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分析考试 语文试题 .doc,共(10)页,281.5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b429895ed82afa0f8fa76fa4aeb9c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3月
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央指导组成员余艳红介绍,全国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其中湖北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有效率在90%以上。新冠
肺炎是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博弈的结果。中医药不仅能有效治疗病症,还能通过对机体的调理提高免疫力,对后续的康复大有裨益。在一项调查中,有42.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西医,西医看不好再看中医,而只有17.7%的受访者表示首选中医,中医看不好再看西医。中西医孰优孰劣的争论愈演愈烈,支持者与反对者立场鲜明,针
锋相对,中医药的废存之争作为社会话题,一直保持极高的热度。(摘编自唐伟《让中医药加快走出发展困境》)材料二:有些科学的支持者不甘于坚守科学的边界,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方法加以认识,这种倾向被称作科学主义。科学主义的轻慢态度和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在
某些知识分子的身上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他们挥舞带有科学标签的大棒,一切与现代科学不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都可能遭到攻击和打压,被冠以“不科学”或“伪科学”之名。学者江晓原认为,称这些人为科学主义者是不准确的,把他们叫作“科学麦卡锡主义①者”可能更恰当。科学
是靠其研究方法而获得认证的,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中医,便可知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科学方法。经典中医的学习靠的不是在实验室里拿小白鼠作实验,而主要靠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和领悟;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可实证的,如解剖学并不能证明
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些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在中西方广受欢迎;中医处置病症更多基于对特定病人病情的整体把握,治疗方式是难以复制的,而西医对看似相同的病症采取同一方法进行处置。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必须说,中医不
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如今的中医支持者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缺乏自信,往往陷入被迫证明中医是科学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科学的霸权地
位。很多中医支持者没有认识到,捍卫中医最好的方式不是将中医和科学扯上关系,而是在中医和科学之间划清界限。真正的科学精神不但相信通过科学可以获得进步,而且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学的边界。科学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正如它不涉及终极关怀,不能赋
予人生意义。在科学不能解释的领域面前,它应该停住脚步,而不是企图攻城略地。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必然反对将科学意识形态化,摒弃作为利器使用的“伪科学”的说法,用更加中立的“非科学”视角看待中医等传统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李北方《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材料三: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久争未决。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值得考虑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因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随着西方以把实证
量化、还原分析当作原则与方法的自然科学为主导的近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少科学家就以此替代科学的标准,将其作为衡量人类所有知识体系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尺。这显然是个错误。它表现在:一是以具体替代抽象和以偏概全。用某类具体科学的标准作为科学观的标准,就恰如以女性标准作为衡量所有人的标准一
样,其结果必然错误。二是忽略和排斥学科性质可以兼备的客观特殊性。如与中医类似的某些学科明显兼备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双重特性,故评判时理应以双重标准同时衡量。三是对实证量化的迷信。实证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如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采用掂、看、拍、弹等方法,即如中医“司外揣内”的方法,其结果也准确。可见自然科学的实践,也有非实证而能宏观整体感知把握之法。实证的好处是看得见和可
操作性强,但这不能覆盖科学的内涵。因为科学是事物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与总结,它只强调事物的正确性,而与表现形式、手段及时代等皆无关。不能把因为现在还不能实证的客观事实一概斥为不科学,因为证实的技术每每落后于先进的认识,两者的不同步
是科学发展的常态。中医最终走向和接近实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恰如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经络也是如此。今天的科学只是人类对昨天认知的总结,而不是明天科学的终极。可见,是否实
证与量化皆不能排斥其他可能存在着的正确方法。对中医道不明说不白的质疑也是不当的。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也有人否定中医的重复性,
殊不知中医的原理怎能在西医的盘子里重复呢?可喜的是,西方科学家在看到针刺、中药的实效后,就把中医学从补充医学的地位升格为主流医学。那科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理论与实践要素呢?我认为有四点:自洽性、他洽性、有效性和重复性。这样的科学标准,能否作为衡量所有学科的一把好
尺子呢?这个问题在我有限的思考中得到了回答。我们以此来丈量中医:中医的学术理论博大精深、成熟周全,不仅基础理论贯融各科,而且其经典理论超越时空,自证自解的能力至今强盛。其与实践相融亲和,临床疗效足可称道,历经千年和无数案例的检验,足见
其重复性的可靠。中医并不亟待世人对其科学性的确认,而我期待自己与大众能快些接近对科学定义理解的正确。(摘编自医学教育网)【注】①麦卡锡主义:肇因于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的美国极右的典型代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西医的优劣比较,影响了受访者的
选择,导致只有少数人认可或首选中医。B.材料二认为,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C.一般中医基于对特定病情的整体把握作针对性处理,西医以规范划一的科学方式处理。D.材料三认为
,目前的科学标准还不能准确理解中医理论,并非中医不具备科学性。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认为“科学麦卡锡主义者”对中医的攻击和打压,干扰了人们对中医价值的认识。B.按照材料二的观点,即使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疗效
显著,也难以证明中医具有科学性。C.西方科学家把中医学升格为主流医学,表明他们对现有科学标准的认识已经产生了动摇。D.在论证中医科学性的问题上,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并不一致,但均认可中医。3.下列句子论证观点所用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近百年来久争未决。何故?其自身的不足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值得考虑的另一原因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是否失当?因为好的尺子应能丈量所有的事物。B.对西瓜品质的鉴定,除了用仪器进行的微观实证量化的方法外,老练的瓜农也可以采用掂、看、拍、弹等方法,即如中医“司外揣
内”的方法,其结果也准确。C.在没有发现新的基本粒子“夸克”前,你不能因为当时还找不到它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并进而否定其已有理论的正确性。D.这好比西医用普通话,而中医却用方言跟大众交流,因语境不同,其效果自然有差异,但讲得对不对与你
懂不懂是两个迥异的概念。4.材料三论证时驳立结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5.中医的现状如何?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秋天的梨花赵淑萍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
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
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摸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
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如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丁。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
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
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来到这世上,受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
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
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
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
过去了。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无数人,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
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
,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文本二: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在路上走,那就是散文。如果摔了一跤掉到河里去了,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你摔了一跤掉到水里面去,你怎样摔跤的呢?你掉到水里西去,你这个反
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你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喊成功啦。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的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你一定
要把他刻画得非常地生动。至于他到底走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极鲜活,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
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放,说明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摘编自新浪网《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创作》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写到梨花,渲染了氛围,契合人物心境:作者赋予了梨花某种特
殊的含义,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性。B.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为中医院的创建重建,竭尽心力。C.小说运用倒叙手法,讲述了三十年前春天发生的故事,交代了她受宠的缘由,丰富了小
说的内容。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着寻常之中藏匿的价值。7.用赵淑萍老师有关小小说人物塑造的理论衡量下列小说中的人物,“最到位”的一项()A.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把三
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边城》B.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祝福》C.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
、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D.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跟自己身受一样。“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人家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8.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她”还是她的父亲?请结
合小说内容,阐述你的理由。9.文本二第一段中强调了小说创作中的哪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分别举例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
约。归报,帝大悦,拜陆生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秦始皇
,皆以极武而亡。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惭色,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陛下病甚,
大臣震怒;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帝笑而起。上从破黥布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张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通谏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
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适.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
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乎!”时大臣固争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赵王,乃止不立。上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疾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曰:“疾可治。”上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疾,赐黄金五十斤,罢之。夏,四
月,甲辰,帝崩于长乐宫。丁未,发丧,大赦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B.
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C.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D.帝有疾/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
入/十馀日/舞阳侯樊哙排阔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古代爵位名称,公、侯、伯、子、男是古代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爵位。B.“顾独与一宦者绝乎”和“赢得仓皇北顾”(《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顾”含义不同。C.适,通“嫡”,与“庶”相对。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宗法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D.扁鹊,善用望闻问切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与华佗、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之所以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是因为听了陆生关于夫差、智伯、秦始皇、周武王这些人只注重武治而不重视文治导致国家灭亡的言论。B.樊哙等人见了高帝,流着泪诉说了过往,并委婉地表达了担心高帝宠信宦官的忧虑,这体现了他们对高
帝病情的关切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C.高帝想换太子,张良劝止未果,只好称病不问政事;然后叔孙通又极力劝谏,后来高帝知道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才放下此事不提了。D.高帝病重的时候,吕后为他请来了一位良医,他却对良医说,人的命由上天决定,即使你是扁鹊也没有用
,就赏给良医一些钱财打发走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14.请简要概括叔孙通认为不能改立赵王为太子的理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
小题。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C.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D.本
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16.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雁”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
,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孤寂落寞、忠贞不渝等情感,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____________”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3)《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
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清小说如何营造结构?如果说《西游记》代表了依靠中心情节支撑小说全局模式的成功尝试,那么《儒林外史》以主旨的逐渐
展开来呈现情节的方式,则可谓。小说以王冕的故事作为这幅世俗风情画的开端,以市井四奇人的故事作为画卷的收尾。提笔“说楔子敷陈大义”,收笔追往思来,中段间杂世俗百态、各色人物,画幅缓缓展开,作家的社会理想也随之缓缓浮出。以《儒林外史》等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大多,精心安排人物命运与事件结构
。作者编排小说结构就像是在建造、打理自己的文字花园。各章回各有重点,自成局面,一如建筑中风景各异、相互独立的亭台楼阁,从整体看又是廊腰缦回、,各章节暗中关联交相错杂,形成整部小说的波澜。依靠这样的布置安排和造文之心,明清小说得以在尺幅之间,舒展历史风云,纵览历史人物,重演历史进程,而众
多人物的安排也在历史洪流面前,显得详略得当,,曲尽形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树一帜脉络清晰参差不齐纤毫不爽B.独具匠心脉络清晰犬牙交错纤毫不爽C.独树一帜有条有理参差不齐屡试不爽D.独具匠心有条有理犬牙交错屡试不爽19.下列句
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说楔子敷陈大义”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B.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C.契诃夫不仅在表现内容上有所不同,而且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他“创造了全新的书写形式”。D.写作的“真”与“诚”,意味着坦诚地吐露自己的心声,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________?答案
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_______
_,机体会出现“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减弱,所以各种致病因子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________,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一
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方式;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今时代,有个人之争,有企业之争,有大国之争。面对
充满竞争的时代,有人“内卷”,有人“躺平”,有人……《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赞美水“不争”的美德。但也有人认为,我们中学生正逢青春年少,应该要“争”。究竟应该“争”还是“不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