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745.908 KB
  • 2024-10-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10)页,745.9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0f13c51724dad64ec9ad52e4727a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2021级5月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罗虹审题人:唐年新考试时间:2023年5月11日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表1商周赐贝情况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

明()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2.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比如,商鞅变法中的“

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就体现了这一任务。据此判断,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A.意图平衡各国实力B.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D.以重构大一统为目标3.西周国家管理可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每个单元中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且这两类政治区域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

度和社会职能。而到春秋战国时期,国、野渐趋一体化至无界限之分。这一变化()A.反映社会等级趋向平等B.说明中央集权日渐加强C.导致战争频发社会动荡D.源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4.战国时期,荀子主张“德必称位,位

必称禄,禄必称用”;墨子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他们的思想主张()A.倾向于重构社会秩序B.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C.推动中央集权的建立D.完善了人才选拔机制5.“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

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A.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B.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C.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D.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6.西汉同姓诸侯王国的“相(丞相、相国

)”由朝廷任免。据表1可知,这一时期()表1“相”职权的变化高祖时期注重立强相以强藩,丞相大都由得力武将充任文景时期相国执虎符以掌王国兵权景帝、武帝时期相紧跟皇帝意志,在王国中实行朝廷之法宣帝时期相以郡守职能管辖王

国A.郡国并行制走向废止B.诸侯势力逐步威胁皇权C.政治共同体日益巩固D.军功集团持续把控政局7.下图为著名学者阎步克对南北朝政治经济文化对比的示意图。这反映出()A.儒法思想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文化差异B.南北思想文化交流受到阻碍C.南北民族交融的不断发展D.走向统一之路北方将更

具优势8.魏晋之前,山东地区儒学的发达冠于全国,其他地区无出其右者;但从十六国至北朝结束的几百年间,山东地区的儒学再也未能恢复到以前的盛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门阀政治的发展B.人口迁徙的影响C.儒释道三教并行D.江南地区的开发9.《唐

伊吾军上西庭支度使牒为申报应纳北庭粮米事》是目前较为完整记载东天山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的一件文书,记载了伊吾军屯田收获情况:伊吾军每年纳给北庭粮4000石、伊州仓197石、自留3646石。由此可推知()A.屯田为唐朝经营西域奠定物质基础B.天山地区从唐

朝开始属于国家管辖C.节度使的设置为唐朝衰亡埋下隐患D.文书史料是研究边疆史的主要资料10.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A.

完善科举制度B.提升皇族地位C.打破门第制度D.推动阶层流动11.开皇二年,隋文帝在颁布田令的同时颁布了新的租调令:“丁男一床(夫妇二人),租粟三石,桑土调以绢絁(粗绸)麻土以布,绢絁以匹,加绵三两,布以

端,加麻三斤。单丁及仆隶各半之。”又规定丁男、中男“并课树以桑榆及枣”,但“未受地者皆不课”。这表明隋朝的租调令()A.契合了社会生产实际B.立足于商品经济发展C.加强了对基层的治理D.以资产作为课税标准12.唐代前期,门下省给事中的封驳主要针对官员

上奏的文书。唐代中后期,尽管还保留了门下省对上、下行文书的审核之职,但其对上行文书的驳正逐渐减少,对制敕文书的封还成为其最主要的职掌。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门下省的职权重心发生转移B.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C.中央权

力制衡机制趋于完善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13.下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A.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B.理学主导地位确立C.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D.社会矛盾渐趋缓和14.进奏院

始建于唐代安史之乱期间,一般由藩镇自行选举所属幕职担任,其主要职责是接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宋代设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州进奏院,并对进奏官进行厘选,一般以八品文官或三班使臣充任,仅为传递公文的文书官员。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A.监察制度建设的延续

性B.地方机构的膨胀C.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强化D.选官制度的完善15.唐玄宗接受张说的建议,将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此后中枢体制中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即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

权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以下史实中不能体现材料中唐代为宋代提供“前提”的是()A.设置三司使掌管财政B.设置枢密院来统领军政C.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D.设立转运使节转运财赋16.据史料记载:“殿庐幕

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司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御史中丞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这表明()A.御史台市最高行政机构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二、材料解析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

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摘自《论语·宪论》材料二“经世”一词的含

义,学者说法不一,如章太炎认为应解作“纪年”;梁启超则以济世致用之义视之,他出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为诸生订立学约十条,其中第九条即为“经世”,并解释道:“庄生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凡学焉而不足为世用者,皆谓之俗学可也,”查“经世”一词,历史上也

有用为“入世”的同义词,以与佛教“出世”观念相区别,如南宋陆九渊谓:“儒者虽至于无声无臭、无方无体,皆主于经世;释氏虽尽未来际普度之,皆主于出世。”故近世学者有认为庄子之言是“由道家出世的观点,反衬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摘自《儒家的经世之学及其意义》(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君子说”的基本内涵。(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论证“儒家的入世精神”。(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活动宋明理学的发展材料二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究人物籍贯主要成就林

则徐福建福州编译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湖南隆回批评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复古守旧思想,用进化论阐述社会制度变化的必然性。康有为广东南海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主张天赋人权“

人人平等”,认为人人有“自王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梁启超广东新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严复福建福州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

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谭嗣同湖南浏阳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孙中山广东香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核心是民权主义,他的民权思想包括反专制、重民权,五权

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以上摘编自王永奉李卿《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思想领域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大变革的经济文化背景。(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上述思想变革过程中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使士大夫(学者一官僚)与新的“知识阶层”之间形成明显的断裂是1910年代后半期里开展的新文化运动。过去的士大夫,以其

古典诗文的写作能力而与庶民隔绝,获得了作为文化担当者的权威,以其对儒教的精通而获得庶民道德的指导者的权威。现在“知识阶层”批判古典诗文的表现形式而以白话文与之对峙,批判儒教的意识形态侧面而以“民主”和“科学”与之对峙。他们不单单是批

判士大夫,而是明确表示自己可以替代士大夫这一阶层。——摘编自(日)佐藤慎一《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与文明》材料二近代英国乡绅阶层是介于有封号的贵族和富裕农民之间的中等阶层,由骑士、在农村购买土地的工商业者、租地农场主和有实力的大农等发展而来。中世纪晚期,国王为限制和削弱贵族势力,委任乡绅担

任地方治安法官、税收专员等职务,乡绅掌握地方治理权,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乡绅自治”。到17世纪中叶,乡绅占有全国土地近二分之一,成为占有地产数量最大的一个阶层。乡绅还占据议会下院的主体,使下院成为乡绅获得国家政治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乡绅阶层在16—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运动和变革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摘编自顾荣新《英国乡绅与英国党政关系简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与传统士大夫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士大夫相比,英国的乡绅阶层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20.【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治理”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次数时期次数春秋战国2秦汉24三国两晋南北朝20隋唐103五代、宋68元明清364——摘编自方涛《治理内涵解析》“治理”在古

代汉语当中,含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的意思。从上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高二年级5月月考历史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

CDABCDBA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ACCDC17、【答案】(12分)(1)内涵:重视个人修养(完美的人格);(2分)以安国家和社会为己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分)(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

过4分;照抄原文不得分。)(2)论证: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关注社会现实,提出“仁”和“仁政”学说,强调“德治”与“重义轻利”(此处可以回答孔子、孟子、荀子三人观点);②唐朝时期,部分儒家学者,反对佛教对世俗伦理的破坏,致力于

恢复孔孟学说;③宋朝时期,儒家学者将佛道思想与儒家经世结合,实现思辨化发展;致力于社会教化,对稳定社会,塑造民族品格起了重要作用;④明清之际,部分学者提出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对专制的思想,顺应社会发展需

要,提倡实学,注重对以往经验的总结;(注:每答出一个时期并且论述较为完整,可得3分;答出3个或3个时期以上并论述较为完整,即可得8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赋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8分。)18、【答案】(14分)(1)经济文化背景:百家争鸣:私

学兴起,学术下移;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2分)宋明理学:儒学危机与三教之间的融合;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2)趋势:由春秋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北方)为中心到宋明时期的长江流域(南方)为中心再到近代的沿海和长江中下游为中心。(3

分)原因:第一次转变: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方自然环境相对优越。(任答3点即可)第二次转变: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经济解体较充分;民族资本主义较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相对集中;受西学影响较深。(任答4点4分)19.【答案】(14分)(1)

不同:①传统士大夫擅长古典诗文;新知识分子倡导白话文(或文学革命)。②传统士大夫强调“礼治”与“道统”,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新知识分子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礼教。(4分)原因: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学东渐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4分,任答两点)(2)影响:促进地方治理的发展,奠定了英国近现代地方自治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专制王权,维护了英国的宪政传统;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推

动了近代英国的政治变革,在社会转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分,任答三点)20.【答案】(12分)示例一: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1分)观点:秦汉承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趋势,确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2分)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百

家争鸣的出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逐渐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过渡。(3分)秦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思定,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层管理制度等。(3分)汉代在沿袭

秦制的基础上,秉承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盐铁官营、监察制、察举制等,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3分)示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1分)观点: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

发展与民族交融背景下,隋唐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分)阐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是大分裂的局面,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民族关系逐步走向交融,无论是中原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在国家治理方面都有很多的探索与尝试

,如三省的初步设置、九品中正制、均田制等。(3分)随后在大统一的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3分)隋唐的盛世局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创新,如科举制的开创,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三省

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3分)【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治理”一词出现的次数较少,如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宋时期,在国家实现大一统的状态下,“治理”一词出现的次数较

多,如秦汉、隋唐、元明清,这与“治理”在古代汉语当中的意思基本一致: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结合题干中“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这就要求考生选择两个相连续的历史时期进行论述,其论述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其“趋势”,即前一时期在哪些方面(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

文化)具备了社会转型的条件,后一时期对前一时期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沿袭和创新。基于以上分析,在具体作答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明确两个历史时期,如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第二,明确观点,如秦汉承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趋势,确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

基本模式;第三,具体论述社会转型的条件以及演进的趋势,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百家争鸣的出现,各国纷纷展开变法,逐渐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过渡。秦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民心思定,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

响深远,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层管理制度等。汉代在沿袭秦制的基础上,秉承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盐铁官营、监察制、察举制等,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