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56.199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56.1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242a165416f8547e2c08e44534e13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答案】A【解析】【详

解】从材料中的“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可以得出,宋代时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故A正确;题干不仅仅涉及出口,还涉及到生产规模,B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

;通过题干无法判断题干中的贸易属于“朝贡贸易”,排除C;题干涉及的手工业并不一定全部由政府主导,排除D。2.《明史·食货志》记载:“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

缴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不侵犯地主官僚利益B.免征力役为农民减负C.简化税制以杜绝腐败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一条鞭法将田赋

或力役一律折成银两缴纳的方式,对赋税采用“计亩征银”,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一条鞭法清丈土地,使不少地主隐瞒的土地缴了税,排除A项;一条鞭法统一赋役,计亩征银,只是改变了方式,没有免征力役,排除B项;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保障封建统治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

杜绝腐败,排除C项。3.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西班牙的黄金、白银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商业革

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的社会转型,D项正确;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其政府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价格革命”,排除B项;题干反映西班牙没有把掠夺来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没有强调社会制度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

19世纪80年代德国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疾病、失业、养老保险等体制,俾斯麦因此被称为欧洲社会福利计划的奠基人。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德国A.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B.重视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完善C.了对外战争而改善人民生活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答案

】D【解析】【详解】福利制度的出现是为了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就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福利制度,说明德国统一后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通过构建福利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故选D;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并不一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A;当时德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设社会福利制度,而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排除B;C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德国统一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没有进行对外战争,排除C。故选D。5.1874年《捷报》记载:(广东)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

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材料表明A.机器生产取代了传统手工业B.民族

工业身受双重压迫C.传统观念阻碍民族工业发展D.轻重工业发展极不平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高烟囱有伤风水”可知民族工业的艰难创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即传统观念

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故选C;根据材料可知“1874年”民族工业刚开始出现,说机器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业过于绝对化,A错误;材料主要讲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压迫,没有体现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压迫,B错误;材为料不能显现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不平衡,D错误。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中国市场已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地步。据统计,上海、天津各大公司的美货已分别占到全部货物的50%以上。下列与此现象无关的是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

发展陷入困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二战后中国市场上主要是美国商品,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使得美国获得许多特权,便利了美

国对中国经济侵略,加上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AB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7.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

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沿海工业内迁是受到日本侵华的影响,20世6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是受到中苏关系恶化的影响,因此这两次受到外交环境的变化影响,A正确;B与材料无

关,排除;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但是并非合理,C排除;D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8.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更通畅的绿

灯”是指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D.决定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故选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

工作重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设立厦门为经济特区,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9.旗袍泛指旗人穿的长袍。清军入关,统治者力图用满族服饰来同化汉人20世纪20年代,旗

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进入千家万户20世纪50年代末旗袍作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旗袍的演变A.见证了我国各个政权的更替B.体现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C.说明服饰改革是政治的需要D.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答

案】D【解析】【详解】旗袍由旗人穿的长袍,到同化汉人的手段,再到“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后到女性外交人员的制定礼服,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变化,故选D;20世纪50年代至1984年没有出现政权的更替,排除A;B项不能反映旗袍演变的全部过程,排除;20世纪20

年代,旗袍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不断改良,并非出于政治的需要,排除C。【点睛】10.1882年,顺天乡试发榜,《申报》记者以快马将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中试名单送到天津,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果。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A.新式

交通工具的发展B.影视与交通方式的变革C.报刊与通讯业的发展D.社会风俗与报刊的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顺天乡试名单从天津以“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可知,它体现了中国近代报刊和通讯业

的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新式交通工具,A错误;1896年在上海才出现电影,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俗的变革,D错误。11.“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材料中

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D.《公平劳动标准法》【答案】B【解析】【详解】《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关于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力,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案以恢复工

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因此根据材料“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可判断出是《全国工业复兴法》,B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

农产品的价格,A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D排除。故选B。12.1999年《纽约时报》发文称:当前的繁荣时期打破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许多美国人渐渐相信,它就像一台永动机,每个部分都在推动其他部分继续运转,而且无限地运转下去。”这一繁荣状态主要得益于A.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美国“新经济”现象B.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完美结合的混合经济C.经济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增长模式D.追求充分就业和收入均等的福利国家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及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兴起,美国经济继续走向繁荣,故C项正确;此时美国经济发展动力是高新技术产业,排除A项;美国并未采取混合经济

模式,排除B项;福利国家制度反映了传统国家干预发展经济的模式,并非美国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排除D项。故选C。13.1932年,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产值分别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1.1%和10.6%,两者所提供的农业商品占苏联农业商品总产值的84%。这反映出当时

苏联A.农业集体化运动已大规模开展B.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下C.集体农庄为工业化做出了贡献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答案】A【解析】【详解】1932年,苏联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成为农业生产主体力量,说明农业集体化运动得到了大规模开展,故选A;根据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产值无法

看出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排除BD;材料不涉及集体农庄对工业化的贡献,排除C。故选A。14.1959年,苏联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其下属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辖的工业,产值占全苏(联)工业总产值的72%,而中央直接管辖的工业,产值急剧下降。据此可知,

苏联这场改革A.使苏联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B.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对高度集中体制进行了调整D.推动了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这实际上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的调整,故选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并没有走上市场经济的

道路,排除A;赫鲁晓夫时期并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只是减少了国家计划的比例,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政策调整推动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排除D。的15.1934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但最多只能削减50%。到

1962年,美国《贸易扩展法》允许总统对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产品出口有权削减100%的关税,而且总统也有权取消现行税率为5%或不到5%的产品的关税。这一变化A.导致经济危机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B.推动以美元为中心货币体系的形成

C.表明政府放弃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客观上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变化。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六十年代对关税政策的放宽,这样做客观上可以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故D项说法正确;六十年代并未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贸易问题,而不是金融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政府干预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不会放弃,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16.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

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B.导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C.阻碍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D.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国家权力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较大的挑战,A正确;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B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

选A。17.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

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答案】D的【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行为都进行了抨击,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绝对权威尚未树立,故D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排除A;材料仅仅反映了不同学派反对君主的不仁、不道行为,无法体现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排除B;孟子和韩非子都代表地主阶级,故C错误。点睛】18.理学家虽然激烈地质疑佛教

,但其自身的价值核心却又恰恰来自佛教。经过理学家们的“批判”,本来被视为“异端”的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这说明宋明理学A.追求自由而丧失社会责任感B.是儒学与佛道思想融合的产物C.其思辨化是时代的必然结果D.使儒学的内涵发生了本质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

从儒学的“价值核心”来自佛教。“道教和佛教的价值观念反而进入中国正统学说的内核”可知理学家质疑和批判并且吸收了佛、道思想,将儒学与之融合,所以B项是正确的。A项与理学要“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不符,是错误的。儒学的思辨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在本题中无从体现,C项错误。理学虽然吸

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但其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没有变,反而将其上升到“天理”的地位,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进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承古萌新,在继承中发展,有着与时俱进,开放兼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19.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中的人物大都擅长演说和诡辩的技艺,从而助长了无视客观事实、

一味追求“使弱道理变强”的诡辩风气,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在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很恶劣的影响。于是有了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材料主要反映了他们A.对自然的研究转

到对人的研究B.具有社会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C.感觉和理性间对立起来的思想D.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A、C两项分别讲的只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各自思想研究,A、C两项错误;材料考查三人思想共同主张,不涉及政治制度,D项错误;材料中三位哲人在当时看到希腊盛行的诡辩

风气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流弊,他们提出教育理论及主张,想方设法补救,体现他们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故B项正确。20.马丁·路德曾呼吁:“基督教的贵族应该起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

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A.恢复本民族教会的自主权B.对德国教会组织进行改革C.摆脱基督教对人思想的束缚D.上帝面前基督教信徒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

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可知,马丁·路德主张摆脱罗马教会的束缚,建立民族教会,恢复本民族教会的自主权,故选A;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反对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排除C;D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21.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

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赞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

差距D.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

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22.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

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A.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B.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C.商品经

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富农阶层和平民为了成为上层身份而加入书画的消费行列,这是抬高自

己身份的一种手段,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人画的地位,故C项排除;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说法错误。23.有学者认为,成书于明代的《三言二拍》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

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体现了儒雅与世俗互摄互涵的中和审美理念。据此可知,《三言二拍》A.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C.说明社

会主流思想已经发生变异D.表明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三言二拍》体现了人情,消解传统文化思想,代表世俗审美,由此可知,这一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B正确;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环境并未改善,依然是重农抑商,排除A;明清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C;D脱离主旨,排除。24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

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A.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可知收音机的普及有助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从而启迪了人们的政治觉悟,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埃及人民政治觉悟的提升,而非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尚未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有待商榷,排除D项。故选A项。25.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听广播、看电视上。这表明A.科技发展缓和了社

会各种矛盾B.科技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C.科技进步使人们摆脱精神空虚D.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听广播、看电视上”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物质生活

水平的提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故选B;A表述太绝对,错误;根据“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听广播、看电视上”可知,科技进步没能避免使人们摆脱精神空虚,排除C;工业革命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D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

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ニ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

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カ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材料二英国西北部工商业城

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形成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同时也使得资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来排挤成年男工,

从而压低工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市镇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上半期城

市发展过程中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答案】(1)特点:数量多,网络化分布;分布疏密适当;是周边村落商业联系的组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

与市场的联系。(2)变化: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机器应用于社会生产;工人经济地位下降,生活极度贫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加剧。【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明代分布了3

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可知,数量多,网络化分布;根据材料“镇与镇的间距以十ニ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分布疏密适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周边村落商

业联系的纽带;根据材料“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カ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可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雇佣关系的出现

有利于产生新的生产关系;市镇的发展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根据材料“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可知,进一步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市场的联系。(2)变化:根据材料“1801-1831年,伯明翰、曼彻

斯特、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可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根据材料“机械化生产使工人的一部分体力,消耗和技能的运用被机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劳动失去了独立的性质,成为了机器的附庸”可知,机器应用于社会生产,工人经

济地位下降,生活极度贫困;根据材料“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又成为资本家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码的道德标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可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加剧。27.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历史表明,科学技术作

为一种革命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关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

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对这些伟大发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

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引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

870午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

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20世纪人葵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拉制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

。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潜在的威胁。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惨痛的教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奥氧层空洞,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

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挑战。(1)根据材料一,分析四大发明对1500年前后哪一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该事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

命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变化:打破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逐步连结为一个整体;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多半是由技工完成的,技术含量少(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启示: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详解】(1)本问有2个小问。第

一小问是事件,材料“关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知其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是影响,据材料“马克思曾对这些伟大发

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如下:打破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逐步连结为一个整体;为世界市

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2)本问有2个小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多半是由技工完成的,技

术含量少(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据材料“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是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紧扣世界市场和生产力发展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影响如下: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

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本问是启示,根据材料“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趋利避害的原则可知其认识如下:生产力的发

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

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

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标》材料二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

数值(亿元)比重(%)19982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五计划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类工业企业的产值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答案】(1)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建设的基础;

“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的影响;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初步形成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开始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趋势:三类企业的产值都在增长,但所占比重私营企业上升,国有企业下降。原因:

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可得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重点是:集中力量优

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一“……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

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可得出,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的影响、重工业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建设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还有:新中国成立

初期,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2)根据材料二可知,从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均在增长,但从所占比重看,私营企业在上升,国有企业在下降。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等方面分析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

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编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

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四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

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遇制。——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思

想统治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孔子”的含义。(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答案】(1)措施:秦始皇:根据材料“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可分析出焚书坑儒,以吏为师。汉武帝:根据材料“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分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秦朝:根据材料“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可分析出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代: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扩大了儒学影响,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思想,推动了儒学和教育的发展。(2)含义:根据材料“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可分析出唐宋儒家学者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发展了儒学思想,既维护了专制统治,也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问题:根据材料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可分析出理学走向僵化;根据材料“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

对思想的垄断和遇制”可分析出思想文化专制;结合所学可知因循守旧,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发展:结合李贽的思想可分析出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结合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思想可分析出批判君主专制;结合黄宗羲的思想可分析出

提倡工商皆本;结合顾炎武的思想可分析出经世致用。【解析】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21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