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1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123.500 KB
  • 2024-09-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1 已有1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共(24)页,123.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f5942e46c799f6f58c51c07239ebc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宝鸡中学2018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第I卷一、单选题1.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

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A.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B.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C..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D.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的权威已

不如从前,天下共主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变动,故选A;战争之后,郑国还是派人去“慰问”周王的,这说明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到达不可调和的地步,排除B;周桓王在位时间为春秋早期,尊卑等级秩序确实受到了冲击,但没有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排除C;与C项同理,D项存在程度夸

大的问题,不适用于春秋早期,排除。2.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A.民众渴望

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学派对君主的不仁、不道行为都进行了抨击,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君主的绝对权威尚未树立

,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排除A;材料仅仅反映了不同学派反对君主的不仁、不道行为,无法体现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排除B;孟子和韩非子都代表地主阶级,故C错误。3.秦法规定:“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汉法也规定:“贩卖

缯布不盈二尺二寸者,没入之。能捕告者,以畀(给予)之。”这表明秦汉时期()A.注重立法规范市场秩序B.借助契约惩治市场欺诈C.通过立法确保产品质量D.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秦汉时期制定了针对商品质量的法规,这

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故A正确;材料是制定法规而非契约,排除B;立法的目的是规范不法行为,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质量,但并不能确保产品质量,排除C;秦汉时期厉行重农抑商,政府并不鼓励发展商品经济,排除D。故选A。4.西汉初,列侯封地称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

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这反映了A.汉初与周分封制一脉相承B封国制利于强化中央集权C.西汉的监察制度日益强化D.郡国并行且以郡县制为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与周分封制不同,故A项错误;

封国制下的诸侯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监察制度的“强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可知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故D项正确。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5.“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B.王安

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109次”到“1260次”,说明北宋中期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皇帝意在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对他的权力制约,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过

于绝对,其“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重点在于皇权的变动,而非监察谏议制度,排除D。6.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

说明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B【解析】由于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软官绅墓葬中大多墓志署名只写官衔,极少写郡望,故B

正确;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故C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

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7.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

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B.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材料信息中的镜、纸、琵琶等手工业品均由专业作坊制造,而这些手工

作坊又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分工,也无法体现坊市界限已打破,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C。8.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

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来看,说明理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佛

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具有包容创新精神。故答案为D项。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植根于佛道思想,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步,不是倒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9.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白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

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B.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C.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D.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宋代理学以‘平淡白摄’‘无欲故静’的境界”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

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A正确;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说法不全面;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就注重人的自身修养,如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就是强调人的自身修养,C错误;宋明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

使命,D错误。10.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皇帝的旨意绝对服从。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严重制约。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繁更换内阁

成员,却始终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这说明了明朝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内阁对皇帝的决策形成了严重制约,皇帝始终无法改变这

种局面,说明明朝中后期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相权不复存在;B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演进情况,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正

确答案为D选项。11.下面是台湾和内地学者针对辛亥革命的性质提出的不同观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学者观点台湾学者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或者国民革命内地学者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辛亥革命没能将农民群众发动起来,不能称之为国民革命。A.两岸学者对辛亥革命的“革

命性”还未达成共识B.研究者的不同立场决定了其对历史事件的认知C.文化差异是导致两地学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D.内地的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成果更具权威性【答案】B【解析】【详解】历史观点是人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的主观看法,由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决定的,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偏

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台湾学者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认为辛亥革命是全民革命,内地学者从无产阶级立场出发认为辛亥革命是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革命,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是否是全民革命,并没有对辛亥革命的“革命性”产生分歧,排除A;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台湾学者、内

地学者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存在不同认识,不能说明内地的学者的认识更具权威性,排除D。12.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是阶级矛盾,而义和

团运动时期是民族矛盾,由此出现材料中对待西方文明不同的态度,故A项正确;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和对待西方文明的不同态度无关,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体现不出农民阶级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13.有学者认为,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捐输助饷;购置土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窖藏;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奢侈消费。这导致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B.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答案】D【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依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导致商人群体普遍不愿意将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更多地将资本用于购置土地、发展高利贷等,最终这导致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故选D;材料中晋商并未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而是将其封建化,排除A;奢侈消费和捐输助饷等行为

显然不会帮助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的商帮,排除B;导致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材料中晋商的行为也是无奈之举,其不可能是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排除C。14.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

: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出口总值茶叶蔗糖货值比重(%)货值比重(%)1867~1869580410003252600056.04726500012.521870~1874667200003515300052.69909

900013.641875~1879713320003439300048.221464400020.531880~1884708040003223600045.531969300027.81A.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B.中国外贸由入超转为出超C.民族工业

发挥了抵制作用D.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明显,体现的

是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B选项排除。仅从原料出口来看,不能得出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C选项排除。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15.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

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答案】C【解析】【详解】梁启超将中西方伟大航海家进行对比,认为西方有后继者,而中国没有,意在反思中

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选项C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梁启超将中西航海家及其后续发展情况对比,意在反思中西方社会差异,而非批评明清的远洋开拓,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16.下表是我国在1993—2000年间,私

营企业主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和中共党员的数据统计表(%),这反映了当时我国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大学以上学历16.617.620.238.4中共党员13.117.1—19.8A.政府重视和培养私营企业主的经营水平B.改革开

放后私营企业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可以看出,从1993-2000年间,私营企业主学历和党员比例在增加,这表明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企业主,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而投身于独立的经济创业中,反映了市场

经济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的时间是1993年开始,而不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1978年,且材料也不能反映空间的扩大,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并不仅仅涉及私营企业,排除C项。17.1978年,中国

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C.表明国有企业改

革即将全面展开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答案】B【解析】【详解】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考察,目的是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找寻适合中国发展的方法,预示对外开放政策即将出台。故答案为B。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中就有体现,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C项;这些频繁的考察并不能推动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排除D项。故选B。18.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

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开始改变革命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党的最高纲领

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可以看出此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我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本题答案选B;C项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认识到的;D项没有看到最高革命纲领。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

二大19.1982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一变化A.体现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B.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C.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的目标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

进一步阐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逐渐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不能说这时期取得成功,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即约2008年时期,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没有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20.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来中国洽谈合作时,提出希望中国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资双方可依法办事;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即付实行。这表明A.外商重新进入中国有损中国主权B

.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障碍彻底打破C.中国吸引外资的迫切性和坚定性D.外商直接投资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978年10月”美国通用公司刚提出完善立法的希望,中国政府就立马做出了反应,在“1979年7月1日”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说明中国政府迫切且坚定地想要引进外资,故选C;外商的引进,可以促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并不会损害国家主权,排除A;20世纪70年代属于改革开放初期,意识形态障碍还是

存在的,B项“彻底”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提及中美关系发展与外商引进之间的关系,排除D。21.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

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A.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答案】A【解析】【详解】从希腊

城邦诞生之日起,希腊人就一直坚守着“城邦本位主义”的信念。因此,有着一定规模的土地、有限的人口数量和实行公民团体的集体治权的小国,不仅是希腊人的理想,也是社会现实,城邦之间可以刀兵相见,但尊重他邦的独立和自治却是一条不成文的邦际法则。希腊人能够设想出的理

想国家一直未超出城邦的范固,正如材料中弗格森所言,是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故选A;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往往由城邦发起,所以他们的殖民地在政治上和母邦是平等的,B项错误;C项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不符合题意,排除;泛希腊主义是希腊人与蛮族人之间存在对立,希腊人之间存在共性和共同利益。在城邦

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希腊文化层次。表现强烈,故D错误。22.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

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

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可知,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共同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生,这说明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故选B;英国在16世纪就已开始宗教改革,

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天主教不可能是英国革命的旗帜,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可调和,那么英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强调宗教的作用,排除D。23.

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建国初期学界多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而是此可知,关于美国大萧条发生的原因A.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B.研究的结论受时代环境影响C.缺少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D.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

解释【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于大萧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建国初期的史学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这说明历史结论的得出容易受

到时代环境的影响,故选B;A项只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八九十年代之后的历史研究并未强调这一点,排除;中国之所以能对大萧条原因的研究取得突破,其背景是基于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是基于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故排除C;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不同,排除D。2

4.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纱输入内地,纱细而匀,价廉美”,“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咸相率相购买洋纱为趋时”,以操持旧业。这说明A.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B.西方加大了对

华商品倾销C.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D.传统织布业仍有生存空间【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洋纱……价廉美”而家中有织布机的纷纷去购买洋纱来织布,说明传统的织布行业仍然有生存的空间,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家庭纺织业破产日

益加剧,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B错误。材料不能看出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C错误。【点睛】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以

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促使中国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中国自然经济逐步加深分解,但始终有很大的局限性。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川沙一县就出现过好几个操工商之业“诸生”,例如国学生黄斌替上海招商局制订章程,

监生朱纯祖中年创设米行,监生姚光第感于地方贫瘠设立机器轧棉厂。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旧式商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B.旧式士人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C.旧式工商业向近代商业转化D.传统社会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世

纪末20世纪初仅川沙一县就出现过好几个操工商之业“诸生”,旧式士人投身工商业活动,说明他们的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上海招商局和机器轧棉厂属于近代工商业,不是旧式商业;C选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旧式工商业向近代商业转化;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传统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受到了冲击,但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6.20世纪20年代时,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梁漱溟也宣称应该只从

自己的立场出发,发展本身的长处。二梁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东方去”的认识是基于A.新文化运动启蒙B.一战的理性反思C.马克思主义传播D.西学东渐的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

突的根源,梁漱溟主张国人发展本身的长处,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使二梁重新认识中西文明,故B正确;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梁主张理性对待中西文化,故A错误;材料信息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C;根据“到东方去!”可知,二梁主张发

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D错误。27.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

总额已增为1738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B.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C.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D.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39—1942年重庆的工厂数和资本总额大量增加正是由于民族资本大量内迁的影响,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主要在1935—1936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民族资本内迁的影响,而非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命力,排除C;材料并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发展情况

,排除D。28.在雅典,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以讨论国家重大问题。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公民大会历时短,每次能讨论的问题数量和能进行辩论的人数极其有限,这与雅典“重大问题要

获得充分讨论之后才付诸投票表决”的初衷是相违背的。这反映出公民大会的决策方式A.没有真正体现主权在民原则B.未将轮番而治落实在实践中C.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D.使辩论成为重大决策的关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讨论问题的数

量和发言人数受限等制约条件说明雅典重大决策不具备严谨性,不利于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公民大会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可以看出,当时雅典主权在民原则,排除A;材料未涉及轮番

而治和辩论等内容,故B、D错误。29.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维护公民平等B.限制公权滥用C.主张法律至上D.追求司法公

正【答案】B【解析】【详解】由“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知罗马法限制公权滥用,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维护公民的个人权利,没有体现公民平等的内容,故A项排除;由“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可知没有强调法律至上,故C项排除;司法公正在题干中

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点睛】“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是解题的关键。30.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为对美

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A.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世界秩序B.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C.追求利益最大化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D.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美国优先”和“只要

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说明美国追求利益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故C项正确;据材料“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表明美国退出协定而不是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国际协定而不是联合国,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定对美国

不利,都必须退出”可知主要涉及美国政策,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故D项错误。31.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犹豫,遇事很难作出决断。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

准。这一议事流程A.表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框架C.实质是内阁与国王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D.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内阁大臣遇事时,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会商讨,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内

阁会议上提交女王批准,这体现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过程,D符合题意;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错误;B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2.1921年,苏俄谷物播种面积为798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23300万普特;1922年

,谷物播种面积为6620万俄亩,粮食征收了36100万普特。这一变化A.抑制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见证了土地所有制的变革C.推动了工农联盟政权巩固D.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粮食税实行之初,农民持怀

疑态度,但很快得到了农民的信任,所以出现了材料中“谷物播种面积”虽然减少了,但是所缴纳的粮食却增多的现象,这符合当时苏俄稳定政权的需要,也巩固了工农联盟。故答案为C项。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3月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由实行余粮收集制转变为粮食税。粮食税是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

定的粮食,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苏俄农村土地所有制未发生根本变革,排除;D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扩大了粮食税的征收范围的结论,排除。33.宗教问题是启蒙思想家关注的

焦点问题。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据此可知,他们A.肯定宗教的意义B.认可因信称义理论C.都信奉唯物主义D.主张宗教宽容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

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都体现了对宗教信仰宽容的政策,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教信仰的问题,不是强调宗教的意义,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信仰自由问题,无法体现因信称义,排除B;洛克和伏尔泰主张信仰自由,信仰宗教,是唯心主义,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洛克认为人人皆应选择自己的救赎之道,教会对此没有垄断权;伏尔泰认为,现世中的人对于宗教和来世应有信其所愿的自由”,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4.如图反映的是1838—1856年间,英国纺织业当中女工和男工的比例情况。其说明了A.纺织业对

女性工人的需求量更大B.机器生产对工人的体力和技能要求低C.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普遍增强D.工业化使广大男性社会地位大大降低【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13岁以上女职工占很大比例,说明机器

生产对体力和技能要求较低,故选B项;A项属于对材料的表面解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看不出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和男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C、D两项。35.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

,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A.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B.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C.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D.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答案】D【解析】【详解】事实是即便

伯利克里被摔倒,但他仍然能够说服人们,说明修昔底德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了公民的政治素质,D项正确;修昔底德强调的是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并没有在说明雅典民主会造成公民平等原则和凸显公民平等,更不是导致公民道德沦丧,排除ABC

项。36.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已对

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根据“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可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没能正确分析国内基本形势,也不能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正确的道路,还是存在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故

排除A、B、D;但根据“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可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故选C。37.下图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

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C.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29年至1932年

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可知,1931年后,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变化,鼓励民族工业,故A正确。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在一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B错误。受经济危机影响

,日本应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故C错误。当时国内政局动荡与市场对胶鞋需求量没有必然联系,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38.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

;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表明古代雅典A.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C.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D.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雅典通过公民大会、国家立法和制度,强

制公民关心城邦的利益,参与政治活动,明确政治立场等,表明古代雅典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A项正确;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和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C两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出“直接民主形式”及其弊端,D项错误。39.《瓦尔登湖》是美国作

家梭罗(1817—1862年)创作的散文集,记录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由此可见,梭罗的《瓦尔登湖》A.真实地揭露了现实的

黑暗B.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C.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D.抒发作者浪漫的情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817—1862年”“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来看,该散文

抒发了作者浪漫的情怀。D正确;该散文属于浪漫主义,而真实地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属于现实主义,A排除;强调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是批判现实主义,B排除;提倡反叛怪诞的行为的是现代主义,C排除。故选D。40.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反全球化”公众抗议特別是农

民群体的抗议活动越来越令世人震惊与反思。2005年韩国首尔举行APEC首脑会议期间,韩国农民协会不仅在会场外进行了激烈抗议,他们还请来了印尼等外国的农民协会前来进行声援。这一现象说明A.农业在全球化浪潮下受打击最严重B.农民群体较保守不适应

全球化潮流C.全球化虽遇挑战但已成为必然趋势D.逆全球化活动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韩国农民反全球化运动并邀请外国农民协会前来声援,即反全球化方式的全球化,说明了全球化虽遇挑战但已成必然趋势,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出现的问题,并非说

明农民保守,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各国政府支持逆全球化活动,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还请来了印尼等外国的农民协会前来进行声援”,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第II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欧亚大陆,寒冷期与瘟疫时代的来临不期而遇。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强制对出入发

生瘟疫的城市进行限制;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此后几百年里,地中海沿岸通过隔离防治鼠疫便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据【美】费尔南德兹阿

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王旭东《世界瘟疫史》等材料二:“清洁”一词,中国古已有之。近代以来,国人的清洁观念逐渐变得重要而明晰,清洁事务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之

中。——据余新忠《防疫卫生行政身体控制——晚清清洁观念与行为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赋予了“清洁”一词怎样的新内涵,并分析其对中国近

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答案】(1)影响: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提高公民卫生意识。(2)新内涵:“清洁”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关乎国家命运;被其纳入政府

行政职能。积极作用:促进民族觉醒;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纠正了陋习。【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

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西欧人应对黑死病的措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动摇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

会转型;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2)新内涵: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洁事物不仅被视为卫生防疫的关键乃至首要之务,而且成为关乎种族强弱、国家兴亡与体面的政治大事;原来基本属于个人事务的清洁活动也日益被作为公共事务纳入官府的日常行政事务

之中”可以得出“清洁”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转变;关乎国家命运;被其纳入政府行政职能。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这一新内涵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

活习惯,纠正了陋习等方面回答。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代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

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代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宗教更加深入社会生活,不论穷富,信徒们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获得慰藉、满足和

充实。……作为一种特珠信仰,占卜在宋代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材料二: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英国人具备了消费文化品的基础。……到17世纪晚

期,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正是这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

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到18世纪,文化艺术、大众音乐会、戏剧消费成为大众的财产,成为商业化的文化消费。18世纪的英国文化消费出现繁荣局面,这也正是英国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与工业革命一道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理自李新宽

《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不断繁荣的原因。并说明英国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相比的差异。【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文化

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和理学的产生;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族融合的加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文化高度商业化的促进;咖啡屋、酒馆协会的兴盛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商业化;英国人识字率的提高。主要差异:英国中等阶层是消费主体;文化

消费高度商业化;文化消费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解析】【详解】(1)根据“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得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根据“宋代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并结合所学还可以从商品经

济发展、文化政策、科举制发展和理学产生、文学艺术及民族融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不断繁荣的原因首先跟商品经济发展有关;根据“英国开始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中等阶层,在强

劲购买力和模仿消费的推动下,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得出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壮大;根据“种高度的商业化,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得出文化高度商业化的促进;根据“咖啡屋俱乐部和酒馆协会参与了生产文化的所有过程,艺术和想象作品的创作,这些场所成为英国

文化消费的策源地”得出咖啡屋、酒馆协会的兴盛促进了文化消费的商业化;根据“到18世纪中期英国男人的识字率达到60%,女人的识字率达到40%”得出英国识字率提高。根据“英国中等阶层十分热衷于文化消费”可知英国与中国宋代文化消费的差异主要是英国消费的主体是中等阶

层,文化消费高度商业化,文化消费也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4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朝鲜半岛的形势起源于二战结束和美苏对战后世界的安排。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

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朝鲜半岛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就显得无足轻重了”。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

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些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答案】(1)变化1:战后初期,美国主张朝鲜由国际托管转变为美国单独控制朝鲜南部。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冷战逐渐展开。变化2:由战后初期控制南朝鲜到1950年美国暂

时放松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原因:美国确立“先欧后亚”的战略政策,把略重心放在欧洲。变化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由暂时放松控制到介入朝鲜内战、强化与韩国结盟、敌视朝鲜。原因:美苏矛盾加剧和冷战进一步展开。(2)影响:①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严重影响半岛的统一和稳定;②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争夺亚洲霸权的前

沿阵地和局部热战地区,造成东亚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③中美陷入了直接军事对抗,影响了中国统一台湾大业。【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发生的变化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发生的

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和“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和“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发生这些转变

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回答。(2)美国对朝鲜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朝鲜半岛、东

亚政治格局和中国统一台湾大业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