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5)页,1.22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0908b84e3bf9d45cd66541525e2ab3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化学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l~35.5Fe~56Co~59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考古研
究员通过14C测定化石年代,14C与12C化学性质不同B.3O是含有极性键的弱极性分子,它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顺丁橡胶硫化就是聚异戊二烯中的碳碳双键打开与硫形成二硫键D.利用2CO合成高级脂
肪酸的甘油酯,实现无机小分子向有机高分子的转化2.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A.用电子式表示2Cl的形成过程::ClCl::Cl:Cl:+→B.2ClO的球棍模型:C.用电子云轮廓图示意p-pπ键的形成:D.制备芳纶纤维凯芙拉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跃上的热水清洗B.滴定接近终点时,用锥形瓶内壁接取滴定管尖嘴上的标准液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加垫陶土网,以防止仪器炸裂D.NaCl晶体中含有少量KNO₃杂质,可以用冷却结晶法来提纯4.镁和铝都是较活泼
的金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2800Mg2RbClMgCl2Rb++℃,说明还原性:MgRbB.第一电离能:()()11MgAlIIC.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态2MgCl制取金属MgD.将3AlCl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中含有()3AlOH5.下列表示
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AgI沉淀中加入0.1mol·L-12NaS溶液:()()()()222AgIsSaqAgSs2Iaq−−++B.向3NaHCO溶液中加入过量()2CaOH溶液
;223838Ca2OH2HCOCaCOCO2HO+−−−++=++C.向()2C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的2SO:223ClOSOHOHClOHSO−−++=+D.用铜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2222Cl2HOHCl2OH−−+++电解6.某化合物通过
界面埋入可以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稳定性,其结构如图。X、Y、Z、W、M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X与Z的原子序数之和与W的原子序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极性:33XZWY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XC.2YZ
和2WY的VSEPR模型名称相同D.与M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周期元素还有2种7.使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证明2SO是酸性氧化物B.用装置乙验证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乙烯C
.在氮气的稳定气流中,用装置丙测定232NaCOHOx中结晶水的数目D.用装置丁实现钢闸门的电化学防腐8.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A提高4KMnO溶液的氧化性用草酸酸化4KMnO溶液B判断2H
S与3CHCOOH酸性强弱在醋酸铅稀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观察现象C验证3KI溶液中存在平衡:32III−−+向盛有3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苯和3AgNO溶液,溶液分层,上层溶液变紫红色,下层有黄色沉淀生成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3NaHSO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22HO溶液,观察实验现象9.研究证明“惰性”的超临界二氧化碳(2sCO)流体在输送过程中也会腐蚀金属管道。模拟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和在Fe界面及非界面处2sCO反应过程的相对能量对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非界面处,超临界2CO发生的反应2223COHOHCO+=为目发反应B.由*2CO与*2HO生成*23CO−的反应速率小于生成*3HCO−的反应速率C.2sCO腐蚀铁的总反应为**2232Fe
COHOFeCOH++=+D.Fe能促进“惰性”2sCO的活性,起催化作用10.Co是磁性合金的重要材料,也是维生素重要的组成元素。工业上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单质Co并获得副产品盐酸(A、B均为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A膜为阴离子交换膜,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B.若去掉A膜,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不变C.当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产生11.2L2OD.若产品室()HCl0.2n=mol,阴极溶液质量减少13g11.3FeF是制备硫化物全固态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的原料。
一种制备3FeF材料的微型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时要用到烧杯、玻璃棒B.“系列操作”得到的滤液,可再采用分液的方法循环利用C.“反应器”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制备3FeFD.乙醇和硝酸不能存放在同一个橱柜中12.Co、H、O形
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1。晶胞沿竖直方向向下的投影图如图2,其中H被遮挡未画出。已知晶胞参数198a=pm,588c=pm,1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中Co的配位数为4B.晶体中存在2O−和OH−两种阴离子C.晶体的化学式为2HCoOD.晶体密度230A92231985
88102N−=g·cm-313.纳米二氧化钛催化剂可用于工业上合成甲醇:()()()23COg2HgCHOHg+H,按投料比()()2H2COnn=.将2H与CO充入VL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
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H,123pppB.达到平衡后,再按照()()2H2COnn=加入气体,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C.恒温恒容下,向M点容器中再加入2mol3CHOH、3molCO,则平衡移动B.1T℃
、3p压强下,Q点对应的vv正逆14.室温下,23NaCO体系中各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23NaCO0.1c=起始mol·L-1的体系中,研究2Mg+在不同pH时的可能产物,()2Mgc+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曲线Ⅰ的离子浓度
关系符合;()()()22sp2MgOHMgOHccK+−=,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223sp3MgCOMgCOcc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1,可求得()10.25a223HCO110K−=B.由图2,初始状态pH11=,()2lg
Mg6c=−时,无沉淀生成C.由图2,初始状态pH9=、()2lgMg2c+=−时,平衡后溶液中存在()()()23323HCOCOHCO0.1ccc−−++=mol·L-1D.由图1和图2,初始
状态pH8=、()2lgMg1c+=−时,发生反应:23322Mg2HCOMgCOCOHO+−+=++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14分)乳酸亚铁晶体()322CHCHOHCOOFe3HO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在空气中易潮解和氧化,可由乳酸(3
OH|CHCHCOOH)与3FeCO反应制得,而乳酸可由聚乳酸得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化学解聚方法,先由废旧聚乳酸餐盒制得乳酸,再与碳酸亚铁反应可得乳酸亚铁晶体。已知:①乳酸亚铁晶体易溶干水,难溶于乙醇;②乳酸是淡黄色粘性液体,与乙醇、水混溶。Ⅰ.废旧聚乳酸
材料的解聚(装置如图1)①分别取一定量的NaOH、无水乙醇和白色聚乳酸餐盒碎片,装入锥形瓶,加热解聚;②待反应完毕,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然后加热浓缩,得到淡黄色粘稠状液体和少量白色不溶物;③往②所得混合物中加入20mL无水乙醇并搅拌均匀,静置、
过滤,弃去白色不溶物。(1)步骤③加入20mL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Ⅱ.碳酸亚铁的制备(装置如图2)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气密性,按图示添加药品;②打开K,调节三通阀;③启动电磁搅拌器,再次调节三通阀,
制取碳酸亚铁;④关闭K,将C中物质分离提纯,获得碳酸亚铁固体。(2)装置D可盛适量的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3)步骤②、③调节三通阀的位置依次为______(填标号)。Ⅲ.制备乳酸亚铁晶体将制
得的碳酸亚铁加入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再加入适量乳酸溶液。经系列操作后得到产品。(4)制备乳酸亚铁晶体时,再加入适量乳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Ⅳ.测定样品中铁元素的含量称取5.6g样品,灼烧至完全灰
化,加盐酸溶解配成25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然后加入1~2滴淀粉溶液,用0.1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测得消耗标准溶液25.00mL。(已知:2222346I2SOSO2I−−−+=+
)(5)滴定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滴定过程中,若振荡时锥形瓶内部分液体溅出,测定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16.(15分)利用不锈钢酸洗污
泥(主要含NiO、23CrO、23FeO及少量CaO、2SiO等)和铁泥(主要含Fe和Cr的氧化物及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备4CrPO和金属Ni的工艺如下:已知常温下部分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表所示:物质4Cr
PO4FePO()342FePO()3CrOHNiSFeSspK232.410−221.310−361.010−31610−241.010−186.310−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Ni原子核外有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2)滤渣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
化学式)。(3)从安全角度说明对滤液②进行加水稀释后再还原的目的:____________。(4)“沉铬”工序中加入34NaPO后,溶液的pH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情况,从化学平衡角度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5)“氧化”中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试剂X可选用______(填化学式)。(6)电解(惰性电极)时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镍溶液,在______极得到镍单质,电解产物中______(填化学式)可以循环使用。
17.(14分)2-氨基-3-氯苯甲酸(J)是一种白色晶体,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制备流程如图:已知:①(苯胺呈碱性,易被氧化);②。回答下列问题:(1)E中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E的名称为__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④和⑤的顺序不能对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H中除了磺酸基,还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4)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5)符合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a.可与3FeCl溶液
发生显色反应b.可发生银镜反应c.完全加氢后有两个手性碳原子18.(15分)近年来丙烯的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由丙烷直接脱氢或氧化脱氢制备丙烯,反应历程如下:反应Ⅰ(直接脱氢):()()()38362CHgCHgHg+1H反应Ⅱ(氧化脱氢):()()()()382362
2CHgOg2CHg2HOg++2236H=−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2O和2CO,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2)在烷基镓催化剂的作用下,丙烷直接脱氢制丙
烯的反应历程中相对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点,如38CH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38CH):①1H=______。②该反应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③已知键能:()CH416E−=kJ·mol-1,()HH436E−=kJ·
mol-1,由此计算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的能量为______kJ。(3)温度为1T、压强恒为180kPa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38CH和Ar的混合气体,容器内仅发生反应Ⅰ,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判断,达到平衡后“通入Ar”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温度为1T时,38CH的平衡转化率(α)与通入气体中38CH的物质的量分数(x)的关系如图a所示,计算1T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pK=______kPa(用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4)温度为2T时,在
刚性密闭容器中按分压比()()()382CH:O:Ar2:1:17ppp=通入混合气体,各组分气体的分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在反应一段时间后,38CH和2O的消耗速率比小于2∶1的原因为____________;其中表示2H分压的曲线为______(填标号)。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BBBAADCCADDACC1.B【解析】14C与12C互为同位素,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是核外电子数
及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A错误;《选择性必修2》P53—3O分子有极性,但很微弱,所以它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正确;《选择性必修3》P144—顺丁橡胶是以1,3-丁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将其与硫等硫
化剂混合后加热,硫化剂将聚合物中的双键打开,以二硫键等把线型结构连接为网状结构,得到既有弹性又有强度的顺丁橡胶,而聚异戊二烯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C错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不是有机高分子,D错误。2.B【解析】2ClO的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162122=−=、价层电子对数
224=+=,故中心原子氧原子为3sp杂化,2ClO空间结构为V形,不是直线形,B错误。3.B【解析】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应立即用酒精清洗,70℃以上的热水会烫伤皮肤,故A错误;给试管加热时,不需要垫陶土网,可以直接加热,故C错误;3KN
O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除去NaCl中含有的少量3KNO的方法是配成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不能冷却结晶,故D错误。4.A【解析】反应2800Mg2RbClMgCl2Rb++℃能发生不是因为还原性:MgRb,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还原
性:MgNaRb,反应能发生是因为Mg的沸点高于Rb,故A选项错误;Mg、Al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第Ⅱ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所以()()11MgAlII,故B选项正确;Mg比较活泼,工业上
用电解法制取镁,即电解熔融态2MgCl制取金属Mg,故C选项正确;3AlCl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由于水解吸热、盐酸易挥发,加热促进3AlCl水解,将AlCl₃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中含有()3AlOH,故D选项正确。
5.A【解析】向AgI沉淀中加入0.1mol·L-12AgS溶液,AgI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2NaS,A正确;()2CaOH过量,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CaOHHCOCaCOHO+−−++=+,B错误;()2CaClO具有氧化性,2SO具有还原性,二者在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不符合事实,C错误;铜是活性电极,作阳极时,铜优先失去电子,D错误。6.D【解析】X(N)Y(O)Z(F)W(S)M(K)3XZ为3NF,3NF的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513342−+=,孤电子对数为1,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3WY为
3SO,3SO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23332−+=,孤电子对数为0,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属于非极性分子,故极性:33XZWY,A错误;常温下2HO为液态,HF和3NH为气态,所以水的沸点最高,即Y
的简单氢化物沸点最高,B错误;2YZ为2OF,2WY为2SO,2OF的中心原子O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12242−+=,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2SO的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22232−+=,VSEPR模型为
平面三角形,C错误;K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与其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还有Cr、Cu两种D正确。7.C【解析】223NaSO与盐酸反应生成的2S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盐酸具有挥发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
2SO是酸性氧化物,A项不符合题意;石蜡油受热分解产生的乙烯、丙烯等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的是()乙烯,B项不符合题意;在氮气的稳定气流中,232NaCOHOx受热分解失去的结晶水被
无水2CaCl吸收,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232NaCOHOx的质量差来计算232NaCOHOx中结晶水的数目,C项符合题意;利用电化学保护法中的外加电流法实现钢闸门的电化学防腐,钢闸门应该作阴极,辅助电极作阳极,D项不符合题意。
8.C【解析】草酸具有还原性,会将高锰酸钾还原,A错误;2HS与醋酸铅反应生成3CHCOOH和PbS沉淀,与酸性无关,B错误;向盛有3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苯,溶液分层,苯的密度比水小,上层溶液(苯层)变为紫红色.说明苯萃取出了2I,
加入3AgNO溶液后,下层溶液(水层)出现AgI黄色沉淀,说明水层中含有I−,故溶液中存在平衡:32III−−+,C正确;3NaHSO与22HO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到结论,D错误。9.A【解析】非界面处23HCO的相对能量高于2CO和2HO,0H,所以此状态下该反应为非自发
反应,2sCO保持“惰性”,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生成*23CO−的活化能大于生成*3HCO−的活化能。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发生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反应就越难发生,相应的反应速率就越慢,故由*2CO与*2HO生成*23CO−的反应速率小于生成*3HCO−的反应速率,B正确
;从铁表面在自身腐蚀中的作用机理图看:反应的结果生成3FeCO和2H,所以判断发生反应2232FeCOHOFeCOH++=+,C正确;从2sCO反应过程的相对能量对比图可知,在Fe界面反应能垒为0.67eV,而非界面处能垒为2.17eV,且Fe界面生成*3HCO−为自发反应
,所以Fe能促进“惰性”2sCO的活性,起催化作用,D正确。10.D【解析】由题图可知,Co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eCo+−+=,石墨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22HO4eO4H−+−=+。氯离子透过
B膜进入产品室,故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阳极生成氢离子,氢离子透过A膜进入产品室,故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A错误;若去掉A膜,则阳极室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此时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Cl2eCl−−−=,发生改变,B错误;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
知,当电路中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产生2O的物质的量为2mol0.54=mol,由于题干未告知气体所处的状态,故无法计算其体积,C错误;若产品室()HCl0.2n=mol,则阴极室有0.2mol氯离子透过B膜进入产品室,析出0.1molCo,阴极室质量减少0.
1mol59g·mol-10.2+mol35.5g·mol-113=g,D正确。11.D【解析】“混合溶液”由HF和乙醇组成,HF腐蚀玻璃,因此应选用塑料烧杯盛放,故A错误;“系列操作”得到的滤液中含有乙醇和硝酸,可利用沸点差异采用蒸馏分离回收,故B错误;温度过高导致硝酸铁分解,同时
乙醇大量挥发,不利于产物的生成,故C错误;乙醇和硝酸分别属于有机醇类和强氧化性酸类,两者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存放在同一橱柜中,故D正确。12.A【解析】以右上方3Co+为例,被8个并置晶胞共用,下方连3个氧原子,上方连3个氧原子,故Co的配位数为
6,故A错误;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的微粒数目:3Co+位于晶胞顶点和棱上,一个晶胞中含有3Co+的数目为11112244236612+++=,由图可知含有2个OH−和2个2O−,则晶体的化学式为2HCoO,故BC正确;()AA5911622NMmNN++==gA922N
=g,()22103319810cm22Vac−==1058810−cm,所以,230A9223198588102mVN−==g·cm-3,故D正确。13.C【解析】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CO的平衡转化率下降,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向为放热反应,0H
,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压强:123ppp,A正确;平衡后按照()()2H2COnn=加入气体,反应物浓度增大,恒容密闭容器内压强也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且平衡后CO的转化率大于原平
衡,故达到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减小,B正确;设初始加入2xmol2H和xmolCO,M点CO转化率为40%,可列三段式:()()()()()()23COg2HgCHOHgmol20mol0.40.80.4mol0.61.20.4xxxxxxxx+始
转平可得平衡常数()()()23222220.4CHOH2HCO1.231.20.6xcVVKccxxxVV===,加入2mol3CHOH、3molCO后,()()()23222220.42CHOH2HCO1.231.2
0.63cxcVVQKccxxxVV+====+,平衡不发生移动,C错误;1T℃、3p压强下M点为平衡状态,Q点转化率低于平衡转化率,则反应正向进行,vv正逆,D正确。14.C【解
析】从图1可以看出pH10.25=时,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相同,根据()a223HCOK的表达式,可知()10.25a223HCO110K−=,A项正确;从图2可以看出pH11=、()2lgMg6c+=−时,该点位于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下
方,不会产生碳酸镁沉淀或氢氧化镁沉淀,B项正确;从图2可以看出pH9=、()2lgMg2c+=−时,该点位于曲线Ⅱ的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根据元素守恒,溶液中()()()22333HCOHCOCO0.1
ccc−−++mol·L-1,C项错误;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碳微粒是3HCO−,pH8=、()2lgMg1c+=−时,该点位于曲线Ⅱ的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2Mg2HCOMgC
OCOHO+−+=++,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8分)15.(14分)(1)乳酸为粘稠状液体,需用乙醇溶解后容易过滤(2)液封,防止空气进入装置C(3)BA(顺序不可调换)(4)抑制2Fe+水解(5)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
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偏小25%16.(15分)(1)7(2)NiS、FeS和S(3)溶液中H+浓度过大,会与铁反应产生大量氢气,造成安全隐患(4)34NaPO发生水解反应:32424POHOHPOOH−
−−++,溶液中()OHc−增大,pH升高,“沉铬”过程中发生反应:()()()3344CraqPOaqCrPOs+−+=,随着反应进行,()34POc−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OHc−减小,pH降低(5)232222Fe2HHO2Fe2HO+++++=
+NiO或()2NiOH或3NiCO(6)阴(1分)24HSO17.(14分)(1)ONCH邻硝基苯甲酸(或2-硝基苯甲酸)(1分)(2)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1分)若先发生反应⑤,氨基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氧
化(3)酰胺基、羧基(写对1个给1分,有错不给分,共2分)(4)(5)218.(15分)(1)238322CH20e10CO13CO4HO−−−+=+(2)①+123.2kJ·mol-1②**37362CHHCHH+=+(或***3736CHHCHH+=+)(1分)③272.8(
3)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提高38CH的转化率)30(4)2H和36CH消耗2Oe【解析】(4)由混合气体的分压比()()382CH:O:(Ar)2:1:17ppp=可知,a为38CH,b为2O,由图可知有2CO生成,体系中还发生反应362229CHO3CO3HO2+=+,2221HOHO
2+=,消耗2O,因此38CH和2O的消耗速率比小于2∶1,且()()22HOHpp,由碳原子守恒可知,平衡时()()()32361CHCOCH3snnn=+,则()()()382361CHCOCH3ppp=+,可知d
为36CH,故c为2HO,e为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