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 语文.docx,共(10)页,74.49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4785da4e9f7b9e7ae645a7de8ccc17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六校联合体第一次联合调研试卷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
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
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
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
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材料二: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自从《易经》上有了“修辞立其诚”一句话以后便常常连着用。连用久了,自然提到了“辞”字,便会想起“修”字,两字
连用,简直分拆不开。但是解说起来,终究还是修是修,辞是辞的,被人当作两个单词看。直到现在讲修辞还是如此。而各人对于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
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第一,是文辞还是语辞?这在过去,往往会回答你说:既然讲修辞,自然修的是文辞。但若略加考察,便知这只是崇尚文言时期的一种偏见。在崇尚文言的时期,人们往往轻蔑语体(口头语),压抑语体,贬称它为“俚语”“俗语”,而以
古典语为范围划分语言的类型。其实古典语在其出现的当时,也不过是一种口头语言,而所谓修辞又正是从这种口头语言上发展起来的。文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又常常是受口头语辞上流行的修辞方式的影响的。而文辞和语辞的修辞方式又十之八九是相同的。所以,必须坦白承认所
谓辞实际是包括所有的语辞,而非单指写在纸头上的文辞。何况文辞现在也已经回归本流,以口头语辞为达意传情的工具。而我们现在听到“演讲的修辞”云云,也早已没有人以为不是修辞了。这就是实际上已经把语辞认作修辞的工具了。那么,是修饰还是调整?这在过去,也往往会
回答你说:既然说修辞,当然说的是修饰。如武叔卿所谓“说理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隐,则宁质毋华可也。达意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蔽,则宁拙毋巧可也”(《读书作文谱》六),便是指修饰而说的一个例子
。这也只是偏重文辞,而且是偏重文辞的某一局部现象的一种偏见。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为着意和情,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既不一定是修饰,更不一定是离了意和情的修饰。以修饰为修辞,原因一是着眼于文辞,因为文辞较有修饰的余裕。二又着眼于华巧的
文辞,因为华巧的文辞较有修饰的必要。而实际,无论作文或说话,又无论华巧或质拙,总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在“言随意遣”的时候,有的就是运用语辞,使其所欲传达的情意充分切当一件事,与其说是语辞的修饰,毋宁说是语辞的调整和适用。即使偶有斟
酌修改,如往昔所常称道的所谓推敲,实际也还是针对情意调整适用语辞的事,而不仅仅是文字的修饰。当然,写说本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写说者同读听者的社会生活上情意交流的现象。从头就以传达给读听者为目的,也以影响到读听者为任务。对于读听者的理解、感受,乃至共鸣的可能性,从头就不能不顾到。那么对于
夹在写说者和读听者中间尽着传达中介责任的语辞,自然不能不有相当的注意。看它的功能,能不能使人理解,能不能使人感受,乃至能不能使人共鸣。(节选自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
实或客观规律的,它更注重主观性的表达,所以“修辞立其诚”的原则对它不是完全适用的。B.材料一中“修辞立其诚”的“诚”,是指名与实、言与行、表与里的统一,强调言辞要与客观实际、实践行动、内心所想保持一致。C.材料二认为古典语由口头
语发展而来,文辞修辞方式受口头语辞修辞方式影响,修辞方式基本相同,所谓辞应包含所有语辞。D.材料二中把“修辞”的“修”解作“调整或适用”,把“辞”解作“语辞”,界定了“广义上的修辞”,以区别于狭义修辞。2.根据两
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B.“写说”的目的是写说者把意思传达给读听者,让读听者理解、感受甚至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写说者相当注意语辞。C.语言是最重要
的交际工具,而且一直被使用,因而修辞十分必要,而修辞的本质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辞调控与适用。D.人们在作文或说话时,无论华巧或质拙,要想达到“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的最佳效果,离不开以语言优美为目的的修辞。3.下列事例,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修辞立其诚”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出现“跪求体”“哭晕体”,文风浮夸荒诞,令读者反感。B.《滕王阁序》凭借华美的文辞、抑扬顿挫的节奏、骈散结合的句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C.汉初文章有质朴畅达之风,有经世致用之功,折射出了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D.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写文章一定要符合
实际,远离空洞抽象,全党文风焕然一新。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以上两则材料都从“修辞立其诚”入手展开论证,但是论证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各自的论证侧重点。(6分)(二)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旗手刘建超爷爷悄悄地回到村里时,已经是半夜了。鬼子封锁了村子,不许村民外出,怕给山里的游击队送衣送粮。几个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被鬼子抓住,被吊死在村口的两棵大槐树下。村子里阴
森森的,死一般寂静,连狗都不敢叫了。爷爷端着一碗凉水,大口嚼着菜糖窝窝说,根据上级指示,组建了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我要做一面旗子,以后集中力量打击小日本鬼子。奶奶看看家徒四壁的屋子说,哪有可以做旗子的布料啊。爷爷挠着头,环顾了一下
,指着炕上的被子说,被面,妮子,就用这个被面做旗子吧,图样我都带来了。奶奶赶紧把被子抱在怀里,摇摇头。这红色的丝绸被面,是奶奶的嫁妆。是奶奶的姑父千辛万苦从杭州讨回来的,路上曾遇到土匪,还差点儿搭上性命,家里也就剩下这一条被子了。爷爷搂着奶奶的肩膀,说,妮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保证
,等打走了日本鬼子,我给你买十条比这还好看的被面,十条,妮子,你信不信?奶奶看着爷爷坚毅的眼神和自信的神态,相信了。那晚,爷爷用被子把窗户遮挡住,奶奶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旗子。爷爷兴奋地给奶奶规划着赶走小日本鬼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奶奶就在爷爷规
划的美好蓝图中,做好了这面旗子。天已擦亮,鬼子和白狗子随时都可能来搜查。爷爷身轻如燕,爬上了院子里的槐树,把做好的旗子藏在了树上的喜鹊窝里。等到傍晚,爷爷怀里揣着旗子,悄悄地从后山走了。可还是被鬼子的暗哨发现了。十几个鬼子、白狗
子开枪扫射,穷追不舍。爷爷身上多处负伤,跑到老鹰嘴,已无路可走,下面就是万丈悬崖。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爷爷咬着牙毫不犹豫纵身跳下山崖。等爷爷醒来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是浓密的树枝挂住了他。月亮很圆很亮,山风很野很凉。伤痕遍体的爷爷,艰难地挪动着,走不动就爬,终于把浸渍着鲜血的旗子送
到了游击队。爷爷成为游击队中的一名旗手。辽沈战役,爷爷所在部队的任务是攻城。团长问爷爷,准备好了吗?爷爷说,报告团长,准备好了,冲锋号一响,我保证把红旗插上城头,人在,旗在!信号弹升起,冲锋号吹响。尖刀队、突击队、爆破组、云梯组战士们鱼跃而出,冲锋向前,呐
喊声、枪炮声响成一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城墙上的敌军居高临下,密集的火力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爆破组把城墙炸开了豁口,云梯组架上了梯子,冲锋号再次响起。爷爷握着旗杆冲上了城头,侧面的暗堡里射来子弹,前面的几名战士倒下了。爷爷也手臂负伤,他转身把红旗贴在
城墙上,用胸膛紧紧压住旗杆,高喊着,冲啊!后面的几名战士都扑在爷爷的身上,护住了红旗。那场战役,爷爷的部队被授予“英雄团”的称号。爷爷是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爷爷奔赴朝鲜战场时已经是营长,那时奶奶已经怀了身孕。爷
爷对奶奶说,不管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叫他抗美!爷爷和战友们打光了子弹,拼弯了刺刀,砸光了石头,硬是没有让美国鬼子爬上山头。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妮子,我还欠你十条被面。父亲是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了“英雄团”的旗子。老山的总攻即将
开始,父亲带领的突击队却遇到了敌军布下的地雷阵。排雷,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父亲说,我们用双脚踵也要为大部队蹚出一条通道。共产党员站出来!突击队全体人员都站了出来。如同接力一般,战士们呐喊着祖国万岁、爸爸妈妈再见,举着军旗冲向
雷区。前面的战士倒下,后面的战士接过军旗继续向前冲击。父亲被炸飞了一条腿,失去了双眼,被炸成筛子般的“英雄团”旗子依然牢牢地操在父亲血迹斑斑的手中。今天,我站在受阅部队的方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大阅兵,我是一名光荣的军旗手。爷爷,父亲,我们走来了,你们
听到我们铿锵有力、排山倒海般的脚步声了吗?蓝天下,我手中的军旗格外鲜红!(原载于《北方文学》2021年第7-8期)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爷爷半夜时悄悄地回到村子,一是不想被鬼子发现,二是不愿意让村里人知道。B.“我
们”这一代旗手以“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显示了传承旗帜精神的坚定决心。C.父亲在南疆的战场上接过“英雄团”的旗子,这与他直接受到爷爷的影响、叫抗美有关。D.奶奶舍不得用红色被面做旗子,主要因为被面是丝绸织的,太珍贵了,还是嫁
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从大处着笔,以一家三代皆为旗手的故事来展现一个时代大主题,表面上是写红旗的接力,实则表现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B.小说多次运用铺垫,使下文相关故事情节显得真实可信,如写爷爷“身轻如燕”,他
跳下山崖时被“浓密的树枝挂住”就成为可能。C.小说开篇写鬼子封锁村子,残暴地杀死给游击队送粮的村民,既渲染了环境的阴森恐怖,更衬托出爷爷为了做旗子而勇敢无畏的精神。D.全文按时间的顺序来叙述故事,跨越三代人的故事,以旗子贯穿其中,主题集中而突出,叙事有条不紊,语言简
洁有力。8.这篇小说的段落很短小,甚至有的段落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9.小说对爷爷和父亲的故事叙述详略鲜明,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
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康祖,彭城吕人,世居京口。伯父简之,有志干,为高祖所知。康祖,虔之子也,袭封..,为长沙王义欣镇军参军,转员外散骑侍郎。便弓马,膂力绝人,在闾里不治士业,以浮荡蒱酒为事。元嘉..二十七年春,索虏托拔焘亲率大众攻
围汝南,太祖遣诸军救援,康祖总统为前驱。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虏众大至,奋击破之,斩伪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去县瓠四十里,焘烧营退走。转左军将军。太祖欲大举北伐,康祖以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周,沮向义之志,不许。其年秋,萧斌、王玄谟、沈庆之等入
河,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玄谟等败归,虏引大众南度。南平王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众八万骑,与康祖相及于尉武。康祖凡有八千人,军副胡盛之欲附山依险,间行取至。康祖怒曰:“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
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乃结车营而进。虏四面来攻,大战一日一夜,杀虏填积。虏分众为三,且休且战,以骑负草烧车营。康祖率厉将士,无不一当百,虏.死者太半。会矢中颈死,于是大败,举营沦覆,为虏所杀尽,自免者裁数十人。虏传康祖首示彭
城,面如生。胡盛之为虏生禽,托跋焘宠之,常在左右。二十八年,诏曰:“康祖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太半。猛气云腾,志申力屈,没世徇节,良可嘉悼。宜加甄宠,以旌忠烈。可赠.益州刺史,谥曰壮男。”(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五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3分)A.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B.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
C.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军寻至/亦何患乎D.吾受命/本朝清荡河洛/寇今自送/不复远劳王师/犬羊虽多/实易摧灭吾兵/精器练/去寿阳裁数十里/援
军寻至/亦何患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袭封,意为子孙承继前辈受封的爵位。与荫不同,袭封主要是爵位的承继,而荫却主要指子孙因先辈的功劳而获得封赏或者免罪。B.元嘉,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
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C.虏,本义是指战俘,引申为奴隶,奴仆,敌人,虏获,后也指蛮族。此处指战俘。D.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刘康祖死后被皇帝追赠益州刺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康祖是刘虔之的儿子,他熟习弓马,体力过人,在
乡里不经营产业,性格轻浮放荡,喜欢樗蒱、喝酒。B.元嘉二十七年春,北魏太武帝托拔焘亲率大众攻围汝南,宋文帝遣诸军救援,刘康祖总统众军为先锋。C.宋文帝担心被敌人包围,召刘康祖快速返回。刘康祖回军,离寿阳还有数十里处时,北魏永昌王库仁真率长安的兵马共八万骑,与刘康祖在尉
武相遇。D.刘康祖被箭矢射中脖子而死,宋军于是大败,宋军阵营沦陷,被魏军屠杀殆尽,自杀的有几十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军次新蔡,与虏战,俱前百余里,济融水。(4分)(2)上以河北义徒并起,若顿兵一
周,沮向义之志,不许。(4分)14.选文是如何在刘康祖与副将胡盛之的对比中表现刘康祖的“忠烈”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念奴娇·上章乞休致,戏作
念奴娇以自贺杨万里老夫归去,有三径、足可长拖衫袖。一道官衔清彻骨,别有监临主守。主守清风,监临明月,兼管栽花柳。登山临水,作诗三首两首。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且说庐陵传盛事,三个闲人眉寿。拣罢军员,归农押录,致政诚斋叟。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15.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径”,此指归隐者的住所。运用“三径”的典故写出主人公的隐逸之乐与高洁之行。B.“主守清风,监临明月”与辛弃疾的“管竹,管山,管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表达的是与清风明月相伴的乐趣,凸显隐逸之乐。C.“作诗三首两首”“三个闲人眉寿”等词句表
现了杨万里诗词清新淡远的风格。D.“休说白日升天,莫夸金印,斗大悬双肘”寄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高官厚禄、功名显贵的漠视。16.这首词最后两句“只愁醉杀,螺江门外私酒”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分。(6分)(1)古人常在诗文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离骚》中“▲,▲”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2)李白《蜀道难》中体现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句子:“▲,▲。”(3)《客至
》中“▲,▲”写了杜甫所居的成都浣花溪草堂春水绕茅舍,但有群鸥来,这是“无人至”的意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
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的解释性命题。《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小说的大结构。以▲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全
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的艺术世界。时至今日,围绕小说《红楼梦》而
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莫衷一是精心谋划扑朔迷离高深莫测B.见仁见智精心谋划眼花缭乱深不可测C.见仁见智惨淡经营扑朔迷离深不可测
D.莫衷一是惨淡经营眼花缭乱高深莫测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B.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
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C.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D.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学现象”,体现了广
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广义言之,我们都在摸象,印度人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启发我们,我们
不能一次就摸遍大象的全身,要不停地摸下去。你摸到局部,最好能摸遍每一部分,如果不能,把每一个盲人摸到的那一部分集合起来,局部是过程,①。有人说:“你挨过饿没有?没挨过饿的人,不配跟我谈人生。”有人说:“你经历过战争没有?没经历过战争的人,
②。”其实,③,“战争”也只是历史的一部分,局中人更应该知道局外。大家一起摸象,摸到一条腿也是贡献,但是不能攻击一同摸象的其他人。想起蒋捷的那首词,《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
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少年,享乐;中年,奋斗;老年,豁达,各有收获。或者,少年,家宅;青年,旅社;中年,湖海;老年,星月,也各有收获。只要不是太愚昩,终究能把管子、扇子、萝卜、柱子、绳子,还有一面墙,像
拼积木一样拼出一头象来。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不用故事,用诗词,充满感情,读者几乎忘记思考,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B.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他不用故事,而用诗词,充满感情地回顾,读者几乎忘记思考。C.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
顾,他充满感情地回顾,不用故事,用诗词,读者几乎忘记思考。D.他用诗词,不用故事,充满了感情,读者几乎忘记思考,这首词可以算是他的摸象回顾。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
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赞美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典雅清幽、温润恬淡;有人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志洁行廉、正直坚贞。荷既有柔的秀美,又有刚的壮美。所以
,老子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