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319.000 KB
  • 2024-10-1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德州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10)页,319.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f27f5a65c35e21c40a85ebffb661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德州市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

指儒家思想()A.强调礼义和社会责任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强调“仁”和“仁政”D.强调“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2.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

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下列理由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管辖辽阔疆域的需要D.巩固统一国家的需要3.《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

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A.否定宗教和神学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C.体现自然法精神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

利亚文明落后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5.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

的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B.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C.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6.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

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这反映出()A.菲律宾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B.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7.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

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全球资源通过世界

市场流向欧洲8.有学者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互配合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

近代社会的转型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9.“宗其理(指天演之术)而大阐人伦治化之事,号其学曰‘群学(社会学)’。‘群学’者何?荀卿子有言:‘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严复《原强》)这说明严复()A.利用传统文化介绍西方思想B.认

为进化论与儒学功能一致C.提出西方思想源于中华文化D.主张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10.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

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11.19世

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A.是为了抢占殖

民地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12.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虽然跨越洲际国界,却无法实现全球效应。而戛纳电影节上的一件时装转瞬间即可掀动全球影迷的追

捧热潮。这说明()A.大众文化审美的古今差异B.明星效应远大于历史名人C.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D.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全球化13.导致欧洲版图发生以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拿破仑战争的后果B.第一次世界大战C.近代殖民体系的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14.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

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15.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家国同构”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

局面的形成D.诸侯争霸的形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

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

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

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骑一路向西,在带来战争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丝绸之路的

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材料二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观点内容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

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学者2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学者3三条丝绸

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学者4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

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以及对

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归纳史学界“丝绸之路”研究的动态与趋势。(8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过,其中“和”的本义是吹奏类的乐器,引申为声音和谐;而“合”的原意是器皿闭合,引申为两物相

合、彼此融洽,“和”“合”二字的最早联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甚至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分歧和矛盾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和合”思想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秦汉以降,随着以汉民族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在实体和精神上的不断生成壮大

,“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中渐次展开,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差异的根本路径。——摘自刘金祥《“和合”思想的主要内涵与当下价值》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

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

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材料二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例如

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

切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埃及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罗附近的墓地中发现残余铁砂;约公元前26世纪,在金字塔内挖出铁制镰刀赫梯公元前1400

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古希腊在荷马时代(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的增

长中国公元前6世纪首度出现铁的使用。从此,木制的耒耜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英国1858年铁造蒸汽轮船“大东方号”下水,总重量达19000吨,是19世纪集科学大成的运输工具法国1889年巴

黎地标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全部用铁铸造完成;1960年欧洲共同体在敦刻尔克建造钢铁厂美国1852年伊莱沙·格雷夫斯·奥迪斯发明电梯;1930年美国纽约克莱斯勒大厦落成,高319米,大厦的构造为石头、钢架、电镀金属,堪称装饰艺术之最——据吴臻义、吴惠芳《世界文化》整理从材料中提

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历史答案2021.51——5ABDAC6——10DCCAB11——15BDBAA16、【解析】第

(1)题特点:从材料一中“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结合所学得出其历史进程;“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得出其发展变化;“海上丝绸之路是……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至宋形成高度繁荣态势”得出其高潮成果;“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

平等的经贸往来”得出其作用影响;“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深化其历史影响和地位。第(2)题观点:由学者1“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

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得出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由学者2“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各国各族商人、还有僧侣,目标有获利和传教,得出丝路上交流互动的人员和功能繁多。由学者3“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得出丝

路发展的原因多样。由学者4“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得出丝路功能多样。动态与趋势:综合材料信息,明确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个角度,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

有借鉴,判断其趋势。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从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唐宋时达到繁荣;交流内容丰富,功能多样,对东西方历史发展影响大。影响: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丰富了东西方物质和精神文

化生活;推动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2)观点:学者1:丝路位置和路线多样;学者2:丝路上交流的人员和功能繁多;学者3:丝路发展的原因多样;学者4:丝路功能多样。动态和趋势: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是多角度,开放的;多种观点,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存在多元多样性;

研究者之间既有争鸣,也有借鉴,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进步。17、【解析】根据材料“‘和合’思想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中渐次展开,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差异的根本路径”可提炼得出论题:“和合”体现了中

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然后,可结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交融中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接纳各种域外文化的史实分析论述。答案:论题:“和合”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论述:春秋时期,华夏人接受夷人的风俗习惯,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秦始皇统一

中国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民族交融中进一步发展,充分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和合”的特征。中华民族还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各种域外文化,其中包括外国宗教,诸如佛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中,魏晋以来出现的儒、道、释融合的思想潮流,更是“和合”思想包容性的具体体现。综上所述:无论

是中华境内还是境内“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18、【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一信息“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第(2)题注意材料二信息“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商品的流动,“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冒险事业中”——资本的流动,“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

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人员的流动,“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货币的流动。答案:(1)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转变);人类走向整体

世界。(2)表现: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主要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19、【解析】据材料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例如: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再从铁制农具普遍使用、古希

腊的农业迅速发展、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答案:示例1:观点: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

明的发展与进步。论证: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的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和推广。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

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兴起。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

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示例2: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钢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论证:纵观古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铁的产量较低。从铁的使用范围来看,铁的使用较为单一。古埃及、古希腊以

及古代中国对铁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用于其他领域的情况较为少见。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使得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从用途来看,钢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遍及建筑行业、交通工具制造等。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后,钢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