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历史-答案.pdf,共(10)页,324.8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6ca53d23752740ca948f329c36b2d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XG参考答案·第1页(共9页)下关一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历史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DCADACDC题号11121314
151617181920答案BCADBBDC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BCCBCBCD【解析】1.根据材料,良渚古城工程量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结合所学,动员大量人力建设古城并保障食品等供应,前提是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闲的人力和多
余的粮食,A项正确;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良渚古城修建时期国家形态并未成熟,排除B项;良渚的出土物中目前还没有发现金属,当时未大规模使用金属工具,排除C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修建良渚
古城的不是奴隶,排除D项。故选A项。2.根据“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中国逐步由血缘关系走向地域关系,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核心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涉及国家制度建构,题干的信息无法体现国家制度成熟与否,排除B
项;根据材料“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可知,周朝形成大规模的地域共同体,不能说明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排除C项。故选D项。3.根据材料“厚爱利足以亲之,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
。故百姓皆说为善”可知,管子认为,君主能够付出厚爱和厚利,就可以亲近人民,申明知识相礼节,就可以教育人民。要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人民,设置乡的官吏来指导人民。然后再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这样,百姓就都愿
意做好事,这一主张带有礼法并用的色彩,D项正确;材料重点论述的是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而非儒家伦理思想,排除A项;材料描述教育人民,以身作则来引导人民,历史XG参考答案·第2页(共9页)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人民,设置乡的官吏来指导人民,
没有体现外儒内法的精神,排除B项;《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而非推动法家学派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4.根据考古发现可知,该地分布着大量汉代时期的耕地和沟渠遗址,证明了在这个时期汉代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以及边疆地区农业的
发展。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后的遗物,说明在西汉后该地区环境的逐渐恶化,西沙窝这个地区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表明在边疆开发时应该注重其环境承载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该遗址为研究边疆开发两面性提供了证据,C项正确;材料中的西沙窝虽然地处丝绸之路沿线,但是并
不能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兴衰,也没有看到中外经济文化往来的相关内容,材料主要强调西沙窝开发的两面性,排除A、B两项;西沙窝遗址是西汉经略西北的一个见证,但不能作为开始经略西北的重要标志,排除D项。故选C项。5.根据材料可知
,王充指出打雷等自然现象的变化,有自然规律可循,没有神的意志,这些认识既加深了对自然的了解,也为破除迷信,反对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论”提供了武器,A项正确;为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其中包括天人感应论,王充的这些观点恰恰是反对天人感应论,排除B项;
佛教的广泛传播主要在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夏秋之雷为天大怒,正月之需为天小怒”也不是佛教的观点,排除C项;这些观点都有唯物主义的色彩,不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6.材料描述的是平城恶劣的自然条件,可用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自然环境,不是风土人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环境,不是赋役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没有提到农业,排除C项。故选D项。7.根据材料“唐朝与外部世界加强交往的动因并非如秦汉帝国一样源于军事抵抗或征服的目的,而
是具有强劲的内部原生动力”可知,该学者认为,唐朝与外部世界加强交往的动因来自唐朝内部,即开放进取的社会心态,A项正确;隋唐王朝是“华夷秩序”的重要发展阶段,而非日益淡化,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原动力是本质属性,而繁荣发达的贸易网络和综合国力强大是现象,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8
.题干强调的是君主出现了问题和错误时,台谏有权力给君主以谏言,制约皇权,C项正确;汉代的刺史位卑权重,以内制外,排除A项;台谏向君主谏言,并不是纠察百官,排除B项;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相权一分为三,台谏并不能分割相权,排除D项。故选C项。9.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王艮、李贽、顾炎武
都承认个人私欲,要求解放人性,这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程朱理学禁锢人性的反思,D项正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学的范畴,排除A项;王艮生活的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出现,发展不明显,排除B项;追求个性自由是部分士人的思想
主张,尚未成为社会风尚,排除C项。故选D项。历史XG参考答案·第3页(共9页)10.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乾隆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乾隆
后期,洋钱在市场中流通范围有所扩大,这说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有所加强,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货币主权的旁落,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洋钱的广泛使用是白银流入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无法说明西班牙垄断中外贸易通道,排除D项。故选C项。
11.结合材料可知,对于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站在中华民族整体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另一种观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没有站在国
家利益角度,纯粹是民众受传统夷夏观影响下的自发行为,两种观点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B项正确;材料中两种史学观点的结论没有自相矛盾,观点一的结论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的结论是三元
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自发行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排除A项;材料中两种观点并不是站在对立角度,观点一站在中华民族整体角度,观点二站在传统夷夏观角度,排除C项;观点二的论证基本符合史实,当
时我国民众的抗击侵略行为大多是自发行为,并未有上升到国家整体利益角度,排除D项。故选B项。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大部分沿海城市,涉及整个沿海地区,但是当时杭州和苏州在20世纪50年代尚未开放为通商口岸,因此“19世纪50年代
,挂洋旗的轮船经常在江南的城市与上海之间运送丝绸和现金等”的做法明显破坏了条约关系,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在1864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排除B项;洋务企业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二者不是一个概念,排除D项。故选C项。13.清末新军中主体的知识分子
或留学生,由于具备文化素养,成为革命党人宣传先进思想的重要对象,这使革命动员具备可能,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征兵的文化要求,不能体现文教的整体情况,排除B项;“保障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动摇统治基础并非
编练新军的必然结果,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4.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提出“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主张,认为“离开众庶,则无英雄”,说明其认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革命和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和道德体系的创造者。李大钊将民族解放和个性解放结合
起来,指出个性解放的出路在于改天换地的社会革命,李大钊的这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在当时是符合中国社会形势发展要求的,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伦理道德和社会革命的比较,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性质没有发生转变,排除B项:材料
并没有涉及李大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历史XG参考答案·第4页(共9页)15.由材料“男女一律平权”“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说明追求社会平等是党的使命担当,B项正确;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不可能因为党的党章或者会议实现妇女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排除A项;材料无关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党章和中共二大的内容,无法说明中国妇女解放的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16.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在调查寻乌具体的实际情况后,制定了分配原则
,并写进《土地法》,由此可见,土地革命过程中,实地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革命的过程、方式、方法,并没有强调其影响,不能得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结论,排除A项;土地革命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确
立农村生产资料的公有属性,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农民阶层,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阵营”无关,而且当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项。17.根据“从前只想棉花摘得多,卖得钱多。没想到不把棉花卖给国家,工厂就不能开工,工业生产就要受到损失”可得出
曲耀离认识到要把棉花卖给国家,要把个人的生产活动与国家的建设相结合,D项正确;当时工业化还没有起步,不能得出落后面貌改变,排除A项;仅从材料中个人的行为,不能得出全面恢复,且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排除B项;物资价格暴涨局面结束与“米棉之战”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8.根据所学
可知,195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开端,党中央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面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快速迈入国家发展的新时期,C项正确;加快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文学艺术呈现繁荣景象都是国家历史新纪
元的组成部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B两项;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是重要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非洲迎来独立运动的高潮,美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西方大国希望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愈发强烈,中国与非洲国家讨论的议题深刻地反映
了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及中国为应对变化所作出的努力,D项正确;当时受到“左”倾思想影响,并不注重外交对国内经济建设的作用,排除A项;根据材料内容“中法建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并非仅仅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排除B项;结
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尚未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20.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与香港加强合作的事例,反映了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D项正确;香港回归前,受英国殖民政府的控制,并不能体现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排
除A项;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香港的发挥是不够充分的,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体现了强大生命力,赢得香港社会广泛认同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排除C项。故选D项。历史XG参考答案·第5页(共9页)
21.根据材料信息,“攸克拉提斯法案”是雅典人在“非常时期”为了防范僭主制复辟采取的“非常措施”,要求全体公民警惕僭主制的潜在威胁,说明雅典旨在防范城邦危机催生独裁,A项正确;材料的意思是防范僭主制产生,并不是阻止僭主与外敌相勾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全体公民要警惕僭主制的威胁,并没
有涉及公民大会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防范僭主制的产生,并没有号召民众抗敌,排除D项。故选A项。22.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葡萄牙已经开辟了欧洲直通亚洲的新航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能够直接大量从亚洲购买胡椒,促使威尼斯不得不从
里斯本购买胡椒,B项正确;葡萄牙垄断东西方贸易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排除C项;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中美洲,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排除D项。故选B项。2
3.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应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去认识上帝创造世界的本义,体现了他主张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促进了探究自然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探究自然世界的方式去信仰上帝,非引导人们通过认识上帝去认
识自然,排除A项;理性精神与启蒙运动有关,排除C项;材料与近代科学的诞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根据材料可知,王党和议会两个阵营在社会结构方面没有太大区别,这就说明原有的对光荣革命的认识可能存在谬误,由此冲击了史学界对英国革命的认识,C项正确;“精准认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王党和
议会两个阵营在社会结构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并不能说明商人的政治要求最激进和经济基础决定政治诉求,排除B、D两项。故选C项。25.根据材料可知,每州设立了地方法院,美国巡回法庭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地方法官集体审理,说明兼顾了联邦与州的权力诉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共同审
理案件,并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司法部门,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的配合,没有涉及有关三权分立以及各部门间制约平衡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的信息有助于推动全国司法的统一,并没有涉及刑事法律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6.依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在对现存制度中的私有制导致的阶级矛盾等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他的思想中描绘了未来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没有阶级划分,人格平等等内容,是对现存社会制度深刻反思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对阶级斗争的
态度,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这一设想与个人主义的关系,而是对现存制度的反思,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具备空想性,而是科学的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历史XG参考答案·第6页(共9页)27.材料反映了20世纪
30年代初拉美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转变,是基于此前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遇到了发展困境。以本国国内市场为主,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其目的是增强本国的经济自主能力,减小对他国的依赖,C项正确;拉美国家是想改变国内的
经济发展模式,与改变国际贸易秩序无关,排除A项;拉美国家实施进口替代工业,是为了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与加强政府干预无关,排除B项;本题的主旨与国际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25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受到“资本家建立统一战线和举行联合进攻这种威胁”,这种情况下,在
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下,苏联人的保家卫国的情怀被进一步激发出来,B项正确;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的时间是1955年,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在列宁去世后就逐渐被取消,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
确立,且斯大林体制与材料中应对“资本家建立统一战线和举行联合进攻这种威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9.依据材料“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可以看出二战后,法国想摆脱美苏控制,
体现出一定独立自主,也是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C项正确;法国的出发点是自身的处境,并不是缓和国际局势,排除A项;法国仍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同美国决裂,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法国的民族国家意识,并不是欧
共体的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30.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释放的是对抗世界的信号,中国释放的是拥抱世界的信号。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家的不断挑衅,不利于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故而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任重道远,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美外交态度的不同,并没有涉及美国干涉
他国内政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虽符合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但并没有涉及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对比的是中美对外政策的不同,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
(18分)(1)(6分)内容:北防、南融、西通(或重视陆地地缘安全战略)。阐释:北防: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修筑长城);移民戍边;屯田防御。(2分,两点即可)历史XG参考答案·第7页(共9页)南融:人口南迁(或经济重心南移);文化融合;经济开发;民族交融。(
2分,两点即可)西通:经贸往来(或陆上丝绸之路、西南丝路);政治外交活动;设置机构管理(如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等)。(2分,两点即可)(本问按北防、南融、西通三个方面给分:每个方面2分,考生指出具体历
史史实,每点1分;或考生概括性指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措施,每点1分)(2)(12分)调整:晚清:海防(沿海)与塞防(西北)并重。(2分)民国:加强对华北及东南沿海的防御。(2分)20世纪60年代:沿海及三北地区成为防御重点,中西部地区成为战略
纵深(或三线地区建设成为重点)。(2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6分)原因:晚清:列强侵华(或俄国蚕食中国北部边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海上入侵、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民族危机加剧)。(2分,一点即可)民国: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帝国主义的海上
入侵)。(2分,一点即可)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中国外交环境恶劣;三线地区有足够的战略纵深。(2分,一点即可)【详解】(1)内容:据材料“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可知古代中原王朝在地缘安全的战略上主要
体现在:“北防、南融、西通”;阐释:结合所学知识,“北防”主要体现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秦代和明代都修筑了长城,汉代、唐代和明清时期对北方民族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册封、互市、和亲甚至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曹魏和宋代还实行了屯田和移民戍边的政策;“南融”主要体现在魏晋以来,北民
南迁促进民族融合,加速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西通”主要是指汉代以来,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和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代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唐代设置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等。(2)阶段性调整: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海防
和塞防(陆上边疆)争论不断”“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可知晚清时期主要体现在海防和塞防之争,最终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实行海陆并举的政策;据材料“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第二防卫区”,可知民国时期为了应对来自东部沿海
地区的列强侵略,加强了对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的防御;据材料“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可知20世纪60年代国家强化了沿海、沿边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三线建设”,通过对战略纵深的建设来确保国家边疆地区的稳定。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晚历史XG参考答
案·第8页(共9页)清时期中国西北和东部沿海地区同时遭遇了沙俄和日本、英法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国时期主要是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略的加剧,需要加强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军事防御;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恶化,在两极格局
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加强国防建设,通过扩大战略纵深来确保边疆地区的国防安全。32.(12分)(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四个信息得2分)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谯国夫人等。(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
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阐释内容(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
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
,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示例: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两点2分,三点4分)“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
,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两点2分,三点4分)“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
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两点2分)历史XG参考答案·第9页(共9页)【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提取材料信息,如根据材料的出处、附文说明可以提取“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谁国
夫人等”。然后根据所学晚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如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
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
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3.(10分)(1)(4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受到冲击;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与冷战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2)(6
分)做法: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每点1分,任答三点即可得3分)影响:推动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
条件;但是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3分,积极作用两点2分,消极作用一点1分)【详解】(1)原因:根据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结合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冲击及冷战的影响等角度
进行分析即可。(2)做法:根据材料“美国政府着手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制度,以便再次利用竞争性市场和国际贸易带来的技术创造力来促进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成
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影响: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推动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