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内蒙古通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共(30)页,390.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b90567697474439a35b27a0a84126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A.能合成胰岛素B.进行DNA的合成C.进行ATP的合成D.存在血红蛋白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
,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
中都表达,与细胞分化无关。【详解】A、只有胰岛B细胞才能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已经高度分化,A正确;B、能分裂的细胞中可进行DNA的合成,但是DNA合成不代表细胞已经分化,B错误;C、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
呼吸合成ATP,所以据此不能判断细胞已经分化,C错误;D、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故存在血红蛋白基因不能作为细胞是否分化的判断标准,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叙述
,错误的是()A.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以用视野中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来比较B.间期细胞核会消耗大量的脱氧核糖核苷酸C.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代谢活跃,参与形成新的细胞壁D.有丝分裂使得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
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
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详解】A、可以用视野中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来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A正确;B、间期细胞中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因此细胞核中消耗大量的脱
氧核苷酸,B正确;C、末期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以后再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代谢活跃,C正确;D、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被精确均分,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是均分的,D错误。故选D。3.
某大学的实验小组为验证药物P的抗癌作用,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B.细胞癌变和细
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C.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胞的影响D.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有相同的原癌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为: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膜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失去接触抑制。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详解】A、据题目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药物P浓度的升高,癌细胞凋亡率升高”,可得出,药物P可能诱导了癌细胞中凋亡基因的表达,A正确;B、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都受相应基因的控制,B正确;C、癌细胞的形态变化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可以初步了解药物P对癌细
胞的影响,C正确;D、癌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已经发生了基因突变,所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不同,D错误。故选D。4.下图表示二倍体生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B.若纵
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C.若纵坐标是染色单体数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D.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该曲线只能表示减数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规律:结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时期有丝分裂间期2n0→4n2n→4nn分裂期前、中期2n4n4nn后期2n→4n4n→04nn→2n末期4n→2n04n→2n2n→n减数分裂间期2n0→4n2n→4nn
减Ⅰ前、中期2n4n4nn后期2n4n4nn末期2n→n4n→2n4n→2nn→0减Ⅱ前、中期n2n2n0后期n→2n2n→02n0末期2n→n02n→n0【详解】A、图中曲线数量变化是减半。当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时,若是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
0对,若是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是N对→2N对→N对,所以若纵坐标是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则该曲线只可表示有丝分裂,A正确;B、当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时,图示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2变为1,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当纵坐标是染色单体数量时,图示表示染色单体数量减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量变化为0→4N→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量变化为0→4N→2N→0,所以图示只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子细胞过程中的染色单体
数量变化,C正确;D、当纵坐标是染色体数时,图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完成了一次分裂,又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表示着丝点没有分裂,则图示变化只能表示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可发生
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答
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
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
时发生了着丝点分裂,但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A错误;B、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C、染色体和DNA数目相等的时期,着丝点已经分裂
,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没有姐妹染色单体,C正确;D、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可使用酒精和醋酸配
制的解离液破坏细胞间的成分B.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C.都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位置、数目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D.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选材→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详解】A、可使用酒精和盐酸配制
的解离液破坏植物细胞间的成分,A错误;B、显微镜观察时,都先用低倍镜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换高倍镜仔细观察,B正确;C、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判断细胞所处时期,C正
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分布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一般相同,因为着丝点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中的DNA是通过复制产生的,D正确。故选A。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数
量可能会改变但种类不会改变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细胞凋亡受基因决定,与环境因素无关D.抑癌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
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都可能
会发生改变,A错误;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但也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D、抑癌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调控细胞周期,D正确
。故选D。8.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TasukuHonjo在T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膜蛋白PD-1,基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或许就能有效抵御癌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如果
氨基酸序列相同,则空间结构相同B.PD-1和PD-L1的形成均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T细胞不合成PD-L1是因为其细胞内没有控制PD-L1合成的基因D.PD-L1抗体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答案】B【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题解题关键是理解“PD-1与PD-L1结合后可提供抑制性信号,从而抑制T细胞的正常免疫活性”。【详解】A、根据图解和文字信息,PD-1和PD-L1分别是T细胞和肿瘤细胞上的两种不同膜蛋白,根据决定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可知,即使是PD-1和PD-L1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也不一定相同,A错误;B、PD-1和PD-L1均为膜蛋白,膜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C、T细胞内也含有控制PD-L1合
成的基因,T细胞不合成PD-L1是因为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D、图解信息显示,PD-1抗体、PD-L1抗体与特定膜蛋白结合后,T细胞就能行使正常的免疫作用,从而消灭肿瘤细胞,而PD-L1抗体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D错误。故选B
。9.下图表示人体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形态,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胞类型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
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应为XY染色体,其中较大的一条染色体为X染色体,较小的一条染色体为Y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彼此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分离后分向两个细胞。【详解】①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X染
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①符合题意;②细胞为精原细胞中第23号染色体复制后的图像,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②符合题意;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且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样,与精原细胞中的Y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可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
期,③符合题意;④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④不符合题意;⑤细胞中含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与图中23号染色体是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不符,⑤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下列有
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a的细胞中A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细胞的机会是相等的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DNA数目相同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
都可以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细胞中最多有四条性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
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详解】A、Aa的细胞中A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细胞的机会是不相等的,前者是100%,后者是5
0%,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DNA数目与正常体细胞DNA复制之前相同,是有丝分裂中期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可以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不发生的,C错误;D、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可以含有四条性染色体,D正确。故选D。11.
同一个体的神经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功能不同。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的状态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功能不同是由于发生了细胞分化D.功能差异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答
案】D【解析】【分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电位传导刺激完成神经调节;巨噬细胞是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细胞,在第二、第三道防线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详解】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均为动物细胞,而动物细胞目前无法
完成脱分化的过程,故不会脱分化到受精卵状态,A选项正确;同一个体中的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拥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由于选择性表达的部分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所以它们的染色体数相同,B选项正确;功能不同是由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选择性表达,即分化,
C选项正确;功能的差异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在转录的过程中形成的,且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会进行减数分裂,D选项错误。故错误的选项选择D。12.下面的图1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2
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依据细胞与染色体形态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图1中乙细胞内染色体的个数是丙细胞的2倍C.图2处于曲线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高尔基体D.图2可表示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答案
】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2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
,其中ab段表示间期、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后期;ef表示分裂末期。【详解】A、图1中的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B、图1中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染色体数目是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二倍,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乙细胞内染色体的个数是丙细胞的2倍,B正确;C、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D、丙细胞中着丝点
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图2可表示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D正确。故选C。13.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当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不可能会发生()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B.蛋白质合成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D.核DNA合成较为
活跃【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
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核DNA。因此,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2N→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加倍(N→2N
),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半(2N→N);(2)核DNA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加倍(2N→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减半(2N→N);(3)染色单体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
间期出现(0→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4N→2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消失(2N→0),存在时数目同核DNA。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详解】A、初级卵
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A不符合题意;B、S期进行DNA复制,G2期还可以合成蛋白质,所以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
2时,可以合成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可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C不符合题意;D、核DNA
合成较为活跃的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此时核内DNA还没有复制完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D符合题意。故选D。14.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
亡受阻等原因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与正常细胞不完全相同,这是其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B.白血病患者可能伴随贫血
、易感染等症状C.克隆性白血病细胞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可能是因为其表面糖蛋白减少,易扩散转移D.异体移植骨髓易凋亡,与器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密切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
性白血病细胞也就是癌细胞。相对于正常细胞,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由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所以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A、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B、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
量增殖累积,并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因此白血病患者可能伴随贫血、易感染等症状,B正确;C、克隆性白血病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了,容易扩散和转移,所以其能够侵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C正确;D、异体移植骨髓易凋亡,与器官受体的细胞免疫过程密切相关,细
胞免疫过程与器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正确。故选A。15.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C.图③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条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形成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②③④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
对同源染色体,共8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B错误;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只有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暂时为8条,C错误;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
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由于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等分裂,所以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极体)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故选D。16.下列与遗传实验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时必须在开花前
除去母本的雄蕊B.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C.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思路相同,都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孟德尔根据F1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F1产生的配子类型【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
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
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
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若是自交则不需要去雄,A正确;B、孟德尔通过演绎推理,最后通过测交实验证明了他所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B正确;C、摩尔根和孟德尔的
实验思路相同,但证明的结论不同,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而摩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C错误;D、孟德尔根据亲本和隐性纯合子测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正确。故选C。17.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理论上,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体中的aa个体会逐渐减少B.Aa基因型的个体占2/5C.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了改变D.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
例为1∶6∶8【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因此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20%,a的基因频率为80%,因此雌配子的比例为A20%、a80%;但是由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因此
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详解】A、由D项中aa基因型的比例可以看出,与之前相比,该基因型个体比例在下降,A正确;B、由D项分析可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40%,即2/5,B正确;C、精子活力下降不影响雌雄个
体的比例,C错误;D、由分析可知,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为20%A、80%a,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因此产生的后代AA为1/5×1/3=1/15、Aa为1/5×2/3+4/5×1/3=6/15、aa为4/5×2/3=8/15,所以AA、Aa、
aa个体比例为1:6:8,D正确。故选C。1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现象③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⑤受精
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⑥有些植物没有X、Y染色体,但有雌蕊和雄蕊A.②③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③④⑤【答案】A【解析】【分析】1.孟德尔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
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2.作为基因的载体,某些染色体的出现与组合和性别紧密关联,这些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而其他的染色体则被称为常染色体。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详解】①同一个生
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但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①错误;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②正确;③女儿的性染色体为XX,其中有一条一定来自父亲,③正确;④性染
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可以控制性别,如X染色体上的红绿色盲基因,④错误;⑤受精卵细胞核中全部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⑤错误;⑥有些植物没有X、Y染色体,但有雌蕊和雄蕊,如豌豆等无性别划分的植物,⑥正确。综合以上可知,只有②③⑥正确。故选A。
19.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苷酶--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萄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2号为该病携带者,5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C.1号和2号再生一个
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D.4号个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两个致病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系谱图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可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电泳带谱对应关系可知3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1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而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1号
一定是纯合子,与前述的判断相矛盾,故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设致病基因为a,由上述分析可知,因4号为隐性纯合子,所以1号和2号均为该
病携带者(Aa),根据电泳条带可知,5号一定为杂合子Aa,B错误;C、1号和2号均为该病携带者(Aa),因此1号和2号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4×1/2=3/8,C正确;D、4号个体基因型为aa,经过DNA复制后,初级精母细胞中基因型为aaaa,减数第一次分裂
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即含有两个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B。20.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颜色,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亲代红花与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兰
花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是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C.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3D.F2中蓝花基因型有5种【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题意分析,子一代红花自交后代
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组合方式是64种,因此该植物花色最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的话,A_B_C_表现为红花,其他表现为蓝花,3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Cc。【详解】A、由分析可知,兰花花色遗传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至少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若F1测交,杂交组合是AaBbCc×aabbcc,由于AaBbCc产生ABC的配子比例是1/8,因此测交后代Aa
BbCc(红花)占1/8,故红花:蓝花=1:7,C错误;D、由于该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共有3×3×3=27种,红花是A_B_C_,基因型共有2×2×2=8种,因此蓝花的基因型是27-8=19种,D错误。故选B。21.基因的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
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
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减数分裂过程,识记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2.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准确的是()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B.若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一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图中的两对基
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自由组合;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图中第二代中婚配男女患病,而女儿正常,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产过程中能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详
解】A、甲图生物AaBb自交,其后代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若乙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一对基因,则正常情况下可以产生2种配子,如果是发生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如果是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C、有分析可知,丙图中第二代患病的双亲生出正常的女儿,因此,该病最有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D、丁图表示果蝇染色体组成图,该果蝇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AXW、AY、aXW、aY,共4种类型的配子,
D错误。故选B。2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B.染色体异常(XXY)患者的病因只与其父亲减数分裂时出现异常有关C.用红色荧光染剂标记A基因,用
绿色荧光染剂标记a基因,一个基因型为Aa的细胞在进行分裂时可存在两个红色荧光两个绿色荧光的时期D.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单细胞生物体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加以补充。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详解】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A正确;B、染色体
异常(XXY)患者的病因也可能是其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时出现异常,产生含XX的卵细胞,B错误;C、用红色荧光染剂标记A基因,用绿色荧光染剂标记a基因,一个基因型为Aa的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间期的DNA复制后,可存在两个红色荧光两个绿色
荧光的时期,C正确;D、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D正确。故选B。24.如图所示为鸡(ZW型性别决定)羽毛颜色的
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C.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D.可用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杂交后,通过子代的毛色判断性别【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根
据芦花和芦花杂交的F1中雄鸡均为芦花,雌鸡既有芦花又有非芦花,可知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
ZbZb(非芦花)。【详解】A、雄性芦花鸡与雌性芦花鸡杂交,后代雄性都是芦花鸡,雌性中芦花鸡∶非芦花=1∶1,说明存在性别差异,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B、雄性芦花鸡与雌性芦花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C、亲、子代芦花
母鸡的基因型相同,都是ZBW,C正确;D、非芦花雌鸡(ZbW)×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中无论雌雄鸡都是芦花∶非芦花=1∶1,故不能通过子代的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ZW型
性别决定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难度适中。25.女娄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植株高茎和矮茎受基因A、a控制,宽叶和狭叶受基因B、b控制。现将两株女娄菜杂交,所得子代雌株中高茎宽叶:矮茎宽叶=3:1、雄株中高茎宽叶:高茎窄
叶:矮茎宽叶:矮茎窄叶=3:3:1:1。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C.子代雌株中髙茎宽叶基因型有4种D.子代雄株髙茎宽叶中纯合子占
1/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可知,杂交子代雌株中高茎:矮茎=3:1,雄株中高茎:矮茎=3:1,可以推出高茎和矮茎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杂交子代雌株全为宽叶,雄株宽叶:窄叶=1:1,雌雄表现不一样,宽叶和窄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由于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AB正确;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子代雌株中宽叶的基因型有AAXBXB、AaXBXB、AAXBXb、
AaXBXb,C正确;子代雄株中高茎宽叶基因型有AaXBY、AAXBY,其中纯合子的比例占1/3,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并且要求学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26.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
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表现型是黄色B.F2中AABB和aabb的表现型不一样C.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D.F2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答案】C【解析】AABB
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表现型是白色,A错误;F2中AABB和aabb的表现型一样,都为白色,B错误;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7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
Bb、aaBB、aaBb和aabb,C正确;AABB和aabb杂交形成F1,F1植株自交获得F2:A_B_(白花)、A_bb(黄花)、aaB_(白花)、aabb(白花),所以F2中开黄花与白花的植株之
比为3∶13,D错误。27.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
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
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方法1为正交,则方法2为反交,亲本均为纯合子,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在X染色体上。【详解】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①若子代雌雄
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结论错误;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
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因此,方法1和题中的4个结论均无法完成此探究实验;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与纯合显性雄性: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
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故选C。28.血友病是人类主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
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父母亲表现型正常,其女儿可能患血友病B.该病在家系中常表现为连续遗传和交叉遗传的现象C.白化病与血友病的遗传方式相同D.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性和血友病男性结婚,后代儿女均为1/2患病【答案】D【解析】【分析】血友病为伴X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正常个体的母亲和女儿都正常。【详解】A、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所以正常双亲有可能为该基因的携带着,但是女儿不可能患伴X隐性遗传病,因为其父一定会传正常基因给她,
A错误;B、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家系中表现为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B错误;C、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错误;D、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性和血友病男性结婚,后代儿女均为1/2患病,D正确。
故选D。29.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红眼长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雄果蝇中白眼残翅个体约占1/8。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果蝇的基
因型是AaXRY和AaXRXrB.亲本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AXR占1/4C.F1雌果蝇中白眼残翅个体约占1/16D.亲本雄果蝇个体中只含有X染色体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答案】C【解析】【分析】因为3/8=1/2×3/4,雄果蝇的性染色体
组成为XY,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3/8为白眼长翅,只能是1/2(白眼)×3/4(长翅)=3/8白眼长翅,不会是1/2(长翅)×3/4(白眼)=3/8白眼长翅;Aa×Aa→3/4A_(长翅),所以亲本关于长翅的基因型都为Aa;F1代的雄果蝇眼色取决于亲本雌果蝇
,结合题干的信息“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所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Xr,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rY。【详解】由于F1雄果蝇中有白眼残翅(aaXrY)个体,故亲本红眼长翅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RY和AaXRXr,A正确;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AaXRXr,产生的配子中AXR占1/4,B正确;F1雌果蝇中白眼残翅(aaXrXr)个体所占比例为0,C错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亲本雄果蝇(XRY)中只含有X染色体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精子,D正确。【点睛】本
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要求考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亲代果蝇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逐对分析法计算相关概率.30.某种老鼠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在25℃常温下发育而来的老鼠有黑色和白色
,但在零下低温环境下发育而来的老鼠,无论基因型怎样都是白色.现有一只白色雄鼠,不知在何种环境中发育而来,欲检测它的基因型,请选择以下哪种老鼠与其交配A.多只零下低温环境中发育而来的白色雌鼠B.多只在常温下发育的白色雌鼠C.多
只在常温下发育的黑色雄鼠D.多只在常温下发育的黑色雌鼠【答案】B【解析】由于老鼠的黑色(A)对白色(a)是显性,所以一只白色雄鼠,如果是在25℃常温下发育而来的,则其基因型为aa,若是在零下低温环境下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可能为AA、Aa、aa中的一种。检
测某个体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测交法,即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而多只在常温下发育的白色雌鼠都为隐性纯合子,故选B。二、非选择题31.下图为某男性肝癌患者体内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⑩为不同的细胞,a~i表示
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发生c过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③为植物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关于细胞衰
老的机制,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是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学说。(4)若图中细胞⑧代表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其中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只
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1).不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自由基(4).端粒(5).Xb、AY、AY【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⑩可变形形成精子,所以⑨为次级精母细胞,⑧为初级精母细胞,g、h表示减数分裂,i表示变
形,a、b表示细胞分裂,c表示细胞分化。【详解】(1)由分析可知,c表示细胞分化,因此,经过c过程细胞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而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细胞中进行了基因选择性表达,即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
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所以若③为植物细胞,可在适宜条件下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4)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
个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且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与X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XbXb),该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1个精细胞为aaXb,则另一个精
细胞为Xb。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含有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组合,基因型为AAYY,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分裂,所以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Y、AY。总之,若图中细胞⑧代表一个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产生的其中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
别是Xb、AY、AY。【点睛】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32.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粘连蛋白的作用机
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说明酶具有________。粘连蛋白被水解的时期是_______
_____。(3)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科学家研究有丝分裂时发现,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据图推测,SGO蛋白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
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图示过程会_______________(填“提前”、“不变”或“推后”)进行。(4)粘连蛋白、SGO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它们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2).专一性(3).有丝分裂后期(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5).提前(6).核糖体(7).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解析】【分析】本题以粘连蛋白与SGO蛋白的作用及分布为情境,考查
学生将题目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有效联系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细胞分裂,酶的专一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图中所示为一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详解】(1)图中所示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主要是含染色单体的染色体中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离。(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因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水解酶将粘连蛋白分解,而染色体上的其他蛋白质不受影响,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粘连蛋白被水解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其发
生的时期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3)根据题文“细胞内有一种对细胞分裂有调控作用的SGO蛋白,主要集中在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科学家研究有丝分裂时发现,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结合题图推测,SGO蛋白可以
在细胞分裂中保护粘连蛋白不被水解酶破坏;如果阻断正在分裂的动物体细胞内SGO蛋白的合成,则无SGO蛋白保护粘连蛋白,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就起作用,则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会由相应的细胞分裂后期提前到在中期,故图示过程会提前进行。(4)粘连蛋白、SGO蛋白都是蛋白质
,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文及题图提供的信息,将其与所学的细胞分裂,酶的专一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点有效的联系起来;解题切
入点在于“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粘连蛋白有关”及“水解粘连蛋白的酶在中期已经开始起作用,而各着丝点却要到后期才几乎同时断裂”。33.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雌花序,侧生雌花序,已
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
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__。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
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___________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_____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
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上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_______种,比例为__________(不论顺序)【答案】(1).基因的分离(2).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
(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3).ddRr(4).1/2(5).病原体(感染)(6).矮秆抗病(7).4(8).12:6:2:1【解析】【详解】(1)玉米的等位基因R和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欲将
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将图1中F1DdRr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
图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ddRr。丙ddRr测交,即ddRr×ddrr→ddRr:ddrr=1:1,故丙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2。(3)已知玉米的高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I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病原体(感染)处理,选出表现型
为矮杆(抗病)。(4)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是DdRr,F1自交得到F2,F2是D_R_(高杆抗病):ddR_(矮杆抗病):D_rr(高杆不抗病):ddrr(矮杆不抗病)=9:3:3:1
.因为F2没有存活率为0的表现型,故F2成熟植株表现型种类不变,有4种,因为易感病植株存活率是1/2;高杆植株存活率是2/3;其它性状的植株存活率是1.所以,D_R_(高杆抗病):ddR_(矮杆抗病):D_rr(高杆不抗病):ddrr(矮杆不抗病)=(9×2/3):3:(3×2/3×1/2):
(1×1/2)=12:6:2:1。【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
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34.下图的甲为某家族遗传性肾炎(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苯丙酮尿症(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遗传系谱图;乙表示家族
中一些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形态及遗传性肾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分析回答:(1)由乙图中B所示细胞中可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C所示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出现该比值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在图甲Ⅰ1体内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3)甲图中Ⅱ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个体U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_,若已知
个体U为苯丙酮尿症女孩,则Ⅱ2和Ⅱ3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答案】(1).4(2).2:1(3).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4).A、C(5).bbXAY(6).1/2(7).1/24【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家族遗传性肾炎:Ⅰ3、Ⅰ4正常,Ⅱ3有病,说明是
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Ⅰ1、Ⅰ4正常,Ⅱ1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乙图中A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图中基因的位置显示家族遗传性肾炎在X染色体上,则苯丙酮尿症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详解】(1)乙图中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
色体,4个染色体组,据此可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的复制过程,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根据题意Ⅰ1
是一个男性,性染色体是XY,分析乙图中性染色体组成可知能在图甲Ⅰ1体内存在的细胞是A、C,不存在的是B。(3)根据分析可知,遗传性肾炎为伴X隐性遗传病,而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此此分析,甲图中Ⅰ4患苯丙酮尿症,其儿
子患家族遗传性肾炎,所以其基因型为bbXAXa。另Ⅱ1为苯丙酮尿症患者但不患遗传性肾炎,其基因型为bbXAY,由于Ⅰ1患遗传性肾炎,且Ⅰ2表现正常,Ⅱ2的基因型为2/3BbXAXa,1/3BBXAXa,Ⅱ3的基因型是BbX
aY,则Ⅱ2和Ⅱ3结婚生出的孩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2/3×1/4=1/6,遗传性肾炎的概率为1/2,则个体U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1/2×5/6+1/2×1/6=1/2,个体U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概率是1/6×1/
4=1/24。【点睛】熟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别图中的信息并能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