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PDF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886.998 K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PDF版含答案(可编辑).pdf,共(13)页,886.99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5a78b500a4279c9955e5f5b9a93d1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第1页,共5页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2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2.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

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汉武帝此举意在()A.强化尊宗敬祖观念B.宣扬天人感应思想C.继承先代文化传统D.彰显皇权正统地位3.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

掌握。到和帝(79—106年)时,政府被迫下令盐铁开禁,只设官收税。东汉后期,崔寔在《政论》中写道:“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这一变化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C.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D.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4.隋唐废除九品中

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5.下面两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

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南北对峙B.民族交融C.经济发展D.社会安定6.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填写的是()民族内容梳理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吐蕃、

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高一历史第2页,共5页7.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

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8.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经学为已任;或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A.否定了传统儒学B.传播了民主思

想C.冲击了君主专制D.体现了经世致用9.明朝中期,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衡,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外廷之长。与此同时,为防范吏部权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这说明了()A.内阁逐步成

为法定的中央机构B.有效规避了文官集团的斗争C.内阁与六部共同协作制约皇权D.阁部制衡下君主专制的加强10.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

两者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的,无历史背景的,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B.战争的原因是英国预谋已久C.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D.社会制度差异是战争的

起因11.1894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每年外洋杂货约耗银3500万两,故应“遍开五金煤矿铜铁之来源.广制煤油,自造火柴”。同时,首倡“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由此可见,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郑观应()A.突破了洋务思想B.肯定了“官督

商办”的做法C.借鉴立宪派主张D.初步提出“强国御侮”主张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其主要表现是A.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D.重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13.在中国这

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国家一下子改成共和制以后,的确使

百姓比较困惑。民众不知道总统是个什么样的职务,也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生活该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没有底。学者在此强调的是()A.民主革命加剧社会动荡B.复辟帝制顺应大众心理C.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D.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14.有学者认为

:“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它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真意思、真艺术,反而使程朱的真面目呈露出来。”这表明他认为新文化运动()A.是传统儒学的复兴B.意在弘扬中国文化C.稳定了儒学的地位

D.有利于儒学新发展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适时调整革命目标与任务B.在制定革命纲领时忽视国

情C.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D.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16.1997年,画家沈尧伊创作了一幅反映近代中国共产党某一重要会议的油画,在该画中,空间上,回廊位于会议室的转析处,暗示该会议的“转折”意义;时间上,回廊尽头阳光明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将从晦暗不明走向光明。此可知,该会

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17.1937年,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人民战争路线具体化,指出只有完全地、坚决地实行这个纲领,才能达到保卫祖国战胜日寇之目的。由

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D.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高一历史第3页,共5页18.台儿庄战役后,路透社称:“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法国外长在国联发表演说,呼吁各

国援助中国抗战。材料表明该战役()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B.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的首次胜利D.有利于中国争取外部援助19.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各地群众将8.5亿斤粮食

送到前线,支援了722256斤食油、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疏菜;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7622151双,军被1778855床等。这些数字反映出()A.物资保障决定战争胜负B.解放区经济有较快发展C.民心向背影

响战争走向D.山东地区率先得到解放20.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说:“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新中国成立后为

此而采取的具体外交政策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独立自主”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由于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事挑衅加强,中国在工业薄弱的西部地区展开三线建设,建设内容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实施了数千个建设项

目。三线建设()A.杜绝了战争威胁B.改善了工业布局C.健全了工业体系D.改变了经济结构22.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

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23.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紧接着《深圳特区报》也连续发表《要敢闯》等八篇重点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三步走”发

展战略的提出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4.《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B.推

行直接民主政治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25.“站立在诸王诸帝之后者,是升斗小民。撑持着庄严华丽巍峨神庙宫殿及金字塔的,是无数工人及农夫。”最能说明材料所反映出的这一古代文明特征的是A.农商立国B.王权神授C.楔形文字D.专制统治26.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

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A.呈现

出多元化特点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27.汉谟拉比独揽国家一切大权。他在宫廷下道命令,书记官记在小泥版上,信差送至全国各地执行,“以正直的办法管理各部落”。这表明当时()A.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君主专制B.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C.古巴比伦王国行政效率

较高D.政治统一促进了文化发展高一历史第4页,共5页28.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当婆罗门做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做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封君封臣体制B.保护私有财产C.稳定既有社会

秩序D.增加财政收入29.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看到雅典人在希波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时说,雅典人一旦“摆脱了僭主的桎梏,他们就远远地超越了他们的邻人……当他们被解放的时候,每一个人就都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做事情了。”

这一论述意在说明()A.僭主政治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民主政治激发了国家意识C.希波战争直接导致城邦制度覆灭D.民众全力维护个人利益30.在古代世界,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

模仿埃及。材料可以说明()A.西亚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B.文明交流促进了社会进步C.欧非文明继承了西亚文明D.希腊文化的中心不断东移31.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上台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把全国划分为23个省份,各省每年向中央政府纳税;统一全国货币;在全国修筑道路。据此

可知,波斯帝国()A.建立起中央集权制B.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帝国C.开始走向封建社会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2.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在远征中还多次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

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举措()A.使希腊文化成为各地的主导文化B.促进了城邦文化极大扩展C.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D.旨在缓和各民族间的矛盾33.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有了《十

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A.缓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C.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D.实现贵族统治有法可依34.罗马共和国时期,所有官员都是义务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少官员

需要经过民众选举产生,有足够的选票才可胜出,家族的支持是很关键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罗马()A.民主体制发展充分B.由民主走向专制C.贵族拥有一定特权D.财政问题较突出35.11世纪法兰克的安茹伯爵富尔克不仅对领地的民众百

般苛待,甚至将自己的妻子们一个个杀死,担心冤魂惊扰的他因此长期失眠。1046年,富尔克携巨资前往巴勒斯坦,暂居后身心状态好转,富尔克此后多次前往耶路撒冷朝觐。富尔克的经历反映了()A.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B.阿拉伯医学水

平精湛C.基督教具有深刻影响D.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二、材料分析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变革。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来看,6世纪以前和10世纪

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而到北宋时期,各级政府

,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体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皇帝本人也走到了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

,“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州县一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变革》材料二在中国社会形势动荡不宁,人心思变的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斗士开始热情的向中国人民宣扬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在三民

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经过英勇高一历史第5页,共5页的战斗,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仅仅只存在了几个月,政权便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最终宣布恢复帝制。在这样的情形下,民国并没有民主可言,正如孙中山所指

的那样,“失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摘编自方敏《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之际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所做的主要贡献,并分析“民国并没有民主可言”的

原因。(8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4年8月前1914年8月至1920年注册数资本总额注册数资本总额146个41148205元272个117434500元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度)变化表1919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

门的相对比重——以上数据均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建设,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援助,同样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从195

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效果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我

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10分)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答案第1页,共7页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2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DCAB;6-1

0:ADDDC;11-15:AADDA;16-20:BDDCB;21-25:BDCAD;26-30:ABCBB;31-35:ACCCC;二、材料分析题36.(1)特点:中央与地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贵族政治基本消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2)贡献:宣传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领导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实行

专制统治;《临时约法》被废除,人民并未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37.(1)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企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发展时间短暂。(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

领导;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等。(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答案第

2页,共7页答案解析1.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血缘关系,是贵族世袭,属于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任免调遣,不世袭,属于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制度,但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易造成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两者都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分封制在西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背景下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统治,但后来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排除B项;

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材料“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可知,汉武帝利用五行学说以彰显皇权正统地位,进而维护汉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尊宗敬祖观念,排

除A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汉武帝此举意在彰显皇权正统地位,而不是继承先代文化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依据材料“刀牟悉钝,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结合东汉末期的历史知识可

知,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庄园内部可以自给自足,使得官器的使用量减少,C项正确;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不会废弛,排除A项;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衰落,排除B项;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是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

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可以看出选举看重出身门第,这表明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A项正确,排除B项;“13%为小姓,寒门占18%”体现了出身门第的士族占主流,寒门机会较少,没有实现社会平等,排除C项;科举制只是给了寒门考取功名的机会,没有体现教育大范围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5.B【详

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西走廊地区的人们绘制“耙地”和“牧羊”的壁画,重视农耕和畜牧业发展,反映了魏晋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南北政权的对峙,排除A项;仅有劳动场景不能说明经济有所发展,排除C项;魏晋时期社会是动荡的,并不安定,排除D项。故选B项。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于916年建立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1038年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都城于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金与南宋政权长期对峙,在金世宗时期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蒙古建立的元朝完成国家了统一

,创制文字,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因此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正确;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吐蕃是藏族政权,满洲建立了满族政权,与材料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7.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与“山

川形便”相比,在地方上实行“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有利于避免地方凭借山川河流阻隔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版图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排除C项。故选D项。8.D【

详解】明清时期理学逐渐走向僵化,空谈之风盛行,而部分进步思想家拓展研究范围,研究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经学为已任;或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这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意识,D项正确;拓展研究范围不等于否定

传统儒学,排除A项;会通西学,倾心于“质测之学”的研究不是传播民主思想,排除B项;将研究领域拓展并不意味着冲击君主专制,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根据材料“皇帝因阁权过盛,重用吏部以对内阁进行制

衡......为防范吏部权答案第3页,共7页重,皇帝又以擢升吏部侍郎入阁来加强内阁对吏部要务的参与。”可知,明朝中期,皇帝为加强其专制统治,减少内阁对皇帝的制约,调整内阁人员结构,已达到内阁内部相互制衡,D项正确;内阁是皇

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中央机构,排除A项;内阁相互制衡,加大了文官集团间的斗争,排除B项;内阁与六部共同制约皇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和“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可知,该学

者认为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中“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国人没有预料到禁烟会引起战争,排除A项;根据材料“更非两者所预谋”说明战争也不是英国预谋已久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两国的社会制度,与题干无

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主张发展工矿企业的同时,首倡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反映出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郑观应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官督商办”做法的进步性,排除B项;借鉴立宪派主张与郑观应“首倡‘立宪法’”不

符,排除C项;初步提出“强国御侮”主张的是19世纪中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展,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迅速,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不

符合题意,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近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3.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

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可知清政府灭亡后,民众对总统、国会、共和制等共和体制非常陌生、困惑,故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社会动荡,排除A项;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帝制的行为,违背历史潮流,遭到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的反对,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封建礼教

束缚民众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4.D【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的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于剔除传统糟粕文化,发扬传统

文化的精华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儒学的新发展,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要求剔除掉儒学的僵化部分,并不是传统儒学的复兴,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清扫封建思想参与,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动摇了儒学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根据材料,陈独秀认

为中共二大比中共一大更脚踏实地,结合中国国情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革命目标与任务,A项正确;“找到了中国的实际”表明结合了中国国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坚持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排除C项;没有放弃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

根据“在该画中,空间上,回廊位于会议室的转析处,暗示该会议的‘转折’意义;时间上,回廊尽头阳光明媚,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前途将从晦暗不明走向光明”可得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答案第4页,共7页成熟的标志。B项正确;中共一大标志中共诞生,排除A项;瓦窑堡会议主

要与抗战有关,排除C项;中共七大并不是黑白,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洛川会议确立了我军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项正确;材料强调战争的路线问题,并未提到国共合作,

排除A项;材料不仅包括敌后抗战,而是针对所有形式的对日战争,排除B项;国民党中央通讯社1937年9月22日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8.D【详解】根据材料“台儿庄战役后”“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呼

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可知,该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排除A项;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平

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抗战上配合的典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解放战争时期,各地群众纷纷支援解放军,这反映出民心向背影响战争走向,C项正确;物资保障会影

响战争胜负,不能说决定,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群众支援解放军,而不是解放区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群众支持解放军,但无法得出山东地区率先得到解放,排除D项。故选C项。20.B【详解】由材料“可使我们在外交上立于主动地位,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

交传统所束缚。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可知这一具体措施是针对帝国主义的,因此,这一具体外交政策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首先把

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B项正确;“另起炉灶”主要是指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

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独立自主”,排除C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1.B【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的军

事挑衅加强,所以将工业建设向三线转移,这就有利于工业布局改善,B项正确;“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线建设是为了应对国际威胁,并不能说明是健全了工业体系,更没有改变经济结构,排除CD项。故选B项。22.D【详解】根据题干在1970年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中1

978年左右出现第一个高峰,1992年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过渡和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切相关,即推动两次价格出现高峰的原

因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开放之初并未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排除B项;题干变化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但与对外开放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23.C【详

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敢闯》《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出现,说明人们思想获得解放,究其原因是受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十三大提出来的,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24.A【详解】题干“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表明雅典公民把城邦利益放在第一位,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雅典的民主政治形式,排除B答案第5页,共

7页项;题干没有论及雅典公民是否缺乏民主权利,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没有涉及公民道德与其他事物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A项。25.D【详解】根据材料“站立在诸王诸帝之后者,是升斗小民。撑持着庄严华丽巍峨神庙宫殿及金字塔的是无数工人及农夫”判断是古代埃

及文明,古代埃及有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军政大权,实行专制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埃及法老权力的至高无上,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立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王权神授”“象形文字”的内容,排除B、C项。故选D项。26.A【详解】根据材

料可知,不同地区的文明出现了不同的文字,这些说明了人类文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而非强调因社会分工不同而产生人类文明,排除B项;人类文明在交融中创新发展,但仍保留各自文明的特色,而非趋同,排除C项;文字的产生成为人类文明

时代到来的标志,人类文明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7.B【详解】根据题意内容可知,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他在宫廷下达命令管理全国各地,这说明当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B项正确;汉谟拉比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

能体现行政效率较高,没有体现政治统一带来的影响,排除CD项。故选B项。28.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摩奴法典》规定不论何种种姓,作伪证都要受到处罚,这样有利于稳定既有社会秩序,C项正确;古印度没有实行封君

封臣体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保护私有财产和增加财政收入,排除BD项。故选C项。29.B【详解】根据材料“摆脱了僭主的桎梏,他们就远远地超越了他们的邻人……当他们被解放的时候,每一个人就都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做事情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激发了雅典人的国家意识,B项正确;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僭主政治是专制统治,排除A项;马其顿灭亡了希腊,而不是波斯,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雅典人维护国家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排除D项错误。故选B项。30.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古代西亚农耕文明传入欧洲和非洲,希腊雕刻技术模仿埃及,使得欧洲、非洲获得先进

的生产方式和技艺,体现了文明的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B项正确;A项表述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欧非文明受到西亚文明的影响,而非“继承”,排除C项;希腊文化的中心不断东移是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1.A【详解】根据材料“把全国划

分为23个省份,各省每年向中央政府纳税;统一全国货币;在全国修筑道路。”可知,大流士一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目的是维护帝国的统治,A项正确;波斯帝国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开始走向封建社会,表述有误,波斯帝国属于奴隶制帝国的范畴,排除

C项;材料体现不出波斯帝国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32.C【详解】根据题干亚历山大远征中希腊雇佣兵在各处定居,同时举办希腊式的文学、音乐比赛和体育比赛等文艺竞赛,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在其他地区的传播,进而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项正确;题干中只能体现希腊文化的传播,不能体现希腊文化成为主导文化,排除A项;亚历山大远程使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并非城邦国家,排除B项;希腊文化的传播的目的并非缓和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33.C【详解】根据材料“当时有人这样评价:

‘有了《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做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习惯法的理解有文可依,而不是任由贵族解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C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习惯法的理解不是任由贵族解读,而不是强调《十二铜表法》缓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排除A答案第6页,共7页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习惯法的理解不是任由贵族解读,而不是强调《十二铜表法》有利于保

护平民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实现贵族统治有法可依,排除D项。故选C项。34.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罗马共和国时期,所有官员都是义务制,且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少官员需要经过民众选举产生,有足够的选票才可胜出,家族的支持

是很关键的。”可见官员的选拔需要家族背景的支持,即当时罗马贵族拥有一定特权,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当时罗马贵族仍拥有一定特权,并非民主体制发展充分,排除A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民主政治,并非专制,排除B项;材料未

体现当时罗马存在财政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35.C【详解】本题考查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根据材料“巴勒斯坦、耶路撒冷朝觐”等信息可知,富尔克担心作恶多端而无法升入天堂,前往基督教圣城获得教会对其罪行的赦免,因而身心状态好转,这反映了基督教对

欧洲社会的深刻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欧的生活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医学水平,排除B项;罗马正统转移至中东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36.(1)特点:中央与地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贵族政治基

本消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2)贡献:宣传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领导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

改变;北洋政府实行专制统治;《临时约法》被废除,人民并未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转的

影响力基本消退”,可知贵族政治基本消退;根据材料“中央与地方在各方面具体政务的运作中走向一体化”,可知中央与地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根据材料“皇帝本人走到处理国家政务的前台,朝廷-州-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定型”“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

官职资历加以任命”可知,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贡献一问,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对中国近代政治影响巨大,贡献巨大。他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宣扬三民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革命的思想;主持修订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临时约法》”,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

作出不少贡献。原因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实行的专制统治;《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人民并未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等角度回答。37.(1)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轻重

工业比例失调;企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发展时间短暂。(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2)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等。(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意

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可知,与1914年8月前相比,1914年8月至19

20年注册工业公司数量和资本总额都大幅增加,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根据材料一“1919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图示可知,轻工业占87%,重工业占13%,这说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结合所学可知,企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

;发展时间短暂。(2)原因:根据材料二“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援助”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人民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等。意义:根据材料二“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

答案第7页,共7页业建立起来”可得出,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材料二“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也较协调”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根据材料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可得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60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