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测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23)页,87.41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eb62f8ed2b318520e12da2701c2a00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安庆市示范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8月测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伐纣以后,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春秋后相承二十六世,子孙
以国名“蔡”为氏。与“蔡”氏相关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礼乐制2.钱穆曾认为中国古代某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这制度是()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中央集
权制D.郡县制度3.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铺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材料所述()A.保障了王室安
全B.加强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君主专制D.增强了地方实力4.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俸禄)六百石,员十三人。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表明()A.汉代开始重视对地方的监察B.汉代的监察体制防止了腐败C.汉最高统
治者重视监察机构D.汉代的刺史掌握了地方实权5.唐代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君权专制得到加强C.“外朝”参议机要事务D.决策走向透
明开放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宋代吕蒙正以平民之身考中状元,并官至宰相。由两人的经历可推知()A.科举考试不重诗才B.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C.唐代贵族失去特权D.科举改变社会阶层结构7.中
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曾被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谱出的写字机器”。下列说法与该机构相符合的是()A.负责草拟诏令,其长官为宰相B.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C.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D.地处内廷,特点是简、速、密8.学者陈旭麓在评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传统英雄主义观时说道:“叶名琢的悲剧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关于“时代的悲剧”成因理解最恰当的是()A.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B.陈旧破落的武器装备C.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D.战和不定的战术策略9.据统计
1858年至1865年苏州府人口数由654万减至229万,人口损失425万;杭州城内的居民由80余万减至几万。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国内局势的动荡C.自然经济受冲击D.洋务运动的失败10.《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
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A.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使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11.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效仿湖北,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如表可说明()表各省都督产生情况一览表(节选)省别都督参与公推的群体备注湖北黎元洪革命党人、部分评议员及绅商代表推举过程中有人提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陕西张凤翔革命党人、新军军政府长官初名为“全陕复汉军大统
领”贵州杨荩诚省城各机关及团体代表原推张百麟,张以非军人坚辞山西阎锡山起义领导人、学界、警界代表本存在选举和推举不同意见,革命党人力主推举--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编(下)A.新政权缺乏民主性B.军人有较大的话语权
C.立宪派内部斗争非常激烈D.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险12.1919年,清华学子闻一多在家书中写道:“山东交涉及北京学界之举动,迪纯兄归,当知原委,……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关于家书内容
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B.此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D.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13.与如图中地点②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四渡赤水B.遵义会议C.强渡乌江D.会宁会师14.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82年前,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武汉地区展开了一场大会战。此次会战()A.日军在会战中被迫三易主帅B.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抗战自此进入战
略相持阶段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15.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这次会议是()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16.西方政治学者戈斯内尔认为:“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新中国成立后,针对这个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加强基层民主建设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A.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
纲领D.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18.澳门回归21年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GDP突破100亿美元200于租双200亿美元,2014年突破55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新高,综合经济实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澳门的
发展反映了()A.爱国爱澳是澳门的核心价值B.依赖大陆是澳门唯一途径C.“一国两制”的伟大生命力D.自力更生是澳门永恒主题19.在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
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A.新型政党制度推进政权建设B.爱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D.人民民主专政得以确立20.2017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该书迅速成为全世界
关注的畅销书。这说明中国()A.与各国加强政治合作B.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C.成为发达国家的代表D.治国理念被各国效仿21.古代雅典经历了三场著名改革,构建了民主体制,这三场改革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B.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C.废除债务
奴隶,促进经济发展D.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22.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命人将刑法铸刻在鼎上并将鼎放到王宫门口,供全国民众观看:公元前449年,古罗马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并悬挂到罗马广场,是为《十二铜表法》。这表明()A.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B.古代东西方开
始法治文明交流C.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D.中国比西方更早产生法治文明23.有学者认为:“(议会)根据英国宪法有制定或废除任何法律的权力……英国法律不承认任何人或机构有推翻或废止议会立法的权利。”上述材料()A.表明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B.表明英国议会的权力不
断增强C.表明英国议会至上的原则D.表明英国议会的权力不受制约24.2020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否决了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新冠纾困法案。特朗普的该做法()A.干预了美国立法,是典型的违宪行为B.是合法的,是在行使美国总统的职权C.是合法的,宣告了该法
案将无法实施D.忽视人权,国会可以直接实施该法案25.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出使期间曾纪泽深入了解欧洲各国历史、国情。下列哪项可能是曾纪泽在此期间的经历()A.在伦敦,造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与沃尔波尔相谈甚欢B.到凡尔赛宫,参加普鲁士国
王的加冕仪式,见证德意志帝国建立C.在巴黎街头与巴黎民众共同庆祝《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D.到柏林结识了已经连续多年主持内阁工作的“铁血宰相”俾斯麦26.斯皮瓦格尔的《世界文明简史》一书中写道:“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
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这说明工业革命催生了()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自由主义D.民族主义27.关键词是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临时政府割地赔款”“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第一次伟大尝试”与四个关键词
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法国大革命B.三大工人运动C.巴黎公社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28.七月流血事件之后,莫斯科大资产阶级的机关报《俄罗斯早报》直截了当地说:“专政这个词没什么可怕的,它是必需的!”这说明当时
()A.革命仍存在和平过渡的可能B.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彻底暴露C.工兵代表苏维埃丧失实际权力D.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复辟倾向29.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表示,“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以下最能体现这一态度的是()A.“
冷战”政策B.马歇尔计划C.局部“热战”D.成立“北约”30.1969年美国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放弃“冷战“政策B.坚持“冷战”政策C
.国家实力相对衰弱D.丧失世界霸主地位31.《全球通史》认为:“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二战后西欧能摆脱“卒子”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接受美国的
经济援助C.与美苏展开激烈的竞争D.走上联合发展的道路32.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B.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影响C.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雅典的民主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但它不是现代意义上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
,都享有民主权利的民主。--摘编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材料二:唐代三省六部制被称为“皇权体制下的民主”,三省的长官均可称为宰相,凡军国大事都需要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
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摘编自溫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三: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20
年12月24日报道,唐宁街当天发表声明称:“我们已经完成了‘脱欧’”。英国脱欧持续了四年,2016年6月,英国通过脱欧公投,宣布退出欧盟,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特蕾莎•梅继任首相。2017年6月,英国提前进行大选,特蕾莎•梅率领的保守党成为第
一大党,但未能获得半数以上席位,出现“悬浮议会”,最后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授权下,由保守党和民主统一党共同组阁,但脱欧协议先后三次都未能获得议会通过。2019年1月,议会提出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案,6月特蕾莎•梅宣布辞职,英国脱欧硬核派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英
国新一任首相。--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的原因;新中国为实现“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举两例加以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权体制下的民主”
的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脱欧历程体现出的英国民主政体运作的特点。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法前后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历时上千年,期间罗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
。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
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摘编自周祖《罗马法原论》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并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要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它规定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
衡”两个方面。--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材料三: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之前的9部法律将同时被废止。民法典是其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
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的政治体制如何体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列强对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由此产生了许多外交事件和国际争端,使中国对外交涉活动十分频繁。清末外
交中既有鄙视外人的一面,又有恐惧外人的一面。外交中存在着明显的起始阶段奋力捍卫国家权益,可最后无奈退让的局面。外交活动中面临着外来压迫与内部政争的双重困境,双方的共同作用使中国的外交举步维艰。晚清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深深的屈辱性,也有着浓厚的抗争精神。在
外交进程的态势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近代,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更显没落,其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使中国远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诸多方面尤其是外交方面的需求。--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材料二:图一:1943
年1月11日,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条约,取消英美两个国家在华的治外法权,图为外交部长宋子文和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签约仪式上图二: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費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教通过了由阿尔巴尼
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图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左)和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右)。材料三:从1949年起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对第三世界其他三十多个国家的援助占援助总额的35.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总额为221.2041亿元,向最不
发达国家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金额已有160多亿元。还为34个最不发达国家执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9个培训项目……与受援国的管理合作,并向32个国家派出9058名医务人员。1983年的中国的受援国总数为95个,到1994年达到102个……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
增长。--摘编自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清末对外交往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幅图片所反应事件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外援助的特
点及意义。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称为蔡叔度可知,由于分封制,蔡氏得以沿袭,A正确;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制,与题干中”周文王第五子叔度分封于蔡国“不符,
排除B;西周实行的是世袭制而非禅让制,排除C;礼乐制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侧重考查
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能维持此大-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
而不败,C正确;皇帝制度不能起到维系大一统局面的作用,排除A;三公九卿制度是中枢机构,而且在隋唐时期就被取代,因此其不是大一统局面长久维系的原因,排除B;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排除D。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
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强本干,弱枝叶之势“等信息可以看出,汉朝通过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颁布推恩令是针对地方王国,防止分
裂割据,不是为了保障王室安全,排除A项;颁布推恩令”是针对地方王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这一做法削弱了地方势力,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
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4.【答案】C【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设刺史巡查地方,从材料“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可以看出,汉代最高统治者重视监察机构,故C项正确;A项中的“开始”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项中的“防止”说法绝对,不符
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刺史只有巡查监督地方官员的权力,没有掌握地方实权,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依据材料“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分析得出汉代重视监察机构。本题考查汉代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
,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答案】B【解析】题干没有反映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而且秦朝就已经发生了这一变化,排除A;材料“参知政事”为副幸相,都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B项;政事堂是唐朝中央中枢机
构,并非“外朝”,排除C项;材料介绍政事堂官员的组成,没有涉及决策过程的透明开放,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考查学
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6.【答案】B【解析】科举制下,即使是皇亲国戚也不能例外,必须通过考试,凭成绩获取功名,即使是平民出身也有机会高中状元,官至宰相定程度上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
正,B项正确;唐代科举考试最重要的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A项错误;仅刘得仁一个人的遭遇不能说明唐代贵族失去特权,C项错误;唐宋时期两个人的不同经历不能说明科举改变社会阶层结构,D项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7.【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军
机处只能跪奏笔录,就像留声机和写字机器。“地处内廷,特点是简、速、密”符合军机处的特征,故D正确。A是唐朝中书省的职责,排除。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故排除B。清朝时期不存在宰相,排除C。故选:D。本题
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谱出的写字机器。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
【答案】C【解析】A.材料不是强调清朝官员根深蒂固的夷狄观念。B.从材料看不出武器装备的落后。C.从材料可以看出广东巡抚叶名琛及其的腐朽落后。思想极端的迂腐。D.材料中叶名琛的策略非常明确,就是六不的
策略。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9.【答案】B【解析】A.第二次鸦片战争在1
860年已经结束了,与材料的时间有一定的冲突;B.1851年至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阶段,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国内政治局势动荡,斗争涉及到了苏州和杭州的地区,造成了当时人口大量的减少;C.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不会导致人口大量减少;D.洋务运动是从1861年才开始的,当时并没有失败。故选:B。本题
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0.【答案】C【解析】A.甲午战争只是邓进一步加深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程度,并没有使社会性质发生重大改变;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C.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外国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这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表现;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
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列强对华侵略的结果和影响,特别是搞清楚甲午战争的影响。11.【答案】B【解析】A.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是在武昌起义后稳定局势的措施,并不代表新政权缺乏民
主性,B..根据“革命时代当推军人”、“革命党人力主推举”等信息可知,在武昌起义后由于各省军事长官拥有较大话语权,因此成为各省都督的推举对象。C.公推本省都督,建立军政府是在武昌起义后稳定局势的措施,也看不出立宪派内
部斗争激烈,排除C;D.革命隐藏失败的危险是因为旧势力混入了革命阵营,表格内容无法体现,排除D。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要求学生结合武昌起义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过程特征和局限性,学生要
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12.【答案】C【解析】A.首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应该是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B.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和五四运动没有直接关系;C.材料是强调五四运动的影
响,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五四运动并没有使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要求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五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3.【答案】B【解析】A.四渡赤水与②地点不符,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与图上②地点相符;C.强度乌江与地图②地点不符,排除;D.会宁会师是
在④地区,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长征的过程准确解读地图信息。本题考查红军长征,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14.【答案】C【解析】A.是淞沪会战,排除;B.打破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
计划是淞沪会战,排除;C.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人战略相持阶段,所以选C;D.是台儿庄战役,排除。故选:
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本题需要扎实掌握所学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相关知识。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民解
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可知,党在报告中提出要将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即将转变,由农村转到城市,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
这是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故A项正确;中共七大是1945年,中共八大是1956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三次会议的内容都没有涉及到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CD排除。故选:A。本
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16.【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
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体现的是多党派之间的问题,联系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故选:A。本题考查我国现
代民主政治建设,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党派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愈演愈烈”本题考查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1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并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54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本题考查了
第一届全国人大和54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
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解答本题要掌握54宪法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分析能力。18.【答
案】C【解析】题干显示的巨大成就均与香港回归故选密切,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合理性,具有伟大生命力,故C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唯一”说法绝对,排除。D说法片面,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影响,关键信息是“澳门回归21年取得了令
世人瞩目的成就”。本题考查港澳回归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9.【答案】A【解析】从题干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成员的组成我们可以看
出,我国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A正确,D错误;爱国统一战线又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1937年正式形成,排除B;C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
党派人士有27名,几乎占到一半”。本题考查了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B【解析】A.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B.《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反映出中国的治国理政
的思想在国际上影响力不断的扩大;C.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D.中国书籍在全世界畅销,并不能说明治国理念被别的国家所效仿。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要求学生结合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时期中国治国理政的特征和影响
,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21.【答案】D【解析】A.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是梭伦改革的内容;B.破除贵族世袭,是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特点,但是都扩大了公民权利;C.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只是梭伦改革的内容;D.三大改革都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要求学生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内容特点来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的进程,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
国情怀素养。2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子产铸刑鼎将法律公示供民众观看,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做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说明成文法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产生的,即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故A项正确;当时东西方还没有进行法治文明交流,故B项错误;C项中的“保
证了”说法绝对,而且材料没有反映法律颁布的社会效果,故C项错误;成文法实施不能代表产生法治文明,因此根据材料难以确定各自的早晚,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
从子产铸刑鼎和《十二铜表法》两个事件可以看出材料说明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罗马成文法的产生,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议会……有制定或废除任何法律的权力”“英国
法律不承认任何人或机构有推翻或废止议会立法的权利”可以看出,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C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太绝对,均不符合。故选:C。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议会……有制定或废除
任何法律的权力”“英国法律不承认任何人或机构有推翻或废止议会立法的权利”。本题主要通过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2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
会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故B项正确,A项错误;参众两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故C项错误;国会需要先推翻总统的否决结果,然后才能实施该法案,故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考生主要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分析。本题主要通过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来考查考
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25.【答案】C【解析】A.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尔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与材料“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不符,故A不
选;B.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与材料“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不符,故B不选;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所以1878年曾纪泽有可能在巴黎街头与巴黎民众共同庆祝《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C正确;D.由材料“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可知,曾纪泽出使的是英法而不是德国,另外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持内阁多年的说法错误,故D不选。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识记掌握英法德等国的民主政治是解题关键。本题从材料“清末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于1878年奉命出使英法”入手,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分析能力。26.【答案】A【解析】A.由“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
导变革的意识形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阶级,材料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这个“意识形态”最可能是社会主义,这说明工业革命催生了社会主义;B.材料现象应该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上是倾向于社会主义,而
不是资本主义。C.材料现象看不出自由主义的思想。D.民族主义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A。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阶级。本题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
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国草签了割地赔款的条约。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国民自卫军向政府军发动进
攻,发动了革命,并成立了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所以,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故选:C。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临时政府割地赔款”“蒙马特尔高地”“国民自卫军”“第一次伟大尝试”。本题主要通过巴黎公社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2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七月流血事件,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了示威游行的工人和士兵,因此“专政这个词没什么可怕的,它是必需的”说明临时政府准备暴力维护资产阶级的政权,反动本质彻底暴露
,故B项正确;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已无和平过渡的可能,故A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仍然掌握武装,得到民众的拥护,故C项错误;沙皇专制统治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没有出现复辟倾向,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结合七月流血事件的意义分析。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选项A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方面的对抗,排除B;CD是军事方面对抗的表现,排除CD。故选:A。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在政治舞台上”的提示,联系所学作答。本题考查美苏冷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
观素养。30.【答案】C【解析】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
政策,故C正确;此时美国并未放弃“冷战”政策,排除A;B不合题干主旨,排除;此时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故排除D。故选:C。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69年美国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本题考查美苏争霸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1.【答案】D【解析】A.不符合史实,战后欧洲逐步联合;B.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体现了西欧对美国的依赖,是美国的“卒子”,与题干不符;C.西欧二战后初期没有与
美苏激烈竞争,排除;D.二战后西欧国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避免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的附庸,加强了交流合作,为此1967年西欧12国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成立欧盟。二战后西欧国家探索出一条欧
洲发展之路,其重要特征是走向联合,D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
怀素养。32.【答案】A【解析】A.1990~1992年间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时代,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所以地图和地区称呼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B.材料现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没有直接关系。C.经济全球化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D.多极化趋势加强,应该是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故选:A。本题主要考
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极格局结束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33.【答案】【小题1】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举例:推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选举(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小题2】作用: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提高了办事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小题3】特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对首相和内阁形式任命;议会权力至上;实行责任内阁制,首相掌握国家大权;内阁
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垮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实行两党政治。【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一问,原因依据材料一,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在范围上的局限性分析;举例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史实解答;第二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二,结合三省六部
制的意义分析;第三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三逐一分析概括。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以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4.【答案】【小题1】特点:历史悠久(起源早
);体系完善;内容丰富;重视社会实际;注重法律程序;与时俱进。【小题2】水平方向:中央政府权力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垂直方向: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小题3】意义: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一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一逐一分析概括;第二问的体现,结合所学从美国中央政府的机构职责分析水平方向,结合所学从美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分析垂直方向;第三问的意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角度分析即可。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点、美国代议制的特点以及《临时约法》的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5.【答案】【小题1】特点:
对外交涉频繁;对列强存在蔑视与恐惧;初始抗争,最终屈让;举步维艰;屈辱性与抗争性;被动应对,不断发展。【小题2】背景: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中,中美英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抵御日本侵略(或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20世纪70年代,中
国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增加,作用增强;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小题3】特点: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涉及领域广;对外援助重点关注受援国的民生和经济发展(或:关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国自身的优势;中国援助对象主要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意义:推动
了中国外交的发展;深化和扩大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