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5月)语文试题 版含答案.docx,共(10)页,54.36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76f47fb3832c3182a52d7fbaeee0c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仁寿一中南校区2019级四学期第2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1.5.20命题人:邹红梅、廖晓莉、李郁彬、张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4.全卷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上世纪30年代初,以梁漱溟、晏阳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走进乡间,试图通过乡村建设运动实现“民族再造”。为解决人才短缺这一关键问题,他们呼吁知识分子到民间去。对此,吴景超1933年先后发表《知识
份子下乡难》和《农政局——一条知识份子下乡之路》两篇文章表达异议。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在理论、目标和具体实践内容上存有差异,但基本的立足点是一致的,即认同中国的新生命在乡村而不在都市,呼吁知识分子克服困难,到乡村担负起为乡民服务的责任。但在吴景超看来,呼吁知识分子回乡村去的主张是
行不通的。主要原因有四:知识分子在都市的出路多,乡村缺乏容纳知识分子谋生活的职业;乡村缺乏实验室、图书馆等研究学问的设备;乡村中的物质文化较低,难以满足知识分子生活的需要;家庭宗族、亲戚朋友不愿接受知识分子回乡工作。40年代后期
,费孝通表达了类似的意思,他认为想留住人,需要造就能够应用现代知识的生产事业。可以说,吴景超提及的上述四个主客观因素在当前乡村中仍然存在。吴景超认为都市与乡村是相互关联的,知识分子不用下乡也可以为乡村服务,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第一,知识分子在都市对市民与乡民有同样的贡献,如记者
在都市中办的报纸乡民可以看,医生在都市中开设的医院乡民可以住等。第二,知识分子在都市从事单纯为乡民服务的工作,如大学农学院知识分子通过改良育种、提倡合作事业以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第三,在都市中从事工商业的知识分子努力发展实业,吸收乡村中的过剩人口,以解决就业问题。吴景超提出在各
县设立农政局,以提供职业的方式,用高于一般大学生的薪水,鼓励肯下乡服务的青年。县农政局至少需要三个知识分子来承担乡村工作:一个办理乡村社会调查,作为社会改良和设计的基础;一个办理农业推广,把国立或省立农事试验场所得的知识
推广于乡村;第三个尽全力于乡村组织,推动组织领袖团及各种委员会,使乡民一盘散沙的生活转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人才匮乏仍然是乡村建设工作中的严重短板。重读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对于我们认
识城乡人才关系和乡村人才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启示。一是需要承认人才向城市集聚的事实,同时要以城乡互联一体为出发点,看到城市人才对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吸引人才下乡,需要以职业和产业作为支撑。吴景超在《英国乡村问题》书评中,设想在乡村发展工业吸引人才,进而建设工农合一的新社区
。那种倡导人才下乡担任志愿者、捐资捐物的做法,其作用是短期而有限的。三是人才下乡既要重视行政力量的推动,也要注重对乡村组织内生动力的培育。在吴景超的设想中,在农政局工作的知识分子是幕后推动、监督和指导乡村领袖团的力量,但具体负责组织乡村中各种委员会的还是乡村领袖。(摘编自葛飞坤《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
才问题——从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出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漱溟、晏阳初等人呼吁知识分子为广大乡民服务,吴景超发表文章对此表示反对。B.乡村物质文化比城市差、缺乏适合知识分子的职业等
问题,目前还没得到彻底解决。C.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可在提供文化和医疗服务、办理乡村社会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D.人才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提高下乡人才的待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首要途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立足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人才问题,着重分析吴景超的相关论述及启示。B.文章在概述吴景超对知识分子下乡难原因的认识后,引用费孝通的观点作了印证。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以“三个知识分子”为例,阐述了推
进乡村工作的具体做法。D.文章使用“主要原因有四”“其途径至少有三条”等表述,用语准确,条理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当年乡村建设运动倡导者呼吁知识分子下乡是
有意义的。B.我们不仅要积极改善乡村的物质条件,让知识分子能够安心工作,还要扭转轻视回乡工作的就业观。C.吴景超认为城乡互联一体,知识分子在城市也可服务乡村,因此人才向城市聚集对乡村建设没有影响。D.乡村建设应大力培育乡村组织内生动力,而不能一味依赖行
政力量,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界捐助。(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材料一: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1986年,考古工作者
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此次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如今的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
物保护技术、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探源。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鸟头把勺等陶器以及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都的地方文化特色;而玉琮、高柄豆
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
所所长冉宏林说。(摘编自惠小勇等《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新华社2021年3月20日)材料二:考古正在成为“网红”,这反映出中国人文化兴趣和意识普遍提高,而三星堆将把这股考古热带向一个新高度。媒体连续多天的直播,让人们可以“参与进来”。三星堆现已出土文物最亮眼的就是那个黄金面具。据专家推测
,如果是完整的话,它会超过500克。它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剩下的一半哪里去了?这个黄金面具和成都金沙遗址的面具为什么那么像?三星堆的魅力,就在于它源源不断地提出问题。1986年三星堆的挖掘之所以震惊天下,就是因为人们没办法解释,
三星堆里出土的青铜器,和中原地区(比如安阳)发掘出来的看上去是如此不同。专家表示,这次的发掘,很有可能把上次的很多结论全部推翻。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成都的金沙遗址是三星堆的“延续”,但是这一次的发掘可能证明,三星堆文明此后还延续了很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三星堆和金沙遗址
的持续发掘,足以说明这片土地上在殷商时代曾出现相当成熟的“城市文化”。这一次发现的碳化纺织品痕迹,也证明了这一点。(摘编自李一凡《三星堆的魅力,在于它源源不断向当下提出问题》,成都商报社“红星新闻”)材
料三:自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被正式提出,已实施4个阶段的研究工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用丰富的证据和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的客观事实,使“中华文明西来说”等谬论不攻自破。探源工程以翔实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距今5800多年前,黄河、
长江以及西辽河流域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这一时期中华先民所创造出的农业技术、陶器、玉器、青铜器、建筑等不仅工艺高超、规模宏大,而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后来的中华文明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脉相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这
片土地上就已形成一个以中原为核心,包括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多元一体格局。从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经济模式的群体之间,就已发生频繁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统一的趋势在这时期就已出现,经过夏商周到春秋战国蔚为大观,最终在秦汉时期实现了实际的统一。(摘编自张贺《从文明
源头汲取复兴力量》,《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4.下列对“三星堆考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考古重大发现,此次发掘的6个“祭祀坑”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新发现,比30多年前首次发掘的价值更大。B
.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体现出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特点,展现了目前我国在考古技术等方面的进步。C.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同属古蜀文明,过去认为,金沙文明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而此次发掘证明二者也许曾经共存过。D.三星堆
考古的新发现不仅可以丰富对三星堆文明的认识,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关系的认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华社的报道重在呈现此次考古发掘的历史背景、现场情况、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B.“红星新闻”重
点抓住三星堆的未解之谜来进行报道,以此引发读者的关注和兴趣。C.金面具、青铜器、古丝绸是三星堆的重要文物,材料一、二都述及三者的文化意义。D.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有助于从文明源头汲取复兴力量,提振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6
.中华文明源头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三星堆文明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扎灯的老方刘立勤老方是半个篾匠。老方做的东西与竹篾有关,但他不会做篾器。老方会做灯,花灯
、云灯、宫灯什么的都会。老方还会扎狮子,会扎龙。他有一双生了魔法的手,用竹篾做好狮子、龙的骨架,然后蒙上纸,涂上色,狮子和龙就像着了魔,活灵活现随风腾舞惊煞人。老方不会做篾器,平日靠手艺挣不来钱不说,还赔钱——他要买纸,买竹子,买构皮。老方买的纸是皮纸,那种手工作坊用春天的构皮酿
造的纸,那种纸筋道,皮实。白皮纸用来做龙衣,糊花灯,蒙狮子头。黑皮纸用来做捻绳,捆扎竹篾的接头。老方买的竹子是清一色五年的竹子,老竹子的篾太刚,缺少弹性;嫩竹子的篾没韧性,容易折。只有五年的竹篾最好,不刚不折还有灵性。构皮要用熟皮子,好除粗皮好上色。金竹刚柔并济,老方把竹子剖成一
厘米左右,去芯,抛光,用来做狮子和龙的骨架。水竹节长,老方用来做花灯,做狮子舌头、耳朵和头上的九个包,做龙的角、眼睛。黑皮纸则裁成一厘米两厘米三厘宽窄纸条,再捻成捆扎竹篾的捻绳。白皮纸则和朱砂等颜料一起,等待腊月正月的到来。腊月
是老方的忙日子。那年月人们喜欢热闹。丰收的年景需要庆贺,办场灯会;遭灾的年馑需要祈福,办场灯会;谁家生了儿子或是发了大财,也要办灯会。灯会要有花灯。老方用竹篾做出十二生肖的骨架,再贴上白皮纸,用朱砂和五色颜料勾画羽毛皮色,那
些可爱的生肖就在寒冷的夜晚升到空中,高高兴兴给人照亮前程。灯会需要纸船,老方也会。他扎的纸船靓丽精巧经得起风浪,耍丑的老胡和唱旦角的小桃红唱船歌唱花鼓,给人们送来了喜庆和欢笑。老方最见功夫的是扎金狮和龙。狮子是瑞兽,龙是神物,扎金狮和
龙时,老方会提前三天沐浴吃斋,开工时还要祭天地神灵。做狮子头最费劲儿,耳鼻嘴舌繁杂多变不说,头上还有九个福包,麻烦得很。扎好骨架,又要贴上十八层皮纸,更是破烦。龙头更为复杂,长嘴,利牙,还有一对雄鹿犄角一般的龙角和一节一片的龙鳞龙纹。老方极
有耐心,一点儿懒都不躲。贴上了纸,该用老方的绘画手艺。老方手艺好,把金狮和龙画得纤毫毕现。老方心善,画龙画狮也喜欢用一点朱砂,避避邪气。所以,人们都说老方扎的金狮和龙威风八面不说,也有慈悲心肠,既能镇灾
辟邪,也能给人间送来吉祥。所以,找他的人特别多,老方也特别的忙,忙得脚打后脑勺。忙完了腊月,正月接着忙。灯会要到正月十二才开始。舞狮舞龙要用赤花筒烧,狮子头和龙都是用纸糊的,难免有烧伤的地方,老方必须及时裱糊补色。小伤小疤倒也罢了,要是烧得太厉害,
他日以继夜几天几夜不能睡觉。忙是忙,老方高兴,赤花筒烧得越是厉害,年景越是风调雨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是红红火火。这是玩灯的目的,也是老方的愿望。老方一直要忙到正月十六或者十七的晚上。那是残灯的日子。忙乎一个多月扎的花船、金狮、龙,都要在那天晚上用一
把火烧了。那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尤其是费时最多的金狮和龙,是必烧不可的东西,否则它们都会成精作怪兴风作浪。这时,也是老方最高兴的时刻。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一方百姓的日子将被熊熊的大火照耀得红红火火。年景越来越好,老方没
想到的是灯会停办了。原因是别的地方办灯会死了人,县里的有关领导担心我们县的灯会可能出事死人,勒令停办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说停就停了,金狮神龙也没有办法,老方更没办法。老方的手艺挣不来钱不说,还弄得像疥疮一般,得空还痒痒得让他不自在。好在有钱的人越
来越多,活着时铺张,死了更是气派。不说气派的墓地,高级的棺木,还要楼房大瓦屋的灵屋,外带小车电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扎上几个丫鬟仆人,让享惯清福的父母继续作威作福。最不济的穷人家,也要做一座三层别墅,配上豪车和电视,让亲人在那边过上阳间未曾享受过的好日子。这是老方的长项,有人找
老方。怎么说老方都不答应,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那是高雅的艺术,咋能去扎灵屋骗死人呢?可惜,老方的老婆是个病壳壳,她离不开药罐,药罐离不开钱。老方的儿子要娶媳妇,娶媳妇离不开钱。老方的女儿读大学,读
大学也离不开钱。老方开始扎灵屋了。灵屋极其简单,只求艳俗不求手艺,老方觉得很不过瘾。老方就把自己的技艺融进灵屋的制作——他把灵屋扎成古代宫殿的模样,然后把十二生肖扎成极小的灯笼挂在宫殿飞檐斗拱之上,再在门口扎上两只石狮子,一座豪华的灵屋
就建好了。可是,老方还是不尽兴,老方又开发了一种新项目,做了一个龙头船身的棺材罩子,预示后人一帆风顺飞龙腾飞。老方手艺好,做工精致,这东西很受欢迎,人们抢着买老方做的灵屋和棺罩。老方咬牙喊了一个天价,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活人交钱预定
这样的灵屋和棺材罩子。可是,老方依然不高兴,依然看不到他的笑脸。每逢道士做法事交包袱烧灵屋的时,老方还会痛哭流涕,哭得比孝子还要伤心,让人不明就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方是半个篾匠,因为他做的
东西与竹篾有关,但不会做篾器,这就为灯会停办后老方不得不做灵屋埋下伏笔。B.“还弄得像疥疮一般,得空还痒痒得让他不自在”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老方因灯会停办却仍然渴望扎灯的心理。C.小说反映了社会习俗,如“赤花筒烧得越是厉害,年景越是风调雨顺”“否则它们都会成精作怪兴风作浪”就反映了花灯
习俗中的糟粕成分。D.小说以小见大,以擅长扎灯的老方的遭遇和经历,展现了部分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而衰落的现状,引人深思。8.小说结尾处说,“每逢道士做法事交包袱烧灵屋的时候,老方还会痛哭流涕,哭得
比孝子还要伤心,让人不明就里”,请简要分析老方为什么会痛哭流涕。(6分)9.请分析“灵屋”在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
3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
,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
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
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
。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
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B.寓居,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士绅等人。文中是暂时借住的意思。C.绯鱼袋,指
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绯衣指紫色衣服,唐朝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佩鱼符袋。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的功能。此处的“床”指的是坐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文采惊人。他虽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
仍在天宝末年受到皇帝的赏识。B.杜甫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被罢相时,他因私情而上疏救助房琯。C.杜甫没有气度,在很多时候杜甫会做出不合礼法的行为,世交严武却仍宽厚地对待杜甫。D.杜甫晚景凄惨,原想投奔的高适
死后,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5分)(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
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自棹舟迎甫而还(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望蓟门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①。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
。【注】①蓟城:唐朝的边疆重镇。②投笔吏:指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③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
登临燕台,游目纵观,听见军营之中吹笳击鼓,“惊”字表现了他此时的心潮澎湃。B.颔联描写注重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先整体描写寒光、曙色,再以细节“危旌”点缀,画面生动。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暗示了此地防守的牢固。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类似,通过写大雪表现边地苦寒,重点突出了将士征战的艰辛。15.《批点唐诗正声》言:“全诗充满壮健之气。”请从写景和情感两个方面分析本诗的“壮健之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分。①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中的“,”两句,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③廉颇、蔺相如最终和解,史称“将相和”,文中如此表述:,。三、语言文字
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在全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中,从来都不缺文艺的身影。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容易接受。党的十九大召开不久,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小品《喜鹊为啥叫喳
喳》,小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融入其间,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一台小品讲活了政策文件,牧民们听得懂,记得
牢,看得。近年来,有许多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也有不少老百姓的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让脱贫实践。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抒发人的情感,提振人的精神。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
向,树理想,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目前,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众志成城兴致勃勃耳熟能详如虎添翼B.众擎易举兴高采烈喜闻乐见锦上添花C.众擎易举兴高采烈耳熟能详锦上添花D.众志成城兴致勃勃喜闻乐见如虎添翼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
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B.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C.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
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D.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之所以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富脑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从杭
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B.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C.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
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人们常把不
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事实上,稀土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①,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现实中,小到
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②。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③。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皆不同。在应用上,轻
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应用广,但价值相对低廉;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21.请根据以下内容按要求拟写一则短信,表达要准确、连贯、得体,不超过90字。(5分)张先生从网上购买了一件衣服,收到后在试穿时,发现
衣服不合身,经过仔细核查发现衣服的尺码与自己购买时所下订单不符。他发短信告知了店家此事,并要求予以解决。请你根据以上情况,以网店卖家的身份,发一则短信给张先生,妥善处理这件事。若涉及地址、姓名等个人信息,请以××代替。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作文。(60分)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淮阴侯。曾食依漂母,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韩信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多次为项羽献计却不被采纳。转投刘邦,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并最终为刘邦打败项羽,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国
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韩信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韩信、刘邦和项羽三人,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