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x,共(8)页,149.78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26290916efe1db2e92b9c05c78755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祭坛、积石冢、神庙、玉器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都发现了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的
大墓,这表明当时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关于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表述正确的是A.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础B.元谋人是此时期典型代表C.开始进入旧时器时代早期阶段D.表明三皇五帝时代的来临2.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好学
爱士”;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在席赋诗,卬必先成”,其子乂“五经最精熟”,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陆氏家族的发展体现了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B.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C.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3.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主要表明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4.据《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称,自《南京条约》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但在1898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又主动开放了30余个商埠,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清政府开始主动寻求中外合作B.清政府意图
分洋人之利C.清政府希望以自由贸易求自强D.民族意识正在日益觉醒5.下表是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相关史实,据此可知1901年清政府批准分科递减科举中额,用学堂逐渐取代科举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制定《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壬寅学制”1904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张百熙等上奏的《奏定学堂章程》,确立“癸卯学制”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1905年清政府停罢科举1909年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A.近代教育体系日趋完备B.清末新政取得显著成效C.改革侧重考试形式变化D
.清末教育体制平稳转型6.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由此可推断当时A.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终结B.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C.社会主义观念深入人心D.共和政体不
断走向完善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初期的“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A.中共始终以废除
土地私有制为目标B.政治局面动荡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C.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经济政策的制定D.生产关系的调整以革命任务为导向8.每一枚纪念邮票都有一个主题及若干表现元素。下列表现元素中,符合新中国“制度奠基
”主题的是A.渡江战役、河北西柏坡、香山双清别墅B.开国大典、跨过鸭绿江、世界和平万岁C.五四宪法、人民大会堂、社会主义改造D.两弹一星、工业学大庆、南京长江大桥9.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
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影响B.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受制于两极格局的外交环境
D.拓宽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10.下图是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由此可知,中国A.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B.外贸出口迅速增长C.占全球投资份额不断扩大D.对外开放力度加大11.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
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B.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C.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
界限12.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材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A.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B.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单位C.催生了早
期资本主义萌芽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13.“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6—19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在其殖民地与本土之间进行的商贸活动中的一环,在整个贸易过程中,西班牙人先用从美洲殖民地掠夺的白银从菲律宾收购中国商船运来的丝绸、瓷器等产品
,再用大帆船横渡太平洋,将这些商品运抵新西班牙殖民地(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据此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4.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
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客观上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C.打破了民众对
罗马天教廷的迷信D.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15.19世纪末,薛福成出使欧洲。他在日记中写到:“英国有公、保两党,互为进退,而国政张驰之道以成。然其人性情稍静其议论亦较持平,所以两党攻讦倾轧之风,尚不甚炽,而任事者亦稍能久于其位。"由此可知,薛福成认识到了当时英国A.
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在增强B.议会的选举避免了暴力冲突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发展完善D.政党政治有利于政局的稳定16.下图为1828年的漫画。一名妇女为了显示伦敦饮用水中的杂质而放大了一滴泰晤士河水,看到水滴中令人吃惊的成分后,惊恐地将茶杯跌落到了地上。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A.
环境污染严重B.社会矛盾尖锐C.人与自然和谐D.生活方式改善17.1884年11月15日,在柏林召开了英、法、德等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总议定书第三十四条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
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这一规定A.保护了非洲地区的切实利益B.开启了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的序幕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D.缓和了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的矛盾18.“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
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种变化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A.引发对制度的信任危机B.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C.致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D.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19.“从哥伦比亚到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再到秘鲁和玻利维亚
,他掀起的南美大革命,持续的时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2倍多,解放的领土是乔治·华盛顿所统辖领土的7倍。”材料中的“他”是A.孟尼利克二世B.甘地C.玻利瓦尔D.麦哲伦20.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
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对我国对外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体现了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B.苏联实力强于美国C.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D.美苏冷战已经开始21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三重镜像——“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下列选项与“世界变平”对应正确的是A.美苏争霸B.新中国成立C.经济集
团化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2.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采取的对策是A.反对国家鼓励消费B.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D.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23.2022年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
油、天然气等能源。受其影响,国际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暴涨。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警告称:“在通货膨胀上涨的情况下,乌克兰危机的出现让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这折射出当今世界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急剧衰落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国际竞争完全加剧经济危机D.贸易保护
主义的泛滥24.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世界形势动荡不安C.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D.人类需要全球治理二、非
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2分,共计52分)25.(18分)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
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1781年经13州批准的《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生效,标志着美国成为一
个邦联制国家。它规定:“各州均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但实践证明了它的不可行性,美国迫切需要新的政治制度挽救国家。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模式,即联邦制。明确提出了新的中央政府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分权原
则、共有权原则、权力禁区原则、宪法至上原则。1788年,新宪法经各州批准生效。至此,联邦制在美国正式确立。这一制度被人们认为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摘编自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材料三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
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
主的权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自由和绝对统治之间最成功的调和”。(8分)(3
)依据材料三,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4分)26.(22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因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
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
整理材料三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
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
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4分)(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主要举措,并分析从长远来看这些举措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1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角色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
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6分)27.(12分)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亨廷顿教授归纳的现代化过程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二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
各种因素的变化三现代化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四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五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段六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
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七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八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
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摘编自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