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docx,共(7)页,26.692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7a65ac111ad6f0113d318be2b0e21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作出修改,新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全过程民主,
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条款。坚持“全过程民主”()①为人民更好行使国家权力夯实制度基础②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大完善和发展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④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
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下列关于哲学与中医药学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医药学研究受一定哲学智慧指导,哲学和中医药学密不可分B.哲学从系统、宏观的角度正确揭示了人类疾病与健康的规律C.中医药学以中国哲学为基础,并随着中国哲学的发展而发展D.哲学为中医药学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赶考路上,党员干部要常喝理论“墨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
向;常沾基层“泥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常流苦干“汗水”,在实打实干中砥砺奋进。对这些要求理解正确的是()①常喝“墨水”能加强理论学习,在常学常新中坚定信念②常喝“墨水”能真心倾听民意,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③常沾“泥水”能密切联系群众,在为民惠民中担当责任④常流“汗水”能确保
方向正确,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面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铭记不能封闭和终结真理,要随着社会发展、时代演进、实践深化,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
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和世界谋大同的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表明()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力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实践观认识周围世界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3年7月12日,全国政协“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在北京召开,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围绕该议
题深入协商建言,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这反映出人民政协()①加强民主监督,督促乡村振兴决策贯彻落实②发挥协商民主优势,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③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依法履行国家职能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提升乡村振兴质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意境《辞海
》里说: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关于意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词的意境源于诗人意识活动的创造性B.情无景不生,诗词的意境从本质上
看,它是人脑的机能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直接再现了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景象之中,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7.行政执法工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2023年国务
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以下可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的举措有()①积极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②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满足经济社
会发展的一切诉求③限制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范围,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安康隧道位于南秦岭中山峡谷区,全长7001米,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危岩落石、涌水突泥等风险。但
施工人员不惧艰难,不断破解施工安全、质量、技术等难题,安康隧道于2023年11月2日顺利贯通。材料表明()①施工人员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安康隧道顺利贯通的重要因素③安康隧道顺利贯通是基于对规律的创造性认识和改造④施工人
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3年7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发布消息称,该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研究发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乔木春季生长发育提前,种间竞争优势随之增加,促进了高山树线向更高海拔爬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
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②存在先于思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③思维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④思维和存在不可分割,思维是对存在的能动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零碳建筑是指零碳排
放的建筑物。此类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并用各种手段减少污染产生,回收利用废弃物,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达到“零废水、零能耗、零废弃物”的理想状态。实现这一理想状态需要()①以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②根据人的能源需求,
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把握事物的多样联系,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④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减少能源的使用需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过去,人们认为杂草会抢夺果树营养,于是把草拔光,结果导致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量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一些果园在果树周边保留杂草、灌木,以便益虫、小鸟栖
息,结果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少用或不用,水果的口味也变得鲜美。这表明A.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B.主体活动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规律性C.尊重和服从规律是正确认识和创造规律的基本前提D.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开展生产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12.“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
疗不当或用药不合理有可能引发“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且“甲减”在发病初期并不明显,所以患者往往在病情非常严重时才发现,这就需要人们及时了解“甲减”症状,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材料表明().的①坚持适度原则,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改变②要关注过程,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
的变化③要尊重规律,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产生④要把握节奏,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区核心干道,途经皇城根遗址、什刹海、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近来,市民发现宽阔的大街变绿变静了,两侧加了“绿带”
,中间加了国槐与时令花卉组成的3米宽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变化()①实现了“慢行优先”“静下来”,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②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③更注重环境的安全与舒适
,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性和直接现实性④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
通知》,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工作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重点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方面内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功能。这体现出()①矛盾的普
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②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是相互联结的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④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2023年8月,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应急减灾
二号F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星组网运行后,具备了中分辨率、多模态、宽覆盖遥感数据获取能力,进一步增强不利光照及云雨气象条件下数据获取能力,更加有力支撑洪涝、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监测,还可以为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
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地震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材料表明()①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具有历史性②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③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能力提升④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1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详细规定了车辆驾驶人员饮酒或醉酒驾车时血液、呼气中的酒精含量阈值和认定结论(如下表)。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酒精含量认定结论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
l酒驾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醉驾①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饮酒驾驶会影响安全②量变引起质变,酒后驾车必然引发交通事故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饮酒的多少决定了驾驶的安全程度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饮酒驾驶在影响他人的同时也对自己不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主观题(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省M村始建于宋,是一个典型的古村,现存明清、民国时期建筑30多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塘一街一更楼
、两庙六祠多台门”格局。基于这一现状,M村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心打造美丽乡村,把传统和现实相结合,深挖历史元素,新建M村记忆、八园八坊、红色影像馆等景观,抓住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契机,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宣传渠道,扩大了影响力,也让剪纸、糟烧等传统非遗文化走向
了市场,走出了一条适合M村的生态共富之路,成为省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截至2022年底,M村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5000万元。结合材料,分析说明M村走出的生态共富之路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某校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主题策划展览,以下为部分展出材料:"数"说人大十
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1件;累计督促推动制定机关修改完善或者废止各类规范性文件约2.5万件;举办了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26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
工作的具体措施35条。工作剪影2023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某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座谈会,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的立法意见,村民积极参与讨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开展执法检查,持续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某人大代表说:"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到天变蓝了,水
变清了,海洋环境也变好了。”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加以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S溪流流域雨量充沛,水位季节变化大。由于河道弯曲、断面狭窄等因素,只要上游一下大雨,下游就水流漫滩,引发洪涝灾害。经过20多年的治理,S溪流终于从
“水患之河”变成“幸福之河”。治理阶段主要举措防洪安全治理为建设一道能抗御3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工程技术上必须“裁弯取直、新挖河道”。国内权威水利专家找到“软体排”技术,推动全国首个“软基河道筑堤”物理模型实验,让“裁弯
取直”对自然原生态的影响降到最小,并在S溪流某段成功试验。生态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改良修复河床河滩河岸。2012年,S河流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总面积为18025公顷。该地通过截污收污、清淤清障、生态引水等举措,让399条内河与S溪流实现互联互通。全流域治理算好“加减法”:“做加法”,
即把增量做大,抓龙头、品牌、创新和数字赋能,做大做强12条重点产业链;“做减法”,即把存量做优,减少污染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杜绝“两高”项目,决胜“腾笼换鸟”。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和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
S溪流从“水患之河”变成“幸福之河”的智慧。20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后快速发展,为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参与融入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的成就。但总的来看,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
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尚不匹配,需要制定一部专门法律,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集中规范。202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
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如何落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目前已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1735家残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
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相关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措施。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唯物史观”知识,分析我国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依据。(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如何取得更大成就?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