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65.568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65.56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7bcfc2fea50fde8784178fed92d857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黔西南州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题共8页,共四大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

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

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②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③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

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

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选自费孝

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材料二: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

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

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③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

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

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④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

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⑤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

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⑥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

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⑦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

亲戚?》)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洋社会,“家庭”界限分明,由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同组成。B.亲戚关系在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认同这一观点的当代青年正在减少。C.材料二所

谈及的“断亲”现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更多是一种情感心理层面上的。D.受目前国家二孩三孩政策的影响,可以预期,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会出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用“捆柴”做比喻,形象地说明西洋社会的团体分子一般立在一个平面上,界限清晰。B.生产力发展水平、

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会影响到“家庭独立”的程度。C.当今社会教育内卷严重地压榨了青少年亲缘交往的时间,这是造成“断亲”现象最重要的原因。D.有的年轻人可能要在成家立业养育子女后,才会借由亲身体验才能产生“亲缘唤醒”效应。3.根据材料的相

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家长们因教育孩子等问题而相互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B.中国家庭外出访友时经常“阖第光临”

,却无法清楚地说出到底去了哪些人,这说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非常淡薄。C.本来关系亲密的张甲和张乙两兄弟,因工作所在地相距较远而导致无法频繁交往,关系淡化,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D.李老师在微信中把“工作群

”置顶,然后是“家族群”,这种排序体现了材料一中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5.《红楼梦》中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贾府‘草字辈’远房子孙)等便接了……传于贾蓉(长房长孙)……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

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论述,分析“贾家宗祠献祭”这一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答案】1.A2.C3.C4.①举例论证。互联网时代,00后青年更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造成交往惰性。②对比论证。传统社会中,互助是人们生存的必须,而现代社会,家庭独立,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互助。5.①

“贾家宗祠献祭”传递祭品的顺序体现了儒家的人伦秩序和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②这种顺序发生在亲属关系中,以共同的祖宗为中心,类似向外推出的水波纹结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在西洋社会……由夫妻双方以及他们的孩子共

同组成”说法错误,原文是“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孩子”,选项范围扩大。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是造成‘断亲’现象最重要的原因”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

,教育内卷只是“断亲”的一个原因,并非“最重要的原因”。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

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可知,原文并没有说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替代,只是说关系被逐渐拉远。B.“这说明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非常淡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

……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可知,这说明“家庭”的界限在中国远比在西洋模糊。D.“体现了材料一中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说法错误,原文表述是“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

己。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可见,李老师在微信中把“工作群”置顶,然后是“家族群”,不符合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依据

原文“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分析可知,文中列举了互联网时代,00后青年更愿沉浸在虚拟世界,造成交往惰性的

事例,说明“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方法。依据原文“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

分析可知,文中将传统社会中互助是人们生存的必须,与现代社会的家庭独立,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互助进行了对比。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方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我们儒家最考究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

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可知,“贾家宗祠献祭”这一过程中,传菜时贾府“草字辈”远房子孙传于长房长孙……传于王夫人,最终由王夫人传于贾母,这体现了儒家的人伦秩序和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结合材料一“以‘己’为中心,像石

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可知,传菜的这种顺序发生在亲属关系中,并最终传到贾母手中,这是以共同的祖宗——贾母为中心,类似向外推

出的水波纹结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浔阳江头那一夜林那北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从二十八岁进京应试起,这十几年,他都是在又

干又燥的天穹下晨起暮眠,可是去年秋天他突然卷起行囊一步步离开自己熟悉的皇城,蹚过黄河,涉着长江,来到此,竟一下子满眼是水了——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彼一条划开大地,波光粼粼,涛声起伏。江州,原来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

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这是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大唐离李渊在晋阳起兵后一统中原称帝,已经过去近两百年。天下还是李家的,只是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王朝已不可遏止地由盛转衰。一年多前,他还在

宫中,悠哉地当着太子左赞善大夫。此时藩镇割据,战事四起,朝廷平藩讨叛让地方势力极为不满,便派刺客入京当街杀了宰相武元衡。依唐制,东宫官员不得参谏朝政,但他还是奋笔疾书,要求缉拿凶手,雪耻立威。没想到他被扣上一个“伤名教”的罪名赶出宫门,赶往千里迢迢的江州。真是无妄之灾。之前他诗名鼎盛,也自觉才情

弥天,便话锋犀利,针对时弊常出言不逊,其实不过是“济天下”的一腔热血,也以为是忠谏护君,不料却早已让朝中很多人暗生嫉恨。贬,这个词杀伤力太大了,把他内心捅得千疮百孔倒不在话下,关键是外界投来的冷漠与鄙夷的目光,炎凉的世态更让他万箭穿心。四十四岁,正是男人最好的年

纪,他却已两鬓白发。读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人都知道他姓白,名居易,这个名字源于《礼记·中庸》中的词句:“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微幸。”祖父替他取此名,大约只是希望他一生都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放平常心,素位而行以待天命。另外他字的“乐天

”,就是乐天知命的意思。他做到了吗?显然没有,否则宰相被杀这么大的事,哪轮得上他说什么呢?但委曲求全地苟活又有什么意思呢?人生在世,说该说的话,做应做的事,才不枉痛快走一遭。此处不留爷,爷去千里外,他立即孤身离京。“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这是他初到江州

时写下的。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何况还有酒有诗有朋友,更有那么多令他一赞三叹的美景。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人

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以快慰自己了。京城无限远,那就在此独善其身吧。“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在香炉峰北面、遗爱寺南边,他很快给

自己建起一座草堂,以便呼朋唤友大醉几场。甚好甚好,十五年前他初入仕途时,在秦岭下、渭水边的屋当着小小的县尉,不也正是在山中与朋友纵酒欢歌之后,才诗意喷涌,挥毫写下那首八方争颂的《长恨歌》吗?他最好的朋友是远

在巴蜀的元稹,就是那个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悼念妻子的元稹。作为同科进士,他们性情相似,才情相当,竟也同因不畏强权、恃才放旷而前后脚遭遇贬斥,他到江州做司马,元稹则到西南的通州,最初做的也是司马。相见难,相思苦,只能互寄诗词慰藉,唱

和不断。世象污浊,前程黯淡,生命间的情谊此时如此珍贵,它是一簇光,温暖并照亮了彼此。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突然想起两个人: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和曾任江州刺史、前些年已在

苏州去世的韦应物。都是旷世奇才,诗情蓬勃。“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还有李白,是的,李太白!李前辈多么偏爱庐山啊,甚至不吝把香炉峰瀑布,夸张成“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他

们仍活着,仍长衣宽衫行走在江州,那么,一起在山水间饮酒把欢,诗来歌去,将会怎样地宽慰被冷落于江湖中的惶恐与疼痛啊。天已完全暗透,江面零星的渔火萤火虫般孱弱地跳动。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冷,犹如直面自己身世和当下朝政时的凉意。友人船正待出发,他急步上前,一腔愁绪,把

盏话别。接下来发生的,都写在《琵琶行》里了。《霓裳羽衣曲》。从长安城流落到此的女伶,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弦音……丝乐如梦,身世飘零,沦落天涯,他涕泪横飞,辛酸往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无边无际地当头淋下,令他无法自已。之后他又去北门外的浔阳

楼,看到的是“……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万千感慨涌起,于是提笔挥就一首《题浔阳楼》。2022年9月我登上浔阳楼时,是个阴天,江水依旧执着东流。一场大旱之下,江面瘦了许多,但众多货运巨轮仍匆忙来去,几只白鹭或上下翻飞或泊在岸边,远处,红墙乌瓦檐角依稀

可见,很恍惚,时空在忽远忽近间跳动。迎着风,倚栏眺望,今夕何夕?犹抱琵琶的歌女一闪而过,大弦小弦的乐音似隐似现。年轻时我背诵过《琵琶行》,在岁月的磨损下,许多句子都已模糊残缺了。那时曾怀疑只是为赋新诗,江州司马才强说愁,泪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那么滂沱而下湿了青

衫。从九江市回来后,我买了两本《白居易传》来读,竟在某个瞬间也蓦然为之伤感了。当初被迫离开长安,白居易内心一定沮丧、忿恨、恐惧相织,如果可以选择,他想必舍不下天子脚下的富丽繁华。一去千里,命运急转直下,竟也给了他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馈赠。江水,秋月,歌女,乐曲,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刹时把

他磅礴才华撞击出夺目的火花。一首不朽的千古绝唱,于是在那个梦一般的南方夜晚徐徐铺陈,应和着天上的星辰,在人间永驻。(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宰相武元衡被当街刺杀,足见当时藩镇势力极其嚣张,朝廷平藩讨叛任重而道远B.白居

易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乘车赶往湓浦口,可见他们的情意深厚。C.“诗穷而后工”,千古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的创作成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D.文章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居易品行、才华的无

上赞美之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构思颇有特色,作者打破常规,开头不从自己登临写起,而从白居易送别友人写起,匠心独运。B.文章大量引用白居易的诗词,既丰富了文章内容,有助于刻画其形象特点,也强化了文章诗化色彩。C.文章运用补叙的

方式,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突出了其正直敢言的性格。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叙事写人,状景达意,语言明白晓畅又典雅形象。8.简要分析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9.本文白居易被贬江州,他所感受的江州地理环境与《

琵琶行》中描写的江州地理环境有所不同,小李同学准备针对这一点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为他拟写短评的行文思路。【答案】6.B7.C8.①渲染送别时的环境气氛;②并与下文“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形成呼应

,点明中心事件“送别”;③引出白居易在京城的生活片段。9.首先明确不同点。《琵琶行》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该文中则水光潋滟,涛声起伏,无论是江上的帆、湖上的鸟,还是不远处的庐山,都让他百看不厌。再分析不同的原因。这和写作背景、目的不

同有关。《琵琶行》写和与自己有着相似命运的琵琶女的相逢,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故眼中的江州低湿、荒芜、凄凉;而该文重在突出白居易被贬后精神并不颓废,他从江州自然风物和历代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迹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故而其景呈现出明朗、开阔、。秀丽的特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B.“为送别远赴西南通州任职的元稹”说法错误。由原文“现在他就是去水边,去西门外一个叫湓浦口的地方,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他最好的朋友是远在巴蜀的元稹”“所以他连夜赶到江边。即使要离去的不是元稹,他仍然不舍,心有戚戚”可知,远赴西南通州任

职的不是元稹。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文章运用补叙的方式”说法错误,交代白居易在京城的遭遇,展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部分是插叙,不是补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文段和人称作用的能力。结合“晚

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那是一种湿润的、夹带着很多水汽的风”可知,文中通过对湿润的、夹带着水汽的晚风的描写,渲染了送别时的凄清的环境。“马蹄敲击着地面,晚风在马车卷帘外拂过”与下文“送一位即将远行的友人”“青衫太薄了,风过,他紧了紧身子”在结构上形成呼应,是结构更加严谨;同时点明了夜

晚在湓浦口送别友人这一中心事件,突出了主题。“与车内男人早已习惯的长安城完全不同”一句,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引出白居易在京城的生活片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环境特点的不同:《琵琶行

》中描写江州地理环境的句子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可概括为低湿、荒芜、凄凉。本文中描写江州地理环境的句子是“北面是长江,南面是鄱阳湖,江与湖以及纵横的支流此一条拨一条划开大地,波光粼粼,涛声起伏。

江州,原来是一个到处水光潋滟的地方啊”“且不论江上的帆、湖上的鸟,单单往东三十二里,那座俊朗秀丽的庐山,就百看不厌。穿行其间,烦恼荡尽,诗意万千”,其特点是水光潋滟,涛声起伏,无论是江上的帆、湖上的鸟,还是不远处的庐山,都让他百看不厌。原因:写作背景、目的不同:《琵琶

行》交代写作背景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诗歌抒发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所以他眼中的江州是低湿、荒芜、凄凉的。本文避开了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将写作

的侧重点放在展现白居易的内心精神世界上,写作目的是突出白居易被贬后精神并不颓废,“除了水之外,山也抬头可见。这座别名又叫‘浔阳’的小城,其实也不失为一块让智者仁者皆能乐享的宝地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仅仅觅得这妙不可言的短短二十八字,他也可

以快慰自己了”等句子表明,他从江州自然风物和历代先贤留下的文化印迹中获得了精神慰藉,所以景物特征更加明快,呈现出明朗、开阔、秀丽的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文本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

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文本二: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

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曰: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的其故,对曰:“齐

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⑥。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

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选自《晋书·李密传》)【注】①

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深。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⑤虫流,尸体流出户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刘氏有疾A则B涕泣C侧息D未尝E解衣F饮膳G汤药H必先尝I后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使吴,有才辩”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含义相同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C.“华善之”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中的“善”含义不同。D.“从事白其书司隶”与“便可白公姥”(《孔雀东南飞》)中的“白”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遭遇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为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C.李密守

丧期满,应征到洛阳任太子洗马,后外调任温令,他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后虽官职得到调整但仍心怀怨恨。D.李密有才情,上《陈情表》感动了皇帝,又通过比较舜、禹、皋陶等的谈话特点,否定了诸葛亮琐碎的言谈方式。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2)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14.请结合文本一、文本二,简要概括李密是怎样打动晋武帝以达到不被征召的目的的。【答案】10.ADF11.B12.D13.(1)臣小的时候

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2)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14.(1)李密陈述自己少时身世,引发晋武帝的同情。(2)陈述祖母的病重的状

况,表明自己至真至纯的孝心,让晋武帝感动。(3)感谢晋武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朝廷的感激之情,解除武帝内心的疑虑。(4)提出先尽孝道后报国恩,表明对朝廷的忠诚和坚定的报效之情。【解析】【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刘氏有疾”是主谓宾齐全,句意完整,A处断开;“则涕泣侧息”,均为李

密的行为表现,句前省略主语“李密”,句意完整,D处断开;“未尝解衣”是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句意完整,F处断开。故选A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正确。数,都是“多次”的意思。句意: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B.“

含义相同”错。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表被动,被。句意: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诚信却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C.正确。认为……好/善于。句意: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正确。白,都是“禀告”的意思。句意: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

。/你这就禀告公公婆婆。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否定了诸葛亮琐碎的言谈方式”错。原文“《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意思是《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

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可见并未否定其言谈方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不行”,不能走路;“零丁”,孤独无靠;“至于”,到了;“成立”,成人自立。(2)“服阕”,服完

丧;“以”,凭;“征”,被征召。【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原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从自己的悲惨身世写起,铺陈自己凄苦悲惨的遭遇,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据此看出,李密陈述自己少时身世,引发晋武帝的同情。(2)原文“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据此看出,陈述祖母的病重的状况,表明自己至真至纯的孝心,让晋武帝感动。(3)原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

桓,有所希冀”。据此看出,感激晋武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朝廷的感激之情,解除武帝内心的疑虑。(4)原文“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据此看出,提出先尽孝道后报国恩,表明对朝廷的忠诚和坚定的报效之情。参考译文:文本一: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

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希图宦达,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

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

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

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文本二:李密,字令

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

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

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书《陈情表》,曰: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

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

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

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

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

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在家中去世。(选自《晋书·李密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

小题。咏史白居易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B.《蜀相》

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C.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D.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16.《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

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答案】15.C16.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汉氶相葛亮雄才大略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

对忠义报国的“英雄”的期盼,饱含诗人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英雄”情怀。《咏史》中“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通过写后人再读《出师表》,集中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感天动地、历久不变。【解析】【15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通过描绘景物”错,本诗前两联写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林,接着写“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刘备托孤,后句说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并没有描绘景物。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

老臣心”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饱含诗人壮志难

酬、忧国忧民的“英雄”情怀,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咏史》写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作为臣子的诸葛亮“忠义心”须倾,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为开创蜀汉的基业,殚精竭智,运筹帷幄,历经百战

。尤其是刘备托孤以后的十一年,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中,独挡风雨,力挽狂澜。六次北伐,饱尝艰辛,无时不在为光复汉室而“报国还倾忠义心”。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始自“隆中对”,终至“出师表”,他的忠心令人动容。而“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也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事

业未竟的遗憾和惋惜。结合以上分析,从同和异两个角度分析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与成语“绳锯木断”“滴水穿石”表明的道理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引用了“五丁开山”这一神话。(3)杜鹃的啼声往往会唤起人们许多情思。古诗词中经常

使用杜鹃意象来表现孤独、悲苦、哀伤、乡愁等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锲而不舍②.金石可镂③.地崩山摧壮士死④.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可堪孤馆

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锲、镂、崩、摧、栈、钩、托、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

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动,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______①_____了。各

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台下就乱了,后边的喊前边的坐下,前边的喊后边的为什么不说最前边的立着;场外的大声叫着亲朋子女名字,问有坐处没有,场内的锐声回应

快进来;有要吃煎饼的喊熟人去买一个,熟人买了站在场外一扬手,出口骂了一声隔人头甩去,_____②______正中目标;左边的喊右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

脚;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从语言

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答案】18.①天翻地覆②不偏不倚19.①运用比喻,把看戏的人群比作四月起风的麦田,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看戏的人多。②多用短句,简洁凝练,营造了唱戏前的热闹场面。【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似乎整个世界

要秩序大乱,应用“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或闹得很凶,秩序大乱。第二空,根据“正中目标”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甩去的煎饼正中目标,应用“不偏不倚”。“不偏不倚”,形容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公正或中立;形

容正中目标。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句子“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运用比喻,把“看戏的人群”比作“四月起风的麦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看戏的人多。“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

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为短句,简洁凝练,营造了唱戏前的热闹场面。(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伴随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

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①___________,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并收获了流量。对此,有人颇有微词,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过度曝光和商业化,有失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

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如果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因小失大。②___________,但不能固步自封。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

惊·鸿》,在B站跨年晚会惊艳了许多年轻人;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当然,戏曲直播只是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

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无可厚非;③___________,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与此同时,中国戏曲的薪火相传,是源于《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一个个经典剧目

的世代流传。在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才能呈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20.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殊不知,对于大部分戏曲院团而言,创排新戏乃至巡回演出,基本

是靠财政补助,罕有“市场”。B.这些年,戏曲也一直在谋求“破圈”。C.窃以为,这不只是破圈,更是对戏曲生态的一种良性修复,是“破茧重生”。D.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D21.①以“直播”的方式②戏曲要遵循传

统③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22.戏曲直播,还需要在流量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含量,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特殊含义;B.表特殊含义;C.表特殊含义;D.表强调。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

补写的能力。第①空,语境“伴随新媒体的流行,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说的是一些年轻的戏曲演员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演出,故可填写“以‘直播’的方式”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此处与下句“但不能固步自封”构成转折,与创新性对的是守正或遵循传统,故可填写“戏曲要遵循传统”之

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可知,此处与后句构成递进,意思程度最轻,照应“沉湎于手机屏幕”,故可填写“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线下舞台”之类的句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一是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删去“在戏曲直播”的“在”

。二是搭配不当,“注入……元素”改为“注入……含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率尔而对:“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哂笑:其言不让。冉有谦让有礼:“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孔子不赞一言。两千多年过去了,“让”或“不让”,依然是我们待人处事需要面对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反映你的权衡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让与不让“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缔造了许多佳话,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但不合理的“让”也让我们中华民族蒙受奇耻大辱,这就让我们对“让”有了新的思考。历史上

“让”的事件不胜枚举,但这些“让”都体现了人的魄力、远见,这些都是该让的事情,该让就让!古有孔融让梨,这一让让出了谦逊,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亲情;汉有韩信受胯下之辱,他的忍让让出了风度与理智;晋有退避三舍,文公的让,让出了诚信与机智……他们的让,体现了大人物的风范与气度,向史册展示了他

们的远见卓识与魄力。有时让也是一种美丽。他们的让是有原则的,是可以体现他们个人良好风范。对于一些可以体现个人良好品质的事或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我们能让则让;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或举足轻重的事,我们必须当仁不让。《红岩》中大部分共产党员在反动派严刑逼供下紧咬牙关,

不肯向反动派做出丝毫退让,因为这关系到党的安危,关系到革命的成败,当然不能让;长征时期王明“左倾”思想泛滥,毛泽东虽无实权但据理力争,坚持批评这种错误路线,即使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对他发出威胁,他也毫不退让,因为这关系到红军十万士兵

的安危,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同理,我们发表《2020年美国人权记录》以反击美国的污蔑,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在这样重大的关键节点,我们当然也不能让!只要是事关国家、民族的大事,我们都不能让的;因为一旦让了,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对于民族

之计,国家之计,我们当然不能让;但对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我们则不必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简言之,“让”与“不让”,因事而定。人生在世,竞争常在,压力常存,利害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我们经常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是让还是不让?不让去争,

可以是争先、争光、争气、争先恐后、争强好胜;让,可以是退让,谦让、辞让、推让,礼让。关键要看争什么,让什么。正确的争,能给人以朝气、激情和力量。可敬的让,能给人以温暖、醒悟和感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其言不让”及冉有谦让有礼引出“让”或“不让”的话题。这也是我们写作的话题内容。“让”指的是谦让,不去争,不去抢,有所退让,表现的彬彬有礼等。比如孔融让梨就是典型的“让”,再比如“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很好地诠释了“让”,包括蔺相如对廉颇也是谦让。“让”的

好处就在于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家庭、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工作生活的和谐。这是人与人之间在待人处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当然,国与国之间也要讲究“让”,只有互相“谦让”,才会让国际社会更稳定,减少冲突矛盾的发生。“不让”指的是必要的时候要针锋相对,不能一味地谦让,该争就得争,尤其

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就得要争,就不能让,甚至要“锱铢必较”。比如,关于国家领土问题,必须做到寸土不让,所以才会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再比如,涉及到人格问题,也必须据理力争,不能让。当然,“让”与“不让”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有些看似不能让的事情也得让

,真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的时候就要识实务,比如说韩信忍胯下之辱,就是在别人看来不能让的他让了,也正是他的让,才成就了韩信。写作时,可以表明自己的观点:让与不让,我们要视情况而定。文章主体可以采用分论点的形式:分论点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应该发扬这一美德;分论点二,原则问题,不能退让。最

后,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让出一片广阔的天地。2.原则问题不能谦让。3.让与不让视情况而定。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