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3.877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答案.docx,共(6)页,23.8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29e1619e23b70781a0efcf452497e1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上期岳阳县一中入学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CDCBD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CDCCCBA1.D【详解】依据材料“都、布、按三司在地方上三权分立,互不

统属,同时又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都司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布司和六部与都察院有关联,按司则受命于刑部和都察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的三司制度,明初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并在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D项正确;A项是唐朝的地方制度,

排除A项;B项是元朝的地方制度,排除B项;C项是秦汉时期的地方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2.C【详解】①司法独立,三权分立是在1787年宪法的内容;②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是古代雅典;③法律至上,王在法下是13世纪的英国《大宪章》;④不同性别、种族一律平等

地适用法律是在1789年的《人权宣言》中,②③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3.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城中王公密议“以禁卫军严守宫廷”,派军队去湖北镇压革命党等,体现的是武昌起义后,即辛亥革命时期的场景,C项正确;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湖北一带并未当作战场,排除A项;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帝后自京城西逃,并未在湖北展开战斗,排除B项;国民革命时期“王公”和“禁卫军”等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的责任内阁中,13个内

阁成员中皇族和满族都占据了半数以上,充分说明这个内阁绝不是民主内阁,而是“皇族内阁”,体现了专制的特点。显然这一内阁不仅很难得到革命派的支持,反而使过去支持清政府的一部分立宪派和旧官僚转而支持革命,从而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C项正确;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这一内阁旨在

维护君主专制,排除B项;这一“皇族内阁”很难提升效率,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的部分高级官员的学术方向并不统一,方向多样。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标准灵活务实,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百家争鸣已经不在延续,排除A

项;表格信息不能体现选官方式的多样化,排除B项;这些官员并不都是出身于儒生,并不能说明儒生称为官僚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的权力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

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而不是国王直接参政;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的态度,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内容

相悖。7.B【详解】根据材料,晚清选官制度改革初期,曾经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也即担任官员必须通过考试。材

料内容主要讲晚清进行选官制度改革,废除科举制,而非阐述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①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1911年9月清政府宣布拟于《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后,停止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做法,但未及《文官考

试任用章程》出台施行,清政府就灭亡了,清朝直至灭亡也未完成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②所述不符合题意。清末废除科举制,同时又奖励学堂毕业生以不同等级的科举出身,不经过考试即授予相应官职,这种建立在新学制基础上同时又带有科举制残

余的学堂选官方式,尚不完备,带有过渡性质,③所述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可知学堂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④所述符合题意。综上,③④体现了材料中学者的观点

和意图,B项正确;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8.D【详解】商汤以古禹、皋陶、后稷一心为民的行为以及成就告诫伯侯治国要有道,所谓道,即告诫伯侯要为民众谋利,D项正确;这一时期中央绝对权威尚未确立,排除A项;《汤诰》面向的是方国,属于道德劝诫,不属于

管理,排除B项;方国不等于诸侯,而且材料内容不是对方国行为的规范,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加尔文认为人应当通过斗争进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然后在死后上天堂,而且认为一个人的财富是上帝的分配,这种宗教观肯定了获取财富的正当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加尔文的宗教观和民主

观念无关,排除A项;加尔文的宗教观冲击教皇的权威,排除B项;加尔文肯定人对于财富的追求,突破了天主教对于财富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发明“万能工具胎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努力“走在时间前面”等,反映了中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工业化建设中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公私合营激发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后,我国才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1.

D【详解】依据材料“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十月革命后工农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的内容,是使国际关

系和国际法发生革命变革的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个国家文件,D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才逐渐瓦解,排除A项;《和平法令》并没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项;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学可知,宋朝开辟了由明州处出发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②是明州,B项正确;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南海郡在广东,①是海南岛,排除A项;清朝在伊犁迎来土尔扈特部的回归,③是黑龙江,排除C项;隋朝隋炀帝在都城长安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宜,④是张掖,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翻身奴隶的儿女》描绘的藏族孩子读书写字场景,体现出当时民主改革开启了藏族聚居区发展新篇,C项正确;义务教育普及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艺术风格是现实主义而非浪漫主义,B

项错误;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于21世纪初,D项错误。1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

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

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后,世界银行的宗旨从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主要是因为世界殖

民体系的崩溃和新兴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D项正确;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与世界银行援助对象和内容调整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并非世界银行调整援助方向的背景,排除B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不是20世纪中期世界银行转向援助发展中国家的

背景,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根据“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地主需要现金来付税,也开始要求以现金来缴交田租”可知清代的赋税征收是以田亩为依据,这明显是承袭了明代一条鞭法的特点,C项正确;这一财务政策要求用

现金支付,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能够推动海外贸易发展,排除A项;赋税以现金收取和加强专职皇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农民依然要支付沉重的赋税,并不能体现藏富于民,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材料“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体现了等级分明,三司

为中央官职,转运司除经度财赋,又兼有督察地方官吏;结合所学义学义田是以家族为中心,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C项正确;三公和中朝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排除A项;中书省和尚书省同属三省,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

构,排除B项;由中书省、行省可判断这一时期是元朝,元朝没有郡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依据材料“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可以看出这些工具都是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表明当时已经产生农耕经济,C项正

确;裴李岗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贫富差距状况,排除B项;手工业独立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和农业之间的分离,材料涉及的是农耕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依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引起了物种交流,小麦在美洲的种植扩大,让美洲大陆的欧洲移民能吃上面包,而不需要进口欧洲的小麦,这样就使得他们在美洲殖民地的饮食生活更为适宜,方便他们常驻美洲,因此小麦在美洲的传播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B项正确;近代化表现在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

等,材料中小麦在美洲的种植、传播与近代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奴隶贸易在15世纪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小麦种植主要服务于欧洲殖民者,“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20.A【详解】吉林榆树位于东北地区,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说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耕生产方式扩展至东北地区,A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东北地区铁器使用情况,并未涉及牛耕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未说明其他地区铁犁牛耕的使用,B

项夸大了范围,排除;出土铁器并不能说明当时东北地区出现了大地主田庄生产组织形式,也可能是其他的生产组织形式,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铁器可能是仿制或间接传入东北地区,无法说明是跨区域长途贸易,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A项。二、

材料分析题21.(1)差异:中国:中国是大一统的家天下,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古希腊:古希腊包括很多分散的城邦,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

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原因: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

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回答2点即可,4分)(2)探索与实践:清末的戊戌变法,尝试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尝试实践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政党政治。(回答2点即可,4分)启示: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

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2分)22.(1)观念:婚姻以男性夫权为中心;婚姻涉及家族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法伦理色彩;女性有一定的婚姻自由。(回答3点即可,3分)原因:受到传统的礼乐制度、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唐代民

族融合,社会风气较为开放自由,女性地位相对较高。(回答3点即可,3分)(2)核心理念:婚姻自由,权益平等。(2分)实施特点:注重宣传教育;严厉惩处违法行为;女性自主性提高。(回答2点即可,2分)意义:保护女性权益,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激发女性参

与建设的热情;改变传统观念,塑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气;增强民众法律意识,开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回答任意2点即可,2分)23.(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6分)(

2)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时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阐释:城市:城市自治权的萌发、商品经济的发展;教育:大学的发展;社会结构:市民阶级壮大;政治势力:专制王权的强大时代。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6分)24.示例一:(12分)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

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

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示例二:论题: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转变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在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实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贸易,用提高关税的方法维护本国利益。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并发动对荷兰的战争,迫使荷兰接受条例。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更加繁荣,资本主义发展需

要更自由的环境实现利益最大化。欧洲各国经济政策开始向自由主义转变,给贸易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走向自由。二战后,1947年,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削弱了各国

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机制完善。由此可知,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发生转变,促进了国际贸易繁荣,推动了各国共同发展。示例三:论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战争失败迫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清政府并不近代熟悉条约和国际秩序,被动接受,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国家主权被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逐渐解决了中国近代外交方面的历史遗留问

题。并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综上,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其他论题,如:国际条约的签订在国际秩序中起重要作用: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与国家间实力对比密切相关等均

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