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6)页,606.20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e41cac6a051df0f9046c38d40a0f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环际大联考“圆梦计划”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物质的鉴定实验可以了解物质组分中的重要成分,显微镜观察实验可了解细胞形态及结构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还原糖的试剂可直接用来检测蛋白质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和突触小体等结构C.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植物果实中还原糖的种类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答案】D【解析】【分析】斐林试剂可检测还原糖
,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浓度不同,双缩脲试剂中硫酸铜的浓度较低。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详解】A、由于浓度不同,检测还原糖的试剂不可直接用来检测蛋白,A错误;B、核糖体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C、用斐林试剂可以鉴定植物果实中是否含有还原
糖,但不能鉴定还原糖的种类,C错误;D、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则异物在目镜上,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有
7种B.糖类和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C.细胞中的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如K+、Na+等D.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
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详解】A、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
酸共有7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A正确;B、糖类和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构
成细胞壁,磷脂构成细胞膜,B正确;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有些可以组成复杂化合物,C错误;D、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D正确。故选C。3.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
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②含脂质、糖类等各种有机物,均能萌发形成幼苗B.③在生物体内含量少,所以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不重要C.点燃后产生的2CO中的C只来自种子中的糖类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
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含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
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详解】A、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少,所以对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B错误;C、点燃后产生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C错误;D、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含量不同,D正确。故选D。4.图甲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
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乙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图甲中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C.图甲、图乙中发生的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的
流动性D图甲、图乙说明分泌蛋白先后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等生物膜分泌到细胞外【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
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题图分析,图甲中的a、b、c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图乙中膜面积减小的是内质网、膜面积不变的是高尔基体,膜面积有所增加的是细胞膜。【详解】A、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需要经过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内质
网上初加工、高尔基体上再加工的过程,因此,图甲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正确;B、在人体细胞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图甲中b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并没成熟,还需要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故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B正确;
C、图甲中的分泌蛋白的运输和转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的物质会通过囊泡进行运输;图乙所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的变化,故二者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图乙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
积变化,分泌蛋白先、后经过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而后通过细胞膜胞吐至外界,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D。5.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许多材料可以“一材两用”。下列材料选择正确的是()序号生物材
料实验1实验2.A洋葱鳞片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B黑藻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C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D羊的红细胞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A.A
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适宜用于获取细胞膜。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详解】A、洋葱鳞片叶的
颜色主要是液泡中花青素颜色,基本不含叶绿素,不适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A错误;B、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不利于观察线粒体,B错误;C、体验细胞膜的方法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C错误;D、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观察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可以用哺
乳动物的红细胞,D正确。故选D。6.将某动物组织的细胞匀浆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蛋白质/%脂质/%核酸/%细胞器甲6720微量细胞器乙59400细胞器丙46054A.细胞器甲和细胞器丙中均有DNAB.细
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C.细胞器丙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D.细胞器乙可能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细胞器甲和乙都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丙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动物细胞中具有膜结构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线粒体,不具有膜结构且含有
核酸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甲可能的线粒体,丙是核糖体,乙有膜但没有核酸,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详解】A、细胞器丙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不含DNA,A错误;B、细胞器甲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且含有少量核酸,甲是线粒体,B正确;
C、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D、细胞器乙是具膜细胞器,可能是溶酶体,溶酶体与细胞吞噬物的消化有关,D正确。故选A。7.如图所示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内的某些结构,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参与
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构成结构有a、b、c、d、g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植物根尖细胞内的结构有a、b、gC.与基因表达有关的结构有a、b、f、g,但不一定都能发生A-T、G-C之间的互补配D.在a内能合成葡萄糖,在b内不能将葡萄糖分解【答案】B【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内质网、d是高尔基体、e是中心体、f是核糖体、g是核膜。【详解】A、图中的a(叶绿体)、b(线粒体)、c(内质网)、d(高尔基体)均是具膜细胞器,可与g(核膜)及细
胞膜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B、图示结构均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B错误;C、a为叶绿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b为线粒体(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f为核糖体(能进行翻译)、g为细胞核(能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可见结构a、b、f、g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但是
不一定都发生A-T之间的配对,如f中只能发生A-U的配对,C正确;D、在a(叶绿体)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亚显微结构、生物膜系统、基因的表达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
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能识记相关知识,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8.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3KNO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3KNO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原生质体相对大小90%6
0%30%30%30%A.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小于乙同学所用溶液浓度C.乙同学在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乙同学在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
界溶液浓度【答案】D【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甲同学实验在6分钟后不再发生变化,可能是细胞已经死亡,滴加清水后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同学所做实
验结果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乙同学所做实验结果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B错误;C、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已经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所以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
浓度,C错误;D、乙同学在实验进行到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等于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但由于细胞壁的作用,原生质体不能增大,D正确。故选D。9.如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D.曲线bc、fg段的形成一定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答案
】A【解析】【分析】1、左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K+浓度,纵坐标是K+吸收速率,因此曲线ab段限制因素是培养液中K+浓度,且载体、能量均充足。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cd段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
于细胞外界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影响了对K+的吸收。2、右图中横坐标是培养液中氧气的相对含量,因此曲线ef段限制因素是能量,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详解】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
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A正确;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导致,B错误;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
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C错误;D、be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D错误。故选A。10.下图1、2、3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p
H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底物已消耗殆尽B.图2中,在10℃和50℃时,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C.图3中,曲线可以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的关系D
.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pH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1分析可知,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其原因是受反应物中的酶浓度限制;由图2分析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当温度升到a点的时反应速率最大,这说明对应的温度
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a点后的曲线急剧下降的原因是温度升高,使酶活性下降,50℃时,反应速率为0,酶失活;由图3分析可知,该酶的最适pH值为8。【详解】A、图1中,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上升,是因为受反应物中的酶浓度限制,A错误;B、图2中,
10℃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没有失活,50℃时酶因结构破坏而失活,B错误;C、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5,胰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8,而此,图3中曲线不能表示胃蛋白酶反应速率与pH之间
的关系,C错误;D、酶促反应速率会受到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pH等的影响,D正确。故选D。11.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某同学设计了4套方案,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方案催化剂底物pH温度①胰蛋白酶蛋白块不同
pH室温②淀粉酶淀粉、蔗糖适宜适宜③蛋白酶蛋白质适宜不同温度④过氧化氢酶、氯化铁溶液过氧化氢强酸性室温A.方案①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方案②的目的是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
用碘液检测C.方案③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D.方案④的目的是验证酶的高效性,加酶的一组产生气泡数较多【答案】C【解析】【分析】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利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为材料验证酶的专一性
时,要注意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高温、过酸、过碱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详解】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pH,A错误;B、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不能
将蔗糖分解,利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可以达到目的,B错误;C、根据酶的专一性,蛋白酶可以将蛋白块分解,但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D、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酶失活,因此加氯化铁的一组气泡较多,D错误。故选C
。12.ATP是生物体内重要能源物质。下图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MP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甲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3C还原或肌肉收缩C.丁过程中合成ATP的场所可以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D.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肯定不是同一种酶【答案】C【解析】的【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M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A正确;B、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
的能量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用于3C还原或肌肉收缩,B正确;C、丁过程合成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以合成ATP,其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类囊体膜,C错误;D、酶具有专一性,催化乙过程和丙过程的酶不
是同一种酶,分别是水解酶和合成酶,D正确;故选C。13.某植物光合作用与红细胞呼吸过程中部分含碳化合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相应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两个3C不是同一种物质B.过程①不消耗ATP,②消耗ATPC.过程③④中均有ATP的生成D.图中所示过程③④
⑤均可发生在人和动物体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图中①表示由CO2转化为C3,所以①表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由C3转变为(CH2O)和C5,所以②表示C3的还原;③表示由(CH2O)转变为C3,
所以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④表示由C3转变为CO2,所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由C3转变为CO2和酒精,所以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酒精和CO2。【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3C分别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生成的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和
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343CHO),所以图中两个3C不是同一种物质。A正确;B、①表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该过程不消耗ATP,②表示3C的还原,该过程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B正确;C、图中③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酒精和
CO2,其中③④中均有ATP的生是成。C正确;D、图中①②表示暗反应过程,⑤表示无氧呼吸产酒精和二氧化碳过程,人进行无氧呼吸产乳酸,所以图中所示过程仅③④发生在人体细胞。D错误。故选D。14.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下图1。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
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1中所测气体为氧气,且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积累了一定量的有机物B.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部分气孔关闭所致C.与它们各自前
一段相比,EC段和DB段叶肉细胞中C3含量变化趋势分别是增加、减少D.处于图1中的DB段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1可知,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
加,无光时减少,则所测气体为氧气,由图中F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氧气浓度可知,净光合作用大于0,说明该大棚内的蔬菜经过一昼夜后存在有机物的积累;图2中,A表示叶绿体释放出氧气,B表示线粒体吸收氧气,C表示叶绿体给线粒体提供氧气,D表示线粒体
给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E表示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F表示线粒体释放二氧化碳。2、光照减弱时,光反应强度减弱,DANPH、ATP含量减少,使C3消耗量减少,但C3生成量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DANPH、ATP含量减少,使C5生成量减少,但C5消耗量不变,所以C5
含量下降。【详解】A、由图可知,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加,无光时减少,则所测气体为氧气,由图中F点氧气浓度大于A点氧气浓度可知,净光合作用大于0,说明该大棚内的
蔬菜经过一昼夜后存在有机物的积累,A正确;B、由于是夏季晴朗的一天,所以图1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强度变化不大,B正确;C、EC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物增多,C
3的还原增加,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C3减少;DB段,光照减弱,光合作用产物减少,C3的还原减少,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不变,故C3增加,C错误;D、对应图1中的DB点时,植物总体的光合作用在增大,B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而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大于呼
吸作用,故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A、C、D、E,D正确。故选C。15.某科研所为提高蔬菜产量进行了相关生理活动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结果如下图,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图一中呼吸底物为葡萄糖,2O
浓度为a时,2O的吸收量等于2CO的释放量B.图一中de段2CO的释放量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C.图二中f点时甲的叶肉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图二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呼
吸速率低,且乙品种比甲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答案】D【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不吸收O2,只释放CO2;有氧呼吸吸收的O2和释放CO2量刚好相等,因此当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释放量时,表示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c点为无氧呼吸的消失点,c点以后只进行有氧呼吸;因为相关生理活动
的研究均在最适温度下进行,所以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温度不是抑制酶活性的因素;2、f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图中g点两条线刚好相交,代表它们此时的
净光合作用量相等;由于甲植物在光照强度为0时,其呼吸作用比乙植物强,图中可以看出,乙植物在光照强度为h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而甲植物仍然在不断增强,因此乙植物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详解】A、无氧呼吸
不吸收O2,只释放CO2;有氧呼吸吸收的O2和释放CO2量刚好相等,O2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CO2释放量相等,O2的吸收量等于总CO2的释放量的1/2,A错误;B、因研究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故图一中de段CO2的释放量有所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温度抑制了酶的活性,B错误;
C、图二中f点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故甲品种的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D、图二中,从与纵轴的交点可见,乙品种比甲品种的呼吸速率低,且乙品种在较弱的光照强度下其光合速率即达到最大值,故乙品种更适于生长在弱光环境中,D正确;故选D。16.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
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AXBXB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可能正常②另外三个配子是aY③X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产生AXBXB型配子的原因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新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到两个细胞中形成的。【详解】等位基因A、a位
于2号染色体上,形成A型配子,故2号染色体分裂可能正常,①正确;由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的AXBXB型配子,则对应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另外两个配子是aY、aY,②错误;X染色体一定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后期未分裂,③正确;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异常,④错误。故正确的选项选择A。17.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的表达又有DNA的复制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C.有丝分
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D.某一正常分裂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其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后期有三种情况,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是体细胞2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详解】A、细胞分裂间期主要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的,也即基因表达,A正确;B、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发生染色单体的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同源染色体分裂,不会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B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不变,C错误;D、若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假设是有丝分裂后期,则体细胞为
5条,与题意中二倍体矛盾,所以是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18.图Ⅰ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Ⅱ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
改变B.图Ⅱ中丙、丁细胞处于图Ⅰ中的CD段C.图Ⅱ中丁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N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EF段中细胞内染色体数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始终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图ⅠAC段属于间期,BC段染
色体正在进行复制,CD段属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EF段属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图Ⅱ甲-丁依次为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BC段表示间期,此时DNA的复制双链解开,其稳
定性最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A正确;B、由于CD段染色体与核DNA的比为1∶2,着丝点没有分裂,故图Ⅱ中丙、丁细胞位于图Ⅰ中的CD段,B正确;C、由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图为雄性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图Ⅱ中丁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
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若M基因在X染色体上,那么N基因所在染色体一定是常染色体,C正确;D、EF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D错误。故选D。19.下列有关细胞生
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则说明该细胞已衰老B.发生分化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C.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D.癌细胞蛋白质含量均减少,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表面
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
中,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分化导致的稳定性差异一般是不可逆转的。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详解】衰老细胞中酶活性降低,但细胞中酶活性降低细胞不
一定是处于衰老过程中,如温度、PH等因素都能影响酶的活性,故A错误;发生分化的细胞,不一定丧失增殖能力,如造血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衰老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癌变也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癌细胞不是所有蛋白质都减少,
如跟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
结论的能力。20.下列关于生物遗传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C.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逐
渐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
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
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A错误;B、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B错误;C、若控制这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它们的遗传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基因型为Aa的个
体连续自交,若连续自交n代,则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因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D正确。故选D。21.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一对雌雄昆虫杂交,子代
的体色为黄色:白色=3:5,符合以上条件的杂交组合是()A.♀Yy×♂yyB.♀yy×♂YYC.♀yy×♂yyD.♀Yy×♂Yy【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Y和y是位于某种昆虫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故其遗传时遵循基因
分离定律,即基因型为Yy的个体减数分裂时,Y与y分离进入到不同配子中,产生的含Y配子∶含y配子=1∶1。【详解】A、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和yy,对于雌性来说Yy和yy的表现型为白色,对于雄性来说,Yy和的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和白色,所以子代黄色∶白色=
1∶3,A错误;B、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为Yy,若子代为雌性是白色,雄性是黄色,后代的黄色∶白色=1∶1,B错误;C、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y,不论雌雄表现型全为白色,C错误;D、本杂交组合其子代的基因型是Y_和yy,对于雌性来说Y_和yy的表现
型为白色,对于雄性来说,Y_和yy的表现型分别是黄色和白色,所以白色为1/2(雌性)+1/8(雄性yy)=5/8,所以后代黄色∶白色=3∶5,D正确。故选D。22.一株杂合的抗锈病小麦(Aa)自交得1F,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2F,2F中抗病与不抗
锈病的比例为()A.2:1B.5:1C.3:1D.8:1【答案】B【解析】【分析】该杂合子小麦的基因型为Aa,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抗锈病杂合子小麦(Aa)自交得F1,则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F1自交得F2。【详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抗锈病杂合子小
麦(Aa)自交得,则的基因型及比例为,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然后再自交,1/3AA的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2/3Aa的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1AA:2Aa:1aa),所
以F2中不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1/4=1/6,F2中抗病与不抗锈病的比例为5:1。故选B。2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对基因B.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
平行关系是因为在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
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
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是因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
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点睛】24.某表现正常的男子与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子结婚,无论生男
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答案】C【解析】【详解】如
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时,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a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Aa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
,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XAX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XaY结婚,无论生男孩或女孩,都是50%患病,50%正常,有可能;如果是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则患病女子的基因型为XaXa,与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的正常男子XAY结婚,所生男孩都患病,所生女孩都正常,不可能。综上所述,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是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
,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假设该病为某种遗传病,根据亲本基因型判断子代表现型与预期是否一致。25.下面有关遗传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2F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
7、9∶6∶1和15∶1,那么1F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1∶2∶1和3∶1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和BB致死现象C.测
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但不能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答案】B【解析】【分析】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变形包括1∶4∶6、9∶7、15∶1、9∶6∶1、9∶3∶4等。【详解】A、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1F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
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B_aabb1:3++=;2F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1F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2F的分离比
为15:1时,说明生物的基因型为()9A_3A_bb3aaB_:1aabb++,那么1F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出现6:2:3:1的性状
分离比,说明9份双显个体中缺少3份,某一单显性3份中缺少1份,则说明存在AA或BB致死现象,B错误;C、测交是指将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过程,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故可以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进而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组成,C正确;D、测交可
以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但不能确定相对性状的显隐性,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如图表示在温度、水分等均相同且适宜、但2CO浓度不同的条件下,某桉树植株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
曲线图(假设光合产物、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且呼吸速率在各条件下保持不变)。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为a时,甲组植株叶肉细胞产生H场所有__________。(2)光照强度为b时,每天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甲组植株干重__________(填“增加”
、“不变”或“减少”)。(3)据图分析,在A和B、A和C、B和C三个组合中,可以形成对比的组合有__________,限制B点进一步上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4)推测甲曲线是代表该植株在高2CO浓度下的检测结果
,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不变(3)①.A和C、B和C②.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4)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甲组P/R值更大,而呼吸速率不变,说明甲组光合作用速率更大,需要的
二氧化碳浓度更高【解析】的【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小问1详解】由题图分析可知,光强为a时甲组植株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两者都会产生[H
],甲组植株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小问2详解】光照强度为b时甲植株的P/R=2,即光合速率=2×呼吸速率,设呼吸速率=a,则光合速率=2a,则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呼吸消耗的有机物=12×(2a)-12
×a=12a,晚上消耗的有机物=呼呼吸消耗=12a,白天12小时积累的有机物=晚上12小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因此一昼夜后,甲组植株干重不变。【小问3详解】不同点之间形成对比,需满足单一变量原则,A与C是同一植株不同光强下的对照;B与C同一光强下不同植株对照;A、B之间有两个变量,光照
强度和植物种类都不同,不能对比。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三大环境因素是光强、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已知温度适宜,因此限制B点进一步上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相同光照强度下,甲组的P/R值大于乙组,而由题干可知,呼吸速率在各条件下保持不变,说明甲组光合
作用速率更大,则需要的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所以甲组为高浓度二氧化碳下检测结果。27.如图1是某雌性动物(2N=4)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图2是该动物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①至④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②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一定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
_。(3)图2中,CD段对应于图1中的细胞__________(填序号),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的______________段。(4)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期,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期。(5)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①②
③②.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2)①.②④②.极体(3)①.②②.DNA分子进行复制③.CD(或:CE)(4)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②.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5)AXb、aXB、aXB【解析】【分析】分析图1:①细胞含有同源染
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分析图2:图2表示该生物一
个细胞中的DNA含量随细胞减数分裂而变化的曲线图。BC段表示DNA分子复制。CE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E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小问1详解】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
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1的①至④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由于存在于雌性动物体内,所以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小问2详解】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
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故图中②④一定属于减数分裂;④细胞不含同
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为雌性动物,故其中细胞④的名称是极体。【小问3详解】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故CD对应图1中的细胞②。因为DNA分子进行复制,故BC段DNA数量加倍;基因的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于图2的CD段。【小问4详解】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或减数分裂Ⅰ后或减Ⅰ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减数分裂Ⅱ后或减Ⅱ后)期。【小问5详解】由于一个基因
型为AaXBXb的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Xb的配子,说明含A与Xb的染色体组合在了一起,则含a和X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Xb、aXB、aXB。28.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
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有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97:11:11:25。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2F中出现了亲
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__________,具体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
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5:1:1:5。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遵循②.在F2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97+11):(11+25)=3:1(2)不遵循(3)①.重新组合##基因重组②.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Ⅰ前期)(
4)①.一②.实验设计: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1F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③.预期结果: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5:1:1:5【解析
】【分析】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关系,即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四分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小问1详解】在2F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97+11):(11+25)=3:1;说明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小问2详解】由于F2的表现
型及比例是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97:11:11:25,不符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2F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小问4详解】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实验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5:1:1:
5,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也应该会出现这一结果。29.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
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能”、“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请从F1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便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①杂交组合:_____。②预期结果: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现有甲、乙(白眼雄性)两只果蝇杂交,
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灰身∶黑身=3∶1.为了确定甲果蝇的基因型,观察子代黑身果蝇的眼色。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则甲基因型为_____。(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
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种。【答案】(1)①.能②.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③.灰身:黑身=1:1④.全为灰身(2)①.XBRXbr②.XBrXbR(3)12的【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
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利用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
组合。3、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小问1详解】由F1中灰身:黑身=1:1可知,亲本基因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Bb(♀)×bb(♂)、XBXb×XbY。无论哪种情况,亲本中的雌果蝇均为杂合子。为了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
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从F1中选取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应考虑将父本设置为显性、母本设置为隐性进行杂交。即杂交组合为:黑身雌果蝇×灰身雄果蝇,如果子代无论雌雄,灰身与黑身之比均为1:1,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子代雌果蝇全为灰身,雄果蝇全为黑身,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根
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只果蝇杂交组合可能有两种情况:XBRXbr×XBrY或XBrXbR×XBrY。如果是XBRXbr×XBrY,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如果是XBrXbR×XBrY,则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
可知,亲本基因型分别为BBXRXR和bbXrY,则F1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可将两种性状分开考虑,只考虑体色时,在F2中有3种基因型(BB、Bb、bb);只考虑眼色时,在F2中有4种基因型(XRXR、XRXr、XRY、XrY),
因此F2中共有12种基因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