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共(10)页,39.524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f5c1b43083b89ba47891d346705c6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江六中2018-2019学年(上)高2027届期中考试政治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圣西门、傅立叶和欧
文是“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创始人”,肯定他们的学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和“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受限于“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始终未能摆脱唯心史观的
窠臼。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者()①从理性等原则出发批判资本主义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③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④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合理设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大泽乡起义,又称“
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此,封建社会农民的反抗斗争没有停止,主要原因是()①地主阶级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②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得广大农民失去了
人身自由③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④地主阶级散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③④4.“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在一定时期,资本主
义社会的工人享受着高福利待遇()①这些措施能够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矛盾,避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②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③这些措施不能改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④广大工人依然没有生产资料,
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5.《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时候了。《共产党宣言》向全
世界公开说明了()①第一次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第一次系统论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科学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第一次揭示
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意味着我国()①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③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中国人民谋取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③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出路④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振兴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8.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大会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
社会阶级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目标。由此可以推知,党的八大()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②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的④指明了社
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的过渡。其所谓“新”,根本上是()A.就领导权来说的B.就革命前途来说的C.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的D.就发展阶段来说的10.“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探索和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前28年;“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进
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所以说完成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因为()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③中国共
产党探索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④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
、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下列对于不同时期理论成果表述正确的是()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
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可见,我国走好自己的路需要坚持()①开放包容,照搬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②守正创新,自信自立地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发
展道路的③道路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④独立自主,中国的事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演讲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
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表明()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与文化自信结合起来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国家治理活动是依照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的③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要把弘扬优秀
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③④14.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根据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下列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③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④长城汽车借中国加入WTO东风,真正打开了海外出口布局的闸门A.①→④→③→②B.①→③→④→
②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15.2024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20.8%的外商投资和19.5%的进出口,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自贸试验区货物贸易和人员往来跑出“加速度
”。这表明()①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②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③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
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的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三十载北斗追梦,看今朝领航苍穹。从1994年北斗系统工程立项至2024年的30年间,几代北斗人栉风沐雨、接续奋斗,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
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为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技强国发展之路②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③坚定理论自信,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展现了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④坚定文化
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要加快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社会组织管理
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素市场制度,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投资审批制度的改革等。上述举措()①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一次新飞跃②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求③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④有利于保障我国在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保持优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很快风靡全球。而在它诞生70年后,这部石破天惊的世界巨著,才为中国人所
知,尔后译为中文,在中华大地传播。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全文译者。鲁迅先生曾说:“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好事。”从此以后,这本中文版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下列能反映其对中国革命贡献的是
()①立足于正义原则,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③主张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主张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的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认识正确的是()①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步伐、把准时代脉搏、回应时代关切②民族特色:根植于中国大地,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③理论特色: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当代中国实
践④实践特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创伟大事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2024年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
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由此可见()①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方针③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④坚持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
实践的主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下列对这份贺词解读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目标已
实现②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才能实现③共同富裕是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本世纪中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百姓生活更美好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23.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在理论创新和突破中,党成功
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一个曾经四分五裂、饱受欺凌的东方古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印证了()①中国式
现代化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③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4.2024年
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新征程上,黄埔军校同学会要牢记建会宗旨和政治使命,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下列对中国梦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只有
把中国梦融入个人理想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③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④中国梦是世界各国的梦,也同中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5.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
和改革开放后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这两个历史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这两个历
史时期()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完整事业中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②要全面评价,必须用后来的时代条件和认识水平去要求前人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④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26.为庆祝伟大的改革开放45周年,某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一次中学生微视频大赛。小王同学准备用手机拍摄一组反映改革开放进程的微视频,其中属于新时代的是()①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②内景:村民挤在村委
会观看“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新闻纪录片③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④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的盛大招待会上,深情地引用了南岳衡山半山亭上镌刻的一副对联:“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这副对联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更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途上的坚定步伐。这告诫广大青年()①找准努力方向,锲而不舍方能取得成功②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梦想才能
赢得未来③确立梦想航向,持之以恒方能抵达彼岸④满怀自信期待,脚踏实地才能铸就辉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8.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抓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接续开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①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②以社会革命引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③以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④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
④29.2022年6月,四川三苏祠。习近平驻足感慨:“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相一致的是()①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②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③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类
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0.“雄伟是山的梦,宽阔是海的梦/蔚蓝是天的梦,幸福是百姓梦/鲜花是春天的梦,翱翔是雄鹰的梦/远航是帆的梦,强盛是中国梦/满怀豪情领略浩荡的风,踏平坎坷我们荣辱与共/实现梦想拥抱天边彩虹,我们昂首再
启程……”从歌曲《共筑中国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①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命运中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③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共同繁荣④中国梦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最大
公约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个坚持”原则,是对改革
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六个坚持”原则:()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力量②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化新的飞跃④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下图所示我国发展A与B两个历史时期。下列对A和B两个时期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曲折中前进的A历史时期为
B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②从A历史时期到B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两个历史时期在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一脉相承④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性质不同的革命历程,但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的探索未中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二、主观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结合材料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知识,分析我国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原因。34.◆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
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所作的重大部
署。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