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990.000 KB
  • 2024-09-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浙北G2(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37)页,99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53c6713a6991913f915f63df758e0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北G2期中试卷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构成细胞生物膜基本支架的成分的是()A.糖类B.脂质C.磷脂D.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脂肪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以

双分子层的形式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故选C。2.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糖类和无机盐类B.核酸和脂质C.蛋白质和水D.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无机盐和水【答案】D【解析】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无机盐和水。

选D。3.伞藻是单细胞藻类,由帽、柄、足3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足中,下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结果表明()A.细胞溶胶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是染色质C.细胞溶胶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D.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分

析图可知,虽然进行了不同伞藻之间的柄和足之间的嫁接,但是生长出来的帽子的表现型是由足决定的;又因为细胞核位于足中,因此可以确定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细胞溶胶是细胞的代谢中心而不是控制中心,A错误;B、细胞核中行

使遗传功能的是遗传物质DNA,而不是染色质,B错误;C、细胞溶胶是细胞的代谢中心而不是遗传物质的贮存场所,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核能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D。4.下列物质中能被蛋白酶水解,并且

水解产物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的物质是()A.蔗糖B.多肽C.蛋白质D.肝糖原【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

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详解】A、蔗糖属于二糖,其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与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反应,A错误;B、多肽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和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颜色反应,B错误;C、蛋白质能被蛋白酶水解,其水解产物是多肽,多肽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会

产生紫色,C正确;D、肝糖原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不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反应,D错误。故选C。5.图是“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培养皿中应放入等量煮熟的玉米籽粒B.取出玉米籽粒后主要观察胚的着色情况C.甲

组玉米胚选择吸收红墨水中的物质呈红色D.玉米籽粒泡胀并纵向切开后进行实验,实验现象更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A、对照试验的单一变量是细胞的活性,则乙培养皿中应放入等量煮熟的玉米籽粒,A正确;B、因变量是细胞是否吸收红墨水,则观察指标是观察胚的着色情况,B正确;C、甲组

玉米胚保持活性,不选择吸收红墨水,不见红色物质,C错误;D、玉米籽粒泡胀并纵向切开后进行实验,增加接触面积,实验现象更明显,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6.下列

关于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静止的膜蛋白构成B.由静止的脂双层和静止的膜蛋白构成C.由流动的脂双层和流动的膜蛋白构成D.由静止的脂双层和流动的膜蛋白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指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都是可以运动的,而大多数的蛋白质也是可以运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B、D错误,C正确。7.如图表示二肽分子的结构,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键的是()A.①B.②C.③D.

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结构和二肽的结构,属于识记范围。【详解】①是侧链基团(R基),②是氨基,④是羧基,③是肽键—CO—NH—,故选C。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被膜为双层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中心C.核孔复合体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细胞核内的液体叫细胞液【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

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详解】A、核被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正确;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中心,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少量遗传物质,B正确;C、核孔复合体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

透过性,C正确;D、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细胞核内的液体叫核液,D错误。故选D。9.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液泡中B.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在叶肉细胞边缘处C.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D.在植物中叶绿体

只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是大多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被誉为“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叶肉细胞,也存在于嫩茎的皮层细胞和果实的皮层细胞。【详解】A、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A错误;B、植物成熟的细胞中,液泡占据整

个细胞的大部分体积,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在叶肉细胞边缘处,B正确;C、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会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C错误;D、叶绿体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叶肉细胞,也存在于嫩茎的皮层细胞和果实的皮层细胞,D错误。故选B。10.最能体现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之间功能差异的是A

.细胞核的大小和数量B.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C.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D.细胞的大小和形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细胞细胞核的数量一般是相同的,A错误。而功能差异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细胞器的种类和

数量不同,B正确。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会导致细胞功能有差异,但不是不同细胞功能差异的主要体现,C正确。细胞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决定细胞的功能,D错误。11.下列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结构的是()A.酵母菌B

.蓝细菌C.支原体D.大肠杆菌【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由真核细

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详解】A、酵母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C、D、蓝细菌、支原体和大肠杆菌都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它们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B、C、D均错误。故选A。1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

与外界物质交换B.洋葱根尖细胞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人体内所有细胞均只有一个细胞核D.内质网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高。2、内质网

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是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3、叶绿体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详解】A、卵细胞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不利于与外界物质交换,A错误;B、洋葱根尖细胞不具有叶绿体,具有线粒体,B错误;

C、人体内不是所有细胞均只有一个细胞核,如骨骼肌细胞具有多个细胞核,C错误;D、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并将其进行加工并运输给高尔基体,故内质网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运输,D正确。故选D。13.将某种动物组织的细胞匀浆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甲6720微量细胞器乙59400细胞器丙46054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B.细胞器乙可能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C.细胞器丙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D.细胞器甲和细胞器丙均有DNA【答案】D【解析】

【详解】A、细胞器中含有脂质说明具有膜结构,动物细胞中含有核酸同时还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为线粒体,A正确;B、动物细胞中单层膜的细胞器包括溶酶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B正确;C、动物细胞中没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为核糖体,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有关,C正确;D、核糖体中含有RNA,D错误。故选D。14.为研究高光强对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纸层析,如图为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增加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

光照C.色素Ⅱ、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相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Ⅰ胡萝卜素、Ⅱ叶黄素、Ⅲ叶绿素a(最宽)、Ⅳ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

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详解】A、据题分析可知: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A错误;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

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B正确;C、色素Ⅱ是叶黄素、Ⅳ是叶绿素b,叶黄素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C错误;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画一次,干燥后重复若干次,D错误。故选B。15.下列有关染

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B.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有少量的RNA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有较大的区别【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质、染色体的化

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间期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步螺旋化呈粗短的圆柱状、杆状,成为染色体。【详解】A、染色质的化学组成是DNA和

蛋白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A正确;B、DNA能进行转录合成RNA,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有少量的RNA,B正确;C、染色体是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的杆状或柱状的结构,所以两者形态是不同

的,C正确;D、由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所以两者的成分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D。1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的无色内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也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D.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颜色较深,吸水能力较强【答案】A【解析】【分析】(1)具有中央液泡的成

熟的植物细胞,当其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当其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因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分析题图:甲为质壁分离之前的状态,乙为质壁分离之后的状态,

丙为质壁分离复原之后的状态,三种细胞状态的放大倍数相同,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详解】A、由题图呈现的信息可知:图中的大液泡呈现紫色,说明该实验是以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为实验材料,A错误;B、细胞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是因为细胞失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由乙状态变

为丙状态,是因为细胞吸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因此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B正确;C、细胞由乙状态变为丙状态,是因为细胞吸水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在此过程中,从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水分子数目少于从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水分子数目,C正确;D、细胞由甲状态变为乙状态,细胞因失水

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导致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甲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因此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颜色较深,吸水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A。17.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步骤,描述正确的是()A.

解离﹣染色﹣制片﹣漂洗B.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制片﹣解离﹣染色﹣漂洗【答案】C【解析】【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

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

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

(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详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实验操作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故选C。18.下列关于

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具有发育为个体的潜能C.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红细胞,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植物种子萌发长成了一株

完整的植株,该现象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

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A、动物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

高,但仍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发育为个体的潜能,B正确;C、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红细胞,没有发育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植物种子萌发长成了一株完整的植株是自然生长过程,该现象不

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19.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通过方式a进入红细胞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

外,还具有饱和性,这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可能会影响方式b,但不影响方式a。【详解】A、方式a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A错误;B、运输方式a是自由扩散,运输速率只和浓度差有关,不需要

载体,B错误;C、方式b存在最大转运速率,这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载体具有饱和性,C正确;D、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可能会影响方式b,但不影响方式a,D错误。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2

0.下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的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B.丙阶段核膜消失,核仁解体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通常在丁时期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其中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丙表示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丁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详解】甲→乙表示分裂间期,此时细胞中进行染色体的复

制,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丙的过程中,染色体开始高度螺旋化,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内核膜消失,核仁解体,B正确;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即丁时期,C正确;戊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相等,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

悉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间期复制(染色体数不变,DNA数加倍),前期螺旋(核膜、核仁解体消失)、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核膜核仁重新出现)。21.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细

胞衰老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变化。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A.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细胞核体积减小C.膜上糖蛋白减少D.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内生理和生化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到细胞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体表现为: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②有些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如老年斑;④呼吸减慢,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详解】A、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C、膜上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C错误;D、细胞衰老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A。22.下列有关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多细胞动物的细胞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答案】B【解析】【分析】1

、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

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

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B错误;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D、骨骼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故选B。23.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

,需将灭活的蛇毒注入马的体内,使马产生免疫反应,所用的蛇毒和这一免疫反应分别是A.抗原、体液免疫B.抗体、体液免疫C.抗体、细胞免疫D.抗原、细胞免疫【答案】A【解析】【分析】1、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进入机体后,能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

物质发挥免疫效应,将抗原破坏、清除。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为:【详解】(1)抗蛇毒血清中含有能与蛇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而抗体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这一免疫反应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2)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小型动物的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说明蛇毒是抗原;抗原会激发小

型动物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关抗体,因此蛇毒是抗原,抗蛇毒毒素血清的有效成分是抗体。故选A。【点睛】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区分抗原、抗体概念,明晰两者关联是解题关键。24.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A【

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年龄组成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C、性别比例不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不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故选A。25.下列四条食物链正确的是()A.阳光→草→兔→狼B.草→昆虫→青蛙→蛇→鹰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真菌【答案】B【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

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据此答题。【详解】A、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不能是非生物因素--阳光,A错误;B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如

草→昆虫→青蛙→蛇→鹰,B正确;C错误;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D错误。故选B。26.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直毛与卷毛B.猫的白毛与黑毛C.人的蓝眼与褐眼D.棉花的细绒与

长绒【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BC、狗的直毛和卷毛、猫的白毛和黑毛、人的蓝眼与褐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BC

错误;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

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27.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对父本去雄B.花蕾期去雄C.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D.人工授粉后要套袋处理【答案】A【解析】【分析】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

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据此答题。【详解】AC、豌豆杂交实验中,为了防止自花授粉,需要对母本去雄,去雄后待雌蕊成熟,授以父本的花粉,A错误;C正确;B、

豌豆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B正确;D、豌豆杂交实验中,人工授粉后要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干扰,D正确。故选A。28.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其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B.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

而来C.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D.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答案】A【解析】【分析】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称为基因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用大小写字母表示。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

自母本。不含等位基因的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含等位基因如Aa称为杂合子。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详解】A、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是Aa,为杂

合子,A错误;B、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是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B正确;C、纯合子连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性状能稳定遗传,C正确;D、豌豆自然状态下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D

正确。故选A。29.基因型为DdTt的与DDTt的个体间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各有()A.2种、4种B.2种、6种C.3种、4种D.3种、6种【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根据分离定律解自由组

合定律原理,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DD、Dd,Tt×Tt→TT、Tt、tt,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详解】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根据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原理,子代

的基因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1种,Tt×Tt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2种,故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3=6种,表现型1×2=2种,B正确。故选B。30.一对夫妇表现型正常,他

们的父母也都正常,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妹妹,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1/4B.1/6C.1/9D.3/8【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意可知,父母均正常,但有患白化病的女儿,说明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由于夫妇的双亲均为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妇均有2/3的概率是杂合子,所以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2/3×2/3×1/4=1/9。故选C。31.一对等位基因隐性纯合的幼胚在发育成植株前死亡,杂合子A

a连续自交,子三代植株中杂子的概率()A.8/15B.8/27C.2/9D.3/8【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株的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的幼体在发育成植株前死亡。【详解】杂合子Aa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AA:A

a:aa=1:2:1,由于隐性纯合的幼体在发育成植株前死亡,所以子一代中植株有AA:Aa=1:2;子一代植株自交,后代中AA为1/3+2/3×1/4=1/2,Aa为2/3×1/2=1/3,所以子二代中植

株有AA:Aa=3:2;子二代植株自交,后代中AA为3/5+2/5×1/4=7/10,Aa为2/5×1/2=2/10,所以子三代中植株有AA:Aa=7:2。因此,杂合子Aa连续自交,子三代植株中杂子的概率2/9。C正确。故选C。3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

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A.F1产生了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C.F1的四种雌、雄配子自由结合D.非等位基因分离,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答案】D

【解析】【分析】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②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③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④产生F2时雌

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是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F2的表现型有4种,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详解】A、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A正确;B、必须有足量的

F2个体,子代比例才能接近9:3:3:1,B正确;C、F1的四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D、生物个体细胞内的两对等位基因(YyRr)在生殖过程中,产生了YR、Yr、yR和yr四种不同组合的配子,这

说明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33.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B.过程②③进行的场所不同C.过

程②⑤所需[H]全部来源于过程①D.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进行;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④是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

,在叶绿体基质中,⑤是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详解】A、过程④二氧化碳的固定不产生ATP,A错误;B、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③是有

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正确;C、过程②所需[H]来自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而①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C错误;D、①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③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⑤是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故选B。3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能弯曲生长的是③⑤B.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

进行对照D.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试题分析:①中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②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③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④尖端是感光部位,尖

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⑤尖端以下部位被锡箔遮住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即弯向光源生长;⑥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详解】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③⑤弯向光源生长,A正确;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植物向光性的

内因是具有尖端,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内因,可设置②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尖端,B正确;植物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若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外因,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C正确;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若探究

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变量是尖端是否照光,D错误。【点睛】分析判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解答本题的关键。35.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组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促

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介于a~d之间B.生根数多的实验组根的长度也更长C.若清水对照组中平均生根数为15,则该实验中最大浓度为cD.仅据此表不能判断各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在一定的浓

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根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最适浓度时促进效果最好,超过最适浓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弱,浓度过高起抑制作用。【详解】A、a与d浓度下生根数目较多且相同,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最适浓度应介于a~d之间,A正确;B、题干中不能得出生根数与根长之

间的关系,B错误;C、生长素类似物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与清水对照组比较,只有浓度c时表现为抑制,说明其浓度最高,C正确;D、判断各种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应与清水对照组比较生根数,表格中无清水对照组,D正确。

故选B。36.如图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应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点后的浓度对三种器官而言均为高浓度抑制效应B.a、a'点所在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芽的作用效应C.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抑制根生长、促进茎生长D.不同浓度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效应均不同【答案】

C【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c~c′点的浓度促进茎的生长逐渐减弱,但仍为促

进生长,不是高浓度抑制效应,A错误;B、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a、a'点所在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效应,B错误;C、根据图形分析及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可判断图中三曲线依次(从左向右)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作用效果,当生长素浓度为b

'时,根的效应是抑制,茎是促进作用,C正确;D、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图中数据可知,存在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D错误。故选C。【点睛】37.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容纳量就是种群在该区域的稳定平衡密度B.年龄结构反映了种

群未来数量的动态信息C.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仅是资源、空间限制的结果D.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査结果较实际值偏大【答案】C【解析】【分析】1、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

容纳量,又称为K值。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详解】A、K值就是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A正确;B、年龄结构含有关于种群未来数量动态的信息,可预测种群数量,B正确

;C、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另外受到气候、天敌等因素的影响,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C错误;D、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标记物的脱落,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

将会导致调査结果较实际值偏大,D正确。故选C。38.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的是()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不同的植物类群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配置

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D.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

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地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他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毛竹林中竹笋、一年生嫩竹和多年生老竹属于同一种群,不能

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B、海拔4000米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环境差异明显,已经是不同的群落类型,不能体现某一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苔藓、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依次配置在森林的不同高度上,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

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故选C。39.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时,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知O~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D.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

,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田鼠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A、在O~d范围内,只能体现出一个

变化过程,没有呈现出周期性波动,A错误;B、在c点和d点时,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所以在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C、据图可知,a、b两点田鼠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相等,

但田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由于种群的数量不相同,所以不一定相等,C错误;D、据图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b之间,由于R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一直增加,随后c~d之间田鼠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所以田鼠的种群数量减少,即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

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D正确。故选D。【点睛】抓住R值的含义,以R=1为分界值,确定在不同范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0.如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若A代表CO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B.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O2C.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会进行呼吸作用,图示曲线可以表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曲线。回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详解】A、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增大,E点向右下移动,A正确;B

、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时,整个植株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氧气,但对于叶肉细胞来说有氧气的净释放,B错误;C、图中C点时,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D、E点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其它条件不变,F点以后提高光照强度可能会伤害叶片中的叶绿体,光合

作用强度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A。41.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即能迅速增殖分化B.检查血液中g抗体的存在可以确定是

否受到该病毒的侵袭C.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

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2、题图分析:

Ⅰ为吞噬细胞、Ⅱ为T细胞、Ⅲ为效应T细胞、Ⅳ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d、e为淋巴因子和g为抗体。【详解】A、根据分析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Ⅳ(记忆T细胞)、Ⅵ(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A正确;B、病

毒作为抗原侵染人体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检查血液中g抗体的存在可以确定是否受到该病毒的侵袭,B正确;C、据图可知,Ⅱ、Ⅲ、Ⅳ、Ⅴ、Ⅵ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作用,C错误;D、病毒作为抗原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

C。42.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C.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④途径中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一般不可

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C【解析】【详解】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A项正确;输入到每个营养级的能量中,会有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消耗,因此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B

项正确;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项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特征,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项正确。【点睛】正

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以第二营养级为例,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将某一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误认为是该消费者的同化量;正确的理解是: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

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3.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用纯合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做亲本进行杂交,F1全部为黄色圆粒。F1自交获得F2,在F2中让黄色圆粒的植株接受黄色皱粒植株的花粉,统计黄色圆粒植株后

代的性状,其比例理论值应为A.16∶8∶2∶1B.15∶8∶3∶1C.4∶2∶2∶1D.25∶5∶5∶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详解】F2

中黄色圆粒占9/16,有4种基因型,1/9YYRR,4/9YyRr,2/9YyRR,2/9YYRr,其中YY:Yy=1:2,RR:Rr=1:2;黄色皱粒中有1/3YYrr,2/3Yyrr,YY:Yy=1:2,黄色皱

粒人工传粉给黄色圆粒豌豆后,子代黄色:绿色=8:1,圆粒:皱粒=2:1,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8黄色:1绿色)(2圆粒:1皱粒)=16黄色圆粒:8黄色皱粒:2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A正确。44.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A.有角∶无角=1∶1B.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

a=1∶2∶1C.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D.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说明性状的遗传与性

别相关联,但又不符合伴性遗传的特点(如果是伴性遗传,后代中雄羊应全为无角),所以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雄羊表现为有角,而雌羊表现为无角。【详解】AC.根据题意可知: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为有角,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为无角,F1中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的

基因型和比例为AA:Aa:aa=1:2:1,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故有角:无角=1:1,AC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F1雄羊和雌羊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雌雄羊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B正确;D.

F2的雌羊中有角:无角=1:3,其中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解释。45.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

、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4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四种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答案】C【解析】【分析】黑身残翅果

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说明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黑身与灰色之比为1:1,属于测交类型,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后代出现灰身果蝇,说明黑身相对于灰色为显性性状。综合以上说明亲本中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为Aabb、

灰身长翅果蝇的基因为aaBB。【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A正确;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2:3:1,属于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其相互交配后代中致死

个体(AA)占1/4,B正确;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3种,即AABB、AABb、AAbb,C错误;D、由于AA致死,所以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46

.下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乙、丙图中b名称为_____________;c名称为_____________;e名称为____________;h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g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2)

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洋葱根尖细胞具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在甲、乙、丙中选择)。(3)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____________(填下列序号)的形成

直接有关。①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4)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____________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答案】(1).核膜(2).核仁(3).嵴(4)

.基粒(5).叶绿体基质(6).细胞核(7).甲、乙(8).④(9).eh(10).酶【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细胞核,其中a为染色质、b为核膜、c为核仁;乙为线粒体,其中d为外膜、e为内膜向内折叠形成的嵴,增加了线粒体的膜内面积;丙为叶绿体,其中f为外膜、g为叶绿体基质

、h为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增加了叶绿体内的膜面积。【详解】(1)在甲、乙、丙图中b名称为核膜;c名称为核仁;e名称为嵴;h名称为基粒;g名称为叶绿体基质。(2)甲为细胞核;洋葱根尖细胞具有甲细胞

核和乙线粒体,不具有丙叶绿体。(3)结构c为核仁,与有某种RNA的合成以及④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乙线粒体通过e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丙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h基粒来增大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酶提供更多

的附着场所。【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7.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

下表,单位是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

_____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

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若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那么田鼠所同化的能量中以遗体残骸的形式流入分解者的有________J/(hm2•a)。【答案】(1).3%(2).80只/hm2

(3).偏高(4).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5).1.25×107【解析】【分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散失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暂时未利用+分解者利用。【详解】(1)能

量传递效率由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相除:2.25×107/7.5×108×100%=3%。(2)种群密度:15/30×40=80只/hm2;若有标记的田鼠部分被捕食,则标记数减少,会导致种群密度偏大。(3)田鼠和鼬作为恒温动物,大部分能量都要用于维持自身体温,少部

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不考虑暂时未利用的能量,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有:7.5×108-7.15×108-2.25×107=1.25×107。【点睛】在标志重捕法中,若标记动物减少,会造成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48.如图1表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植物体

内的不同生理过程.如图2表示的是某学校研究小组给予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不同强度的光照后,所测定的A、B两种植物叶片的O2释放量的实验结果(假设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请根据

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为过程②供能的物质是___________,此过程在__________中进行。(2)图1过程③在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产生的CO2中O元素来自___________化合物。(3)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A植物能发生的图1中

所示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_。当A植物处于O2释放量为0的生理状态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_____(>、=、<)呼吸速

率。(4)图2中,B植物在光照强度为b时,若此时的呼吸熵(细胞呼吸放出的CO2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0.8,则B植物的叶片需从外界吸收的CO2气体量为____mL/(m2•h)。【答案】(1).ATP和NADPH(

2).叶绿体基质(3).细胞溶胶和线粒体(4).葡萄糖和水或丙酮酸和水(5).①②③④(6).二氧化碳浓度(7).>(8).8.4【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③表示有氧呼吸,④表示ATP

水解,其释放的能量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分析图2:光照为0时,两种植物均只进行呼吸作用,A的呼吸作用相对值为1,B的为2,a点对A植物来说为光的饱和点,此时净光合作用最大,为6;b点对B植物来说为光的饱和点,此时净光合作用最大,为8。【详解】(1)

据图分析可知,图1中为过程②供能的物质是ATP和NADPH;②表示暗反应,此过程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2)图1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

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产生的CO2中O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或丙酮酸和水。(3)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A植物能发生的图1中所示的生理过程有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②暗反应、③

有氧呼吸、④ATP水解;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A植物已经达到光的饱和点,而题干中“假设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因此限制A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

是叶肉细胞,而所有的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当A植物处于O2释放量为0的生理状态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率>呼吸速率。(4)图2中,B植物在光照强度为b时,净光合作用量为8,呼吸作用为2,因此真光合作用为8+2=10,若此时的呼吸熵(细胞呼吸放出的C

O2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0.8,则细胞呼吸放出的CO2=0.8×2=1.6,因此B植物的叶片需从外界吸收的CO2气体量为10-1.6=8.4mL/(m2•h)。【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

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

速率,而在(4)中需要考虑呼吸熵进行计算。49.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1)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

,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2)基因型为_______和________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3)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请用遗传图解解释

本小题所述现象_______(配子不做要求)。【答案】(1).4(2).AABB(3).AaBB(4).AABb(5).AaBb(6).【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根据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判断,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

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2)基因型为

AaBB、AABb的紫花植株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3)基因型是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A_B_):白花植株(A_bb、aaB_、aabb)=9:7,具体

遗传图解如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明确双杂合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种类,难度不大。50.为了探究酶的专一性,现用可溶性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两者都是非还原糖)以及唾

液淀粉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等材料进行实验。操作顺序操作项目试管1号2号A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B注入_____-2mLC注入_____2mL2mL(1)实验步骤: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然后按照下表中的要求进行操作。B注入_

__________,C注入______________。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___℃左右的温水中,保持15min。③取出试管,各加入1mL______

_并振荡摇匀。④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沸水浴中,保持2min。⑤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2)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结果分析: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水解成___________,淀粉酶不能水解蔗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酶能加速反应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碘

液检测实验结果。【答案】(1).蔗糖溶液(2).唾液淀粉酶溶液(3).37℃(4).本尼迪特试剂(5).1号试管有红黄色沉淀产生,2号试管无红黄色沉淀产生(6).还原糖(或麦芽糖)(7).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8).底物的种类(9).不能【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

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因变量为是否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其他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而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蔗糖不能与

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详解】(1)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是无关变量,因此①表格中B操作应该是注入蔗糖溶液,C操作是注入唾液淀粉酶溶液,②轻轻振荡这两支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试管的下半

部浸到37℃左右的温水中,保持15min让两试管中物质充分反应。③取出试管,然后在1、2号试管中各加入1mL本尼迪特试剂并振荡摇匀,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的沸水浴中,保持2min,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内溶液发生的变化。(

2)实验结果:由于1号试管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而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蔗糖不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所以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

有红黄色沉淀产生,2号试管无红黄色沉淀产生。(3)实验分析:1号试管内的淀粉酶能将可溶性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而2号试管内的淀粉酶不能将蔗糖分解,蔗糖不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酶能

加速反应的机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两组实验处理的不同是加蔗糖还是加淀粉,所以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该实验不能用碘液来检测,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有没有分解,但不能检测蔗糖有没有分解。【点睛】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和实验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验目的

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实验原理并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和完善是解题的关键。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81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