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1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893.466 KB
  • 2025-02-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1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1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1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必修2)》专题1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解析版).doc,共(13)页,893.466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3254b958312082d7c210d4f0cefa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专项训练1.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为A.镁B.铁C.铜D.银【答案】A【详解】镁是活泼金属,用热还原法不能获取,只能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制取,铁、铜可用热还原法制取,银可用热分解法制取;故选:A。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洋是一个远未完全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B.海水中金元素的储存量很大,但它的富集程度却很低C.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铀和重水等核原料D.海水中的溴、氟等元素均为微量元素,但仍有提取的价值【答

案】D【详解】A.海洋中的水资源和其它化学资源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A正确;B.海水中金元素的总储量约为5×106t,但1t海水中金元素的含量仅为4.0×10-6g,浓度较低,因此它的富集程度不高,B正确;C.海水中含有铀及重水,因此可从海水中提取铀和重水等核原料,C正确;

D.海水中的溴、氟元素为常量元素,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溴应保存于带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水“水封”以减少其挥发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有SO24−存在C.提取碘水中的单质碘,可选择乙醇做萃取剂D.食盐水中含有C

a2+、Mg2+、SO24−离子,可先后加入稍过量BaCl2、稍过量Na2CO3、稀HCl调节pH将它们除去【答案】A【详解】A.液溴属于易挥发的液体,应保存于带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试剂瓶中,并加水“水封”以减

少其易挥发,A正确;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24−、SO23−、银离子,但不能确定有SO24−存在,故B错误;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碘水中的单质碘的萃取剂,故C

错误;D.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为Ca2+、Mg2+、SO24−,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

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D项中没有加NaOH溶液,故D错误;故选A。4.成语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下列有关金属的成语中,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A.百炼成钢B.火树银花C.点石成金D.沙里淘金【答案】C【详解】A.钢的冶炼需先把铁矿石炼

成生铁,再把生铁炼成钢,A符合科学原理;B.火树银花指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多数金属能发生焰色反应,B符合科学原理;C.点石成金是把石头变成金子,元素种类改变,无科学道理,C错误;D.由于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它以游离态存在于沙石中,人们在这设立淘金设备

,将河沙挖到淘金斗里,再抽河水冲斗里的沙子,大量的沙子就被水带走,在斗里留下的就是金灿灿的金子,D符合科学原理;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C.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

盐制品D.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镁溶液可获得金属镁【答案】B【详解】A.合金熔点低硬度大,铝合金的熔点比纯铝的低,故A错误;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来制作印刷电路板,故B正确;C.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故C错误;D.电解氯化镁溶液得

到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镁,得不到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可获得镁,故D错误;故选B。6.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

度小于NaClB.侯氏制碱应先通NH3再通CO2C.在第②、③、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D.③④的目的是进行溴的富集【答案】C【详解】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可从溶液中析出,故A正确;B.侯氏制碱先通NH3,溶液呈碱性,再通CO2,可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故B正确;C.第②、④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只有③中Br被还原,故C错误;D.母液中溴离子浓度较低,③④的目的是进行溴的富集,故D正确;答案选C。7.下列反应原理中,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A.2Ag2O4Ag

+O2↑B.2Al2O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3O2↑C.2MgO电解2Mg+O2↑D.4CO+Fe3O4高温3Fe+4CO2【答案】C【详解】A.银的活泼性差,用加热分解氧化银的方法冶炼银,所以2Ag2O4Ag+O2↑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B.工

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所以2Al2O3(熔融)电解冰晶石4Al+3O2↑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B项不符合题意;C.工业上冶炼镁可采用电解法,其原料应选用MgCl2而不是MgO,因为MgO的熔点比MgCl2的高,会消耗大量电能,成本较高。C项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Fe3O4被CO还原

,属于热还原法,铁性质较活泼,工业上常采用热还原法制取,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8.“空气吹出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入吹出塔前,Br-被Cl2氧化为Br2B.吹出塔中通入空气

和水蒸气的主要目的是将溴单质吹入吸收塔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SO2+Br2+2H2O=H2SO4+2HBrD.蒸馏塔中通入Cl2的主要目的是将蒸馏塔中的溴单质吹入“冷凝、精馏”装置【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向浓缩、酸化后的海水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海水中的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用空气和水蒸

气将溴从吹出塔中吹出,向吸收塔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向蒸馏塔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氢溴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蒸馏出的溴经冷凝、精馏得到产品。【详解】A.由分析可知,进入吹出塔前,氯气与海水

中的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反应中溴离子被氯气氧化为溴,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吹出塔中通入空气和水蒸气的主要目的是将溴单质吹入吸收塔中,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Br2+2H2O=H2SO4+

2HBr,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蒸馏塔中通入氯气的主要目的是与氢溴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故D错误;故选D。9.实验室海带提碘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B.C.D.【答案】A【详解】A.海带提碘时,分离碘和有机物的混合液,用蒸馏装置,不用蒸发装置,故A

选;B.海带提碘时,海带灰要先溶解,故B不选;C.海带提碘时,分离单质碘和溶液用到萃取、分液装置,故C不选;D.海带提碘时,分离海带灰和溶液用到过滤装置,故D不选;故选A。10.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2-4、Ca2+、Mg2+等杂质,加入药品的顺序可以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工业上金属钠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

缩、富集D.在第③④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答案】C【分析】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和浓缩海水,粗盐提纯得到精盐,工业上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和氯气,可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金属钠;浓缩海水中加生成石灰,将镁离子变成Mg(OH)2

沉淀,生产无水氯化镁,制备金属镁;③通入氯气将溴离子氧化,用水蒸汽吹出,用二氧化硫吸收,第④步中的反应为SO2+2H2O+Br2=H2SO4+2HBr,⑤再将溴离子氧化,萃取得到单质溴。【详解】A.除杂问题要注意三原则:不增,不减,

操作易行,为保证杂质离子除尽所驾驶要过量,过量的物质也要除去,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2-4、Ca2+、Mg2+等杂质,用的试剂依次BaCl2、Na2CO3和NaOH,Na2CO3溶液既要除去Ca2+,又要出去Ba2+,所以要先

加BaCl2溶液除去SO2-4,再加Na2CO3溶液除去Ca2+和过量的Ba2+,故A错误;B.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取金属钠,故B错误;C.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为了浓缩、富集,故C正确;D.在第③⑤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第

④步中的反应为SO2+2H2O+Br2=H2SO4+2HBr,其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D错误。故选C。11.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I-+H2O2=I2+2OH-B.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

倒出C.③操作使用的是反萃取法,目的是富集碘元素D.操作Z的名称是加热【答案】C【详解】A.①中在酸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OH,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2I+HO+2H=I+2HO,A项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②中分液时含I2的CCl4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B项错误;C.

NaOH和I2反应生成NaI和NaIO,NaI和NaIO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故③操作使用的是反萃取法,能富集碘元素,C项正确;D.从含有碘的悬浊液中得到碘,应该采用过滤的方法,则操作Z的名称是过滤,D项错误;答案选C。12.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

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①2C(焦炭)+O2(空气)=高温2CO;②Fe2O3+3CO=高温2Fe+3CO2。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因是A.CO过量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D.上述反

应有一定的限度【答案】D【详解】A.反应②Fe2O3+3CO=高温2Fe+3CO2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不是因为反应①中生成的CO过量,故A错误;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反应有一定限度,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CO没有充分利用

,不是因为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故B错误;C.增加高炉的高度,延长矿石和CO接触的时间,增大CO与铁矿石的接触,不能影响平衡移动,CO的利用率不变,故C错误;D.工业炼铁中②Fe2O3+3CO=高温2Fe+3CO为可逆反应,所以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

需,这样可以促进反应正向移动,提高CO的浓度,从而可以提高Fe2O3的转化率,故D正确;答案为D。13.粗盐中含有Ca2+、2-4SO等可溶性杂质和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实验室用下述方案模拟粗盐的精制:粗盐溶解过滤⎯⎯⎯→⎯⎯⎯→滤液试剂1试剂2过

滤⎯⎯⎯→⎯⎯⎯→⎯⎯⎯→滤液调pH结晶⎯⎯⎯→⎯⎯⎯→精制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剂1可选用BaCl2溶液,试剂2可选用K2CO3溶液B.调pH时,可选用盐酸或者硫酸C.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D.结晶时,应先加热蒸发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到室温【答案】C【详

解】A.若试剂2为K2CO3溶液,会引入新杂质K+,所以试剂2选用Na2CO3溶液,故A错误;B.调pH时,可选用盐酸,不能用硫酸,故B错误;C.根据过滤装置,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C正确;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

响小,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氯化钠晶体,故D错误;选C。14.从海水晒盐后的母液中提取镁,最基本的方法是往海水中加石灰乳,得到Mg(OH)2沉淀,将沉淀分离后再加入盐酸变成MgCl2溶液;之后经结晶、过滤、干燥、电解,即可得到金属镁(已知镁在热水中能反应生成氢气)。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对从海水中提

取镁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MgCl2溶液即可得到金属镁B.电解后得到的镁应在氮气氛围中冷却C.上述从母液中提取镁的变化过程中不存在分解反应D.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氯气可以用来制备盐酸,循环使用【答案】D【详解】A.电解熔融的MgCl2即可得到金属镁和氯气,电解其溶

液不能得到镁,A说法错误;B.镁在高温下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则电解后得到的镁不能在氮气氛围中冷却,B说法错误;C.上述从母液中提取镁的变化过程中,电解氯化镁得到镁为分解反应,C说法错误;D.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氯气可以与氢气反应制备盐酸,在浓缩结晶中循环使用,D说法正

确;答案为D。15.镁、铝是两种重要的金属,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有着各自的性质。Ⅰ.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制取镁,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步骤:主要的步骤总结如下: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②往母液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得到Mg(OH)2沉淀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

,结晶、过滤,将制得的晶体脱水得无水MgCl2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

化镁C.第④步电解法制取镁是由于镁是很活泼的金属D.以上制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只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2)步骤②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Ⅱ.(3)铝热还原法是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的一种重要方法,焊接钢轨即用

到此法。将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漏斗中(漏斗已事先处理好),并架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置一个盛有沙子的蒸发皿。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为确定某铝热剂(氧化铁粉末和铝粉)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若取10.7g样品,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体积为3.36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样品中铝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若取10.7

g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待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aL,该气体与上小题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答案】DCa(OH)2微溶,导致制

得的Mg(OH)2不纯2Al+Fe2O3高温2Fe+Al2O32Al+2NaOH+2H2O=2NaAlO2+3H2↑2.7标准状况下H2体积为3.36L,即物质的量为3.36L22.4L/mol=0.1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2Al+2NaOH+2H

2O=2NaAlO2+3H2↑可知,生成3molH2,消耗2molAl,则生成0.15molH2,消耗0.1molAl,则消耗的铝的质量为0.1mol×27g/mol=2.7g23若铝和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则只有反应生成的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Fe+2HCl=FeCl

2+H2↑。根据铝热反应的方程式:2Al+Fe2O3高温2Fe+Al2O3,Al和生成的Fe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Al生成3molH2,根据Fe+2HCl=FeCl2+H2↑

,2molFe生成2molH2,则等物质的量的Fe和A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为2:3【分析】Ⅰ.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得到氧化钙,和水反应得到石灰乳,加入海水晒盐剩下的母液中,和母液中的MgCl2反应得到M

g(OH)2沉淀。然后Mg(OH)2和盐酸反应,得到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MgCl2•6H2O,在HCl气流中加热得到无水氯化镁,最后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Ⅱ.铝热反应是铝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的置换反应;【详解】(1)A.用上述流程制取金属镁,原料是海水和贝壳,就地取材,原料来源丰富,

故A正确;B.进行①②③步骤,获得了氯化镁,所以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故B正确;C.由于很活泼的金属难以从化合物中还原得到,所以一般采取电解法获得,镁是很活泼的金属,所以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镁,故C正确;D.煅烧贝壳是碳酸钙的分

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氯化镁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镁和盐酸的反应也是复分解反应,MgCl2•6H2O分解得到MgCl2是分解反应,电解熔融的MgCl2制取镁是分解反应,在制取镁的过程中,没有置换反应,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D;

(2)步骤②是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中,由于Ca(OH)2微溶,导致制得的Mg(OH)2不纯;Ⅱ.(3)氧化铁粉末和铝粉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高温2Fe+Al2O3;(4)铝热剂中的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

aOH+2H2O=2NaAlO2+3H2↑。生成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即物质的量为3.36L22.4L/mol=0.1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3molH2,消耗2molAl,则生成0.15mol

H2,消耗0.1molAl,则消耗的铝的质量为0.1mol×27g/mol=2.7g;若铝和氧化铁恰好完全反应,则只有反应生成的铁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Fe+2HCl=FeCl2+H2↑。根据铝热反应的方程式:2Al+Fe2O3高温2Fe+Al2O3,Al和生成的Fe的物质的量相等,根

据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Al生成3molH2,根据Fe+2HCl=FeCl2+H2↑,2molFe生成2molH2,则等物质的量的Fe和A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也为2:3。16.(1)目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是海洋经济的一部分,有关海洋中部分资源的利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室制取淡水常用的操作①是_________

__,操作②使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和玻璃棒之外必不可少的是___________。②向含I-的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使I-被氧化成I2,若X为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③下述物质中不可做试剂Y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苯B乙醇C四氯化碳④我

国从海水中直接获得的精盐还常常要添加___________(填字母)来预防地方甲状腺肿。A碘酸钾B碘单质C氯化钾(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

气的新技术:2H2O2激光TiO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①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化学反应中的氧气、氢气的总能量___________(填“>”、“=”或“<”)水的总能量。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

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2H2+2O2--4e-=2H2O;B极:O2+4e-=2O2-,B极是电池的___________极,该装置能量转换形式为___________(填化学能转

化为电能或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当消耗标况下氢气33.6L时,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答案】蒸馏分液漏斗H2O2+2H++2I-=I2+2H2OBA吸热>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分析】(1)海水经过蒸馏

可得到淡水和母液,从母液中可得到粗盐,再经过精制可得到精盐;海带经过灼烧、溶解,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加入过氧化氢可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再利用有机溶剂发生萃取,经过分液可得到水溶液和碘的有机溶剂;(2)氢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则水分解为吸热

反应;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失电子,作负极;氧气得电子,作正极。【详解】(1)①实验室制取淡水常用的操作①是蒸馏;操作②为分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②若X为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过氧化氢、氢离子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I-=I2+2H2O;③A.碘

易溶于苯,且苯与水互不相溶,A错误;B.乙醇与水,相互溶解,B正确;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C错误;答案为B;④为预防地方甲状腺肿,通常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答案为A;(2)①氢气的燃

烧为放热反应,则水分解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氧气、氢气的总能量大于水的总能量;②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失电子,A极作负极;氧气得电子,B极作正极;电子从负极经导线、用电器流向正极;该装置能量转换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标况下氢气33.6L,

即1.5mol,氢原子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17.碘主要用于制药物、染料和碘化合物等,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中富含碘元素。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已知:碘元素在海带中以碘化物的形式存在;碘单质与NaOH浓溶液发生的反应为:3I2

+6NaOH=5NaI+NaIO3+3H2O回答下列问题:(1)“灼烧”时,应将干海带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加热。(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过滤”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4)下列有关步骤⑤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a.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b.也可选择苯或酒精作萃取剂c.“萃取”实验中,振荡后,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d.“分液”时,应打开旋塞

,先将水层放出(5)加入45%的硫酸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该学习小组欲探究氯气、溴单质、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操作依次为:i.向NaBr溶液中通入氯气ii.向KI溶液中通入氯气①若要

验证氧化性Cl2>Br2>I2,你认为该小组同学还需完成的实验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请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原因______________。【答案】坩埚2I-+MnO2+4H+=Mn2++I2+2H2

O漏斗、烧杯、玻璃棒ac5I-+IO3−+6H+=3I2+3H2OBr2+2I-=I2+2Br-Cl、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I原子半径大于Cl半径,Cl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大,所以得电子能力较强,Cl2氧化性较强【分析】干海带在坩埚中灼烧,烧成海带灰,在水中浸泡形成海带

灰悬浊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后过滤得到含碘离子的溶液,向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碘,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向分液后的碘的四氯化碳中加入浓NaOH溶液,反应生成NaI、NaIO3和水,再加入稀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碘,再过滤最终得到固体单质碘。【详解】(1)“灼烧”时,应将干

海带是固体,一般固体灼烧放在坩埚中进行加热;故答案为:坩埚。(2)步骤④主要是二氧化锰在酸性条件下氧化碘离子,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MnO2+4H+=Mn2++I2+2H2O;故答案为:2I-+MnO2+4H+

=Mn2++I2+2H2O。(3)“过滤”操作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烧杯、玻璃棒。(4)a.步骤⑤主要是分液,因此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和烧杯,故a正确;b.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因此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故b错误;c.“萃

取”实验中,振荡后,分液漏斗下口向上倾斜,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避免内部压强过大,故c正确;d.“分液”时,应打开旋塞,先将碘的四氯化碳层放出,再从上口将水倒出,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c。(5)单质碘加入NaOH溶液后反应生成NaI、N

aIO3和水,加入45%的硫酸后主要是NaI、NaIO3和硫酸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I-+IO3−+6H+=3I2+3H2O;故答案为:5I-+IO3−+6H+=3I2+3H2O。(6)①前两个实验只能验证氧化性Cl2>Br2,Cl2>I2

,不能验证Br2>I2,因此还需完成的实验是Br2+2I-=I2+2Br-;故答案为:Br2+2I-=I2+2Br-。②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Cl2的氧化性强于I2的原因Cl、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I原子半径

大于Cl半径,Cl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大,所以得电子能力较强,Cl2氧化性较强;故答案为:Cl、I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I原子半径大于Cl半径,Cl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较大,所以得电子能力较强,Cl2氧化性较强。18.工业以浓缩海水为原料提取溴的部分过程

如图: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模拟上述过程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所有橡胶制品均已被保护,夹持装置已略去):(1)实验开始时,A装置中不通热空气,先通入a气体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2)反应过程中,B装置中Br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___。(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4)该小组同学向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通入氯气,充分反应得到混合液。①一位同学根据溴的沸点是59℃,提出采用_______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②另一位同

学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这种方法是_______。(5)某同学提出证明反应后B装置的溶液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方案是:取出少量溶液,先加入过量新制氯水,再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该方案

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_______。【答案】Cl2+2Br-=2Cl-+Br2SO2+Br2+2H2O=H2SO4+2HBr吸收未反应完的Cl2、Br2、SO2等有毒气体,防止污染空气蒸馏萃取分液不合理,氯水可能过量【详解】(1)欲使溴离子变

成溴单质,则通入的a气体能和溴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溴单质,氯气能和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222ClBrClBr−−+=+;(2)溴易挥发,升高温度促进其挥发,所以通入热空气的目的是吹出2Br,故答案为将

溴从蒸馏烧瓶A中吹出;(3)溴有强氧化性,能和二氧化硫在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42HOH2SOBrSOHBr++=+;(3)氯气不可能完全反应,氯气和溴离子反应生成溴单质。二氧化硫、氯气和溴都有毒,不能直接

排放到空其中,所以C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即C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l2、Br2和SO2;(4)①根据溴的沸点是59℃,采用蒸馏方法从该混合液中分离出溴单质;②向该混合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后放出下层液体,这种方法

是萃取分液;(5)加入过量新制氯水,再加入KI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色的方法不合理,因过量的氯水也能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222I2IClCl−−+=+,遇到淀粉变蓝色。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