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共(13)页,1.00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d090a1a5f4bf969b9a6388763fe8a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
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得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西周这一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社会稳定B.维护周王室统治C.抑制诸侯实力D.加强宗族认同感2
.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在黄陵祭拜始祖轩辕黄帝,凝聚民族血脉,传承家国情怀。祭拜始祖。这体现的是()A.中央集权B.等级秩序C.宗法观念D.贵族世袭范家屯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总分:100分3.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B.世袭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D.宗法制度4.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
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其成就,并没有由反秦农民起义造成政权转移而消失,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助于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C.延
续了血缘宗法制度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5.史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D.皇权象征,丞相专权6.某学者在评价某一
制度时说: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行政组织……这样的安排纯系一时权宜之计,从未预计长久保持。该制度是A.秦朝的郡县制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D.元朝的行省制7.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安抚后周旧臣,
继续沿用五代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乾德年(964年),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这调整A.分化了相权B.降低了行政效率C.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8.下图为《
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名曰“书生问仕”,左下角是“解”字招牌,欲参加科考而前来算命的儒生络绎不绝,他们每人只要花上100文钱就能卜算前程。图中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科举考试竞争激烈B.算命先生能预知前程C.算命成为当时热潮D.当时的物价水平较低9.清嘉庆五年,皇帝
派御史坐镇军机处进行值班监视。如果发现军机大臣舞弊弄奸,御史即可据实参奏;如果值班御史不认真,或旷班或早散,亦准军机大臣参奏。这一举措旨在A.扩大御史的监督权力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制C.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D.提高军
机处的行政效率10.下面图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皇帝逐渐倾向于任人唯亲B.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C.清王朝议政范围逐渐扩大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更迭11.《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
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最能说明这一时期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12.下图是2009年在四川大邑县石虎村唐宋遗址出土的一只白瓷斗笠碗,但是否就是“大邑烧瓷”,各方意见不
一。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其是“大邑烧瓷”最有力证据是A.《大邑县志》的记载B.该遗址的窑址发掘物C.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D.该遗址的墓葬发掘物13.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畅通的顶峰。但是唐代后期,西北
地区被吐著与回鹘交替控制,随后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导致了宋辽、金、夏的长期对峙,使丝绸之路出现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壅梗局面。这反映出丝绸之路的兴衰A.与沿途国家统治者的态度有关B.与朝廷政策变迁紧密相连C.和海上贸易商
路逐渐上升相关D.深受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14.宋代法律规定:地主不得擅自增加租课,在遇到灾荒时,要减免租金。如果田主在遇到灾荒时,还要按契约催收,则租佃人可以提出诉讼。这反映了宋代A.旨在维护农民利益B.租佃契约的公平性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D.个体农
耕得到发展15.明中后期,以徽商、晋商为代表的地域性商人群体积累了大量财富。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会向他们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人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由此可见,明中后期A.商人财富得到国家
认可B.抑商政策因追求财富而改变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D.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16.《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1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
妻子,威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出现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C.汉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D.男
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18.《明史·琉球传》载明初琉球遣使“人朝”,接受明廷封赐。1475年,明廷“定令二年-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据材料可知明朝A.朝
贡贸易获利丰厚B.对琉球持谨慎态度C.海禁政策有所收紧D.与琉球关系很紧密19.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法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20.清乾隆二十二年谕
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这种做法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D.是宋元以来对外政策的延续21.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
表述中不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A.重视道德教化B.主张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C.维护奴隶劇度D.理论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2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孔子反对贫富过于悬殊,指出“不患寡而患不
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孟子也抨击过“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的社会现象。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对中央集权体制的不满B.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C.过于理想化的政治追求D.和统治者的需求相违背23.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
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24.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百姓乡化,孝子
、悌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这反映出汉代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开创了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25.中华传统名
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思想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兼爱”“非攻”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有学者指出:“孔门之学岂有他哉!唯在启发个人
的自觉而已,自强不息,展转前进。”他意在强调儒家思想A.讲求实际功利B.注重个人修养C.彰显家国情怀D.强调有教无类27.南朝、北朝都曾有过大举“灭佛”的行动,如信奉道教的北魏太武帝和推崇儒学的北周武帝,就
曾亲自出马,下令拆庙毁像,勒令僧侣还俗。由此可知,南北朝时期A.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存在冲突B.佛教的主流地位丧失C.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进程加快D.统治者排斥西方文化28.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名人的言论。这些言论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A.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
怀C.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D.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2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宋明
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A.彻底抨击儒学思想体系B.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C.宣传民主自由思想主张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30.下表是关
于关羽形象和对关羽崇拜演变的史料,对关羽形象的解释最准确的是时期关羽形象魏晋南北朝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两宋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
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明清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代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
一个禳(消除)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A.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真实B.契合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C.受时代的影响不断变化D.明清时期无历史研究的史料价值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
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
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
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
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据《中国审判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的海外贸易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
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宋初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
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
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
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据艾里克·威廉斯
《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背景并简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8分)33.儒家思想注:文庙是地方官学的礼制孔庙的称谓,依据礼制建
设并与科举相结合的孔庙。龠是一种体现华夏礼乐文明的吹管乐器,其形制似笛。观察以上图片,任选3幅或以上图片,提炼一个有关儒学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4分)参考答案1.B2.C
3.C4.D5.C6.B7.A8.A9.C10.B11.A12.B13.D14.B15.A16.A17.B18.B19.D20.A21.B22.B23.A24.A25.A26.B27.A28.B29.D30.C31.(1)特点:政府主导,皇帝重视;内容详尽;方式灵
活多样;适时调整。(2)影响:有利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判决未必公正。32.(1)特点:贸易范围广、遍及亚洲、欧洲和非洲;设专门机构并制定法律法规管理;商品种类多;官营与私营外贸并存,私营外贸为主。(任答三点即可)(
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需求。(任答一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美
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33.示例:观点一:宋明理学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论述: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宋以前,儒学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上层社会,两宋以来逐
渐融入民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进一步扩大。宋代理学家对儒家经典进行重新解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注重蒙学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将儒学价值观念的传播提前到儿
童时期。士大夫为了使家族得到长久延续,注重族规家训的编撰,注重礼仪制度的重建,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和家人的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生活。结论:由此可见,宋明时期打破了儒学和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推动儒学的社会化,这有助于推动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提高民族的道德修养,也有助于
维护封建统治。观点二:理学(朱学)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论述: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祭孔活动,乐舞图谱表明了礼仪乐舞有完整流程。祭孔仪式将礼乐文明推向信仰儒学的高潮,统治者利用儒学维护政治统治。西汉以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儒家经典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官
方教科书,推动了士人研习儒学,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宋明理学更是把儒学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用三纲五常规范民众思想和行为,有助于稳固社会秩序。结论:两宋以来的统治者利用理学维护封建统治,而伴随理学的僵化,人性被压抑,国人的思想也遭到束缚。观点三:儒学影响
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从科举考试、社会生活、文化特色等方面阐述观点四:儒学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