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课件(新高考人教版)选修(一) 单篇梳理 基础积累 课文3 中庸(节选) (1).pptx,共(19)页,2.64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30c3f84428a6f416a3517ea43cee54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选修(一)《〈老子〉八章》《季氏将伐颛臾》《中庸(节选)》《〈孟子〉一则》单篇梳理基础积累中庸(节选)课文3一、基础夯实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②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1.解释加颜色的词语①中节()②致()③位()④育()⑤措()适中有节度
达到各安其位生长发育放弃,停止2.理解性默写①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②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广泛、通达地接收知识是基础,正如《中庸(节选)》
中所说“_______”;同时应主动、深入地追问思考,即“______”;而学习的目的则是指导实践,故应“_______”。③《中庸(节选)》中,指出“中庸之道”是一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便可以使“__________,__________”。发而皆中节喜怒哀
乐之未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④《中庸(节选)》中,表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中庸(节选)》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表明了一种不放弃、笨鸟先飞的
精神。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3.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要广泛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得分点:审、明辨、笃)还没有问的,问了还不知道的,不要搁置。(得分点:问、知、措)中庸(节选)(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天下之达道天地位万物育(2)【记忆导图】博
学之→学之弗能弗措也审问之→问之弗知弗措也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明辨之→辨之弗明弗措也笃行之→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己百,人十己千词语例句义项(1)中①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②发而皆中节③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
)④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⑤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重点梳理1.多义实词本身并非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合乎中间,内部半,一半中等(2)笃①明辨之,笃行之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③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答韦
中立论师道书》)深厚④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南史·文学传》)很,非常坚定病重(3)一①人一能之②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⑥能不龟手一也(《五石之瓠》)一次统一全一体相同把……看作一样2.文化常识《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_____家经典之一。原属《______》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编为《四书》。儒礼记《论语》《
孟子》《大学》【特别小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篇》)材料二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心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大知章》)材料三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中庸·第四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
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B.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C.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D.道之不行
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知者”和“愚者”分别对举,排除A、C两项;“贤者”和“不肖者”分别对举,排除D项。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由之”与“天下之大本也”(《中庸(节选)》)两句中的“
大”字含义不同。B.“不以礼节之”中“礼节”与现代汉语表示“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的“礼节”含义不同。C.“用其中于民”与“发而皆中节”(《中庸(节选)》)两句中的“中”字含义相同。D.“鲜能知味也”与“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两句中的“鲜”字含义相同。√C项中道,两种意见的折衷/合乎。A项大事/最。B项正确。文中“礼节”是两个词,礼,礼节;节,节制。D项均为少。【参考译文】①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行
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节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②孔子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
,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所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吧!”③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
天都要吃喝,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