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2.557 M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内蒙古赤峰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2.55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e2c02900d29798aa98f7ac76d6343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赤峰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地理试题1.下面四幅图中地理坐标正确的是()A.A点坐标是90°E,60°SB.B点坐标是90°W,23.5°NC.C点坐标是30°W,60°ND.D点坐标是90°E,23.5°N【答案】C【解析】【详解】图①为为北半球俯视图,A

处在北回归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逐渐增大,所以,A的坐标为90°E,23.5°N,A错误;图②为南半球俯视图,B点处在南回归线上,B点坐标为90°W,23.5°S,B错误;通过图中的经纬线可知,C点坐标是30°W,60°N,C正确;图④地球自转为顺

时针,说明展示的为从南半球看到的经纬线,D点坐标是90°E,60°S,D错误。故选C。地磁北极是磁轴的北极方向与地面的交点,是地球表面地球磁场方向垂直向下的点。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并不相同,其位置在不断的改变。目前,地磁北极位于(79.3°N,71.5°W)。

巴罗镇位于阿拉斯加州,是北美洲大陆最北端的村镇。下图为巴罗镇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巴罗镇位于地磁北极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3.巴罗镇到北极圈最近的距离大约为()A.

120千米B.510千米C.2100千米D.4700千米4.小明在图上量的巴罗镇到北极圈的距离为2.5cm,则该图的比例尺最可能为()A.1:10000000B.1:20000000C.1:30000000D.1:40

000000【答案】2.D3.B4.B【解析】【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地磁北极位于(79.3°N,71.5°W),而巴罗镇的位置大约位于(71.1°N,159°W),由此可判断,巴罗镇应位于地磁北极的西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

详解】读图可知,巴罗镇的位置大约(71.1°N,159°W),该镇到北极图最近的距离应是经过巴罗镇的经线,在此经线上从巴罗镇到北极圈相差大约4.6个纬度,按照经线上相差1个纬度地表距离相差111千米可计算其最短距离是4.6×111千米=510.6千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4题详解】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巴罗镇到北极圈的最近距离约为510千米,图上巴罗镇到北极圈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知,该图的比例尺为2.5cm:510km≈1:2

0000000,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经纬网图中两点间距离计算:同经线:两点的距离就是111km*纬度数,两点之间相差多少个纬度数,就乘以多少。同一纬线:两点的距离就是111*cosφ,q就是两点所在的纬度数。下图

中左图为我国南极科学考查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6.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右

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5.C6.D【解析】【5题详解】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昆仑站、中心站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南极点纬度最高,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纬度最低,因此长城站的地球自转线

速度最大,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6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昆仑站建成时2009年1月27日,1月27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与图中④点(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位置接近

,而图中①、②两点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③点直射点向南移动,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点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

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7.2017年1月15日北京时间上午约9时,国家领导人乘专机离开北京,于当地时间中午12时40分抵达瑞士苏黎世国际机场,出席2017年达沃

斯世界经济论坛。专机飞行时间约为()A.10小时40分B.12小时40分C.9时30分D.7小时30分【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苏黎世位于(8.32°E,47.23°N),位于东一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7小时。专机到达

苏黎世时为当地时间12:40,此时北京时间为19:40。从北京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0小时40分钟,故选A。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中秋月圆夜,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为返回舱于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

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8.在“天宫二号”发射到返回舱着陆期间,哈尔滨市的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A.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B.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C.由昼长夜短变为昼短夜长D.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9.

身在洛杉矶(西八区)的留学生李航想看返回舱着陆时的精彩直播场景,他打开电视机最合适时间是()A.17日21时59分B.18日5时50分C.17日3时50分D.18日3时59分10.推测从成功发射到成功着陆期间,太阳直射点的

位置和移动情况()A.由北半球移至南半球,始终南移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由南半球移至北半球,始终北移D.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答案】8.C9.A10.A【解析】【8题详解】“天宫二号”发射到返回舱着陆期间,即从2016年9月15日至2016年11月18日,其中从9月15日至9月

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哈尔滨(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从9月23日至11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哈尔滨(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即该时段内,哈尔滨从昼长夜短变成昼短夜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

详解】返回舱着陆时间是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该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李航位于洛杉矶,即西八区,位于东八区的西侧,且与东八区相差16个时区,时间相差16个小时,故当北京时间为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时,西八区区时是2016年11月17日21时59分,A正确

,B、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天宫二号”发射到返回舱着陆期间,即从2016年9月15日至2016年11月18日,其中从9月15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从9月23日至11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即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至南半球,始终南移,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往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下图示意我国30°N某地正午时房屋内的光照情况,图中时钟为北京时间14:00,表中数据为正午时的阳光照射在室内地面上的面积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第一天第二

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面积(m2)76.996.986.976.986.9911.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江南丘陵D.华北平原12.下列地理现象中,符合该地此时期情况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加快B.正处于6月C.白昼逐渐增长D.黑夜逐渐增长【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由图可知,北京时间14:00时,太阳从该地正南方射入窗户,此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时,因此根据区

时换算公式可知,该地位于120°E以西30°,所以该地区的经度为90°E;又因为该地位于我国30°N,故根据经纬度坐标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12题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窗影面

积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此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应经过北半球夏至日,所以推断此时为6月份,B正确;此时为6月份,接近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北半球夏至日,该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所以昼长变化为先变长后变短,C错误;北半球夏至日,该地黑夜达一年中

最短,所以黑夜变化是先变短后变长,D错误。故选B。【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房屋内光照面积越小。专家研究发现,英国巨石阵是一处古人天文观测遗址,在特定日期站在阵内的人可以看到日出、日落透过巨石缝隙的

光线。图1为“巨石阵不同日期太阳光线示意图”,图2为“巨石阵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太阳光线中,代表冬至日日出是()A.①B.②C.③D.④14.若⑤所示太阳光线代表某日日落,20天后的X日看到相同方位的日落,则X日可能是()A.1月2日B.6月12日C

.7月2日D.7月12日【答案】13.B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英国位于北半球,因此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至日昼短夜长,故其日出方位应位于东偏南方向。结合图中右下角指向标,

东南方向为②箭头,故排除ACD,答案选B。【14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相同,其由公转产生的现象相同。因此这两天关于二至日(回归线)对称。根据题意,太阳此时日落西北,直射点在北半球,20天后看到相同方位的日落,说明直射点

在北半球,且关于夏至日对称,故从6月22日往后推10天,为7月2日,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理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下图为“全

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的15.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欧亚板块、非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C.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欧亚板块16.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分别对应下图中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①【答案】

15.B16.D【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板块分布状况,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属于非洲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根据板块分布状况可知,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对应②,N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对应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挤压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中间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消失。板块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张裂处,比如两张桌子,一起往两边拉,那中间的边界就会出现。比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往

中间挤压,就形成了消亡边界,出现岛弧和海沟。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向两侧拉伸,就形成了生长边界,出现地中海不断扩张的现象。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安第斯山脉的南段。山脉中众多塔状尖峰和冰川交错分布,许多冰川一直延伸至海拔200多米的地区。下图

示意巴塔哥尼亚山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巴塔哥尼亚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上升B.板块挤压C.岩浆喷出D.板块张裂18.巴塔哥尼亚山脉塔状尖峰形成主要的地质作用是()①流水侵蚀②海浪侵蚀③冰川侵蚀④风力侵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17B18.D【解析】【17题详解】巴塔哥尼亚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故该山脉最可能的形成原因是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8题详解】“山脉中众多塔状尖峰和冰川交错分布,许多冰川一直延伸至海拔200多米的地区”,可

知该山脉山峰多为冰川覆盖,流水作用弱,故①错误。山峰位置不会受海浪侵蚀,故②错误。山顶有冰川分布,冰川侵蚀作用强,受其影响,形成塔状尖峰,故③正确。该地受西风控制,山顶风力较大,侵蚀作用强,容易形成塔状尖峰,故④正确,所以巴塔哥尼亚山脉塔状尖峰形成主要的地质作用有③④,D正确,ABC错

误,故D。【点睛】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

盆等。下图为新月型移动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沙丘所在区域盛行风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东北风乙甲20.图示沙丘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A.东南沿海地区B.南方地区C.东北平原地

区D.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答案】19.A20.D【解析】【19题详解】新月形沙丘中,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尖角指向与盛行风向相同,结合图中方向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盛行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0题详解】图示为新月形移动沙丘,表明区域气候干旱,最可能位于我

国西北干旱的内陆地区,D正确;东南沿海地区、南方地区、东北平原地区相对湿润,流动沙丘较少,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由于沙堆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风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气压分布不同。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

空气压力较小;在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空气压力较大。从沙堆顶部和绕过沙堆两侧来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在沙堆背风坡形成马蹄形小洼地。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加大,沙堆背风坡的小凹地将进一步扩大,从沙堆顶部和两侧带来的沙粒在涡

流的作用下不断堆积在沙堆后部的两侧,形成幼年型新月形沙丘。幼年型新月形沙丘进一步扩大增高,使气流通过它的顶峰附近和背风坡坡脚时,产生更大的压力差,从而在背风坡形成更大漩涡,使原有浅小马蹄形洼地扩大,从迎风坡吹越沙丘顶的流沙,只在沙丘顶部附

近的背风坡处堆积,沙粒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再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这时就形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了。下面左图为楼兰故城遗址附近的一种雅丹地貌景观图,右图为楼兰故城遗址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雅丹地貌()A.排列走向与主导风向垂直B.南方丘陵地区多有分布C.

主要受流水长期堆积形成D.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22.楼兰故城遗址附近雅丹地貌广布,可推测出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A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B.大风天气较少,气候温和C.降水季节变化小,地表径流多D.气候严寒,地表冻土广布【答案】21.D22.A【解析】【21题详解】雅丹地貌主要受到

风力侵蚀而形成,排列走向与主导风向相一致,A错误;南方丘陵地区多分布丹霞地貌,且南方地区风力作用弱,B错误;雅丹地貌间歇性受到流水侵蚀,C错误;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沟槽,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

】地貌特征能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楼兰故城遗址附近雅丹地貌广布,反映出当地气候干旱,地表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强,大风天气多,A正确,B错误;如果地表径流多,地貌都受流水作用影响,C错误;如果气候严

寒,地表冻土广布,多发生冻融作用,形成冻融地貌,D错误。故选A。.【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

沟槽)地貌组合。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并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金沙江青岗坝附近河流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河流阶地属于()A.冰川堆积地貌B.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C.风积地貌D.风蚀地貌24.与T3阶地相比,T1阶地()

A.发育时间晚B.沉积物较细C.常被洪水淹没D.更适合农耕【答案】23.B24.A【解析】【23题详解】随着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同时有些阶地上还保留着一些堆积物,B正

确;河流阶地与冰川作用和风力作用无关,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T1阶地更靠近河流,海拔较低,在形成过程中是水位偏低时形成,所以发育时间晚,A正确;T1阶地存在大块的河流砾石,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河谷两侧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当洪水发生时

,T1,T3都不易被洪水淹没,C错误;T1阶地沉积物颗粒物较大,且面积较小,不适宜农耕,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

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A

.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26.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25.B26.A【解析】【分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丁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根据所学可以判断,丁地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构造,B正

确;岩层形态是向上拱起的,属于背斜构造,地堑地垒是断层构造,均不符合丁地地质构造类型,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根据所学。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是很好的储油构造,利于油气储存。读图可知,甲处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为断层构造,丁为向

斜山。因此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是甲。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水(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2)利用断层找水。2.找矿(1)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2)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3.工程建设

(1)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2)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

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28.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台湾山脉【答案】27.C28.A【解析】【2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岩层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受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形成过程为: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与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A正确。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台湾

山脉属于褶皱山脉,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垒是沿地堑构造发育的盆地。地堑是两个同性质断层间的下降断块,一般是倾向相同的高角度正断层(呈50~70°的倾角),也可为倾向相背的逆断层。地堑常与地垒(horst)伴生。地堑发育于背斜与

穹窿的顶部及地壳受区域应力拉伸区。其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长度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中国山西晋中地堑盆地长达500余公里,最深处达3000余米。欧洲的莱茵地堑盆地闻名于世。地堑是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下掉的槽形断块构造。是一种长条形的断陷盆地,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仅在一侧为断层所

限的断陷称半地堑。若同时发育着一系列走向大致平行但倾向依次相反的正(或逆)断层时,则地堑与地垒相间排列形成盆岭构造。地堑的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在背斜的轴部也常发育地堑。地堑常与沉积矿产,尤其是煤和油气藏等密切相关。有名的地堑有欧洲的莱

因地堑、中国的汾渭地堑等。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A.①

B.②C.③D.④30.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答案】29.B30.B【解析】【分析】【2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波浪岩是

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图中碎屑物形成④-沉积岩,三类岩石都能形成①-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②是侵入岩,③是变质岩,B正确。故本题排除ACD,选B。【30题详解】波浪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首先是岩浆侵入、冷凝形成

侵入岩。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受外力风化、剥蚀、搬运,形成波浪岩的形态。所以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为: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点睛】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1)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

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只有一个箭头。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

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31.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表示的半球_____(南半球或北半球);写出图中表示昏线的弧线_____;指出此时甲地正在经历的现象_____(日出或日落);比较图中D、E和F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_____。(2)图示时刻

北京时间是_____时,乙点的地方时是_____时,B点的地方时是_____时,图中ABCDEF各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_____。(3)若图中有一条河流从D点流向F点,则该河流需要特别加固的河堤是_____(东岸或西岸);在甲、乙两点中,_____

(甲或乙)点先进入新的一天;在图中此时全球与甲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_____。A.等于1/4B.等于1/3C.小于1/2D.大于1/2【答案】(1)①.北半球②.弧AB③.日出④.F>D﹥E(2)①.2②.9③.0或24④.DEF(3)①.西岸

②.甲③.A【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昼夜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公转与自转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判断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上空;沿地球

自转方向,有白昼到黑夜的为昏线,弧AB符合;甲位于晨线上,经历日出;线速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此处为极地上空俯视图,越靠近中心,纬度越高,纬度位置上,E纬度最高,D次之,F纬度最低,所以线速度大小为F>D﹥E。【小问2详解】黑夜部分的

中央经线为0:00,乳中黑夜的中央经线为东经90度,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经度的时间,两地相差30度,也就是相差2小时,东经120度位于东经90度的东边,加上时差,所以北京时间为2:00;根据图示,乙在东经45度的对面,所以乙所在的经度为西经135度,所以,乙所

在经线与东经90度相差135度,相差9小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所以乙的地方时为0:00+9:00=9:00;B位于夜半球中央经线上,所以时间为0点或24点;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DEF位于同一经线上,所以时间相同。【小

问3详解】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从D点流向F点,方向是由北到南,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使得河流向西发生偏转,西岸受到侵蚀,需要特别加固;根据度数计算,C点所在的经度为180度,沿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00到180度的范围为

新的一天,甲处于新的一天,而乙位于昨天;由于0:00的经度为东经90度,所以新的一天的范围为45度,此时全球与甲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为全球的1/4,故选A。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家住

长沙的李先生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一楼的商品房,入住后发现该楼房中卧室3只在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才有阳光照入。下图为该楼房平面图。(1)指出在卧室3有阳光照入的这段时期内,该地日出日落的方位。(2)在暑假期间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判断卧室1与卧室2需拉窗帘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理由。(

3)简述在正午阳光照入房屋内面积达一年中最小值之后的一个月内,海口(20°N)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答案】(1)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2)差异:卧室1拉窗帘时间短于卧室2.理由:卧室1和卧室2窗户均朝南,暑假期间当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后,卧室1因有

西侧阳台遮挡阳光,所以拉窗帘时长要短于卧室2。(3)阳光照入房屋内面积最小的日期为夏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口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后一个月内先变大后变小。【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沙某地楼房平面图为材料,主要涉及日出日落方位、正午

太阳高度以及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卧室3朝北,所以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春分日至秋分日之间),日

出东北,日落西北的时候,该卧室有阳光照入。【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卧室1和卧室2都朝南,但是卧室1的西侧有阳台会遮挡部分时段的阳光,暑假期间,当太阳位于南偏西方位之后,阳台会遮挡进入卧室1的阳光,所以拉窗帘的时长较短;卧室2受到阳台的遮挡较少,所以拉窗帘的时长较长。【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正午阳光进入室内面积最小应为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间,李先生家在长沙,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此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运动,距离海口越来越近然后再远离海口。所以海口昼长夜短,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达到90°之后再变小。33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XT为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材料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XT)。(1)材料一中,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什么

?说出地貌形态的成因。(2)材料一中丁处是哪一类型岩石?为什么?(3)材料一中甲、丙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请说明原因。(4)说出材料二中①地貌的名称,并说明从河流出山口到边缘,其沉积物分布有何特征。(5)分析材料二中②地貌的形成过程。【答案】(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

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沉积岩;岩石具有层理结构。(3)甲处;甲处为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丙处为断层,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设施。(4)冲积扇;出山口处沉积物颗粒较大,到

冲积扇边缘颗粒逐渐变小。(5)河口地带河道加宽,流速进一步降低,泥沙沉积,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解析】【分析】本题以庐山某处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形态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与运用,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小问1详解】考察地质结构的判断,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受侵蚀,地貌上形成山地。【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丁处的

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区所在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岩层天然拱形,不易坍塌,岩层稳定,同时,岩层向上弯曲,不易积水,更适合开凿隧道;而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断层附近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合隧道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小问4详

解】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①处地貌为冲积扇地貌。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口,地势开阔,流速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细颗粒物质被搬运的更远,粗颗粒物质搬运的距离相对较短,所以从出山口到边缘,沉积物由粗变细,具有很好的

分选性。【小问5详解】②为河口三角洲地貌,河流携带泥沙到入海口附近,地势趋于平坦,流速减慢,同时,加之海洋的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大大减弱,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点睛】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成都平原,西止龙门山脉,东界龙泉山脉(两山均为东

北—西南走向),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面积达到9100平方公里。在山地纵横的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是人类难得的栖息之地。当地古蜀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形成小而散的聚落形式。近年来,成都市“外洪”灾害减轻、内涝灾害加剧

。材料二:成都平原水系图(下图)。(1)从内、外力角度,分析成都平原的形成。(2)说明成都平原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人类难得的栖息之地的自然条件。(3)该地区平原面积广阔,但大量出现了规模较小的村落。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答案】(1)①水平挤压(板块

运动、地壳运动、板块挤压都可得分),②断裂下陷,③河流从上游山区带来大量泥沙,④出山后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2)平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河网密布,土地破碎(平原被分割);小而散的聚落形

式,生产成本更低,更方便农事管理。【解析】【分析】本题以成都平原介绍和成都平原水系图等图文为材料,涉及成都平原的形成分析、成都平原的自然区位分析、影响聚落规模的因素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而地势较低的成都平原位于二者之间,由此可推测,在地壳水平挤压力影响下,成都平原所在地的地壳发生断裂下陷;发源于龙门山脉的河流自西向东流,从西侧的山区

带来大量泥沙,出山后地形变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泥沙在低洼地堆积,便形成了现在的成都平原。【小问2详解】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区,而成都平原地形平坦,面积广阔;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可以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用水;受河流沉积作用明显,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农

耕,是我国西南地区人类难得的栖息之地。【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可知,该地河网密布,平原被分割成众多小块,导致土地破碎,村落规模受限较明显;相对于较大的聚落,小而散的聚落形式,生产更加灵活,成本更低,农事管理更方便。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