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470.655 KB
  • 2024-10-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5)页,470.65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4e29acd50f67b9b8931e8fd831240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1

6道题,满分48分。每题3分,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中华文

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B.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2.敦煌莫高窟在隋唐时期臻于鼎盛,在这座模仿汉地木结构的殿堂里,它就像是一个融合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元素的熔炉。这反映了当时①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②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文化呈现出多元与包容④敦煌成为了国际大都市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3.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

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4.宋代私人设书院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最多时达300多所,成为文人思想传承与交流的主

要阵地,自由论辩的氛围空前浓厚。书院的大量出现A.推动了宋代理性精神的发展B.导致文人脱离现实崇尚空谈C.说明宋代官学发展严重滞后D.确立了两宋重文轻武的格局5.“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意在

说明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6.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

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变化和逐步转型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7.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一个工

人的宣言》写道:“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该材料反映了A.中国开始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B.为民主革命转变奠定思想基础C.马克思主义传播面向工农群众D.五四运动推

动马克思主义传播8.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C.用革命

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9.1952年,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大量专门学院从旧有综合性大学中独立出来。武汉大学和南昌大学的水利系、广西大学土木系的水利组,三者实现合并,在武汉成立独立的水利学院。中央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

国民的科技素质B.培养工业建设专门人才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D.全面借鉴苏联教育经验10.1998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在武陵源进行遗产监测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拿出了黄牌警告。张家界政府却一意孤行,又批准了投资达1.2亿元巨资、号

称“世界第一户外观光电梯”的“百龙天梯”(右图)的建造项目。这说明A.“重申报轻保护”破坏自然B.政府的这种决策是无奈之举C.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D.任何时候经济利益高于一切11.《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反应了《

汉谟拉比法典》A.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B.集该区各国法律之大成C.保护社会成员私有财产D.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12.古代希腊,中国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雅典卫城和布达拉宫都①循山势而建,错落有致②兼有宗教、政治和生活多重功能③反映了当时的

宗教文化④有雍容华贵体态轻盈的女性雕像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3.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论》,同年,北美英属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的压迫发表了《独立宣言》。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实践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确立D.

启蒙思想对欧美的深远影响14.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中心的格局。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C.英国工

业生产速度减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5.1938年—1940年间,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被誉为“生命签证”。导致“生命签证”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城市发展的需求B.犹太人四海为家传统C.德国纳粹的排犹运动D.中犹文化交流的

需要16.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

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A.有利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C.适应了美国之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是惊人的,但它与变革性却并不对立。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历史中较早地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体系。考古资料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本土文化源于远古时代。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不是毫无关联的,它对许多外来文化又有着很强的吸纳和融会贯通性。——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

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

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3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方文化联系中断的原因及后果。

(9分)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

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

,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材料二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

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

、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8分)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

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

界史(现代史编)下》材料二资本主义在全球商贸活动与世界市场的开拓过程中,制定了有利于自身发展和扩张的国际交往规则,影响持续至今。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了“历史性转变”,但是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正义、共同发展的实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

溃的原因。(6分)(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现代世界秩序形成的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7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全球化

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

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