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091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16)页,1.091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cf68ce319918686da7f1bbc74cec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邗江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化学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u64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转化不属于煤或石油的综合利用的是()A.将煤

干馏制得煤焦油和焦炭B.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C.将石油裂解制得乙烯等化工原料D.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答案】D【解析】【分析】煤的综合利用有:干馏、气化、液化;石油的综合利用有分馏、裂化与裂解。

【详解】A.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煤焦油和焦炭是煤的干馏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在一定条件下将煤与氢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是煤的液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石油在高温下裂解制得乙烯等化工原料,该过程属于石油裂解,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将煤变为煤饼作燃料不是煤

的综合利用过程,故D符合题意;答案为D。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3518ClC.NaCl的电子式:D.乙炔的结构简式:HCCH【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甲烷分子式是CH4,球棍模型为,故A正确;B.氯原子质子数是17,中子

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是35,该氯原子表示为3517Cl,故B错误;C.Na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D.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乙炔的结构简式是HC≡CH,故D错误;选A。3.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

H2SO4的反应B.甲烷在O2中燃烧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铝片与稀H2SO4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H、Zn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铝片与稀H2SO4

的反应放热,故不选A;B.甲烷在O2中燃烧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反应放热,故不选B;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吸热,故选C;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生成

氯化钡、氨气、水,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选C。4.反应2NO+2CON2+2CO2可应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能减慢反应速率B.减小CO浓度能加快反应速率C.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D.达到化学平

衡时,NO能100%转化为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A.升高温度使得任何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B.减小CO浓度能降低反应速率,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C正确;D.可逆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D

错误。故选:C。5.一种将CO2转化为二甲醚(CH3OCH3)的反应为2CO2+6H2⇌CH3OCH3+3H2O。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CO2和7molH2,一定条件下反应到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2剩余1molB.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等于0C.二甲醚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D.CO2、H2、CH3OCH3、H2O四种气体的浓度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可逆反应有限度,达到平衡时,氢气剩余量多于1mol,故A错误;B.化学平衡是动态平

衡,当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故B错误;C.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化学平衡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不再变化,因此二甲醚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D.化学平衡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量不再变化,但根据题意无法确定四种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故D错误;答案为C。6.对于反应Z

n(s)+H2SO4(aq)=ZnSO4(aq)+H2(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ΔH>0B.若设计成原电池,电子由Zn电极流出C.若设计成原电池,可以用Mg和Zn作电极D.常温下,若生成11.2LH2,反应转移1mol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A.金属与酸反应放热,Zn(s)+H2SO4(aq)=ZnSO4(aq)+H2(g)反应ΔH<0,故A错误;B.若设计成原电池,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由Zn电极流出,故B正确;C.若用Mg和Zn作电极

,镁活泼性大于锌,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D.常温下,11.2LH2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反应转移电子不是1mol,故D错误;选B。7.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N2与O2反应生成NOB.②中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C.③中氮元素只被

氧化D.氧元素参与了氮循环【答案】C【解析】【详解】A.N2和O2在放电作用下化合,生成NO,NO被氧化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故A正确;B.氮的固定是指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过程,大气中氮气转化成氮肥属于人工固氮,故B正确;

C.③中细菌还原硝酸根中正五价的氮,生成无污染的0价的氮气,所以③中氮元素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故C错误;D.如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氧元素参与,二氧化氮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3NO2+H2

O=2HNO3+NO,氧元素参加,故D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氮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理解还原反应、人工固氮等知识点是解答的关键,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8.一定条件下,下列所发生的

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天然气的燃烧B.苯与浓硝酸反应C.乙烯使溴水褪色D.石油裂解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天然气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反应,故不选A;B.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

硝基代替苯环上的氢原子,属于取代反应,故选B;C.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乙烯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故不选C;D.石油裂解气含有碳碳双键,石油裂解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属于氧化反应,故不选D;选B。9.200℃、101kPa条

件下,2L甲烷(CH4)和3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产物可能是A.2LCO2和2LH2OB.1LCO2和4LH2OC.1LCO、1LCO2和2LH2OD.2LCO和4LH2O【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2L甲烷(CH4)和3

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LCO2和2LH2O,氢元素不守恒,故A错误;B.2L甲烷(CH4)和3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LCO2和4LH2O,碳元素不守恒,故B错误;C.2L甲烷(CH4)和3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LCO、1LCO2和2LH2O,氢元素不守恒,故C错误;D.2L甲烷

(CH4)和3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LCO和4LH2O,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选D。10.下列装置应用于制取、干燥NH3、验证NH3还原性、吸收过量NH3并防止倒吸,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NH3B.干燥NH3C.

验证还原性D.吸收尾气【答案】C【解析】【详解】A项,NH4Cl受热易分解生成NH3和HCl,NH3和HCl在温度较低的试管口附近又会化合生成NH4Cl,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氨气与浓硫酸能够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氨气具有还原性,在加热

时可以还原CuO为Cu,实验时黑色固体(CuO)变为红色(Cu),所以可用该实验验证氨气的还原性,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如图装置吸收氨气,不能防止倒吸,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11.为将反应2Al+6H+=2Al3++3H2↑的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铝条均已除去了氧化膜)A.B.C.D.【答案】B【解析】【分析】将反应2Al+6H+=2Al3++3H2↑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需要形成原电池,并且铝为负极,电解质溶液为非氧化性稀酸,据此判断。【详解】A.

为原电池,铝为负极,但总反应为:2Al+2OH-+2H2O=2-2AlO+3H2↑,A不符合;B.为原电池,铝的金属性强于铜,铝为负极,总反应为2Al+6H+=2Al3++3H2↑,B符合;C.为原电池,但硝酸是氧化性酸,则总反应为Al+4H++-3NO=Al3++NO↑+2

H2O,C不符合;D.装置中有外接电源,为电解池,D不符合;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总反应,注意判断装置及工作原理为解答的关键,明确正负极及电池总反应即可解答,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性质,选项C是易错点。1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

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含有+4NHB将苯在空气中点燃,火焰明亮,同时产生浓烈的黑烟苯在空气中能完全燃烧C将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所得气体通石蜡油的分解产物是乙烯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生成的氯代

甲烷具有酸性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产生了NH3,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4NH,A正确;B.将苯在空气中点燃,火焰明亮,同时产生浓烈的黑烟,黑烟是没有完全燃烧产生的碳单质,说明苯在空气中不能完全

燃烧,B错误;C.石蜡的成分是烷烃,将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所得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说明产生了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但不一定是乙烯,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是由于产生的HCl显酸

性,而不是生成的氯代甲烷具有酸性,D错误;故答案为:A。13.下图为反应CH4(g)+Cl2(g)→CH3Cl(g)+HCl(g)的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为加热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与键的断裂和形成无关C.

断裂化学键放出能量,形成化学键吸收能量D.由图可知CH4(g)+Cl2(g)→CH3Cl(g)+HCl(g)ΔH=-100kJ·mol-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的条件为光照,故A错误;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主要原因为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错误;C.断

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故C错误;D.由图可知,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为416+243=659kJ,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431+328=759kJ,因此CH4(g)+Cl2(g)→CH3Cl(g)+HCl(g)ΔH=-100kJ·mol-1,故D正确。答案选D。14.利用反

应8NH3+6NO2催化剂12H2O+7N2可脱除烟气中的NO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NH3是氧化剂B.NO2发生氧化反应C.还原性:NO2>N2D.每生成0.7molN2,反应转移2.4×6.02×1023个电子【答案】D【解析】【详解】A.NH3中N

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NH3是还原剂,故A错误;B.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NO2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NO2是氧化剂、N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NO2>N2,故C错误;D.根据方程式8NH3+6NO2催化剂12H2O+7N2,每生成7molN2,转移24mo

l电子,所以生成0.7molN2,反应转移2.4mol电子,故D正确;答案选D。非选择题:本部分7题,共58分。15.有机物的官能团和空间结构与有机物的性质密切相关。①1mol下列有机物中,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

_(填字母)。a.CH2=CH2b.CH3CH3c.CH≡CH②欲除去CH3CH3中混有的CH2=CH2,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a.H2b.溴水c.浓硫酸③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_______(填字母)。a.与b.新戊烷与异戊烷c.乙烯与乙炔④下列物

质中与乙烯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a.苯b.CH2=CHCH=CH2c.CH3CH=CH2【答案】(1).c(2).b(3).b(4).c【解析】【分析】【详解】①a.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1molCH2=CH2能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不选a;b.CH3CH3是饱和烃,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不选b;c.CH≡CH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1molCH≡CH能与2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故选c;选c。②a.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应在催化剂条件下进

行,在实验室难以完成,且易引入新杂质,不用H2除去CH3CH3中混有的CH2=CH2,故不选a;b.CH3CH3难溶于水、和溴水不反应,CH2=CH2和溴水反应生成液态CH2BrCH2Br,可用溴水除去CH3CH3中混有的CH2=CH2,选

b;c.CH3CH3、CH2=CH2都不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CH3CH3中混有的CH2=CH2,故不选c;选b。③a.与是同一种物质,不选a;b.新戊烷的结构简式是C(CH3)4,异戊烷的结构简式是CH3CH2CH(CH3)2,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

,选b;c.乙烯分子式C2H4,乙炔分子式是C2H2,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不选c;选b。④a.乙烯与苯的结构不同,乙烯与苯不是同系物,故不选a;b.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CH2=CHCH=CH2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

键,结构不相似,乙烯和CH2=CHCH=CH2不是同系物,故不选b;c.乙烯和CH3CH=CH2都含有1个碳碳双键,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乙烯和CH3CH=CH2属于同系物,故选c。16.一种生产聚苯乙烯的流程如下:①苯乙烯分子中共平

面的碳原子最多______个。②1mol苯乙烯最多可与_________molH2加成。③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答案】(1).8(2).4(3).【解析】【分析】【详解】①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苯乙烯可以看做

乙烯分子的1个H原子被苯基代替,单键可以旋转,所以苯乙烯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8个。②和氢气加成可生成,1mol苯乙烯最多可与4molH2加成。③苯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发生加聚反应生成。17.1,1—二溴丙烷()可用于作制备阻燃剂、杀菌剂等。①预测1,1—二溴丙烷能否溶于水:_________

(填“易溶”或“较难溶”)。②写出1,1—二溴丙烷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种)。【答案】(1).较难溶(2).或、BrCH2CH2CH2Br【解析】【分析】【详解】①1,1—二溴丙烷属于卤代烃,卤代烃难溶于水,

所以推测1,1—二溴丙烷较难溶于水。②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1,1—二溴丙烷存在官能团位置异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或、BrCH2CH2CH2Br。18.碳、硅、锗、锡、铅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及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用途。(1)铅蓄电池是最早使

用的充电电池,其构造示意图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PbO2+Pb+4H++22-4SO=2PbSO4+2H2O。该电池的负极为_______,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PbO2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①写出“还原”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__________;②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1400℃~1450℃时,石英、焦炭和氮气可反应生成耐高温、硬度大的化合物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SiO2+6C+2N2140

0C1450CX+6CO。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②下列措施不.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填字母)。a.将石英和焦炭充分混合b.增大N2的浓度c.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4)甲醇是常见的燃料电池原料,CO2催化氢化可合成甲醇:CO2(g)+3H2(g)⇌CH3OH(g

)+H2O(g)ΔH<0。在2L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H2的混合气体,反应10min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75%。则0~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答案】(1).Pb(2).增大(3).PbO2+4H++2Cl-=Pb2++

Cl2↑+2H2O(4).PbCl2+H2SO4=PbSO4↓+2HCl(5).Si3N4(6).c(7).0.075moL•L-1•min-1【解析】【分析】【详解】(1)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放电时的离子反应方程式PbO2+Pb+4H++22-4SO=2PbS

O4+2H2O,Pb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池的负极为P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池放电时正极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电池放电时正极质量将增大;(2)①根据图示,“还原”过程的反应物是PbO2和浓盐酸,氧化产物是氯气,由还原产物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PbSO4和盐酸可知还

原产物是PbCl2,“还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PbO2+4H++2Cl-=Pb2++Cl2↑+2H2O;②“复分解”过程是PbCl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PbSO4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PbCl2+H2SO4=PbSO4↓+2HCl;(3)①3SiO2+6C+2N21400C1450C

X+6CO,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的化学式为Si3N4;②a.将石英和焦炭充分混合,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不选a;b.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增大N2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故不选b;c.将粉末状石英换成块状石英,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选c;选c

。(4)()()()()2232+3+(mol)130010min(mol)310min(mol)COgHgCHOHgHOg133xxxxxxxx−−初始内转化末反应10min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75%。则1-3-3x+x+x=4×75%;x=0.5mol;0~10min

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5mol2L10min=0.075moL•L-1•min-1。19.(1)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下图所示。①请列举出图中2种能量转化形式________。②电极a名称是_________(填“正极”或“负

极”),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③a极上每产生22.4L(标准状况)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2)铜锈的成分是铜绿[成分为Cu5(OH)x(CO3)y]。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图所

示的实验。一个月后,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为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可知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铜与________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答案】(1).风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2).负极(3).N2+6H+

+6e-=2NH3(4).4×6.02×1023或2.408×1024(5).空气、水分、CO2或O2、水分、CO2【解析】【分析】【详解】(1)①由图示可知,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有图示可知,a极有氧气生成,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所以电极a是原电池负极,b是正极,b极氮气得电子生

成氨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N2+6H++6e-=2NH3;③22.4L(标准状况)O2的物质的量是1mol,a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氧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每生成1mol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目为4NA=4×6.02×1023;(2)

A和B相比,A中铜丝没有与空气接触;C与B相比,C中的铜丝没有与水接触;D与B相比,D中的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一个月后,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为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可知铜生锈是铜与空气、水分、CO2相互作用发生化

学反应的结果。20.为探究Cu和一定浓度的3HNO溶液反应所得2NO气体中是否混有N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已知:2NO的沸点为21℃,NO的沸点为-151℃。(1)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能够让反应立刻停止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不能证明反应所得2NO气体中混有NO的方案并阐述理由: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一段时间后,证明所得2NO气体中混有NO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催化剂作用下,4CH可将汽车尾气中的NO还原为空气中的常见物质。写出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3222Cu4HNOCuNO2NO(O)=2H浓+++(2).抽动铜丝,使铜丝脱离硝酸(3).方案二,因为

2NO与水反应有NO生成,无法证明NO是来自Cu和硝酸的反应(4).打开方案一中的止水夹,向其中鼓入空气(或氧气),广口瓶内气体变红(5).42224NOCH2NCO2HO+++催化剂【解析】【分析】方案一中,将Cu

和一定浓度的3HNO反应生成的气体通过U形管,2NO在U形管中冷却液化,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是NO,然后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检验是否存在NO;方案二中,将Cu和一定浓度的3HNO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水试剂瓶,2NO与

水反应生成NO,因此不能证明原气体中含有NO,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2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3222Cu4HNOCuNO2NO(O)=2H浓+++;(2)由图可知,试管中的铜丝可进行抽动,通过抽动铜丝,可

使铜丝脱离硝酸,停止反应;(3)方案二中的盛水试剂瓶在“广口瓶”之前,2NO与水反应生成NO,因此不能证明原气体中含有NO;(4)方案一中,2NO在U形管中冷却液化,广口瓶中收集到的是NO,然后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检验是否

存在NO;(5)NO被4CH还原成2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2224NOCH2NCO2HO+++催化剂。21.某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铜锌总含量约99%)制备了CuSO4·5H2O样品,制备流程如下:(1)“溶解II”过

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2)“溶解II”过程中应控制反应温度,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3)为测定所得CuSO4·5H2O样品的纯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2.540g样品,配制成

250mL溶液,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并充分振荡后,滴加几滴淀粉溶液,再滴入0.0400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刚好完全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25.00mL。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2Cu2

++4I-=2CuI↓+I2;22-23SO+I2=2-46SO+2I-。①配制250mL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____。②计算出样品中CuSO4·5H2O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3Cu+8H++2-3NO=3Cu2++2NO↑+

4H2O(2).防止硝酸挥发及分解(3).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4).98.43%【解析】【分析】经过溶解Ⅰ,电池铜帽中Zn被溶解,而铜不溶,过滤后滤渣主要含铜,经过溶解Ⅱ,Cu被硝酸氧化为Cu2+,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CuSO4·5H2O晶体。【详解】(1)由分析

知,溶解Ⅱ中,Cu被硝酸氧化,对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强电解质HNO3、Cu(NO3)2可拆写成离子形式,改写后得对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NO=3Cu2++2NO↑+4H2O;(2)由于硝酸受热

易挥发易分解,故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此处填:防止硝酸挥发及分解;(3)①由固体样品配制溶液时,需要用到以下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此处填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该实验测定样品纯度时采用了连续滴定法,可采用关系式法进行计算,由题

目所给方程式得关系式:2Cu2+~I2~22-23SO,则n(CuSO4·5H2O)=n(Cu2+)=n(Na2S2O3)=0.0400mol/L×25mL×10-3L/mL×250mL25mL=0.0100mol,CuSO4·5H2O的纯

度w(CuSO4·5H2O)=0.0100mol?250g/mol×100%2.540g=98.43%。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