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崇仁一中、广昌一中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PDF版含解析.pdf,共(13)页,822.4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cb3e30303a2410f6a75708218a9dd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崇仁一中、广昌一中、金溪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总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
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不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不但要懂得外国革命史,还要懂得中国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
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
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
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
,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删改)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
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这方面,恩格斯同样
作出了重大贡献。在1872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
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后来在多部著述和多封书信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丰富、发展了他和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他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
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特别是在恩格斯的晚年,他在一系列书信中深刻阐明了马克2思主义
是发展着的理论的重大观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如
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关于未来新社会的特征和原则,他深刻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是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列宁曾经对恩格斯的这些重要思想给予高度赞扬:“恩格斯在谈到他本人和他那位著名的朋友时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经典性的论点异常鲜明有力
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往往被人忽视的那一方面。而忽视那一方面,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会破坏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今天,我们学习恩格斯,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摘编自任晓山《今天我们应该向恩格斯学习什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做工作必须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不能单凭热情去做事。B.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它是不断发展且开放的。C.任何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且具有完全不同
的形式和内容。D.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教条主义,因此我们不应该死记硬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3分)A.毛泽东认为“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他从横向上指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发展未来。B.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优越。C.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共产党宣言》中部分言论虽然不合时宜,但它所阐述的一般原理依旧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D.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其中包括习
近平等人的思想。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B.《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C.《周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D.《礼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
思路。(4分)5.两则材料在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上有何侧重?请结合当下中国实际分析其内3在联系。(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关(节选)鲁迅①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
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在城根下慢慢地绕着。他想爬城。城墙倒并不高,只要站在牛背上,将身一耸,是勉强爬得上的;但是青牛留在城里,却没法搬出城外去。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出世,老子自己也想不到会有这玩意。总而言之: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
有法。②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四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③“站住!”几个人大叫着。④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⑤“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
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⑥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地说,“我记性坏……”⑦“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
先生在城圈边溜溜?”⑧“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⑨“那很好!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⑩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
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了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⑪老子休息一会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人们。同来的八人之
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账房和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⑫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在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
侧着耳朵听。只听得他慢慢地说道: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⑭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⑮“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⑯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磕睡来,哗啷
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⑰老子仿佛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
讲学的人,倒格外的受苦。⑱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斜,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就加上一句道:4⑲“完了!”⑳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
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㉑于是老子被送到厢房里休息。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㉒“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
蛆一场哉。阿是?”书记先生道。㉓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晚了,要明天才开手。㉔代表们认这结果为满意,退出去了。㉕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㉖“为了出关,我
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㉗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声明他立刻要走的意思。㉘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
牛加鞍。㉙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节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想爬墙出城,一
改往日老子哲学大家的形象,凸显了老子的顽皮可爱,也体现了老子怕被留下和想离开的决心。B.没能顺利爬墙出城反而被巡警当作小偷,“一动不动”写出了老子作为一代哲学大师折了风骨之后的从容和淡定。C.老子的讲学,听讲的人并无心听,讲学的人也无心讲,双方都只是在完成各自
的任务,只需要一个讲学的结果。D.“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大纯粹”,明明是自己没有听,却说是因为语言的障碍没有记录,表现了众人的虚伪。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倘要搬,得用起重机,无奈这时鲁班和墨翟还都没有
出世”,青牛无法自己爬墙出城,由此联想到起重机,远古背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B.大家因为讲学结束而表现出的欣喜与前面想听讲学的热情形成强烈对比,将众人的惺惺作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强烈的幽默效果传达出强烈的讽刺意味。C.“老子还没
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所用动词非常精炼,一个“扛”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巡警的粗鲁和对知识分子的蔑视。D.鲁迅借用春秋笔法,通过描写老子及其学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使帮闲文人鼓吹的“以自我
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论调不攻自破,达到教育人民的目5的。8.小说取材于“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对其进行“新编”,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简要概括。(6分)9.鲁迅的杂文常常使用讽刺的手法,这有力地突出了作品的现实批判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
篇文章具体用了哪些讽刺的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
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
大乎?汝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
:“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
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节选自《说苑·建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
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B.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C.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
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D.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6A.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
长辈的称呼。文中指曾子的父亲。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不同。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意思相同。D.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
夷,后来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皙脾气暴躁,仅因儿子锄草时不慎斩断了瓜苗的根,便拿起大棍击打儿子,致使儿子倒地,不省人事。B.孔子对曾参被父亲用大棍打却不知道躲闪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认为曾参的做法会使他的父亲陷入不义。C.孔子认为东夷女子在其丈夫死了之后,虽然没有再次出嫁,但纳私婿的做法也不符合贞节的本义。D.孔子认为子路很有才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将不会有人能超过子路,但喜欢长剑并不能
帮助他提高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2)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14.孔子劝子路学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留别南昌诸友翁卷衰颜怕被青铜见,病骨堪同瘦鹤群。出久并荒幽径菊,未归长忆满山云。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于客舍闻。万柳百花好
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注】翁卷,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7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此诗当为诗人客居南昌所作,其时他正欲返回家乡,故以此诗寄寓离别之情。B
.颔联中作者对幽径菊荒的想象及对家乡山云的回忆,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已久。C.颈联以“春风”“夜雨”点明时令,意在表现时光流逝之快,转瞬又是一年。D.尾联以乐景写哀情,用万柳百花之乐景衬凌乱愁绪之哀情,达倍增其哀效果。16.请结合全诗
,概括作者所写之“愁”的内涵。(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论语·雍也》用辩证观点阐述“文”“质”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归途艰难和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对自我才华的肯定与自信;“________
________”一句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愤慨和不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确定的全书枢纽、着力塑造的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的艺术形象。托尔斯泰塑造卡秋莎·玛丝洛娃的确是煞费苦心的。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让她进入一个①的生活的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有的用语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动,有的用意念。这种②的联系,不仅烘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浓郁地透射出时代特征和社
会气氛。一方面是令人窒息的无穷苦难,一方面是灵魂糜烂的荒淫与无耻!玛丝洛娃的苦难不断加深,她性格的复杂特征也愈益豁露出来。她处身于社会的最下层,却又自认为高出于其他苦难人之上。她天资聪颖,阅历丰富,能看
清许多残酷的社会现象,识透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但有时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轻信别人的③,结果受骗上当。她在苦难的深渊中感到绝望,以致自暴自弃,但这样也只是为了要麻痹自己,要不然她就无法生活下去。这一情况也说明天性纯洁
的卡秋莎并没有完全堕落,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托尔斯泰塑造的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怀着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请以“托尔斯泰”为开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三个短句。(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8(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雨,
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便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下来,形成了雨。因此,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云中水汽充沛、上升气流运动以及足够多的凝结核或冰核。人工增雨
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来增加凝结核,比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也可利用声波、飞秒激光、带电粒子等手段,来促进水汽凝结、云滴碰并增长等云雨转化过程,②。高空的云居然还有“冷暖”之分。由于冷云(云
内温度在0℃以下)和暖云(云内温度在0℃以上)的降水机制不同,对不同“冷暖”的云进行人工增雨,使用的催化剂也是不同的。对冷云的人工增雨,传统方式通常是播撒碘化银、干冰等成冰剂或制冷剂,增加云中冰晶浓度,以弥补云中冰核的不足,达到降雨或增加雨强的
目的。③,则通常是向云中播撒盐粉等吸湿剂,使云中迅速形成一批大云滴,它们能通过碰并过程迅速长大成雨滴,“过度肥胖”的它们“体重”暴增,上升气流给的支撑终于抵不住重力的作用,只好掉了下来,形成了降雨。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词
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B.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C.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D.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22.请在文中横线处
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参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一则寓言说,每个人都在背负大木头前行,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
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小,行路也更轻松。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背负大木头的人用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负重前行路难行,然而世间之事,绝无轻轻松松就
能成功的。读了上面的两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1崇仁一中、广昌一中、金溪一中高二第二次月考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B“它是不断发展且开放的”此句中“它”指的是“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而原
文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2.DA.“横向”错,“今天、昨天和未来”是纵向的解说。B.“由此可以得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优越”错,原文强调的是“未来新社会的特征和原则”,不能得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优越。C.“《共产党宣言》中部分
言论虽然不合时宜”错,材料二是说“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3.C材料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A.意思是,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这段话中,老子论述了未雨绸缪、未兆易谋的道理,告诫人们要见微知著,在险情发生之前采
取措施,防微杜渐。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B.强调胸怀天下的读书人,必须修炼自己的胸怀、眼光、见解与决心。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C.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符合材料二的观点。D.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强调获得知
识的方法。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4.(1)首先亮明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与时俱进是其鲜明品格和理论品质”;(2)然后引出恩格斯的重大贡献,并列举事例加以证明。(3)最后指出今天我们学习恩格斯的意义。(4分,答出一点
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5.(1)材料一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2)材料二强调向恩格斯学习,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3)内在联系:学习马克思
主义理论是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中国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是方法,这样,才能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4分,侧重点每点1分,内在联系2分)6.B“从容和淡定”错,应是“尴尬与局促”。(3分)7.C“对知识分子的蔑视”言过其实,只能看出对老子不够尊重
。(3分)8.①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②讽刺当时已病重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崇尚空谈、不务实事的社会现象。③批评了上层社会对于学问的冷漠轻视。④指出玄学清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⑤反思了知识分子脱离生活实际
的状态。(6分,答出其中任意四点给满分)9.①漫画法。“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②对比法。大家开始时想听讲学的热情和后文众人的2敷衍态度形成对比,突出了众人对于学问的冷漠轻视。③托物法。《税收精义》这一书的设定,具有幽默效果,反映了关
官对于文学哲理没有兴趣,只关注官场和自己的利益。④反说法。“他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中“哲学的脑袋”,似褒实贬,表达作者的讽刺和挖苦。(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10.A(原文标点为: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
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3分)11.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的“委”是舍弃,“如土委地”的“委”是散落。)(3分)12.D(“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错,孔子并没有对子路“好长剑”提出反驳,只是说子路回答的“好长剑”,不是他
问的问题。)(3分)13.(1)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事:侍奉,索:寻找,侧:身边、身旁各1分,句意1分)(2)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动,谁知道你是把
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释:放弃、舍弃,庸:哪里、谁,用……为:把……当作,各1分,句意1分)14.①以国君缺少谏臣、读书人缺少益友的危害和狂奔的马离不开马鞭,弓弩离不开校正器来说明人接受规劝就会圣明
的道理;②指出学习并注重请教便会获得成功,不学习不读书将会濒临刑罚的边缘来证明学习的重要性;③即使天资很好,也要通过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优秀。(每点1分,意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曾参在瓜地除草时不小心斩断了瓜根。(他的父亲)曾皙非常生
气,拿起大棒就打他,曾参扑倒在地,过一会才苏醒,他很快就爬起来,上前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父亲,您费力教训我,有没有受伤?”(于是)退到屏风后面边弹琴边唱歌,想让父亲听见他的歌声,让父亲知道他身体平安无恙。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告诉门下弟子说
:“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参自认为没有犯错,便托人向孔子谢罪。孔子说:“你没有听说瞽叟有个儿子名叫舜吗?舜侍奉父亲时,凡是父亲想找他来使唤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在身边的,但是父亲想找他来杀掉时,从来没有找到过。小的杖刑他就等着挨打,大的杖刑他就跑掉,以躲避
父亲的暴怒。如今你却把身体给父亲等待他的暴怒,站在那里不躲开,以自己的死来使你的父亲陷入不义,哪样的不孝比这更大呢?你难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吗?杀死天子的百姓,该当何罪呢?”凭着曾参这样的人才,又是孔门的弟子,有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矩
,实在很难啊!孔子对子路说:“你爱好什么?”子路说:“爱好长剑。”孔子说:“不是问的这个,凭着你的才能,再进一步学习,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说:“学习也有好处吗?”孔子说:“国君没有直言规劝的臣子,政治
就会有缺失,读书人没有能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奔的马不能放开马鞭,使用弓弩不能离开校正器。木料经墨线一弹就能取直,人接受规劝就能圣明。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诋毁仁义,厌恶读书人,就将濒临刑罚的边缘。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自然端直,砍伐下来做成
箭射出去,3能穿透犀牛皮,又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如果)在箭的尾部装上羽毛,将箭头磨得十分锋利,那它射得不是更深吗?”子路弯腰拱手说:“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子路向孔子问道:“请求舍弃古代的学问而随
我的心意行动,可以吗?”孔子说:“不可以。从前,东夷人人仰慕中原的礼义,有女人死了丈夫,就为她接纳一个未正式结婚的丈夫,终身不出嫁。不嫁虽说是不嫁,但已经不是贞节的本义了。苍梧有个弟弟,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请求与哥哥交换。忠诚虽说是忠诚,但不符合礼义。现在你想要放弃古代的学问而随自己的心意行
动,谁知你是把错误的当成正确的,还是把正确的当成错误的呢?做一件事情开头不谨慎,以后即使要悔改,那将是很难的啊!”15.C曲解诗意,该联意在渲染凄凉氛围,表现作者伤感心境。(3分)16.①容颜衰老,病重体弱之愁;②离家日久,思乡盼归之愁;③告别良友,依依不舍之愁;④离留两
难,无从排解之愁。(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分)17.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3)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6分,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
得分)18.①五光十色②千丝万缕③花言巧语(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1:托尔斯泰把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确定为全书的枢纽,着力塑造这个艺术形象,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示例2:托尔斯泰着力塑造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形象,把她确定为全书的枢纽,使
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4分)20.托尔斯泰塑造的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的呐喊。(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迷人
的这一艺术形象”改为“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二是成分残缺,在“我控诉”后面加“的呐喊”。(4分)21.D(文中“过度肥胖”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引用、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C项表示强调;D项表示特殊含义。(3分)22.①要形成降雨②最终形成降雨③对暖云的人工增雨(每空2分,共6分,意对即可)
23.(60分)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给出材料,第二部分给出任务和要求。材料由一句名言和一个寓言故事组成,两则材料基本上是同质材料,但有同有异。第一则引用《论语》中曾参的话,考查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则借助寓言形象说理,引导考生思考人
生,思考自我发展。本题紧扣时代脉搏,既关涉青年学子自身,也关涉社会、民族,大气又接地气。两则材料审题上并未太为难学生,考生都有话说,但把话说好却并不容易,拿高分更不易,考生需要表现自己价值取向以及思考的广度、深度。这也是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高考作文,功夫在平时
,只有注重阅读积累和思维训练,方4能在高考中从容不迫。参考立意1.负重前行,方得始终。2.负重前行,方跃鸿沟。3.负重前行,向阳而生。4.少年轻松,人生平庸。5.没有负重就没有跨越。6.用你的负重给未来搭
桥。负重前行,方得始终人一出生,身上便有了无形的“大木头”,人们背着大木头前行却各有各的选择:有人选择抛弃;有人为轻松些选择将大木头越削越短;有人则默默无闻,始终负重前行。然而材料告诉我们,只有负重者才可以凭自身力量跨越沟壑。其实这所
谓的“大木头”,就是我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啊!一个人始终将责任放在心上,不断砥砺行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时,便会用自己超出旁人的能力化解。其他人嫌弃这责任太沉重,便不断地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遇到问题时自然只能低头叹息。曾参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肩负这“任重”方能达到先贤指明的“道远”,压在身上的大木头就仿佛是无形的生活压力,不断地压迫自己,有的人不堪重负,倒下,却没能再站起来;有的人选择忽视逃避,
做了一个只会放弃自己的人;能承受住压力并勇敢前行的人是胜者,是令人敬佩的。虽然负重和减重前行的人在前期并没有差别,但到最后,胜利的人是负重者。日本颓废派作家太宰治在其作品《人间失格》中写道:“生而为人,我很遗憾。”为什么要遗
憾?太宰治的遗憾,是在认清了人之本性和社会现实中的虚假、黑暗与冷淡之后的遗憾,他多次自杀未遂,最终还是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许就是不堪重负倒下的例子吧。可认识到现实残酷的人不止他一个,为什么他不堪重负而死了呢?勾践遭受亡国之痛,却能卧薪尝胆;司马迁遭
受宫刑,却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古代女将花木兰,迫于家庭“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承担起替父从军的责任,以区区女儿身竟混迹军队中12年,还成为了将军;宋濂担起求学的责任,手冻僵也要继续,一日三餐,只吃两餐,且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无慕艳意;匡衡家里穷,点不
起油灯,便凿壁偷光;马丁·路德·金多次受到死亡威胁,几乎在监狱度过半生,却仍然初心不改;海伦·凯勒盲聋哑,却以自己坚强的意志书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这些人中,哪一个不是忍辱负重,哪一个不是负重前行,这些人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度过人生呢?负重前行是给自己施
加一种无形的压力,是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是一种期望,也是一种信仰。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方得始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