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衡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49.9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91fbee98965fd67383551ab9cc46a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学科素养检测(二调)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文言文阅读(66分)(一)文言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
一:初,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鸿都门①下。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引无行趣.势之徒置其间,喜陈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又久不亲行郊庙之礼②。会诏群臣
各陈政要,蔡邕上封事曰:“夫迎气五郊,清庙祭祀,养老辟雍③,皆帝者之大业也。而有司数以种种废阙不行,忘礼敬之大,拘信小故,以亏大典。自今斋制宜如故典,庶答风霆、灾妖之异。又,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而
已。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治政,未有其能。陛下即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非以为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而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
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治民及在州郡。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文武之道,所宜从之。若乃小能小善,虽有可观,孔子以为致远则泥.,君子固当志其大者。”书奏,帝乃亲迎气北郊及行辟雍之礼。(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五十
七,汉纪四十九)材料二:呜呼!世愈移而士趋日异,亦恶知其所归哉!灵帝好文学之士,能为文赋者,待制鸿都门下,乐松等以显,而蔡邕露章④谓其“游意篇章,聊代博弈”。甚贱之也。自隋炀帝以迄于宋,千年而以此取士,贵重崇高..,若天下之贤者,无逾于文赋之一途。汉所贱而隋、唐、宋所贵
,士不得不贵焉;世之趋而日下,亦至此乎!夫文赋亦非必为道之所贱也,其源始于楚骚,忠爱积而悱恻生,以摇荡性情而伸其隐志,君子所乐尚焉。夫蔡邕者,亦尝从事矣,而斥之为优俳,将无过乎!要而论之,乐而不淫,诽而不伤,则涵泳性情而荡涤
志气者,成德成材以后,满于中而鬯⑤于外者之所为。而以之取士于始进,导幼学以浮华,内遗德行,外略经术,则以导天下之淫而有余。故邕可自为也,而不乐松等之辄为之,且以戒灵帝之以拔人才于不次也。(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八·灵帝》)
【注】①鸿都门:洛阳东汉皇宫的一座宫门。②郊庙之礼:古代君主前往宗庙祭祀祖宗,或到郊外祭祀天地祈福禳灾。③辟雍:指太学,古代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④露章:指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⑤鬯(chàng):同“畅”。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诸生竞A利B作者C鼎沸D其高者E颇引经F训风喻之言G下则连偶俗H语而有类俳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趣,同“趋”,指趋向,和《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趣”用法和意思相同。B.岁,每年,名词活用做状语,和《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的“岁”用法相同。C.泥,指阻滞,行不通,成语有“泥古不化”,其中的“泥”字意思与此不同
。D.崇高,指推崇,看重,和现代汉语中的“崇高”在词性和意思上都不相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灵帝喜欢文学,不但自己写,还网罗一批善于写作文赋的人,蔡邕认为这些人鱼龙混杂,甚
至剽窃冒名。B.灵帝喜欢那些善写街头巷尾趣事的人,甚至破格提拔他们,蔡邕认为这样不利于选拔人才,必须加以遏制。C.蔡邕谈“古者取士”和“昔孝宣”的内容和王夫之谈“楚骚”的内容,都是为了论证对文赋的一致看法。D
.王夫之在对文赋的看法上更多辩证思考,他能纵览历史,并结合蔡邕本人的做法和观点做评价,有一定进步性和全面性。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有司数以种种废阙不行,忘礼敬之大,拘信小故,以亏大典。(2)故邕可自为也,而不乐松等之辄为之,且以戒灵帝之以拔人才于不
次也。5.蔡邕的奏章对灵帝进行了哪些规谏?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答案】1.BDG2.A3.C4.(1)而主管官员数次以各种借口,将祭祀大礼废弃不举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礼仪和敬意,过分相信一些小事,毁损大典。(2)
所以蔡邕可以自己做这些事,但不愿乐松等人擅自为之,而且还告诫灵帝不要不按照常规擢拔人才。5.①恢复郊庙祭祀,按故典行斋制;②取士要依据德行,经术为本,不应偏重文赋;③纠正释文赋取士的错误,避免不符合德行的人被擢升;④建议灵帝效仿汉朝孝宣帝和章帝,召集学士讨论经义,注重实用治理人才的培养。【
解析】【导语】这两篇文章探讨了选士标准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第一篇材料展示了蔡邕对东汉灵帝滥用文赋取士的批评,指出郊庙祭祀等大政的重要性,认为纯以文赋取士缺乏实质性治理能力。第二篇材料中,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讨论文赋的历史地位,认为其虽有可贵之处但不应成为选士的主要标准。两者皆反映对文赋取士方式
的质疑,倡导选贤任能,更注重道德和实务才能。这种观点融合了历史反思与现实关怀,具有警示意义。【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诸生竞相图利,踊跃地写作文章,其中高明一点的还能够引经据典讽喻教化,低下的
就轻佻粗俗跟戏子一样。“而诸生竞利”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B处断开;“作者鼎沸”是主谓结构,“其高者”是下句主语,D处断开;“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而有类俳优”结构相似,内容相对,二者之间G处断开。故选BDG。【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同“趋”,指趋向/同“取”。句意:侍中祭酒乐松、贾护,更援引一些德行低下、趋炎附势之徒掺杂其间。/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B.正确。句意:古代取士,一定要让
各诸侯国每年定期举荐。/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次刀。C.正确。阻滞,行不通/拘泥。句意:正如孔子认为的那样,从长远的观点观察却行不通。/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而不知变通。D.正确。动词,推崇,看重/形容词
,最高的;最高尚的。句意:极其推崇。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C.“对文赋的一致看法”错误,蔡邕谈到“古者取士”和“昔孝宣”的内容是为了强调选拔治国之才的重要性,而王夫之谈“楚骚”,是为了说明文赋源于忠爱,但若用于选士则易导
向浮华;且蔡邕认为文赋是“小才能”的表现,而治理国家需要“大才能”。而王夫之认为文赋并非一无是处,其源起楚骚,有助于性情的表达,但并不适合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因此,蔡邕和王夫之只是部分观点一致。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司”,主管官员;“
数”,多次;“拘信”,过分相信。(2)“自为”,自己做;“戒”,告诫;“不次”,不按照常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回答本问题的区间在材料一的第二至第四段。①在蔡邕的奏章中,
蔡邕首先认为节气转换时,迎气于五郊,皇家祖庙的祭祀,养老之礼,大学教育,都是皇帝的大事,“自今斋制宜如故典”,规谏灵帝恢复郊庙祭祀,按故典行斋制;②蔡邕说到古代取士,一定要让各诸侯国每年定期举荐。孝武皇帝年间,又有贤良、文学等选拔项目,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至于书画
辞赋,都是小才小技;在匡正国家治理方面,他们没有能力。蔡邕还认为自己每次在盛化门接受诏书,看到达不到标准的,也混杂其中,一起得到拜官擢升,由此可知,蔡邕规谏灵帝取士要依据德行,经术为本,不应偏重文赋;③在奏章的最后,蔡邕列举了孝宣皇帝在石渠
阁大会诸儒,章帝在白虎观集会学士的事例,建议灵帝效仿汉朝孝宣帝和章帝,召集学士讨论经义,注重实用治理人才的培养。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皇帝喜好文学,自己写了《皇羲篇》五十章,于是选拔诸生能写文赋的,一起在鸿都门下听候差遣。后来,对一些能写
公文书信,以及擅长写鸟篆书(一种装饰字体,藻饰秀丽,笔画多作成鸟形)的人,也加以引召,逐渐积累数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更援引一些德行低下、趋炎附势之徒掺杂其间,给皇帝讲一些街巷趣事;皇帝非常开心,并因此将他们破格提
拔;又长期不亲自去主持郊庙之礼。在皇帝下诏让群臣各自陈述政事要点的时候,蔡邕上书说:“节气转换时,迎气于五郊,皇家祖庙的祭祀,养老之礼,大学教育,都是皇帝的大事。而主管官员数次以各种借口,将祭祀大礼废弃不举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礼仪和敬意,过分相信一些小事,毁损大典。
如今应该恢复正常祭祀制度,以回应风霆、灾妖的天变震怒。的又,古代取士,一定要让各诸侯国每年定期举荐。孝武皇帝年间,又有贤良、文学等选拔项目,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朝选拔人才人,就这几个渠道而已。至于书画辞赋,都是小才小技;
在匡正国家治理方面,他们没有能力。陛下刚刚即位,应该首先学习儒经,在处理政事之余,观览辞赋,不过是用以替代博弈游戏的休闲而已,并非取士教化的依据。而诸生竞相图利,踊跃地写作文章,其中高明一点的还能够引经据典讽喻教化,
低下的就轻佻粗俗跟戏子一样,又或者剽窃抄袭,冒名顶替。我每次在盛化门接受诏书,看他们一一被录用,其中达不到标准的,也混杂其中,一起得到拜官擢升。已经加恩于他们,就难以再改变收回了,能让他们继续领取俸禄,就已经
是仁至义尽了,不可让他们任实际职务去治理人民,也不可派他们到州郡为官。当年孝宣皇帝在石渠阁大会诸儒,章帝在白虎观集会学士,统一对经典的解释,贡献极大,这正是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应该依从。那些小能小善,虽然也有它的价值,但正如孔子认为的那样,从长远的观点观察却行不
通,所以,正人君子应该追求远大的目标。奏章呈上去后,皇帝于是亲自到北郊举行迎接节气的祭祀,以及前往太学主持典礼。材料二:呜呼!世道越变越坏,而读书人的追求天天在变化,又怎么知道他们的归宿在哪里呢!灵帝偏爱那些擅长文学
的人,对能写文章赋的人,让他们在鸿都门下等待任用,乐松等人因此显贵。而蔡邕公开奏章说这些人“只是以文章篇章作为消遣,类似于下棋”。非常轻视他们。从隋炀帝以来直到宋,千年来用这样的方式选拔人才,极其推崇,好像天下的贤才,没有超过写文赋这一途径的。汉代
所贱视的东西而隋、唐、宋三朝所推崇的东西,士人不得不跟从它;世风日益下移,竟至于此!文赋也不一定是道德上所轻贱的东西,它的源头是楚辞,忠诚和爱国情感积累到极点而生出悱恻之情,用以摇荡性情、表达隐秘的志向,是君子所欣赏和推崇的。蔡邕也
曾从事文赋创作,但将其斥责为戏剧表演,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呢!实质上,如果文赋能在娱乐中不陷于放纵,批评而不过于尖刻,就能熏陶性情,洗涤志气,并且在成德成才之后,充实内心而畅通于外,这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用这种方式来选拔刚刚进仕的人,就会引导幼年的学子追求浮华,内心缺乏德行,外表忽略经术,那就会
引导全国普遍风气走向浮华而有余。所以蔡邕可以自己做这些事,但不愿乐松等人擅自为之,而且还告诫灵帝不要不按照常规擢拔人才。(二)文言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
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
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节选自陆贽《人之才行,自昔罕全》)材料二:周书论士,方之梓材①,盖贵.器用而兼文采也。是以朴斫成而丹雘②施,垣墉立而雕朽附。而近代词人,务华弃实。故魏文以为“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韦诞所评,又历诋
群才;后人雷同,混之一贯,吁可悲矣!略观文士之疵:扬雄嗜酒而少算,班固谄窦以作威,马融党梁而黩货,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管仲之盗窃,吴起之贪淫,绛灌之谗嫉,沿
兹以下,不可胜数。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若夫屈贾③之忠贞,黄香之淳孝,岂曰文士,必其玷欤!盖人禀五材④,修短..殊用,自非上哲,难以求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名之抑扬,既其然矣;位之通塞,亦有以焉。盖士之登庸
⑤,以成务为用。鲁之敬姜,妇人之聪明耳。然推其机综,以方治国;安有丈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哉。彼扬马之徒,有文无质,所以终乎下位也。昔庾元规才华清英,勋庸有声,故文艺不称;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也。文武之术,左右惟宜。郤縠敦书,故举为元帅,岂以好文而不练武哉
!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彌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干,摘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
梓材之士矣。(节选自刘勰《文心雕龙·程器》)【注】①梓材:木匠把木料做成器具。梓:木匠。②丹雘:红色陶土。③屈贾:屈原、贾谊。④五材:仁义礼智信。⑤登庸:提拔任用。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将相以位隆A特达B文士C以职卑D多诮E此江河F所以腾涌G涓流所以H寸折者也。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舍弃,和成语“退避三舍”中“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B.贵,意动用法。和《师说》中“而耻学于师”中的“耻”用法相同。C.
修短,和《鸿门宴》中“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都是偏义复词。D.发挥,建立并发扬,和现代汉语中的“发挥”一词意义有所不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强调用人应录长补短,不能责短舍长,即使圣贤如伊尹、周公等也会被人议论,应客观看待人的优缺点。B.材料
二中作者认为近代文人务华弃实不可取,魏文帝对文人“不护细行”的评价虽有一定道理但比较片面。C.材料二指出文士和将相都存在疵咎,如扬雄嗜酒,绛灌谗嫉等,同时也指出存在屈原、贾谊等品学兼优的文士。D.材料二强调文人应具备多方面
才能,“藏器待时”,在不同时机发挥作用,如孙武因文笔优美被提拔重用,文人也应如此。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察其情,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2)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
骋绩,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10.两则材料都围绕人才这一话题展开,材料一和材料二第三段论述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BEG7.C8.D9.(1)将要考察一个人的实情,就必须审查他所听取的意见。听
取君子的意见则小人的行为就会消亡,听取小人的意见则君子的行为就会消亡。(2)穷困就独身自善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显达就遵奉时代使命驰骋天下建立功绩,像这样的文人,应该说就是《尚书·梓材》中所说的士人了。10.材料一论述人才的
角度是从实际使用出发,认为应扬长避短,以君子为重。材料二第三段则从具备多方面才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文人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以适应不同的角色需求。【解析】【导语】陆贽与刘勰的文章都探讨了用人之道与人才评价。陆贽认为人无完人,应录长补短,不因短
处而弃用;同时强调要明辨是非,依靠君子言听计从。刘勰则论有文采和实用的人才,批评只重虚华的文人;文士和将相皆有人性缺点,但不应以一时过失全盘否定,强调在不同时机和职位上要灵活运用才华。两者皆重才识卓见,反映出古代知人善任的智慧。【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
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仅将相(将军及相国)由于职位显赫广为人知,而文士(文人及士大夫)由于职位微贱多受非议,这样的情况就如同大江大河波涛汹涌,小溪小河容易萎缩干涸一样。“将相以位隆特达”与“文士以职卑多诮”结构一致,各
自成句,前后BE处断开;“江河所以腾涌”与“涓流所以寸折”结构一致,二者之间G处断开。故选BEG。【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动词,舍弃/名词,三十里为一舍。句意:苛求短处放弃长处。/主动退让九十里。B.正确。都是意动用法。以……为贵
,重视/以……为耻。句意:认为在重视其实用性的同时也兼顾其文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C.错误。长短/偏义复词,进入。句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D.正确。建立并发扬/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
来。句意:建立一番事业。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孙武因文笔优美被提拔重用”错误,由原文“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可知,孙武的《兵法》,文辞像珠玉一样美好,说明他既懂武又有一
定的文采,材料也没说孙武被提拔重用。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察”,考察;“审”,审查;“废”,消亡。(2)“垂”,流传;“达”,显达;“若”,像。【10题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先说自古以来很少有全才,任用人才应取长补短,接着列举伊、周,墨、杨以及孔子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将察其情,在审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
可知论述人才的角度是从实际使用出发,认为应扬长避短,以君子为重。材料二第三段首先提出“文人的被录用,是凭他能够办事来做准则的”的观点,接着列举敬姜、扬马之徒、庾元规、郤縠、孙武等事例,来论证人才要具有多种才能,才能建立一番事业,由此可知
本段则从具备多方面才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文人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以适应不同的角色需求。参考译文:材料一:人的才华和能力,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擅长的,就一定有弱的地方。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
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
”孔子说:“不能肯的定。”“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不如全乡人中的善者喜欢他,不善者厌恶他。”原来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君子讨厌小人。要认真调察众人非议(此人)的实情,在意并审慎地对待(针对他的)听来的意见,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
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听没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有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消失。材料二:《周书》谈论君子之道,把它比作木匠制作器具,认为在重视其实用性的同时也兼顾其文采。因此,用粗加工成形的木材上再施加丹雘装饰,用泥土建成的墙上再附加雕刻的花纹。而近代的文人,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
略实际内容。所以魏文帝认为“古今的文人,大多不注重小节”,韦诞的评价,指责众多才人;后来的人们随声附和,将此作为一贯的看法,真是令人悲叹啊!约略地观察文人的毛病:扬雄嗜好饮酒安排家事又缺少计算,班固谄媚权臣窦宪又作威作福,马融投靠豪门梁冀又贪污受贿,诸如此类的事,都是文人们的缺点。文人既
然有这样的短处,武人也该是这样。古代的将相,过错和缺点确实很多:至如管仲的盗窃行为,吴起的贪淫之行,绛灌的谗佞嫉妒行径,从他们到以下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子夏无愧于名儒的称号,阮籍不退于竹林七贤之中,他们的名声高,指责就减少了。至于屈原、贾谊的忠贞,黄香的淳厚孝顺,难道能说文人就一定会有污点
吗?人具有各种才性,各有不同的优缺点,除非圣贤,很难求全责备。然将相以位隆特达,文士以职卑多诮,此江河所以腾涌,涓流所以寸折者也。仅将相(将军及相国)由于职位显赫广为人知,而文士(文人及士大夫)由于职位微贱多受非议,这样的情况就如同大江大河波涛汹涌,小溪小河容易萎缩干涸一样
。名声受到贬抑或褒扬,既然是这样;职位的通达和阻塞,也有它的原因的。大概文人的被录用,是凭他能够办事来做准则的。鲁国的敬姜,是个聪明的妇人罢了。然而她能够用织布加以推论,来比方治理国家的大事;哪有男儿大丈夫学习文
章,而不懂得治理国家政事的呢。扬雄、司马相如那些人,有了文才却没有品德,所以最终处在低下的职位。从前庾亮文章才华清俊,功勋卓著,所以他的创作不被称扬;倘使他不是身为大官,那就应该以文才著名。文才武略可以像左右手一样相辅相成。春秋时晋国的郤縠因为爱研治古代典籍,所以被举荐
为元帅,难道因为爱好文学就不熟悉兵法吗?孙武的《兵法》,文辞像珠玉一样美好,他难道是因为讲习武术便不懂得文辞吗?因此君子要身藏利器,等待时机来加以施展,建立一番事业,本该积蓄知识修养德行以充实内在的美,散发文采以显示外在的美,做到像楩木、楠木那样质地坚硬,像豫树、樟树那样高大的才干。写作文章一
定要经纬军国大事,担负起重任来一定要成为国家的栋梁,穷困就独身自善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显达就遵奉时代使命驰骋天下建立功绩,像这样的文人,应该说就是《尚书·梓材》中所说的士人了。(三)文言文阅读Ⅲ(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易使喜,难使怒者,宜为君。识人之
功,而忘人之罪者,宜为贵。故曰:“刑罚不可以慈民,简泄不可以得士。”故欲以刑罚慈民,辟其犹以鞭狎.狗也,虽久弗亲矣。故欲以简泄得士,辟其犹以弧怵鸟也,虽久弗得矣。故夫士者,弗敬则弗至。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故欲求士必至,民必附,惟恭与敬,忠与信,古今毋易矣。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
有不能求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故君明而吏贤矣,吏贤而民治矣。故见其民而.知其吏,见其吏而知其君矣。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故观其上者,由其下而上睹矣,此道之谓也。故治国家
者,行道之谓,国家必宁,信道而不为,国家必空。故政不可不慎也,而吏不可不选也,而道不可离也。呜呼,戒之哉!离道而灾至矣。无世而无圣,或不得知也,无国而无士,或弗能得也。故世未尝无圣也,而圣不得圣王,则弗起也。国未尝无士也,不得君子,则弗助也。自古而至于今,
泽有无水,国无无士,故士易得而难求也,易致.而难留也。故求士而不以道周遍境内不能得一人焉故求士而以道则国中多有之,此之谓士易得而难求也。故待士而以敬,则士必居矣;待士而不以道,则士必去矣,此之谓士易致而难留也。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故因是国也而为安,因是民也而为治。
故汤以桀之乱氓为治,武王以纣之北.卒为强。故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是以明君之于政也,慎之,于吏也,选之,然后国兴也。故君能为善,则吏必能为善矣。吏能为善,则民必能为善矣。故民之不善也,失之者吏也;故民之善者,吏之功也。故吏之不善也,失之者君也;故吏之善者,君之功也。是故君明而吏贤,吏贤
而民治矣。故苟上好之,其下必化之,此道之谓也。(节选自贾谊《新书·大政下》)1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求士A而不以道B周遍境内C不能得一人D焉E故求士F而以道G则国中H多有之。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使动用法,和《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中“亡”用法一样。B.而,表顺承,和《师说》“惑而不从师”中“而”意思和用法都不同。C.致,招引;招致,和《谏逐客书》中“今陛下致昆山之玉”中的“致”意思相同。D.北,败
北的,失败的,和成语“追亡逐北”中“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强调君主具备特定品质的重要性,如易喜难怒、识功忘罪等,这与良好的国家治理息息相关。B.材料指出“刑罚慈民”并不可取,与《谏太宗十思疏》
中“虽董之以严刑”一样,都指出了严刑峻法的局限性。C.材料明确指出国家中可能存在不会求士的君主,但绝没有不可得的士人,强调了求士要采用正确的方法。D.材料认为王者可以改变政策和官吏,却不能改变国家和民众,旨在证明国家和民众具有很大的稳定性。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欲求士必至,民必附,惟恭与敬,忠与信,古今毋易矣。(2)故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故观其上者,由其下而上睹矣,此道之谓也。【答案】11.BEG12.D13.D14.(1)所以想要贤士必定到来、百姓
必定归附,只有恭敬与敬重、忠诚与守信,从古至今都不能改变。(2)所以君主的功绩在选拔官吏上显现,官吏的功绩在治理百姓上显现。所以观察处于上位的人,从他下面的情况向上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解析】【导语】这篇节选自贾谊《新书·大政下》的文章通过讨论君主和官吏的德行及其对治
理国家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治国之道的深刻理解。文章强调通过敬重和忠信来招纳人才、治理民众的重要性,并指出良好的政治和精明的吏治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同时,还强调了“道”的不变性和重要性,并以历史典范如汤王和武王治理乱民为例,说明治民要选贤任
能。整体语言简练,逻辑清晰,有较强的说服力。【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求贤士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即使走遍全国也不能得到一个人;所以求贤士如果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国家中就会有很多贤士。“故求士而不以道”与“故求士而以道”是对称句式,“焉”是句末语
气词,“故”是句首关联词,故在BEG处断开。故选BEG。【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句中文言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都是使用用法,使……亲近/使……灭亡。句意:就如同用鞭子使狗亲近一样。/如果
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B.正确,用法不同,表顺承/表转折。句意:所以看到这个国家的百姓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官吏。/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C.正确,意思相同,都是“招引、招致”的意思。句意:容易招引却难以留住。/现在陛下招致昆山的美玉。D.错误,意思和用法不同,形容词,败北的、失败的/名词,败逃的
人、逃跑的军队。句意:周武王凭借商纣王的败北的士卒变得强大。/追击败逃的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述能力。D.“旨在证明国家和民众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错误,原文提到“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吏而无易民”,是表明英明
的君主能够通过更换政策和选拔合适的官员来改善国家状况,并非强调国家和民众本身的稳定性。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惟”,只有;“毋”,不能;“易”,改变。(2)“君功见于选吏
,吏功见于治民”,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是“君功于选吏见,吏功于治民见”;“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此道之谓也”,主谓倒置句,正常的顺序是“谓此道也”。参考译文:容易取悦、难以激怒的人,适合做君主。能记住别人的功劳、忘掉别人过错的人,适合
做尊贵的人。所以说:“刑罚不能用来慈爱百姓,随意简慢不能得到贤士。”所以想用刑罚慈爱百姓,就如同用鞭子使狗亲近一样,即使时间长了狗也不会亲近人。所以想用随意简慢来得到贤士,就如同用有缺口的弓吓唬鸟一样,即使时间长了也不能得到鸟。所以贤士,如果不尊敬他们他们就不会来到。百姓如果不爱护他们他们就
不会归附。所以想要贤士必定到来、百姓必定归附,只有恭敬与敬重、忠诚与守信,从古至今都不能改变。湖泽有干涸的时候,而国家没有缺乏贤士的时候。所以有不能求得贤士的君主,却没有不可得到的贤士。所以有不能治理百姓的官吏,却没有不可治理的百姓。所以君主贤明而官吏贤能,官吏贤能而百姓得到治理。所以看到这
个国家的百姓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官吏,看到这个国家的官吏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君主。所以君主的功绩表现在选拔官吏上,官吏的功绩表现在治理百姓上。所以观察处于上位的人,从他下面的情况向上就可以看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治理国家,实行正确的原则,国家必定安宁;相信正确的原则却不实行,国
家必定空虚。所以政事不能不慎重,官吏不能不选拔,正确的原则不能背离。唉,要警戒啊!背离正确的原则灾祸就会到来。没有哪个时代没有圣人,只是有时不能被了解;没有哪个国家没有贤士,只是有时不能得到。所以时代不曾没有圣人,只是圣人没有遇到圣王,
就不会被起用。国家不曾没有贤士,只是得不到君子,就不会被辅助。从古到今,湖泽有干涸的时候,国家没有没有贤士的时候,所以贤士容易得到却难以求得,容易招引却难以留住。所以求贤士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即使走遍全国也不能得到一个人;所以求贤士如果用正确的方法,那么国家中就会有很多贤士,说的就是贤士
容易得到却难以求得。所以用恭敬的态度对待贤士,那么贤士必定会留下来;对待贤士不用正确的方法,那么贤士必定会离开,说的就是贤士容易招引却难以留住。称王的人有改变政策的时候却没有改变国家的时候,有更换官吏的时候却没有更换百姓的时候
。所以依靠这个国家就能安定,依靠这些百姓就能治理好。所以商汤凭借夏桀的混乱百姓实现了治理,周武王凭借商纣王的败北士卒变得强大。所以百姓的治乱在于官吏,国家的安危在于政策,因此英明的君主对于政策很慎重,对于官吏很选拔,这样以后国家就会兴盛。所以
君主能够行善,那么官吏必定能够行善。官吏能够行善,那么百姓必定能够行善。所以百姓不好,是因为官吏的过失;百姓好,是官吏的功劳。所以官吏不好,是因为君主的过失;官吏好,是君主的功劳。所以君主贤明而官吏贤能,官吏贤能而百姓得到治理。所以如果君主崇尚好
的行为,那么下面的人必定会被感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四)文言文阅读Ⅳ(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窈然深碧、潆回城
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
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
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
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1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杜老A二B居C浣花D清E远F东屯G险奥H各不相袭1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焉,那里,和《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字用法和意义都不同。B.桥,架桥,名词用作动词,和《归去来兮辞》“策
扶老以流憩”的“策”字用法相同。。C.时,时时,时常,成语有“时断时续”,其中的“时”字意思和此处相同。D.霁,雨止,和《阿房宫赋》“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中的“霁”字意思相同。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前文基本以作者的行踪为顺序,最后补记了作者有别于朝廷出使的客人们的喧闹、独自前往的过程。B.浣花溪在成都城的南郊,它纤长秀美,向西曲折行进;它一路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深幽青碧,明亮如镜。C.杜工部祠中杜甫的画像未必是杜甫本人真实的样子,但是其清朗古朴的容貌
和作者心目中的杜甫很契合。D.这篇游记既详细记录了浣花溪的环境景象,还饱含感情地评价了杜甫和孔子一样非凡的胸襟,叙议结合,别具情韵。【答案】15.CFH16.C17.A【解析】【导语】《浣花溪记》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游记文章,作者钟惺细腻地描绘了浣花溪周边的景色,行文流畅、笔触优
美。文字从实地游览入手,通过对水、木、桥、亭、祠等景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浣花溪的自然美景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章还对杜甫的生平与胸襟进行了评价,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景仰之情,具有叙议结合、深入浅出的特点。整体上,这篇游记兼具文采与情怀,是赏景与怀古的佳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
的能力。句意: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浣花清远”与“东屯险奥”两句结构一致,内容是陈述杜甫的两处居所的,单独成句,前后CFH处断开。故选CFH。【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的理
解能力。A.正确。代词,那里/兼词,在那里。句意: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B.正确。都是名词作动词。架桥/拄着。句意: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拄着拐杖走走歇歇。C.错误。时时,时常
/有时候。句意: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有时中断,有时继续,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D.正确。句意: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补记了作者有别于朝廷出使的客人们的喧闹、独自前往的过程”说法有误,最后一段,交代出游的时间和经过。文中提到“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指的是许多官员才是由监司郡邑招待的,而作者则是
在清晨偶然独往,强调了自己与那些喧闹的行人不同,并不是“补记”内容。故选A。参考译文:浣花溪记钟惺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显得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儿、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
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里。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
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阴森森;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澈,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有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许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吧。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
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又重新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桥的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越溪身,
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了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
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上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钟子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
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变换服装、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
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云开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磐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记。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历史老师在讲历代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时,小明想起《六国论》中苏洵假设六国国君用赂秦的土地“______”,以赂秦之心“______”,那六国破灭的结局会大不一样。(2)在《登岳阳楼》中,
杜甫离乡病苦的家愁尽写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中,而他忧国之动荡的深沉哀愁也借“______,______”两句抒写得淋漓尽致。(3)小明乘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时,看着车窗外江水浩荡,江岸峰峦叠翠的景象,不由想起了王安石《桂枝香·金
陵怀古》里的两句词:“______,______。”(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李白望月便喜举酒,在《将进酒》中写“______”,张若虚望月思人,“______”句写出朱楼上依恋徘徊的月之深情。(5)湖北秭归中学要举办“屈原文化节”,校宣传
委员会选了《屈原列传》中“______”句表现屈原志向情操可比日月伟大人格;屈原为祖国竭忠尽智、鞠躬尽瘁的奉献人生,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言是“______”。(6)古人常用比喻来描摹景物以求形神兼备,如《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以“______”句写洞庭湖
的辽阔澄澈;《江城子》中苏轼以“______”写自己被思念催生出白发。【答案】①.封天下之谋臣②.礼天下之奇才③.戎马关山北④.凭轩涕泗流⑤.千里澄江似练⑥.翠峰如簇⑦.莫使金樽空对月⑧.可怜楼上月裴回⑨.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⑩.死而后已⑪.玉鉴琼田三万顷⑫.鬓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
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戎、轩、涕泗、澄、练、簇、樽、裴回、鉴、琼、顷、鬓。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照着商周的模样,依着秦汉的形状,①,②,蘸着辽金的遗墨,从中国的元代起笔,
跨过元朝近百年的金戈铁马,纵贯明朝270多年的斑斓岁月,穿越清朝入关后260多年的风云际会,一路纵笔如戈;记录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的瞬间,奋笔疾书过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篇章;挥(A)书写新的中国的历史,
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豪迈,传承千年文脉,表达人民意志,擘画出新时代的文化风采。北京中轴线,一条线擘画了700多年。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
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走在中轴线上,如同行进在时光隧道。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从北向南依次为
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和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一一展示其点位,恰似展映一部纪录片;3000多年的建城史、1000多年的建都史,870年前设金中都、700多年前设元大都、600多年前建明都、3
80年前建清都,11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75年前新中国成立,历史的画卷投射在中轴线上,落笔不凡,刻度清晰,为世界留下中国的印迹,便经千秋万代,仍(B)。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0.参照文中画横线处
前后句子的形式和内容各写两句话。要求:与前后句构成排比,语意完整连贯,表达流畅。21.请用一个判断句概括最后一段中北京中轴线的功能。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25个字。【答案】19.A.如椽之笔B.历历在目20
.①比着魏晋的风格②沿着唐宋的风韵21.北京中轴线是记录并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书写新中国的历史”“擘画出新时代的文化风采”可知,此处应填表示书写豪迈的大笔的成语,故此处可填“如椽之笔”。如椽之笔:比喻记录
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B处,根据语境此处应填表示时间跨度久远,但历史清晰可见的成语,故此处可填“历历在目”。历历在目:形容非常清楚地呈现在眼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根据前后文以及
整体的描写手法,需要两个类似“照着商周的模样,依着秦汉的形状”的句子,并且需要与后文“蘸着辽金的遗墨”相协调。前后句分别述及商周、秦汉、辽金、元代等历史时期,考虑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朝代顺序,且需要使用动词勾勒和描绘与前后的
用词风格相匹配,结合文中排比句的格式补全两句话即可。故可填:①比着魏晋的风格②沿着唐宋的风韵。【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最后一段“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从北向南依次……一一展示其点位,恰似展映一部纪录片”“历史的画卷投射在中轴
线上,落笔不凡,刻度清晰,为世界留下中国的印迹”等内容,可知北京中轴线串联起多个标志性建筑和悠久历史,体现了其在记录、展示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功能,注意用一个简洁的判断句概括其功能,表达简洁明确,不超过25个字。故可概括为:北京中轴线是记录并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二)语言文字运
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萤火虫的点点亮光给夏日增添了一丝浪漫气息,而这些光芒也是它们自己“爱的信号”。但事实有时并非如此唯美,当雄性萤火虫顺着某个雌性的“求爱信号”找过去后,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位“淑女”,而是另一个倒霉的“单身汉”,以及沦为盘中餐的命运。在求偶季,许多
种类的雄性萤火虫会用两节发光器在空中飞行发出多脉冲的雄性展示求偶信号,而雌性萤火虫则躲藏在草丛中,只用一节发光器闪光吸引追求者。而我国科学家团队研究发现,常见的结网型蜘蛛——大腹园蛛,会操纵触网的雄性
边褐端黑萤,通过缠绕和注射微量毒素使其产生变化,模拟雌性求偶单脉冲信号,使它(甲),从而吸引更多雄萤前来求偶交配,落入蛛网中。当在大腹园蛛的网上放置正常发光的雄性边褐端黑萤时,大腹园蛛会出现操纵行为,并长时间等待;当发光器涂黑
的雄性边褐端黑萤放置在网上时,大腹园蛛则直接取食,不进行操控。经过操纵的萤火虫明显比其他组别的雄萤吸引更多雄萤触网。而萤火虫发光器涂黑的对照组和去除蜘蛛但保留正常发光雄萤的对照组,则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吸引到
雄萤触网。对此,研究团队推测,尽管结网型蜘蛛的视力较差,但它们能够感知萤火虫的闪光信号,并采取不同的操纵、捕食策略。蜘蛛的毒素可能会影响萤火虫控制闪光信号的神经系统,(乙)22.文中第一段中引号的使用很有特点,使得文章在介绍观点时,表述生动富有趣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中的“爱的信号
”。23.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4.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有人说重复赘余,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22
.“爱的信号”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把萤火虫散发的光芒比喻为“爱的信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萤火虫通过自身发光的方式发出求偶信息的意思,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23.甲:只用一节发光器闪光;乙:使信号发生改变。24.可以使用。“很少”表示数量少,说明吸引到的雄萤比较少;“几乎没有”表
示数量非常少,接近于零。“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说明了存在的两种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爱的信号”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信号”本是用来传递消息或命令的光、电波、动作等的
统称。这里把萤火虫散发的光芒比喻为“爱的信号”,在本段语境下,赋予了萤火虫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萤火虫通过自己发光的形式发出求偶信息的意思,丰富了语句内涵。【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上文介绍雄性萤火虫会用两节发光器发出求偶
信号,雌性萤火虫只用一节发光器闪光吸引追求者,此处是说雄性边褐端黑萤模拟雌性求偶单脉冲信号,即“只用一节发光器闪光”,从而吸引更多雄萤前来求偶交配。故填“只用一节发光器闪光”。乙处,此处应是说“影响萤火虫控制闪光信号的神经系统”产生的后果,控制闪光信号的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就会改变信号,故填
“使信号发生改变”。【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可以使用。“很少”表示数量少,对应上句“吸引更多雄萤触网”中的“更多”,说明萤火虫发光器涂黑的对照组和去除蜘蛛但保留正常发光雄萤的对照组吸引的雄萤比较
少。“几乎没有”表示数量非常少,接近于没有,强调了接近于零的状态,说明还有一种情况即很少的雄萤可能都吸引不到。用“或者”连接“很少”和“几乎没有”这两种情况,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巴黎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级项目中,中国选
手马振昭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败下阵来,但她依旧顽强,在复活赛里力克对手,挺进铜牌战,并最终拿下了铜牌。像马振昭这样的中国运动员还有很多,他们可能没有拿到金牌,也不在聚光灯下,但他们同样在为了国家荣誉、为了自我证明而战。冠军只有
一个,但每一点突破、每一次拼搏都值得最热烈的赞美,每一次“失败”“遗憾”都有特别的意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答案】例文:若为付出,皆可尊重在巴黎奥运会的柔道赛场上,中国选手马振昭的故事如同一束微光,穿透了金牌至上的光芒,照亮了体育精神的广阔天地。马振昭的征程,是无数中国运动员拼搏身影的缩影,他们或许未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但那为梦想付出的精神,同样闪耀着动人的光芒。其实,前路不可能总
是一帆风顺,耕耘也不一定总是伴随收获,但若为付出,其余皆可尊重。付出与金牌之间不是理所当然的等号,也不是简单的行动与目的之间的连线,这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的宗旨相悖。曾经,国人“唯金牌论”是瞻,金牌熠熠生辉也
黯淡了其背后的辛苦与辛酸,更不用说拿银牌、没名次这样微乎其微的光亮,实际上这是“成王败寇”思想的延续。你看到了全红婵和陈芋汐高举金牌的风光,可你看到身上贴的那一块块叠加的膏药了吗?你看到了李发彬的“金鸡独立”圈粉无数,可你还记得2019年举重世界杯赛中李发彬伤退时的黯淡吗?俗语云:“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他们的成功都来源于刻苦踏实和持之以恒地付出,他们的霸气也配得起这美丽的光环和无数的祝福。我们不能只问收获不问耕耘,闹得守株待兔的笑话;也不必简单机械地一一对应,只落得怨天尤人的下场。付出是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甚或让人心生畏惧,但若追求的是恒久的价值和人生的意
义,又何必拘泥于“金牌”呢?况且“金牌”也只是人生奋斗征程中的一个小小目标而已,若为一个里程碑而失去整个人生的风景,那也将变成“里程悲”。轰轰烈烈的时代背后有无数寂寂无名的劳动者在默默付出,所谓的岁月静好也正是别人在为我们风雨兼程,他们哪里在意个人的“金牌”呢,我们缺少的是为他们颁发一
枚国家民族的“金牌”。“矿工诗人”陈年喜说过:“在坚硬的日子里,这些无名者也有自己的划痕。当浮云远去,后来者能从其中看到这个无限遮蔽的迷幻世界的一鳞半爪。”他用诗歌记述寻常付出里的悲苦和愿景,也提醒我们,再低微的身躯里也有江河。这些矿工并不诗意的付出也许微不足道,但
若缺失,其他真相俱为谎言,或许从这个意义上,陈年喜和他的诗歌的重量远远超过一枚“金牌”的标注。正如冰心所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金牌”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的付出而成。若是你没有收获
众人艳羡的那枚“金牌”,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那芽儿也会在你心中开出最为明艳的花儿,那不就是对你最大的奖赏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巴黎奥运会柔道女子78公斤级项目中中国选
手马振昭的铜牌之路为背景,通过她的奋斗历程,引出对体育精神、人生奋斗以及成功定义的深入思考。材料中马振昭在失败后依然顽强拼搏,最终获得铜牌,体现了体育竞技中的不屈不挠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此后,材料则由马振昭这个个案引出对广大中国运动员的评论,说明冠军只有一个,但每一点突破、每一次拼搏都值得赞美,每
一次“失败”“遗憾”都有特别的意义。由此,引出对于成功的多元定义的思考,并让我们意识到过程与努力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关注结果。人们并不只崇拜冠军,人们更尊重拼搏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而这才是一个更加美好和意蕴丰富的奥运会:传递一种乐观的信念,让人相信努力和坚持的价值,让我们真正
看到和平凡人的世界产生共鸣的体育精神。仔细想想,这或许才是体育精神的意义。体育教给人们的,未必只是享受荣光,更多的也许是不屈不挠、超越自我。可以想象的是,没有人天生是冠军,任何一个运动员,在TA的职业生涯里,“失败”大概才是主
旋律。但在挫折里振作、在失败中奋起,才是一位运动员最闪光的时刻。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体育故事也许才距离我们更近。每个人可能拼尽全力都没有成为那个最完美的第一名,很多人的人生里,都没有那种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但是,只要我们始终朝着明确的目标笃定前行,谁能说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呢?由
此可见,马振昭的故事可以类比到我们人生的各个领域。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无论结果如何,过程都值得尊重。因为,不是每一个拼搏努力的人最后都会成功。努力、拼搏、付出……即使具备了这些成功的质素,也并不是就百分百能获得胜利。时机不够成熟、发生临时状况、心态不够平稳、对手成长更快、出现不可控的非人
为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失败。人生漫长,一次两次的成败根本不能作为评判的标准,人生有无数次跌倒再来的机会,失败者大可收拾心情,再接再厉,继续拼搏,争取在下一次打败对手、赢得成功。因此,只要切实地努力奋斗过,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他们也是值得喝彩、值得尊敬的。行文时,可以从“成功者
固然应该喝彩,失利者也应给予鼓劲”关系切入,侧重于“失利者”角度,有思辨性,论述深刻,素材新颖,构思巧妙,展现自己的独特思考和深刻的认识。或者,也可以讨论“付出”与“结果”的关系。说明“付出”是过程,“成功”与“不成功”是结果的一体两面。不管梦想是否
能实现,我们都应在这个过程中努力“付出”。不管梦想最终是否实现了,我们在追梦过程中所付出的,都代表了我们的成长。立意:1.成功者固然应该喝彩,失利者也应给予鼓励。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不以成败论英雄。3.坦然承受失败,在
挫折中崛起。4.为付出鼓掌,为努力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