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6.638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docx,共(10)页,46.6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56386acec3f950b35423166a99791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昆八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月考一特色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

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

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

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

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

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

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材料二:综观20世

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

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

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航猛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

《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

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

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

,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

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

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内在

的节奏感受,诗的意象、形象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二者都有助于理解诗歌。B.只关注意象的显现和内涵会让我们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出现对诗歌过度解读的毛病,同时失去了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C.中国新诗对古典诗歌的继承不是墨

守成规式仿效,古今诗歌在作品之间、诗歌体裁之间以及诗人之间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胡适的《尝试集》发轫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在诗歌风格、遣词造句,诗歌主题、诗歌体式等方面、都体现出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是音乐因素与造型

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当一首诗中的意象较多时,说明其缺乏音乐节奏之美,在鉴赏时对音韵节奏无需关注。B.作为一门混合型艺术的诗,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幅眼光。C.只要实现在横向移植外来参照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中国新诗就能继承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实现对古典诗歌

的现代传承。D.我们研究古今诗歌的传承,对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首诗优美的语言节奏如舒缓的音乐旋律,踏歌而来,虽只有“云彩”这一个意象,但读之如饮佳酿。B.李商隐的诗爱用偏僻意象与典故,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或过度解读,如《海上谣》中“刘郎旧香炷”的“香柱”,隐射汉武

帝晚年求仙问道之事,富有象征暗示色彩。C.郑愁予《错误》中的“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一句,用“东风”“柳絮”营造氛围,“不来”“不飞”读起来如低吟浅唱,达到了音韵节奏与意象的和谐统一。D.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发出“死了”以后连“羽毛”

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的呼号,表达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土地”在诗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证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简要说明。5.请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二)现

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硝烟下的流泉符浩勇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

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的在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

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

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

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

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小心敌人打你

的冷枪。”白连长说。“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双方都得耐性留火了,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

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

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

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

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

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选自《202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6.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

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断粮形势严峻。B.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C.“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D.“连里

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过度谨慎的风格。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一线串珠,情节紧紧围绕“硝烟下流泉”这个线索展开,不蔓不枝,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

突出。B.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C.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出场和情节展开做铺垫,后面白连长

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D.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出乎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同时也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体现小说体裁独特的艺术魅力。8.小说是如何

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9.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楚襄王①为太

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②五百里,乃归的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齐王归楚太子。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

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献其计。”王曰:“寡人之得求反,以东地五百里许齐。齐令使来求地,为之奈何?”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

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战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齐也而不

与,负不义于天下。楚亦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王怫然作色曰:“何谓也?”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

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乃遣子良北献地于齐。遣子良之明日,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又遣景鲤西索救于秦。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具与死生悉五尺至六十三十余万,弊甲钝兵,愿承下尘。

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其缩甲.则可,不然,则愿待战。”齐王恐焉,乃

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二》)注释:①[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②[东地]指楚国淮北靠近齐国边境的地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位置涂黑。昭常应A齐使曰B我典主C东地D且与死E生F悉五尺

至六十三十G余万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薨,文中指去世。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B.“不得归”的“归”即返回,指回到楚国

去;与《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的“归”含义不同。C.万乘即万辆兵车。周朝时,“万乘”指天子;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D.“缩甲则可”的“甲”指兵、士兵,与《雁门太守行》中“甲光向日

金鳞开”的“甲”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怀王死后,在齐国做人质的太子(楚襄王)向齐王请辞,而齐王趁机要挟他献出东地五百里,然后才放他回国,太子只好答应。B.太子回到楚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使臣

向楚国索取东地。楚襄王询问慎子有何应对之策,慎子提出召群臣集群策之计。C.楚襄王把子良、昭常、景鲤三人意见告诉了慎子,听到慎子建议说他们三人的计策全都采用时,心里很不高兴,甚至不想听慎子的解释。D.秦国派了五十万大军逼近齐

国的西境,秦国指出齐王不让楚太子回国是不仁,而勒索并抢夺楚国的东地五百里更是不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2)子良曰:“臣身受命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14.面对楚王“以东地五百里许齐”的难题,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的看法

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途中晓发唐·崔曙晓霁长风里,劳歌①赴远期。云轻归海疾,月满下山迟。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故林遥不见,况在落花时。注:①劳歌:忧伤、惜别之歌。15.下列对本诗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第一句“长风里”紧承题目的“途中”,虽是早晨雨过天晴仍令人感到有些凄清。B.颈联写行途中登高回望,家乡一切都看不见了,当看到与家乡类似之景时更生悲情。C.尾联承上联再写远望,因纷纷落花遮住了诗

人的视线,家乡的树林更加不可望到了。D.诗人吟唱出“劳歌”是源于“赴远期”,由于此次离乡后归来遥遥无期,心生忧伤。16.分析颔联所写的意象及其作用。(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

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登高》诗中“_________,_________”反其意而用之。(3)《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的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

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音律和谐、①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诵,其中蕴藏的中国智慧也在②地滋润着一代代中国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节气的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

物,与农业生产③,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是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提升着节气的内涵,使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当下,虽然很多节气已不能再像过去

一样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多数人或许已经离农耕很远,但“二十四节气”却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仍然浸润着百姓的生活,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走进“二十四节气”,向祖先学习,跟随节气生活,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体验中华民族独有的乐趣与美好,或可让寻常生活更加有趣,让有

限的生命历程体验更加丰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

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600万年前,雄霸地球的恐龙消失了。①?是小行星撞地球,是气候变化,还是大面积火山爆发?②——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机构的科学家对陕西山阳盆地

恐龙化石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恐龙灭绝可能的新机制:在晚白垩世时期,随着自然生态系统和恐龙自身的协同演化,恐龙多样性发生了持续性衰退,③,导致其无法在由火山爆发或小行星撞击等重大灾害事件所引起的环境剧变中生存和复苏,从而最终走向灭

绝。恐龙属于卵生动物,恐龙蛋的孵化成功率直接决定了恐龙种群的繁盛与否。恐龙蛋的孵化需要合适的温度、湿度甚至二氧化碳浓度。专家说:“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恐龙蛋孵化成功率降低,进而影响到恐龙的多样性。遇到重大灾害后,恐龙种群无法为继,这可能就是恐龙灭绝的原因。”21.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画线

处的“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间晚了,我这就走。B.老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什么事也做不好。C.你要觉得这方案不好,就另外提出一个。D.他这才知道运动的好处。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回答“‘符合社会和他人期望的自己’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己之间’你会如何选择”这一问题时,日本学者上野千鹤子表示:“请一定要对自己保持诚实,过那种自己满意、认可的人生。”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

章,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