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共(7)页,110.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f6e444d92320f771ffb20a912176d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
在世界各地的远古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洪水传说的源头与一部史诗有关,这是人类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这部史诗是A.《荷马史诗》B.《诗学》C.《摩诃婆罗多》D.《吉尔伽美什》2.实行民主制的雅典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那么雅典的主人是A.全
体奴隶主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除奴隶、妇女、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3.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A.马其顿帝国的统治B.罗马帝国的兴衰C.波斯帝国的强大D.
雅典的民主政治4.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凯撒大帝D.亚历山大5.下列通过武力扩张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
的大帝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是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亚述帝国、波斯帝国C.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大汉帝国D.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6.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
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D.参观罗马历史博
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7.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B.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C.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D.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0到9
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8.2019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并肩书写相
互尊重的壮丽诗篇,携手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A.埃及文明B.中华文明C.印度文明D.爱琴文明9.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
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10.埃及、印度、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B.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D.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11.古巴比
伦时期,房产买卖开始活跃起来,形成了较完备的房产买卖契约。一般平民阶层是房产买卖的主要人群,而女祭司等富人也积极参与其中。这反映了古巴比伦A.祭司享有特权B.商品经济活跃C.妇女地位提高D.私有制度产生12.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
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
局D.天皇掌握了实权13.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日本出现许多大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其直接结果是A.促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B.最高统治者放弃“大王”称号,改称“天皇”C.出现一种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武士集团D.日本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4.“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
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由此可知A.阿拉伯帝国信奉基督教B.阿拉伯人依靠宗教扩张C.苏丹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D.阿拉伯帝国政教合一1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
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16.玛雅人创造了一套精密的数学理论,满足按
年记事的需要,决定播种和收成的时间,并对季节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时间准确地加以计算。据此可知,玛雅人创造和发展数学主要是基于A.按年记事和发展农业的需求B.记录文明发展的需求C.丰富天文和历法知识的需求D.按时种植玉
米的需求17.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找到的4
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遗址曾经A.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B.长期与波斯战争促使其加强与阿拉伯交往C.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D.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都相当发达18.印度德里苏丹国的政治体制虽是伊斯兰教国家类型,但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度原
有的体制。德里苏丹国苏丹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这与印度之前的君主没有什么不同;全国划分为23个省,从穆斯林中挑选官吏,官吏由朝廷任命,省下设立县。这说明①伊斯兰教是其国教②苏丹实行专制统治③实行中央集权制度④实行地方分权统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在中
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20.在中世纪的西欧
,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这说明A.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B.国王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利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
权21.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领主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利。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领主,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B.自治城市形成是城
市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C.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22.“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儿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
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C.哥伦布发现美洲D.麦哲伦环球航行23.1559—1609年的欧洲商业网络,在西班牙半岛遇到了一个货币高压脊。正如冯·廷难的
模式中分析:按白银计算的商品价格,随着商品距离西班牙愈远而递降。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B.西班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心C.西班牙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西班牙地势高于欧洲其他地区24.“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
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彰显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D.“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25.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意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
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B.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C.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D.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26.16世纪以来,西班牙禁止拉丁美洲殖民地种植本国所出产的橄榄、葡萄和桑树
等,强迫种植西班牙和欧洲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棉花、可可、蓝靛、烟草等产品,其目的是A.为本国工业品开辟市场B.压制殖民地的独立思潮C.维护全球商业中心地位D.变殖民地为其经济附庸27.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
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商业革命的影响B.价格革
命的影响C.意大利不重视技术革新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28.《公司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
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①商品种类增多②贸易范围扩大③贸易中心转移④经营方式转变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29.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强国纷纷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世界贸易也日益发展。下
列是西欧国家船只抵达亚洲的数量统计表(1500~1700年)。表中②代表的国家是年份国家1500~1599年1600~1700年①705371②651770③——811A.葡萄牙B.荷兰C.英国D.法国30.1602年经议会批准,在爪哇岛的万丹,荷兰各种私营
贸易公司合并为一家大的垄断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使各个资本家(公司的各单个股东)减少了由于经营殖民地事业可能发生的危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A.标志着荷兰出现了垄断组织B.使西欧兴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D.说明荷兰垄断了世界航海运输业31.文
艺复兴前夕,意大利的市民阶层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不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就会失去可观利润;重视理性,因为没有理性,就会破产。这说明意大利A.经济的发展催生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C.宗教改革摆脱教会
的束缚D.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2.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斗争,这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由此可见A.法国天主教不受罗马教廷管辖B.法王更加关注现实政治利益C.法王是一个不够虔诚的天主教徒D.法国国王代
表资产阶级利益33.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
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膜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34.卢梭说:“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
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材料反映了卢梭A.天赋人权的思想B.直接民主的思想C.代议制民主思想D.社会契约的思想35.
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欧洲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B.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C.给天主教会以毁灭性的打击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36.“牛顿体系的本质在于地球和其他天体都按照相同规律
运动,并且可以量化计算”。“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这说明牛顿的发现A.为天文学革命奠定理论基础B.引起人类认识的巨大飞跃C.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的影响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37.下表
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情况的统计,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表明英国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38.美
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
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联邦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39.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40.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
表明德国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第Ⅱ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4分,43题12分)4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
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
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
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
?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8分)42.(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
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疫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
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
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
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43.(12分)运用世界近代史有关史实,对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两者之间的关系
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历史答案1--5DCCDD6--10ABDDB11-15BACDC16-20ADACB21-25BDACC26-30DACBC31-35ABDBD36-40BA
CDB41.参考答案:(14分)(1)城市建筑水平较高;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发达。(6分)(2)黑格尔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后、野蛮、未开化。(2分)不同意。理由:撒哈拉以南非洲创造了灿烂文明。东非沿海曾出现桑给巴尔
等国家,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西非曾兴起过加纳、马里、桑海等国家,马里城市和文化繁荣,廷巴克图是重要文化中心。南非出现过津巴布韦国家,城市发展,有宏伟的建筑。(6分)42.参考答案:(14分)(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
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6分)(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
;时间具有长期性。(5分)(3)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分)43.(12分)答题要点: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科学进步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追求人文、理
性,鼓舞了知识分子的探索创新精神,推动了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人们认识到人类既然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启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