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482.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8)页,482.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6030e94862c7d935a84d7b7bdb55b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第一模块化学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O-16S-32Na-23Al-27Cl-35.5Fe-56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硅酸溶胶B.蔗糖溶液C.泥浆水D.氢氧化铁胶体【答案】C【解析】【详解】A、硅酸溶胶属于胶体,A不符合题意;B、蔗糖溶液属于溶液,B不符合题意;C、泥浆水属于悬浊液,C符合题意;D、氢氧化铁胶体属于胶体,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A.氯离子结构示意图:B.漂白

液的有效成分:NaClOC.[SiO4]四面体的球棍模型:D.KSCN的名称:硫氢化钾【答案】D【解析】【详解】A正确,Cl的质子数位17,Cl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B正确,漂白液由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得,其中有效成分为NaClO;C正确

,Si周围由4个Si-O键;D错误,KSCN的名称是硫氰化钾;故选D。3.下列图示与操作名称不对应...的是A.升华B.分液C.过滤D.蒸馏【答案】A【解析】【详解】A、升华是从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图中操作名称是加热,选项A不对应;B、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互不相溶

的液体,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是分液,选项B对应;C、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过滤,选项C对应;D、由图中装置的仪器以及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可知本实验操作名称蒸馏,选项D对应。答案选A。4.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得到的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Na2SiO3B.Na2CO3C.Na2OD.NaCl【答案】D【解析】【详解】A、Na2SiO3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A不符合题意;B、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B不符

合题意;C、Na2O遇水反应形成NaOH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C不符合题意;D、NaCl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Na2SiO3俗名泡花碱,其溶液叫水玻璃,呈碱性。5.下列方法不合理的是()A.

用Ba(OH)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B.用水鉴别乙醇和四氯化碳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D.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答案】A【解析】【详解】A、Ba(OH)2溶液和Na2CO3、NaHCO3反应,均会产生

白色沉淀,故该方法无法鉴别Na2CO3和NaHCO3,A错误;B、水和乙醇互溶,和四氯化碳不互溶,会出现分层,且水在上层,故可以用水鉴别乙醇和四氯化碳,B正确;C、CO不和澄清石灰水反应,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C正确;D、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和硅

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硫酸钠不反应,故可以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D正确;故选A。6.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葡萄糖B.氢氧化钠C.氯化钾D.铁【答案】A【解析】【详解】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葡萄糖是非电解质,氢氧化钠

和氯化钾是电解质,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答案选A。【点睛】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含义、适用范围是解答的关键。不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均是化合物,另外能否导电不是判断的依据,关键是看能否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阴阳离子。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应将钠保存

在煤油中B.分液漏斗和容量瓶在使用前都要检漏C.液氯不可以储存在钢瓶中D.金属钠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答案】C【解析】【详解】A、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钠不和煤油反应,实验室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

分液漏斗和容量瓶都带有活塞或者塞子,在使用前都要检漏,B正确;C、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会和铁反应,故可以用钢瓶储存液氯,C错误;D、金属钠可以和水反应,金属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也可以和水反应,故金属钠失火不可用水来灭火,D正确;故选C。8.下列物质与常

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浓H2SO4——腐蚀品B.CH4——易燃液体C.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氧化剂【答案】B【解析】【详解】A、浓H2SO4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A不符合题意;B、CH4常温下是气体,属于易燃气体,B符

合题意;C、Na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也很剧烈,属于遇湿易燃物品,C不符合题意;D、KMnO4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属于氧化剂类危险品,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硝酸银B.次氯酸C.氯化钠D.

氢气和氯气混合气【答案】C【解析】【详解】A、AgNO3溶液对光不稳定,故实验室里常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溶液,A不符合题意;B、次氯酸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为HCl和O2,B不符合题意;C、NaCl对光稳定

,C符合题意;D、Cl2和H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HCl,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实验室里,对于对光不稳定的物质或者溶液,往往用棕色试剂瓶保存,且放在阴凉避光处,比如硝酸、AgNO3溶液、双氧水、固体碘、AgBr等。10.下列化学反应

中溴元素仅被氧化的是A.2NaBr+Cl2=2NaCl+Br2B.Br2+2NaI=2NaBr+I2C.3Br2+6NaOH5NaBr+NaBrO3+3H2OD.HBr+NaOH=NaBr+H2O【答案】A【解析】【详解】A、溴化钠中溴元

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选项A符合;B、溴单质中溴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选项B不符合;C、溴单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溴酸钠,被还原生成溴化钠,选项C不符合;D、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

不符合。答案选A。11.下列属于化合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O+CO2=CaCO3B.2FeCl2+Cl2=2FeCl3C.Cu(OH)2+2HCl=CuCl2+2H2OD.2Fe(OH)3ΔFe2O3+3H

2O【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是反应前后无化合价的变化,故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且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由此可知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

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1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硅胶多孔能吸水,可用作食品干燥

剂【答案】D【解析】【详解】A、NaHCO3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是因为NaHCO3可以和胃酸(主要成分为HCl)反应,与受热易分解无关;B、SiO2呈无色透明固体,透光性好,故可用于制光导纤维,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

;C、Al2O3是离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熔沸点,故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与两性氧化物无关;D、硅胶多孔能吸水,且硅胶无毒,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性质与用途相对应;故选D。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

是()A.0.1mol/LNaOH溶液:Na+、K+、CO32-、AlO2-B.0.1mol/LFeCl2溶液:H+、Mg2+、SO42-、MnO4-C.0.1mol/LKHCO3溶液:Na+、Ba2+、Cl-、OH-D.0.1

mol/LH2SO4溶液:Ag+、NH4+、NO3-、HSO3-【答案】A【解析】【详解】A、该组离子可以在NaOH溶液中大量共存,A正确;B、MnO4-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Fe2+,故F

e2+、H+、MnO4-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HCO3-和OH-不能共存,二者反应产生的CO32-可以和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HCO3-、Ba2+、OH-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H+、NO3-和HSO3-不能大量共存(氧化还原反应),H+

和HSO3-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Ag+和SO4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A。1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Al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C

.氢氟酸能用玻璃瓶存放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制取Na2O2【答案】A【解析】【详解】A、新切开的铝表面会迅速被空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A正确;B、MnO2和浓盐酸共热制Cl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就会停止,故MnO2和稀

盐酸不反应,B错误;C、氢氟酸会和玻璃中的SiO2反应而腐蚀玻璃,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存放,C错误;D、Na在常温下和空气反应生成Na2O,在加热条件下生成Na2O2,D错误;故选A。15.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瓷器青色,

来自氧化铁B.陶瓷由粘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详解】A、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A错误;B、陶瓷是由粘土或含有粘

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B正确;C、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C正确;D、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

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D正确;故选A。16.1.8g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1g,该金属是A.AgB.FeC.AlD.Na【答案】C【解析】【详解】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氯气的质量,即氯气是0.1mol,得到电子是0.2mo

l,因此该金属提供1mol电子消耗的质量是1.8g÷0.2=9g。由于选项A~D中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是(g)108、18.67、9、23,因此该金属是Al。答案选C。17.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

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选项实验现象A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B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CKSCN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CO2通过装有Na2O2固体的干燥管固体由淡黄色变为白色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

A、NaOH和FeSO4反应生成的Fe(OH)2,极易被氧化为Fe(OH)3,A不符合题意;B、石蕊滴到氯水中,氯水中的HCl先是石蕊变红,HClO再将变色的石蕊氧化为无色物质,B不符合题意;C、Fe3+和SCN-的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该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C符合题意;D、

CO2和淡黄色的Na2O2反应产生白色的Na2CO3和O2,该反应中Na2O2发生岐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32gS8中S数目为NAB.71g氯气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目为NAC.100mL浓度为0.1mol/L的明矾溶液中,SO42-数目为0.02NAD.11.2LCl2溶于水,溶液中Cl-、ClO-和HClO的微粒数之和一定为NA【答案】D

【解析】【详解】A、n(S8)=32g832g/mol=18mol,故n(S)=8×18mol=1mol,即S原子有NA个,A正确;B、n(Cl2)=71g71g/mol=1mol,根据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可知,1molCl2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1mo

l,即转移NA个电子,B正确;C、n[KAl(SO4)2]=0.1mol/L×0.1L=0.01mol,故n(SO42-)=0.02mol,则SO42-有0.02NA个,C正确;D、题中为指明是否为标况,故无法计算Cl2的物质的量,

D错误;故选D。【点睛】凡是需要用到体积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只要题中没有说明在标况下,都不能使用Vm=22.4L/mol,故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氯化铝可制取金属铝B.CO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可制铁C.生产普通玻璃的

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石英砂D.用SiO2和C高温条件下制粗硅【答案】A【解析】【详解】A错误,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通电时AlCl3不会电离产生Al3+,故电解AlCl3得不到Al,应该电解Al2O3;故选A。【点睛】AlCl3是共价化

合物,这是课本上所没有提到的,需要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自己积累;也正是因为AlCl3是共价化合物,工业上冶炼铝往往电解熔融的Al2O3。2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

H2O+CO2↑B.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C.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

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H2O【答案】D【解析】【详解】A项,CaCO3难溶,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要拆分,故A项错误;B项,等式两端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式子应为2MnO

4-+10Cl-+16H+==2Mn2++5Cl2↑+8H2O,故B项错误;C项,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的方程式应为Ca2++3ClO-+SO2+H2O=CaSO4↓+2HClO+Cl-,故C

项错误。D项,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

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水中的Cl2也能氧化Fe2+为Fe3+,故该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

氯水中含有HClO,A错误;B、氯水中含有Cl2、H2O、H+、Cl-、HClO、OH-、ClO-这些微粒,其中只有Cl-可以和Ag+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该操作和现象可以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确;C、某溶液加入CCl4,

CCl4层显紫色,故该操作和现象可以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2,C错误;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不一定是AgCl,也可能是BaSO4,故该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含有Ag+,D错误;故选B。2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

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2Cl⎯⎯⎯→点燃FeCl2NaOH(aq)⎯⎯⎯⎯⎯→Fe(OH)2B.Si2O⎯⎯⎯→点燃SiO2HO2⎯⎯⎯→H2SiO3C.CaCO3⎯⎯⎯→高温CaO2SiO⎯⎯⎯

→高温CaSiO3D.Al2O⎯⎯⎯→点燃Al2O3HO2⎯⎯⎯→Al(OH)3【答案】C【解析】【详解】A、Fe和Cl2反应只能生成FeCl3,A错误;B、SiO2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应,B错误;C、该系列转化均可实现,C正确;D、Al2O3不溶于水,也不能和水反

应,D错误;故选C。23.聚合硫酸铁[Fe(OH)SO4]n能用作净水剂(絮凝剂),可由绿矾(FeSO4·7H2O)和KClO3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KClO3作氧化剂,每生成1mol[Fe(OH)S

O4]n消耗n6molKClO3B.绿矾长时间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D.聚合硫酸铁与漂白粉都是纯净物【答案】D【解析】【详解】A、1mol[Fe(OH)SO4]n中含nmolFe3+,则每生成1mol[Fe(OH)SO4]n转移电子n

mol,而KClO3的还原产物为Cl-,则1molKClO3被还原,需要转移电子6mol,由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同,故每生成1mol[Fe(OH)SO4]n消耗n6molKClO3,A正确;B、绿矾(FeSO4·7H2O)

晶体中含Fe2+,该物质易被空气氧化,B正确;C、聚合硫酸铁可在水中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而净水,C正确;D、聚合硫酸铁[Fe(OH)SO4]n中的“n”值不能确定,故该物质为混合物;漂白粉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D错误;故选D。【点

睛】聚合物中的“n”不是定值,故聚合物一般认为是混合物,毕竟n=1和n=2时,分子式是不一样的,则这两个数值代表的物质肯定也不一样。24.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

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可能显紫色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C.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Na2SiO3、CuSO4和CaCO3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

物A中有KCl【答案】C【解析】【分析】假设题中的五种物质都有,则KCl一定进入到溶液B中;Cu2+可以和CO32-反应产生CuCO3沉淀,可以和SiO32-发生双水解反应产生Cu(OH)2和H2SiO3沉淀,CaCO3本身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故固体C中可能含有的是CuCO

3、CaCO3、Cu(OH)2、H2SiO3;固体C中加入过量的HNO3,H2SiO3不反应,形成了白色固体F,CuCO3和Cu(OH)2溶于HNO3中,形成蓝色溶液E,放出无色气体D,故可以推断出固体C中一定有CuCO3、Cu(OH)2、H2Si

O3,可能有CaCO3,则混合物A中一定有Na2CO3、Na2SiO3、CuSO4,可能有KCl、CaCO3。【详解】A、经分析,混合物A中可能有KCl,由于KCl不和其他物质反应,KCl会进入到溶液B中,该溶液做焰色反

应,火焰可能呈紫色,A正确;B、经分析,白色固体F是H2SiO3,B正确;C、经分析,混合物A中一定有Na2CO3、Na2SiO3、CuSO4,可能有KCl、CaCO3,C错误;D、混合物A中可能有KCl,由于KCl不和其他物质

反应,KCl会进入到溶液B中,向该溶液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D正确;故选C。【点睛】25.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由现象1得出

化合物X含有O元素B.X的化学式Na2CuO2C.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是Cu和NaOHD.若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则反应中X作氧化剂【答案】B【解析】【分析】固体X经H2还原后得到的混合气体能使白色CuSO4变为蓝色,则说

明产物中有水蒸气,即化合物X中含有O元素;最终所得固体单质呈紫红色,则该单质为Cu,说明化合物X含有Cu元素,且m(Cu)=1.28g,则2.38gX中含有Cu0.02mol;最终所得碱性溶液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说明化合物X中含有Na,该碱性溶液为NaOH,且n(NaOH)=n(

HCl)=0.02mol;经H2还原后,所得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是Cu和NaOH;综上所述,2.38g化合物X含1.28gCu、0.02molNa和O元素,则m(O)=2.38g-1.28g-0.02mol×23g/mol=0.64g,则n(O)=0.04mol

,即2.38g化合物X含0.02molCu、0.02molNa、0.04molO,故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NaCuO2。【详解】A、现象1为混合气体能使白色CuSO4变为蓝色,说明经H2还原的产物中有水蒸气,从而得出化合物X含有O

元素,A正确;B、经分析,2.38g化合物X含0.02molCu、0.02molNa、0.04molO,故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NaCuO2,B错误;C、固体Y加水得紫红色的该单质为Cu,碱性溶液为NaOH溶液,故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是Cu和NaOH,C正确;D、若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

气体Cl2,则浓盐酸做还原剂,X作氧化剂,D正确;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完成下列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1)用NaOH溶液除去Mg中混有的杂质Al,相关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___;(2)氯气溶于水,部分发生了反应,相关离子方程式为Cl2+H2O=___;(3)Al(OH)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相关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___;(4)实验室用氨水和硫酸铝溶液制取氢氧化铝,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___;(5

)FeCl3溶液可用于刻蚀电路板,相关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___。【答案】(1).2NaAlO2+3H2↑(2).H++Cl-+HClO(3).AlCl3+3H2O(4).Al(OH)3↓+3NH4+(5).2FeCl2+CuCl2【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常见物质

的化学性质,根据所学知识点答题即可。【详解】(1)Al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2)Cl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3)Al(OH)3

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为为:Al(OH)3+3HCl=AlCl3+3H2O;(4)铝离子和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5)FeCl3和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3+Cu=2FeCl2+CuCl

2。【点睛】需要注意的是题(4),氨水是弱碱,不会溶解Al(OH)3,不管氨水过量与否,Al3+都只会转化为Al(OH)3;同样地,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不论CO2过量与否,AlO2-都只会转化为Al(OH)3。27.(1)常温下,将___通入到NaOH溶

液中,可获得___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填化学式);(2)NaHCO3俗名是___,常温时,NaHCO3的溶解度___Na2CO3(填“大于”或“小于”);(3)配制FeSO4溶液时需加入硫酸抑制水解,还需加入___防止Fe2+被氧化成Fe3+;(

4)加热铝箔时,熔化的铝未滴落,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___铝的熔点(填“高于”或“低于”)。【答案】(1).Cl2(2).NaClO(3).小苏打(4).小于(5).Fe(6).高于【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常见物质的

化学性质,根据所学知识点答题即可。【详解】(1)通过NaOH溶液制备漂白液,是利用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将Cl2通入到NaOH溶液,获得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漂白液;(2)NaHCO3俗名小苏打

,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故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可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3)FeSO4溶液中的Fe2+易被空气氧化为Fe3+,需要加入Fe来防止Fe2+被氧化,其原理是Fe+2Fe3+=3Fe2+

;(4)加热铝箔时,融化的铝表面已被氧化,未滴落是因为Al2O3的熔点比Al的高。28.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回答:(1)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___(填“甲”或“乙”);实验时应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

伸入所制得的纯净氢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2)硬质玻璃管中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取硬质玻璃管中适量的固体,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说明该固体中没有+3价的铁,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用文字

和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___。【答案】(1).乙(2).铜丝由黑变红(3).(4).不正确,因为铁过量时:2Fe3++Fe=3Fe2+【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其中图中的装置是探究Fe和水蒸气的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是Fe3O4和H2;虚线中的装置是CuO和H2反应的场

所;根据上述分析答题即可。【详解】(1)图示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3Fe+4H2O(g)高温Fe3O4+4H2,经干燥后H2进入到虚线中的装置,由于该装置中还要发生H2和CuO的反应,故该装置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收集H2,由于H2的密度比空气小

,所以应选用装置乙;将变黑后的铜丝深入到乙中,发生反应H2+CuOΔCu+H2O,故可看到铜丝由黑变红;(2)硬质玻璃管中的化学反应为;用稀盐酸溶解反应后的固体,原本应该有Fe3+,但是加入KSCN后,溶液不变红,说明Fe3+被反应掉了,

则最可能的原因是Fe粉过量,和Fe3+发生反应:Fe+2Fe3+=3Fe2+,故题中的结论不正确。29.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Al2O3、AlCl3·6H2O及明矾晶体,具体流程如下:已知: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20

3040608090溶解度/g3.003.995.908.3911.724.871.0109请回答:(1)步骤II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步骤Ⅲ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2)步骤Ⅲ,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A.坩埚洗净后,无需擦干,即可加入Al(OH)3灼烧B.为

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C.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D.坩埚取下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待用E.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趁热称重(3)依次加入硫酸溶液、硫酸钾溶液后,步骤Ⅳ的操作是___。(4)步骤Ⅴ,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洗涤时,合适的洗涤剂是__

_。(5)步骤Ⅵ,为得到纯净的AlCl3·6H2O,宜采用的干燥方式是___。(6)由于无水AlCl3(183℃升华)遇潮湿空气即产生大量白雾,实验室需用下列装置制备。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_。②装置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该装置的主要作用是___。③F中试剂的作用是___,用一件仪器装填适当试剂后也可起到F和G的作用,所装填的试剂为___。【答案】(1).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2).2Al(OH)3ΔAl2O3+3H2O(3).BCD(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5).烧杯,玻璃棒,漏斗(6).浓盐酸(7).减压干燥或低温干燥(8).MnO2+4H++2Cl-ΔMn2++Cl2↑+2H2O(9).除去HCl(10).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11

).碱石灰【解析】【分析】①步骤I中铝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步骤II中CO2和NaAlO2溶液反应的到Al(OH)3胶状固体;步骤III中灼烧Al(OH)3可得Al2O3;步骤IV中,由于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而变化,且变化量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得到明矾;制备AlCl3·6H2O晶体,需要将Al(OH)3用稀盐酸溶解,形成AlCl3的盐酸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AlCl3·6H2O晶体;②实验室制备无水AlCl3,观

察实验装置,A为Cl2的发生装置,B中装有饱和食盐水,C中装有浓硫酸,D为Cl2和Al反应的装置,E为AlCl3的收集装置(题中已说明AlCl3易升华),F中装有浓硫酸(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到E中),G为Cl2的处理装置。

【详解】(1)步骤I中铝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步骤II中CO2和NaAlO2溶液反应的到Al(OH)3胶状固体,故步骤II中的化学反应为NaAlO2+2H2O+CO2=Al(OH)3↓+N

aHCO3;步骤III中灼烧Al(OH)3得到Al2O3;则步骤III中的化学反应为:2Al(OH)3ΔAl2O3+3H2O;(2)步骤III是灼烧Al(OH)3的操作,则:A、坩埚需要擦干水分才能开始灼烧,A错误;B、为得到纯Al2O3,需灼烧

至恒重,B正确;C、若要用坩埚钳移动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以免坩埚因局部冷却而破裂,C正确;D、坩埚取下后必须放在石棉网上冷却,D正确;E、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必须冷却后称重,E错误;故选BCD;(3)步骤IV中

,由于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变化量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得到明矾,具体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4)过滤时,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洗涤时,需要使用浓盐酸;(5)步骤Ⅵ中为得到纯净的AlCl3·6H2O,可采用低压干燥或者低温烘干,这样

可以比较结晶水的损失;(6)①装置A为Cl2的发生装置,其中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ΔMn2++Cl2↑+2H2O;②装置B中盛放的饱和NaCl溶液,其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③E为AlCl3的收集瓶,由于AlCl3对潮湿空气不稳定,故需要干燥的环境,F中的溶剂为浓硫酸,目的是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到E中;G的作用是吸收Cl2,若要代替F和G,则代替装置中应该装有碱石灰,以吸收水蒸气和Cl2。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