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冬季联赛历史试题参考答案.pdf,共(5)页,147.8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f6ac91055979048a16ff11f66b25a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冬季联赛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DCABCADBCCBD131415161718192021222324ACDCCADBACDA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D【解题思路】考查先秦时期民族关系。材料旨在说明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并在这种认同观念增强基础上融铸而成了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从而有利于后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故D项正确。A、B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均排除。材料并非说华夷观念,而
是说明华夏认同观念,排除C项。2.【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材料主要提供了古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涉及到精耕细作技术,排除A项。技术领先与起源最早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D两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人们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采取了不同的
水利技术,这体现了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水利事业的特点,故选C项。3.【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魏晋南北朝历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证明了嘎仙洞即为《魏书》上所记载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恰恰体现了史学研究所坚持的一个根本性原则
,即孤证不立,故选A项。虽然在历史研究中强调史料第一,但任何史料都要辨析史料的真伪和价值,排除B项。C、D项都强调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材料所示内容无关,均排除。4.【答案】B【解题思路】考查科举制度。殿试始创于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排除A项。从上述
四则材料看,所有状元的产生都有皇帝钦点,故B项正确。C项属于唐代时期,排除。虽然第3、4则材料里显示了状元的产生与皇帝爱好有关,但不能以此来说明第1、2则材料,排除D项。5.【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四种说法说明了交子的不同由来,但A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仅仅与材料前两种说法有关,但与后两种说法无关,排除。不过,从四种说法中均可以得出结论,交子的出现都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故选C项。6.【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古代法律制度思想。材料中“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将然之后”意即伦理道德的教育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法律的制裁只是给予事后的惩罚
和补救。而“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是主张礼法并用,但不能单独崇法,而应明法慎刑、德主刑辅,由此可知,A项正确。而B、C两项为法家主张,与材料不符,均排除。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7.【答案】D【解题思
路】考查明清文化。仅以《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无法得出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已经领先世界,同时也无法得出人们摒弃了狭隘的天朝上国观念,排除A、B两项。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出现于鸦片战争前后,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康熙帝身为皇帝,非常重视学习近代西方科技,并由此动员西方传教士力量以实地测
绘方式绘制了能反映全国的新地图,这本身即以西方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一次大规模应用,更是对传统科技的一次挑战,从而说明了在东西文明交流中,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已融入了近代西方先进科技因素,故选D项。8.【答案】B【解题思路】考
查鸦片战争。伴随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这是英国发动对华战争的根本目的,但仅从英国的军费投入,无法得出A的结论,排除。从材料中可以,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的军费投入比英国还要多,但最终失败
,很显然,体制因素是清朝失败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C、D两项均无法得出,均排除。9.【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亡国危机下的开始觉醒是指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排除A项。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这是指洋务新政,故选C项,排除B、D两项。10.【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近代经济结构。图中显示1920年新式产业占比很少,传统产业占比非常高,这说明中国的自然经济仍占为主导地位,故选C项。题干不是说明国民经济结
构问题,排除A项。也不能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外资,排除D项。11.【答案】B【解题思路】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材料中“开展着独立的、相对来说不太正统的活动”可以得知,当时党内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对走农村包围城市
的革命道路还没有形成共识,排除A项,B项正确。C、D两项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12.【答案】D【解题思路】考查抗日战争。从时间上看,A项属于遵义会议内容,B项属于西安事变的结果,C项发生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均排除。西安事变后,在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两党关系即将发
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在全国性抗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中共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全党明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任务以及党的政策、策略,并做好迎接全国抗日救亡高潮这种重大转变的思想准备,故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并要求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故选D项。13.【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新中国经
济建设。从时间和材料中所言的“侧重于与军事工业紧密相关的重工业”、“国防安全的考虑”“投资重心倾向于内陆地区”等可以判断得出A项正确。B、C、D均不能反映材料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14.【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
新中国民主政治。从时间上判断,可以得出C项正确。A、B、D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15.【答案】D【解题思路】考查改革开放。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80年,国家开展的利改税试点改革,目的在于探索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
主权的尝试和改革,故D项正确。材料本身没有体现所有制改革,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提出,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尚未进行,排除C项。16.【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中世纪欧洲。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文明吸收并融入了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
日耳曼文明,这表明了基督教文明具有强大的文明整合能力,而这种整合客观上有利于欧洲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西亚地区,排除A项。基督教的传播并非为阐释发展欧洲文明,而是为了巩固自身在欧洲的统
治地位,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17.【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新航路开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过中世纪千百年的发展,欧洲的未来也已确定,欧洲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正是处在这样背景下,欧洲走上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道路,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
所言时间不符,排除。D项仅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具体表现之一,排除。18.【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近代欧洲科学革命。材料意在强调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神学观,这对当时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所
以,牛顿力学体系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而具有哲学上意义,故选A项,排除D项。B、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化,均排除。19.【答案】D【解题思路】考查美国民主政治。由于不同英国人在北美洲南北部殖民扩张的方式不同,导致后来美国南北生
产方式的巨大差异,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而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种差异导致19世纪上半期南北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以及奴隶制度存废等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矛盾,乃至爆发了南北分裂与内战,故D项正确。因材料主要强调南北发展
的差异及其结果,而A、B、C三项均是南北方妥协和联合的结果,排除。20.【答案】B【解题思路】考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地理环境对拉美统一国家构想的实现虽起一定影响,但只是客观的外在的因素而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排除A项。玻利瓦尔的构想难以实现主要在于独立后拉美地区政局动荡,政治经济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故选B项。C、D两项均是外在因素,排除。21.【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由材料可知,这场斯达汉诺夫运动恰好是在苏联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并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属于十月革命
的影响,排除。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22.【答案】C【解题思路】考查二战后国际格局。罗斯福所言的“上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我们的幻想破灭的情况下,我们放弃了获得更有利的和平的希望”是指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并没有实现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所以,要从二战中吸取
教训,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重演,因此,美苏着手加强合作并相互妥协,就战后建立国际新秩序达成相应协议,故选C项。虽然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处理战后遗留问题以及战后重建等也属于美苏共同需要商议的内容,但从材料最后一句话可
以看出,并非为罗斯福所强调的本意,故排除A、B、D三项。23.【答案】D【解题思路】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通过增加政府财政税收、扩大政府财政赤字、提高企业的税率,刺激消费和经济发展,最终出现“滞涨”。美国总统里根反其道行之,主张减少国家干预,
通过减税和减少政府开支,从而减轻企业负担,增强经济活力。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24.【答案】A【解题思路】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显示世界财富主要集中北半球发达国家手中,世界贫富差距和南北矛盾十分突出,这说明当今世界要改变这种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任重道远,故选A项。联合国的作用
主要集中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上,排除B项。C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与地球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分,第25题22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2分。)25.(22分)(1)理由:不断改革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
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3分);进一步完备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能,推动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3分);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先以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之后推行两税法,确立了以资产纳税政策,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分)(
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政治腐败,经济发展停滞;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的存在导致严重社会危机;边境外族的威胁等。(共3分,每点1分)中国长久统一的原因: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自我调节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
地位;处于正统地位的儒家思想日益完善等;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日益加强等。(共9分,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史和罗马史。第1问要求学生从制度创新视角上分析唐朝作为转型时期的理由,这可以结合政治和
经济制度创新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要求学生首先指出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进而指出古代中国为何能维持长久整合统一的原因。这需要学生对古代中国的历史进行全面地概括分析。但本题难度主要表现在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综合。26.(
18分)(1)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民众对《谷物法》的不满。(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影响:促进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有助于壮大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促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有助于世界自由贸易迅猛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2)原因:欧美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英
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后果:造成国际贸易的萎缩,危害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欧美列强间矛盾和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欧美各国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经济。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可以抓住材料中“自由
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民众不满”等较易地得出结论。而影响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第2问学生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答出。难度一般。27.(12分)示例:论题1:列强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3分)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近
代外交理念,也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主要通过理藩院和礼部等处理涉外事务。但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但仍由地方政府处理涉外事务。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使清政府拥有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此后,新加坡等领事馆的设立以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
首,这进一步有利于外交近代化。(7分)总之,迫于列强的压力,清政府一改过去的理藩外交,开始接受近代外交理念,并设立相应的外交机构,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近代化。(2分)论题2:论晚清外交转型的原因(3分)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在对外关系处理上由传统
的理藩外交体系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型,接受近代西方外交理念,这不是自觉的选择,而是内忧外患背景下被动选择的结果。究其具体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西方外交思想的传入,迫使晚清政府从过去的理藩外交转向西方外交理念、外交制度,譬如设立的总理衙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等。二是近代国际交往的现实
需要。伴随近代国门的逐步打开,涉外事务逐步增多,原有处理涉外事务的相关机构已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必须因应形势设立或改革相应外交机构。譬如由五口通商大臣发展到总理衙门以及设立的新加坡领事馆等。三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作用。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
西方列强明确要求晚清政府在外交领域中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改变,以适应西方列强侵华需要,这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外交的转型。(7分)总之,晚清时期中国外交领域的变化,既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被迫融入世界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2分)其它视角论题,只要言之有理,史论结合,
论证清晰,均可酌情得分。(论题3分,阐述7分,总结2分,共12分。)【解题思路】考查近现代中国外交。材料显示了近现代中国外交机构及外交政策的曲折演变,学生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论题展开阐述。本题视角很多,如近代屈
辱的外交、外交近代化、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外交机构的演变等等,但只要论题科学符合史实,且论证有史有据,逻辑清晰,即可。难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