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鲜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x,共(4)页,71.42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ca3c08c4f7bd5efa55c8b20db8cc1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高二政治(2021.2.2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永州某高中学校政治课堂上,同学们对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开展了激烈的讨论,以下是同学们观点,其中表述正确的是()①文化取决
于人们的主观需要②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物质载体可以离开精神产品④泰山的自然风景不属于文化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汉语盘点”一直坚持用字词勾勒年度热点,浓缩时代精神,联结语言文化,让人们在关心中国和世界的同时,体会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表明()①人既是
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②文化总会真实地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③文化源于时代,反映着时代的变迁④文化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位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琳琅村朱家大湾,是朱德故里景区的组成部分。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是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这说明()A.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故里景区要兼顾经济效益C.精神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5
.古语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②中国等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③第3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评选出
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中国电影④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以及15年的发展新蓝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8年国庆黄金周,各地纷纷把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与自然景观进行产品组合,既丰富了游客的产品内容,又让游客体验到精神上的享受,而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也带动了假日旅游市场
的发展。请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判断下列合理的传导顺序是()①资本涌入文化领域,推动了文化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研发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市场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催生出新型的产业和部门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增加A.①—②—③—④B.③—④—①—
②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7.习近平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西部地区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事业抓好。对于富口袋与富脑袋以及它们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①“富口袋”指的是要增加贫困居民的收入②“富脑袋
”是指要提升贫困居民文化水平③经济是基础,必须先富口袋才能富脑袋④文化是动力,必须先富脑袋才能富口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重视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实力大幅
跃升的同时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增强。这表明()①文化影响力是社会生活的基础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增强A.①②B.②③C.①D.③④9.中国人讲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西
方人则认为,“你敬我一尺是你怕我,我再欺负你一丈;你给我一滴水是神让你给我的,剩下的一瓶水也应该给我”。这表明()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特定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每一个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家的记忆,南北不味道各异,但都蕴涵着深深的爱。幼儿时,爱是母亲轻轻摇动的睡篮:少年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爱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菜,爱是一种
感恩…筷子为中国人用餐必备的饮食工具,乍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棍,但是却有着大爱的学问。由此可见()①家的味道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②人们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体验③筷子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④家的记忆源于
每个人对家的心理感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人是环境的产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环境
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A.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置身于文化环境中就能提升文化素养D.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2.2018
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述要求是基于()①特定的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
方式②价值观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③人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出来④价值观形成后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影响深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2020年11月18日,中共南京市委统战部发布通知,命
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6家为南京市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委此举是基于()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B.文化环境决定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C.人的精神活动总是离不开物质活动D.爱国主义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14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的这首《少年行》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被重新演绎。品读这首诗,我们可
以()①感受诗人意气风发、浪漫不羁的性格②培养健全的人格,丰富科学文化知识③把文学审美能力发展为文化素养的核心④激发自身斗志,为了理想去乘风破浪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5.前苏联诗人里德说:“文
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这告诉我们()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人们要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某地开展“创建书香校园,与文明同
行”共读一本好书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让孩子们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举办该活动是基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②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决定人们的文化素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7.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在中国乡村文化界享有盛誉。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者,谱写出一部边睡古镇的儒雅传奇。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是因为()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
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8.2020年10月31日-11月1日,第五届世界
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举行。本届论坛以“妈祖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妈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平台。此次论坛的举办()①进一步突出了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了妈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遵循各
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③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④推动了妈祖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新贡献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9.2020年11月24日,“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呈
现大量造型古朴、纹饰精美的铜镜,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仅吸引我国观众驻足细赏,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观众。材料表明()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不同民族的文
化之间存在着共性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既有“面对面”,又有“屏对屏”,还有乡村“大喇叭”,线上线下齐发动,飞人寻常百姓家……连日来,某县通过中心组专题集中学习、“宣讲小分
队”互动微学习、乡村“大喇叭”广泛学习、镇村干部“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到基层一线,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这体现了()A.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B.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C.全会精神是非意识形态的内容D.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具有一致性21.在202
0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上,本土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的展位前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参观者。泡泡玛特通过展示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IP形象,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同时,通过跨界IP合作,用中国的表达方式,让小众艺术品走进大众
的生活。泡泡玛特等盲盒IP"出海”启示我们()A.首先要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民族文化B.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C.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D.应保持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进步22.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外交斡旋、
协商谈判等方式追索返还流失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包括一尊制作于西周晚期且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于2018年12月11日回家了。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文化遗产是国
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④保护文化遗产能占据世界文化发展制高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2020年10月22日,第五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国的副部长张旭与东盟各国部长或代表围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落实2
019-2021年东盟-中国文化艺术合作工作计划,提升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品牌影响力,培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新的增长点进行深入探究。由此可见()①世界各国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②走向趋同是各国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③文化交
流应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④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离不开一定的载体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4.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如今,中医药扬帆起航,在海外蓬勃发展,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
“中”,我们必须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助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这主要告诉我们()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要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④要做中化文化传播的使者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5.下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④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造成了文化差异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26.非遗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我国开展的非遗扶贫工作聚焦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大领域。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更加看重产品的品质、样式与时尚度。非遗要走进现代生活,就必须敏锐把握住这一时代
变化趋势,在产品设计中融入现代审美。2018年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下,许多地方大力开展“非遗+扶贫”工作,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振兴传统工艺。截至220年6月,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2000所,带动非遗项目超2200个,培训了将近18万人带动近50万
人就业、2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知识,说明非遗扶贫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27.塞罕坝精神是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牧业为价值取向的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塞罕
坝三代人近56年发扬塞罕坝精神,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使当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去迹。随着绿色发展的提速,塞罕坝积极发展以森林为
主体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塞罕坝林场坚持合理种植,建立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每年收益过千万。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为202亿元。寒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和感动中国组委会分别授予2017年“地球卫
士奖”和“感动中国”团体奖,让塞罕坝人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塞罕坝精神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作用.(15分)2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比利时时曾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中国是东方
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
洲主张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1)中国茶和欧洲酒为什么可以兼容并存?(9分)(2)如何才能使中国茶和欧洲酒兼容并存?(8分)29.中国“和”
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和”文化的当代价值。(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