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案11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28.150 KB
  • 2024-10-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练案1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练案1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练案1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1.6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练案11.docx,共(5)页,28.15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cd9c4268c5cbd20eced0cc013508c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1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文双练(《包拯传》)(用时:40分钟分值:5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①,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同样是写风雪夜归,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只用了二十个音节,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却用了一百零八个音节。虽然它们都达到了卓越的艺术境界,但是谁更精致更上口,②。音韵和谐、音节齐整的唐诗宋词作为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密

不可分。但是古代汉语也有明显的短板,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科学原理的表述方面,也有些③。例如“圆,一中同长也”“方,柱隅四讙也”,刚刚启蒙的孩子很难理解“中”指圆心,“长”指半径的长度;也很难理解“

柱隅”就是直角,“四讙”就是相匝的意思。民间当然不会用这样的交际工具,它不仅会抑制理论科学的发展,也会叫三百六十行的师傅们无法授徒,他们得用各自时期的白话——要知道,中国古代理论科学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但在各种工艺上,却长

期领先。这仿佛..是一种悖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白两种语言环境作用的结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分)答:3.下列句子中的“仿佛”和文中加点的“仿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这暗示性仿佛概念的影

子,它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如果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D.那炯炯的目光,宽阔的额头,仿佛表明他一定能运用他的智慧和毅力,战胜科学上的一切困难。二、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石钟山记》中,苏

轼用“,”这样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2)杜甫在《客至》中以“,”两句,写主客对饮,并招呼邻翁助兴,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3)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写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

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三、一文双练——《包拯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

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寻拜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当时诸道

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郓、齐、濮、曹、济诸郡,设有警,无后期之忧。借曰戍兵不可遽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糇粮,每岁之费,不当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

,则所给者多矣,不报。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邢、洛、赵

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从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

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

皆释之。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拯性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

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有删改)第一组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

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以守护坟墓,称为庐墓。C.工部员外郎,官职名。工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土木工程等,长官为

工部尚书。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拯孝顺父母。出任建昌知县时,因为父母年事已高,包拯就推辞不去;后来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才出去做官。B.包拯关心民生。契丹在边塞聚集军队,朝廷

命令他去河北征粮,包拯请求把牧马交给百姓,帮助耕种。C.包拯为人有原则。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他人,和旧友、亲戚同乡也都断绝往来。D.包拯为官清廉。虽然地位高,但是衣食用度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对子孙为官也严格要求,不许

贪赃枉法。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译文:(2)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译文:9.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

简要概括。(3分)答:第二组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B.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

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C.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

D.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徙兵内地/不报/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依照古礼,父母死后子女须在家守丧三年

,不出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直到丧期结束。B.“务实边备”中的“务实”与现代汉语中的“务实”含义不同。C.补荫,通过考试对因故被取消荫封的官宦子弟予以补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D.待制,原为皇帝咨询近臣的称号,宋时成为高级官员的头衔,此处表示百姓对包拯的敬畏。7.下列对原文

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包拯至孝守礼。为奉养父母,包拯多次辞官;父母亡故后,他依礼制守丧,守丧期满依然不忍离家就职。B.包拯为官清廉。端州前任知州用大肆敛取的当地特产砚台进贡,包拯

到任后立即终止这一行为,离任后也没带走一块砚台。C.包拯刚毅正直。为了解决河水泛滥问题,包拯不畏权贵,强行拆除贵族势力跨河修建的楼台、花园、水榭,最终疏通了河道。D.包拯熟识军务。他一方面反对贿赂契丹

,力主加强军备;另一方面建议分兵各州,训练义勇,节省开支。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译文:(2)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译文:9.包拯侦破盗割牛舌案,令盗贼惊服。请你说说

包拯的断案逻辑。(3分)答: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