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61.500 KB
  • 2024-09-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3)页,261.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abffe36ad7f09f06b4d9a80a019393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年银川九中、石嘴山三中、平罗中学三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历史部分1.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后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

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均以古代选贤为榜样,反映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

B项正确;儒墨道法四家学派并未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完善的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反映各学派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排除D项。故选B。2.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商贩,周于四方

……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东汉后期豪强地主控制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

,经营田庄,破坏了小农经济,B项正确;豪强地主控制下奴婢和徒附没有人身自由,不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田庄控制大量的人口,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税收,C项错误;农民成为奴婢和徒附,受到的剥削压迫很重,不能缓和阶级矛盾,D项错误。

3.里、亭、乡是西汉在全国建立的基层组织。唐朝将乡、里等基层组织统一为村,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可见基层管理A.实现了中央对乡里一级的直接管理B.半自治的性质一度弱化了中央集权C.官员由中央任命体现国家治理延伸D.有国家政权干预和控制渐强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里、亭、乡是西汉在

全国建立的基层组织”“唐朝将乡、里等基层组织统一为村,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可知,无论是西汉还是唐朝,对基层组织都有严格的管理,国家力量进行干预,而且唐朝时更是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国家政权干预和控制渐强的趋势的说

法说明了从西汉到唐朝基层管理的特点和趋势。故答案为D项。A项,实现了中央对乡里一级的直接管理的说法只适合西汉,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无论是西汉对里、亭、乡的管理,还是唐朝对村的管理,都是加强中央集

权的表现,不是地方自治,排除;C项,官员的任命方式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明朝时期,政府把响应号召并赈灾捐谷较多者表彰为“义民”。如图为正统二年至十四年因捐谷超过1000石而被旌表为“义民”的人数分区统计图。这反映出A.南直和江西

的经济最为富庶B.不同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大C.地域差异影响民间赈灾行为D.儒家思想在北方更具影响力【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时期正统二年至十四年,各地因响应政府号召赈灾捐谷超过1000石被旌表的“义民”人数分布明显不平衡,反映

出地域差异影响民间赈灾行为,C项正确;正统二年至十四年涌现的“义民”人数最多,不能说明南直和江西的经济“最为富庶”,A项错误;“不同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大”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儒家思想在北方更具影响力”与南直(江苏、安徽和上海一带)、江西等地“义民”较多不符,D项错误。5.1

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提出:“中国立南北直省,环拱京师,外而督抚将军,内而阁部大臣,俱有专司,以上承天子,意美法良,诚不必如泰西君民共主,政多纷更也。”这一主张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C.旨在

强调中西政治制度各有优劣D.认为分权体制优于君民共主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下半叶,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认为,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中国“意美法良”,没有必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纷争不已,说明中国传统政体有一定合理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不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和中国政治制度的“劣”,C项错误;材料没有肯定“分权体制”,D项错误。6.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王瑞俊在1921年作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人海,乔有麓下看沧桑”,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

这一举动A.反映了世界政治的新潮流B.践行了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张C.强调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D.表明了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否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可知作者心怀解放受压迫民众的志向,反

映了其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解放与民族解放的思想影响,故A项正确;孙中山“扶助农工”的主张为三大政策内容,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反映王瑞俊立志于解放全人类,未体现王瑞俊个人主义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对封建

礼教的否定,排除D项。故选A。7.1937年至1938年,武汉与广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为文学活动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庆“文学活动十分活跃,几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学革命期间的北京一样。”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

.通商口岸开辟的影响B.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C.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1937年至1939年,中国文学活动中心从上海、北平转移至武汉、广州再转到重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化,C项正确;通商口岸开

辟的影响不是1930年代末中国文学活动中心不断转移的原因,A项错误;近代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动不是文学中心快速转移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与文学中心一再转移的无关,D项错误。8.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

《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A.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B.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C.号召群众积极参加工业化建设D.反映了作者认同土地改革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1953年用“看鸭船”比喻小农经济的不堪一击,用来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B项正

确;1953年土改已经完成,揭露“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工业化建设的目标,C项错误;小农经济向“看鸭船”一样一碰就翻,分析了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建立起来的小农经济的弊端,D项错误。9.罗马公民法规定,如果死者以使

用或租赁的名义借来的物品或是别人寄存在死者处的物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继承人认定为遗产而出卖或赠与,新占有人就可以获得所有权。材料体现了罗马法A.尊重诚信和善意B.保护私有财产C.保护财产继承权D.重视物权转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被继承人认定为遗产而出卖或赠与,新占有人

就可以获得所有权”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故答案为A项。BD项,材料没有体现保护私有财产、物权转移,排除;C项,保护财产继承权的说法忽视了“在不知情”这种特殊情况,排除。10.“硝烟弥漫的场面,有人受伤,有人死去,却依然无法掩饰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

望。整幅画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下列作品与材料所述作品风格一致的是A.《泉》B.《叶普盖尼·奧涅金》C.《巴黎圣母院》D.《百年孤独》【答案】C【解析】

【详解】“硝烟弥漫的场面,有人受伤,有人死去,却依然无法掩饰人们为自由而战的渴望”是《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画面,其“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与《巴黎圣母院》的风格一致,C项正确;新古

典主义作品《泉》、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诗体长篇小说《叶普盖尼·奧涅金》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百年孤独》,均与材料中描写的作品风格不同,ABD三项错误。11.(2017年江苏卷)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

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

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答案】C【解析】“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指的是当时的俄国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指明了革命的斗争方式,故C项正确。A项应发生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前;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说明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了,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点睛: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

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政权:沙皇专制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苏维埃政府。(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夺权。(4)国家性质: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12.《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1979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表明A.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D.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可知,在全球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相关制度和

措施正在得到纠正与改善,体现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C项正确;A项中“实现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表明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排除B项;材料中既有对发达国家有利的政策,也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政策,故D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13.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年份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数值(亿元)比重(%)19982

0833.903362162.901775033.21199932455.623557161.571895432.81200055207.944055458.322346533.742001876111.184240854.102722134.7320021295214.

304517949.873245935.83——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

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异同点。【答案】(1)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展与深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

化的影响。(2)同: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异:英国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私有化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中国坚持公制的主导地位;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新变化:根据材料一中的饼状图,对比“1978年、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组成,由集体企业从1978年的22.4%下降到2002年的8.7%、国有企业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2002年的40.8%、个体企业及

其他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占到50.5%可知,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从1978年全部是公有制企业,发展到2002年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根据“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中,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从1998年分别占工业产值的3.9%、62.9%、33.2

1%,发展到2002年的14.3%、49.87%、35.83%可知,私营企业比重增长明显,国有企业比重有所下降,外资企业比较平稳,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新变化主要有,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和

全球化影响等方面,分析中国经济新变化的原因。(2)同:根据材料二中“‘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少政府、多市场和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方面,概括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相同点。异:根据材料一中“1978—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对比材料二中“奉行新自由主义

的保守党”,“‘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改革坚持公制的主导地位,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英国经济改革则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14.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上诸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到了工业文明时期,文明的交流比以前容易和快速了许多。但事实是在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一方面,

当时一些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因为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文化心理态势,对其他文明的内容有一种拒斥,即文明的接受者不愿意接受某种文明的内容,哪怕它是先进的、有效的。另一方面,当时西方文明国家并不愿意把他们的先进文明传播给其他农业文明国家,或者其目的并不是传播先进的文明成果

,而意在进行侵略,只不过以传播文明为幌子而已。——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交流”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论证:(1)农业文明时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使文明的交

流传播非常缓慢,如汉代发明的造纸术,到唐朝才传到阿拉伯,12世纪才传到欧洲。(2)中国长期领先世界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夷夏观念、天朝上国的观念,对其他文明有一种本能的鄙视与拒斥。如清朝拒绝与欧洲通商,关上了与工业文明交流的大门。(3)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世界秩序,

交战国矛盾冲突加剧,严重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阻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总之,从古至今,因道路交通、思想观念、战争等诸多因素影响,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示例二论题:近代西方的侵略扩张增加了文明交流的困难。论证:(1)工业文明初期,西方的殖民扩张造成了

与其他文明的矛盾冲突,阻碍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如明清面对西方殖民侵略的威胁,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工业文明的交流。(2)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矛盾尖锐起来,清朝统治者把西方先进技术斥为“奇技淫巧”,拒绝使用,严重阻碍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

播。(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严重影响了非洲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正常交流,造成了非洲地区长期的贫穷落后。总之,近代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加剧了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矛盾冲突,严重的影响了文明的正常交流与传播。示

例三论题:和平与公正的秩序有助于推动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论证:(1)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不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的和平交往,促进了华夏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如伊斯兰文明、非洲文明等的交流。(2)明后期西欧的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传入的并非西

方先进技术,而是反动的中世纪神学体系,并尝试改变中国人的儒学信仰,建立在非公正秩序基础上的交流,最终终止了西学东渐。(3)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了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建立了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还建立了联合国,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保障,推动了世界经济迅速发

展。总之,努力构建公平、公正与和谐的世界秩序,才能更好的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文明交流”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材料内容主要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角度,结合中国古代文明特点、时代背景相关史实分析回答;也可以从近代西方的侵略扩张增加了文明交流困难的角度,结合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殖民扩张相关史

实分析回答。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15.材料内蒙古横跨三北,抗日战争时期,蒙汉各族人民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斗争。抗战胜利后,一些封建.上层分子和原日伪官僚打出内蒙独立的旗号。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46年春,先后建:立起各盟分会和各旗支会,同时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改组和重建了各盟旗政府。与此同时,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市镇小手工业者建立农民会、牧民会及工会组织,进行减租减息,建立实业公司以提高生产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提高了广大

农牧民群众的政治地位。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大会讨论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暂行组织大纲,选出了临时参议会,并经临时参议会选出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会,组成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摘编自白云《试论抗战胜利

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意义。【答案】(1)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针;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敌对势力意图分裂内蒙古:各

族各界群众民族民主意识增强;重建了各盟旗政府奠定了组织基础: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2)挫败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意图,维护了祖国统一:为建国后民族区域白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为人民解放战争赢得了巩固的后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民族学说;促进了内蒙古

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促进了蒙汉等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上层分子和原日伪官僚打出内蒙独立的旗号”得出敌对势力意图分裂内蒙古;根据材料“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得出中国共产党

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方针;根据材料“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改组和重建了各盟旗政府”得出中共重建了各盟旗政府奠定了组织基础;根据材料“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和市镇小手工业者建立农民会、牧民会”得出中共获得人民群众支持,并结合所学从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及各族各界群众民族民主意识进行阐述。(2)结合

材料中中共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背景及举措,可从维护国家统一、积累制度经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文化发展、民族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16.材料没有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原因很多。政治学家认为,二战的残酷带给人们心灵巨大的震撼,人们普遍厌恶战争,不愿意看到战争的再次爆发。经济

学家认为,世界大战的代价太大了,从经济的成本与效益看,人类不应该再发动战争。战略学家认为,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引起了战争方式、战争技术等因素的变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强国与强国或国家集团间战争的发生。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客观上遏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中国是亚洲战场上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对于中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战争中,整个中华民族都动员了起来,中华民族第一次积极地融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轰轰烈

烈的潮流当中,与世界融为一体。在这片土地上第一次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中国的概念。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成为现代国家的伟大起点是抗日战争。——摘编自时殷弘《二战洗礼是中国成为现代国家的伟大起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至今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原因。(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促使中国逐步成为现代国家的表现。【答案】(1)原因:二战的残酷使人们普遍厌恶战争;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推动;战后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做基础和保障;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发展对国际关系的推动;联合国的致力于和平所发挥的作用;美苏势均力敌保障相对和平;第三世

界崛起对美苏霸权主义的制约;战后世界科技进步,引起了战争方式、战争技术等因素的变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强国与强国或国家集团间战争的发生;核武器的出现,客观上遏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2)表现:抗战工业内迁促进工业布局相对平衡有利

于工业化发展;社会各阶层积极抗战,广泛的政治参与,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为大规模的民主宪政运动提供了历史契机;抗战推进了各民族的觉醒、交流与融合,民族关系得到了改善,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团结的社会环境;抗战促成了中华民族

意识的现代重构,为中国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抗战期间中国积极参与反法西斯联盟等重大国际事务,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二战的残酷带给人们心灵巨大的震撼,人们普遍厌恶战争”来看,人们普遍厌

恶战争;依据材料“世界大战的代价太大了,从经济的成本与效益看,人类不应该再发动战争”来看,战后经济发展需要和平稳定做基础和保障;依据材料“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引起了战争方式、战争技术等因素的变革”来看,战后世界科技进步,引起了战争方式等因素的变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依据材料“核武器的出现,客观上遏止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来看,核武器对各国产生了威慑作用;结合当时的世界背景来看,二战后美苏势均力敌保障相对和平,而且第三世界崛起对美苏霸权主义的制约以及联合国致力于和平所发挥的作用,导致战后至今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2)表现:依据材料“在战争中,整个中华

民族都动员了起来”来看,社会各阶层积极抗战,广泛的政治参与,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为大规模的民主宪政运动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抗战推进了各民族的觉醒、交流与融合,民族关系得到了改善,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团结的社会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工业

内迁促进工业布局相对平衡有利于工业化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积极参与反法西斯联盟等重大国际事务,使得外部环境得以改善和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最终促进中国逐步成为现代国家。17.材料明朝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思想。晚清时期西医大规模输入中国,有人比照西医对

中医提出批评,甚至提出“废止中医”。面对尖锐的质疑,医学家唐宗海(1846年~?)说:“君以为西法千古所无,医用剖割,亦华元化(华佗)之流派。”他也认为,中医学在唐宋之后对气化理论传承不足,西医又过分重视人

体解剖而不了解气化,以致医学发展“得粗遣精”。唐宗海早年完成《血证论》一书,堪称“集血证诊治之大成”,其医术亦扬名于沪。他后来撰写了《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等系列医书,援引西医知识阐释传统医学经典,用西方科学知识解释阴阳气化学说,力证中医理论之不谬。唐宗海关于中

西医汇通的独到见解,对后世影响颇深。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中西医并重,为创造中国的新医药学闯出一条道路。——摘编自马伯英《中西医汇通史概》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历史价

值。【答案】(1)明清时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晚清时期中医遭遇西医的强烈挑战;中体西用思想的流行;传统医学理论深厚、医术精湛;善于吸纳融通中西医的长处。(2)发掘中国传统医学的价值,推动中医的改进;兼采西医之长,体现开放包容精神(辩证看待中西医长短处

);有利于中医学的近代化;对现代中国(后世)的中西医结合具有借鉴作用。【解析】【详解】(1)据“明朝后期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出现了中西医汇通思想”得出明清时期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据“有人比照西医对中医提出批评,甚至提出‘废止中医’”得出晚清时期中医遭遇西医的强烈挑战

;据“其医术亦扬名于沪”得出医术精湛;据“援引西医知识阐释传统医学经典,用西方科学知识解释阴阳气化学说”得出善于吸纳融通中西医的长处。结合所学还可从当时中体西用思想的流行进行阐述。(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发掘中国传统医学价值、推动中医改进发展、促进中医近代化和中西

医结合等方面探讨唐宗海“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历史价值。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