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学情分析考试 生物试题 .docx,共(13)页,659.82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c66d7158ca9c3d5250e2d7f7e4e53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学情分析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含有呼吸酶、Ca2+、血浆蛋白等物质B.组织液大部分进入淋巴,少部分进入血浆C.毛细血管壁细胞直
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D.乳酸与碳酸氢钠的中和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①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③
④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3.生活中如果不小心碰伤,受伤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痛”、“热”、“肿”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出现“红”的现象是毛细淋巴管破裂,局部淋巴液增多引
起的B.出现“痛”的现象是因为受到外界刺激在大脑皮层处产生了痛觉C.出现“热”的现象是受伤处细胞代谢异常,局部产热量增加引起的D.出现“肿”的现象是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引起的4.下列有关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的中枢仍能发挥调控作用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生物节律的控制C.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5.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
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
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D.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6.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
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C.刺激a处时,甲指针相对初始位置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
时,甲指针相对初始位置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7.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接收兴奋后收缩,产生排尿反射。逼尿肌收缩时,又刺激牵张感受器,引起
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直至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牵张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④→脊髓→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B.截瘫病人(脊髓受伤)导致①②受损,无法完成排尿C.膀胱内尿液被排空的过程存在反馈调节D.成年人能根据环境情况适时排尿,体现了神经
系统的分级调节8.下图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的膜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B.乙区域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形成的C.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D.将图中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动作电位将变大9.胰液分泌的调节过程
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是神经递质,能作用于消化腺B.在盐酸的刺激下,小肠黏膜细胞会分泌物质b——促胰液素C.胰腺属于神经调节过程中反射弧的一部分D.由图可知,胰液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10.如图
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进食后的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2h~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
所增加D.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11.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斑狼疮12.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
毒感染所致。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
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3.下列关于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根部“3→4”的运输不需要消耗ATPB.生长素对2处和6处的作用相同C.两种现象说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茎D.两种现象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
的两重性1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浓度脱落酸喷洒绿叶蔬菜,可延长其保鲜时间B.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可形成四倍体番茄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可以提高葡萄结果率和单果
质量D.用一定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种子,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二、多项选择题15.如表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错误的是()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5.02.51.510
3.36.016.0③1474.01.251.0114.07.51.0④101402.510.3525﹣47A.②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减少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几
天后再次测量,此人的各项数据与此表相同16.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
调节D.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17.下图所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为疫苗注射的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识别它们的B细胞特异性不同B.注射一次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可以
在血浆中长期存在C.白细胞介素—2可以加强上述反应D.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18.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
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B.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
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19.下列是探究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对照实验,有关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对照实验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该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C.该实验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
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D.若甲、乙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则胚芽鞘不能生长三、非选择题20.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和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2)正常情况下,图中________(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3)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
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___________不可以进入血浆。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O2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O2至少需要经过______层磷脂分子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_______(填字母
)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除营养不良外_______________也会引起相同的结果(至少答出2种,)。(6)图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_______和皮肤。21.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1)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时,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取指血进行化验,针刺破手指时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缩手反射要受________的控制。人的
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下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毒品或药物的依赖。(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释放多
巴胺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__________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4)多巴胺释放后,在其释放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______
__;从而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调节。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______,
造成毒品依赖。因此只有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瘾才能真正解除。(5)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
上的受体结合,使Cl-______(填“外”或“内”)流,从而使多巴胺的释放量________。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用吗啡时,造成药物依赖。22.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相关激素,A、B、C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1)当人体缺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一方面,④的释放量增多,这种激素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促进A、B_____
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产生渴觉,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2)当气温骤降,人体感觉到寒冷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加,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
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增加。(3)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激素,该激素的靶器官主要是________,与它作用相反的激素是________。(4)正常机体
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___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的分泌起调节作用,这种调控机制为_________调节。23.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问题:(1)在动物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_________
细胞摄取和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细胞受到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和抗原的双重刺激,在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2)艾滋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从免疫学角度考虑),该病毒主要
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___。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从免疫学角度考虑)。(3)为研究人的活化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
+”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细胞类型A组B组C组B细胞+++未活化辅助性T细胞+--活化辅助性T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在第2、4、6、8、12、14天分别检测A、B、C组上清液中的抗体含量。实验结果为:C组没有检测到抗体,A、B组
的结果如图所示。①实验的对照组为______组。实验结果显示,B组可从第4天起检测到抗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第_____天达到最高点。②A组与B、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不能刺激B细胞活化。③B组与C组结果相比较,说明活化辅助
性T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图一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IAA)运输情况,图二是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三是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1)分析图一,序号①②表示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此方式与序号③④表示的方式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图二中甲、乙两曲线,其中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的曲线是___________
_______,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三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3
】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
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