促

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大融合。实行移风易俗易汉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这些都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同时实行俸禄制,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

统治模式转化,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故①②③正确。迁都与“纳入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这一主旨不符合,故④错误,排除BCD。7.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实际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这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选A;材料反映的分裂割据的形势,而无法体现生产力发展对王朝

更替的影响,排除B;C项说法过于绝对,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仅从两幅地图不能得出分裂难以避免的结论,排除;唐末和五代十国的社会形态都是封建社会,故两幅地图没有体现出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趋势,排除D。8.B【详解】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其中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由材料“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可知,众人商量可避免决策失误,故选B;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A;削弱相权的是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设置,而非在中书省内部的众人决策,排除C;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排除D。9.A【详解】《九章

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是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表明在他看来,中国古代数学应该注重实用性,A项正确;涉及领域较为狭窄与“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不符,B项错误;服务于农业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处于世界领先

水平,D项错误。10.C【详解】北宋在地方行政区划上设置多个机构共同管理,这强化了朝廷对地方的管控,故C项正确。地方政出多门,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北宋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改革,其意图是加强中央集权,与加快国家统一步伐没有太大联系

,排除B项;县级组织同时受到多个上级机构的指挥与管理,会造成机构臃肿和官员过多,不利于各机构的有效运转,排除D项。11.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行省在审理下去的案件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守朝廷制定的规则典制

,突出的是司法职能上的呈上启下,B正确;行省有一定的自主权,A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B。12.B【详解】由材料“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可知,宋代政府放松了对人们的人身控制,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新式雇佣关系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A;宋

代的经济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经济结构未发生质变,排除C;宋代守内虚外,中央集权是在加强的,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3.D【详解】依据材料中“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

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信息可知,理学家不信仰虚无缥缈的来世与轮回,而是强调与肯定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存意义,追求现实世界的价值和理想,体现了较强的理性主义,有利于培养道德品

质,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理学对儒学地位提升的作用;B选项错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其积极作用;C选项错误,理学只是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其他方面也有所借

鉴和吸收,并未反映出对佛道学说的批判。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4.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清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

立军机处,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排除ABC。15.C【解析】面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侵扰中国本能的选择了闭关、海禁,西方殖民者侵扰才导致“海洋观念意识转向”的客观因素,选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护封建王朝统治安全的需要属于主观因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束缚了对海洋的“认识”也属于主观因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自己制定的国策属于主观因素而非客观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

选C。【名师点睛】闭关锁国政策,又称洋禁、海禁,指闭关自守,西方殖民者侵扰是其客观因素,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16.C【详解】这段话说的是:明清小说由于最大限度地吸纳、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之小说通过“可感的形象和

动人的故事”世俗化方式解读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百姓生活。材料揭示的是明清小说具有包容性和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而非“传统文化”,故AB错误,C正确;D项“重塑”明显错误,排除。17.D【详解】据材料“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在中国人看来

,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可知,中英双方都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大门而进行的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D正确;据材料英国人认为战争时正义的,但中国人认为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是不正义的

,故A错误;中国禁烟运动引发的中英之间鸦片贸易冲突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B错误;战争的性质应是客观的,不由国家立场决定,C错误。18.C【详解】据“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可知,本次战争时间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且在此次战争后清政

府开始放寬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可知本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资产阶级投身政治,主张变法维新,故选C项;鸦片战争后刺激国人“开眼看世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中国两大矛盾合流,排除AB

D三项。19.C【详解】从材料中“封建的农业社会”“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故本题选C项;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并没有帝国主义,排除AB项;八国联军侵华不会反对帝国主

义暴动,排除D项。20.D【详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的政治体制。这些措施有利于把“权力关进牢笼”,②③④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此时皇帝制度已经被推翻,

不存在限制君权,排除①,因此ABC选项排除。故选D。21.A【详解】材料中的文字是“三从四德”是“靠不住的”,说明封建正统思想摇摇欲坠,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知识分子,排除B;从图片来看,还没有崩塌,排除C;D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D。22.A【详

解】材料体现的是巴黎和会上的中国代表团成功的将中国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A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以失败告终,BD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23.B【详解】题干重点强调“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首先理解这种趋向指的是社会主义趋向,中国化命运指

的是具有了中国特色,实际上指的是列宁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打破了苏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指出了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B正确;辛亥革命时期

没有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排除A;国民大革命时期尚未出现“中国化命运”,排除C;抗日战争时期不符合材料“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信息,排除D。故选B。24.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

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A排除;七七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C排除;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D排除。故选择B。25.D【详解】根据材料,和1937年相比,1942年国统区

的重工业在工厂、资金和工人等方面的比重都有了明显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军事需要影响了民族工业的结构,D选项符合题意;民族工业地理分布规划“科学”不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A选项错误;战时的国民经济比例不能说明民族工业趋于“

协调”,B选项错误;重工业的工厂、资金和工人在整个国民经济比例中比重增加,不能说明日本大举侵华“破坏”了民族工业,C选项错误。26.C【详解】由材料信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开拓创新精神”可知,西柏坡精神具

有“承前启后”的时代特征,故C正确;毛泽东思想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故A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故B错误;西柏坡会议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故D错误。27.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的“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意味着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必须断绝与国民党当局的一切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

中国奉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故C正确;“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排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提出,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排除D。28.A【详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国际地位上升,综合国力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研发成功“两弹一星”,

提高了国防实力,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高中国国际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迎来了外交新局面,A正确;中苏建交时间是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C、D。29.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模式,正确

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所以A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所以B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所以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革”,所以D错误。30.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都是关于十九大正确的说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中共是四大上提出的,排除ABC。3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一方面是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形态;另一方面,各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存在不同,从而出现文明发展的差异,所以B正确;A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CD错误。32.A【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古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与古埃及、古两河流域是不同的,各具特色,反映

出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孤立的一面,排除B;材料强调中国古世界的比较,而不是强调延续性的一面,排除C;材料强调差异,而不是交融,排除D。33.D【详解】城市的兴起不是西欧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此时的西欧仍然是封建

社会,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D正确;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教育文化的

发展,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都排除。34.B【详解】由材料信息“你抛弃自己的故乡,不是为了寻找天堂。却是那面包和椰枣,把你吸引到了远方”可知,驱动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驱使,故B正确;解决粮食问题和商业活动需要是经济利益的表现

,故AD错误;传播伊斯兰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35.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5—17世纪是西欧各国对外航海扩张时期,西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也在这一时代,故B符合题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不能说明是“扩张”,阿劈出A;这一时期没有出

现狂热的宗教传播,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时代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后,与题意不符,排除D。36.B【详解】材料“经过穆斯林和意大利商人之手,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了,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的需要往往数量巨大

”体现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根本原因,A排除;传统贸易路线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切断,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37.C【详解】根据”随着人口的迁徙也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

和白喉。“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而不是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38.A【详解】根据材料“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直接赞同的文件才能成为法律,君主以及其他任何,人发号的

施令,都不能成为法律”,可得出,卢梭主张主权在民,根据所学可知,卢梭认为人民主权的组成之一是立法权属于人民,故A项正确;“人生来是自由的”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天赋人权”的体现,故B、C项错误;“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故D项错误。39.A【详解】“西方代

议制民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代议制民主的积极作用,“代议制民主容易被政客党派和金钱所操纵,……导致效率低下”说明代议制民主存在弊端,因此,应该客观地认识代议制民主,故选A;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40.B【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故B正确;西欧社会的演变主要是在14—18世纪,包括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

张、文艺复兴等运动使西欧封建制度被催毁,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故排除A;工业社会的来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C;“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指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情

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41.(1)演变特点:从奢侈品到普通饮品(饮茶人员范围平民化);从受指责、受争议到普遍欢迎;从荷兰垄断到英国垄断亚欧茶叶贸易;从依赖中国到依赖印度进口茶叶。(8分)原因:英国打败荷兰等逐渐确立殖民霸权;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加强和发展;英国扶持印度茶

叶种植;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对饮茶健身功能的认识。(任四点,4分)(2)手段:在印度、锡兰引种茶树,向中国倾销鸦片,发动鸦片战争。(3分)影响:导致中国茶叶出口份额大幅下降;向中国倾销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危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详解】(1)演变特点:根据“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在英国每磅茶叶售价1英镑,相当于一个体力劳动者6周的收入。1750年,下午茶风俗在英国中产阶级流行。当茶开始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等信息可知变化主要是从奢侈品到普

通饮品;根据“有人指责饮茶败坏世风,无益健康”、“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得出从受指责、受争议到普遍欢迎;根据“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得出从荷兰垄断到英国垄断亚欧茶叶贸易

;根据“1866年,在英国人消费的茶叶中,只有4%来自印度。到1903年,这个比率上升到了59%”得出从依赖中国到依赖印度进口茶叶。原因:根据“经过两次英荷战争的胜利”得出英国打败荷兰等逐渐确立殖民霸权;根据“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

茶叶到欧洲市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加强和发展;根据“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秘密运到印度。在福琼的帮助下,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成功引种茶树”得出英国扶持印度茶叶种植;根据“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得出工业革命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根据“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得出对饮茶健身功能的认识。(2)手段:根据“将中国制茶工人以及若干茶苗茶种秘密运到印度。在福琼的

帮助下,印度和锡兰(今斯里兰卡)成功引种茶树”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国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在印度、锡兰引种茶树,向中国倾销鸦片,发动鸦片战争。影响:根据“中国茶叶占输往西方的茶叶中的份额下降到了10%”可知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导致中国茶叶出口份额大幅下降;向中

国倾销鸦片导致白银外流、危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2.(1)变化:从按军功爵位选任和选自郎官到自下而上举荐为官。(2分)影响:一定程度上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但也容易滋生腐败,产生宗派行为,形成地方集团,从而

威胁到中央集权;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8分)(2)不同之处:汉武帝时的察举制以推荐任官,唐代的科举制以考试任官;察举制以德、才为选拔依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依据;察举制下,士人不一定出自学校,科举制下,读书、考试、做官密切结合。(6分)进步性:为平民阶

层通过读书、考试进入仕途创造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利于社会稳定;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西方文官用人制度提供了借鉴。(任四点,4分)【详解】(1)

变化:根据材料“汉初,官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变,二是选自郎官,即郊中令属下的中邮、侍郎、郎中、议郎等。”“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可知,西汉官员选拔制度从按军功爵位选任和选自郎官到自下而上举荐为官。影响:结合所学察举制

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素质、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但容易滋生腐败、宗派和地方集团,威胁中央集权,民意无从体现。(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到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另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

所学,从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任官的方式、选官依据、学校教育与做官关联程度等方面分析二者的不同。进步性:根据材料“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可知,为平民阶层通过读书、考试进入仕途创造了机会;根据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

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可知,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利于社会稳定,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此外,还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古代教育发展,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等方面进行说明。43.

(1)事件: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开辟了历史新纪元)。(1分)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2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分)象征: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8年。(1分)(2)措施: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

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5分)(3)背景: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援助。(6分)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2分)(任两点)【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可以得出,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意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或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象征:象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2

8年。(2)措施:根据材料,从1949年到1952年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有,剿匪镇反;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或“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统一财经;抗美援朝。(3)背景:结合所学知识,

首先经过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援助。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或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