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38.924 KB
  • 2024-10-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答案.docx,共(5)页,38.92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e7c82434bea0181159df5f60e045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2级十月考试历史答案1.【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纣母生微子启和中衍时是妾,生纣时为妻,所以纣为继承人,说明商朝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出现,故选A项;中央集权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强调的是王位继承方式

,排除B项;微子启和中衍同为纣之母所生,但因其母当时是妾,故没有继承权,说明重视母亲的地位,并非对母系血缘高度重视,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并无兄终弟及的内容,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

土地赏赐给国人……”可知在晋惠公被俘时,晋国征询国人意见改立新君,这属于原始民主传统,晋惠公为取悦于民而分赏土地给国人,可见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时期仍然有一定影响,故选A项;战国商鞅变法从法律形式上正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国人”不掌握决策权,原始民主传

统是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征求“国人”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排除C项;春秋多是争霸战争,战国多是兼并战争,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意味着内朝官的权力高于外朝官,实质是君主专制

权力的加强,故选D项;与秦朝相比,汉朝只是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来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只是处理机构变了,行政效率提升无法得出,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汉代中央权力机构的调整,而不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民主是人民参政议政,题干所述处理“直诉

”文书机构的变化与之不属于同一范畴,反而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C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地方权力过大,王权式微,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合作,进一步强化王权,故选D项;雅典城邦民主制下,并没有国王,

排除A项;罗马的贵族寡头制是一种共和政体,并没有国王,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C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总统和国会……‘关门’危机”可知,美国的“否决政治”常使行政和立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甚至使联

邦政府面临“关门”的危机,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故选B项;美国的政治体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而非人民民主,排除A项;“否决政治”是总统和国会依据宪法赋予的权力进行否决,不是削弱自身权力,排除C项;“否决政治”是

总统与国会都在充分地利用宪法所赋予的各自的权力,而不是争夺别的部门的权力,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国报社数从100家……汉口2家”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思想传播,报纸数量激增;1913年出现“宋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建立起独裁统治,导致报纸数量的

急剧减少,故选B项;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并没有迅速萧条,排除A项;“迭代更新”说法错误,此时信息传播方式仍以报刊为主,排除C项;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应该促使报刊数量大增,而非减少,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时间(1937年下半年)可知,该题干所述史实

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据题干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选举宣传活动”,“创造性地发明了……具体投票办法”等内容可知,该做法能够团结更广大的农民参与边区政府的政治活动,以巩固抗日民主

政权,故选D项;“丰富边区选举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农民参与边区政府政治的方式,而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题干所述史实能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这也不是其“目的”,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1949年毛泽东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

文首次深刻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排除C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发动和依靠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可知,“枫桥经验”的创造和发展,得益于村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反映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小事不出村……不上交”不符,排除A项;“各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此项是外因,不属于制度保证,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是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②“一条鞭法”是明朝赋税制度;③“宜改姓元氏”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④“以春、秋贷民”为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故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选择A项符合题

意。10【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对王安石的评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结论,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可知,这是由于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趋势和潮流不同,所以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故选C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南宋学者也不是王安石变法

的见证者,所以不会因为他们距离变法时间最近而理解最为准确,因为评价一般受制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排除A项;评价历史人物要看评价者的立场和所处的时代,还受所占有资料的多少限制,但是并不能单纯因为近代学者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就说其观点更为合

理,排除B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一般是要求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一分为二的评价,所以标准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应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据材料“他主动

向当时江南颇具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新兴绅商群体接近、迎合的意向,意图取得其经济和政治支持”可知康有为向江南新兴绅商群体抛出“投名状”,意图获得他们的支持,说明维新派社会基础薄弱,故选A项;维新思潮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但不是主流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儒学是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

“他主动向当时江南颇具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新兴绅商群体接近、迎合的意向,意图取得其经济和政治支持”表明康有为意图获得江南新兴绅商群体的经济和政治支持,增强维新力量,并没有体现康有为等人急于求成,排除C项;材

料“他主动向当时江南颇具社会地位和声望的新兴绅商群体接近、迎合的意向,意图取得其经济和政治支持”表明康有为意图获得江南新兴绅商群体的经济和政治支持,增强维新派的力量,以便更好推行自身政治主张,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即每年岁末,地方将

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人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集簿》成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该文物可作为墓主官职升降的主要依据,故选A项;据题干“《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可知该文物属于地方层面的记录,与

“中央官制”无关,排除B项;据题干可知,该文物属于地方层面诸多内容的记录,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据题干“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内容可知该文物与“监察”无关,属于官员考核内容,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薛元超是通过“门荫”途径步入仕途,

虽然“富贵过人”,但仍感觉“吾不才”,并且在“三恨”中“不以进士擢第”排第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所兴起的科举制是人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据此可知,薛元超之所以有“三恨”,其主要是受到政府政策(科举入仕)导向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薛元超通过“门荫”途径步入仕

途,而且希望与五姓通婚,说明在唐朝初年门阀势力仍有一定的影响力,门第观念仍存在,排除A、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隋唐时期,科举制是人们入仕的主要途径,所以薛元超通过“门荫”途径步入仕途,虽官至宰相,仍遗憾,说明“恩荫”制度

逐渐被弱化,排除C项。14【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清朝监察主体中央有都察院,地方有各省总督、巡抚、按察使司、巡道,监察主体众多,故选C项;“监察制度运作”不合题意,题干未见监察的运作方式,排除A项;“官员选拔机制”不合逻辑,

题干中提及的是官员的监察机构,排除B项;“有效性”不合史实,清朝吏治腐败,“有效性”弱,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工人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据题干时间轴可知,资产阶级政府推动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题干时间轴“再次颁布法令”、《美国文官法》可知西方国家在文官制度建立过程中注重法制化建设,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题干时间轴可知,从英国到美国再到法国、

德国、日本都相继确立了文官制度,说明其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过程,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可

知党的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干部原则,故选C项;材料“提醒、函询和诫勉”主要体现警示党管干部原则,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没有涉及严惩腐败原则,排除A项;材料“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不是审

查,排除B项;材料“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体现了党管干部,但没有涉及改革干部任用,排除D项。17【答案】(20分)(1)伟大之处: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参加,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公民中选举产生议事会议员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公民

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公民中抽签产生陪审法庭,审理大小案件;体现了主权在民;在普遍专制的古代首创民主制;是西方近代民主的源泉。(任答2点得4分)不足之处:民主范围狭窄:雅典的民主主体是公民,即祖籍本城邦成年男性自由民,妇女、奴隶、儿童和外邦人排除在外;民主性质落后:只适合于小国

寡民的直接民主;民主方式不足:抽签选举与轮番而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任答2点得4分)(2)变化趋势:从暴力革命走向妥协(或“从对抗走向妥协”)。(2分)内容: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任期七年;总统经参议院同

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经众议院同意可以任命内阁,经内阁部长副署,行政命令才能生效。(任答2点给4分)(3)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任答1点给2分)认识:各国的国情不

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言之成理即可,任答2点给4分)【解析】(1)伟大之处,据材料一“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并结合所学得出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议员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陪审法庭审理大小案件,结合所学,首创民主,影响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不足之处,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得出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都不享有政治权利,直接民主只适合小国寡民,抽签选举导致权力滥用误用。(2)第一小问变化趋势,据材料二“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由对抗转为妥协”得出从暴力革命走

向妥协(或“从对抗走向妥协”)。第二小问内容,据材料二“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并结合所学法国制度的相关内容得出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共和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等。(3)第一小

问特点,据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得出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据材料三“中国在深化经济……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得出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据材料三“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出人民充分行使当

家作主的权利。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情和制度的关系方面展开即可,如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等,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18【答案】(20分)(1)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

族地主阶级的兴起;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任意2点4分)积极影响:科举制让广大庶族进入政权,打破士族垄断官位,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考查官员文化素质,提高行

政效率;科举制让读书、考试、做官相联系,促进社会形成普遍重学的风气;科举制是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影响西方近代文官制和中国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任意2点4分)(2)变化:皇室任命到考试选拔(或

书面考试录用)(2分)原因:大英帝国的扩张;旧选官制度的弊端无法支撑帝国管治;工业革命的推动;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试点(任答2点4分)(3)必要性: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民主、法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观念更新的需要;改革传统不

合时宜的人事制度实施干部人事立法的需要。(任意2点4分)根本原则:党管干部(2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可知门阀士族的衰落;据材料一“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可知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据材料一“唐代统治者也在

治国方针上确立了……的原则”可知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据材料一“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可知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第二小问关系,据材料一“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

治权力”可知庶族地主阶级兴起,要求改变由门阀士族操纵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科举制)可知科举制的确立,扩大了封建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2)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其官员任命通常只听命于皇家贵族的安排”、“是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可知皇室

任命到考试选拔。第二小问动因,据材料二“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可知大英帝国的扩张;据材料二“这种任命权贵亲信的制度,显然无法支撑日益庞大的‘日不落国’的管治”可知旧选官制度的弊端无法支撑帝国管治;据材料二“是根据该公司驻广州人员推介的科举考试模式

”可知借鉴中国科举考试模式;据材料二“1806年,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了一种新的文官产生模式”可知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试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3)第一小问必要性,据材料三“公务员制度……,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就成为一个

必然的趋势”可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据材料三“取而代之的是民主、法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观念”可知民主、法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观念更新的需要;据材料三“这种观念上的更新反映在政府人事管理领域

就是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可知改革传统不合时宜的人事制度实施干部人事立法的需要。第二小问根本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党管干部。19.【答案】(12分)论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论述:夏商周时期,在频繁的往来和联系过

程中,周边的民族逐渐对华夏文明产生了认同感。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朝通过郡县制、官僚政治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确立科举制为选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这就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综上可知,在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发展完善。【解析】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导致中国在族群融合的基础上走向集权并日臻完善”可知,中国走向集权体制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

按照历史进程从不同因素闸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夏商周民族认同奠定中央集权的基础;春秋战国诸侯混战,各国变法,中央集权雏形出现,法家提出加强中央集权理论;秦朝以法家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秦朝通过郡县制、官僚政治等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汉武

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确立科举制为选官用官的主要制度,这就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外封建王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各级官僚

的监察,中央集权不断完善。最后进行总结,古代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