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共(5)页,50.34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0d6810495e525396182476e27b93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常德市一中2024届高三第三次月水平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东方既白、海天霞、暮山
紫、朱颜酡、天水碧……如果你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那么你已经进入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中国传统色。所谓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传统色刷屏背后,是中国式审美的共情。传统色是
中国人世界观的直观阐释。早在战国时期,五色就与五行相联系,成为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宇宙本体的哲学思考。比如,红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一直被视作吉庆之色,它象征着火热的夏季,代表着热情洋溢。故宫红墙黄瓦,富丽堂皇;而江南民间粉墙黛瓦,素朴幽静,各有韵味。中国色始终能在大俗大雅中顺
畅切换,达成了从庙堂到民间共同的审美观。传统色更是中国人感情、心理、性格特征的视觉表达。生活中常见的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绿色、蓝色、紫色为冷色。服饰以暖色为主,令人感到温暖、亲切,会给人以温柔、随和之感。若在一系列暖色中,又有冷色与之相调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状态,则会
呈现出沉稳内敛、中庸平和之气。中国传统色中,青、黄、赤、白、黑五色被尊为“正色”。中华传统中重大喜庆场合必着吉服,古代百官朝服上百鸟禽兽无不锦绣成堆,均以青、黑、深红背景设色,就是为适应肃穆又隆重的场合,表达谦恭又严谨
的态度。传统色也是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见证。无论绘画、染织或者烧瓷,颜色的产生、流行、变化背后也是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化。蜚声中外的元青花,因其色彩深沉浓郁,图案饱满丰富,历来备受收藏家推崇。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一直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元青花中的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
和、安详、深沉、朴素等独特的审美感受,既符合我国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精神需求。宋以后,因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元青花釉料配方中加入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颜色由素淡转为浓烈,绘画效果呈现出了青翠欲滴
的流动艺术感染力。一抹青色,从宋汝窑清新的“雨过天晴色”,再到浓烈的元青花,经历了釉料技术的不断改良,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审美的更替变化,历史映衬在中国色中,了无痕迹又千姿百态。传统色,无论是矜持的单色,还是缤纷五色,都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经济文化的色谱,是一个民族对
荣光、对恭谨、对幸福的理解。读懂传统色,也就多了一份对中国的了解与自信。(摘编自王海宁《传统色刷屏背后是中式审美的共鸣》)材料二:服饰审美是我们的精神反映和心理表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近年来,关于服饰与着装者
心理的关系问题,许多领域的专家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心理学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服饰的色彩、款式、面料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美
化自己、表现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周围世界的不同态度”。由此可见,服饰审美与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他出生于祖
辈连任“织造”的家庭,且自幼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红楼梦》全书涉及服饰描写的内容共51回。书中大量的服饰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气质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红楼梦》从服装到饰
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单就款式来说,就有“窄裉袄”“比肩褂”“花绫裤”“绫绵裙”等50余种。其中“比肩褂”是清代女子常备的款式之一,俗称“背褡”。美学家樊美钧在《俗的滥觞》中指出,“为追求服
饰的美丽,清人对于配饰也是从不掉以轻心的,十分注重服饰的搭配。一些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女性还常能巧妙利用配饰弥补身形之不足。譬如‘背褡’,其作用在于使体宽者窄,而窄者愈显其窄矣”。另外,服饰色彩也是曹雪芹描摹的重
点。《红楼梦》描述各种服装色彩的分类中,红色是被提到数量最多的颜色,大约有30处,包括大红、桃红、水红、银红、海棠红、杨妃色等;明确提到绿色的地方有10余处,有水绿、葱绿、柳绿、闪珠绿、松花绿等。此外,还有多种黄色,如葱黄、鹅黄、蜜合色等。藕色、秋香色、玫瑰紫、月桂白、松花色等其它色彩,也在服饰
或印染工艺品中常用。如此丰富而绚丽的颜色在书中的大量出现,无疑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染色及印花工艺的飞速发展。(摘编自杨雪梅《论人物服饰与性格之间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阴阳五行学说是五色与
五行相联系发展而成的,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本体的哲学思考。B.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红色代表热情洋溢,因象征火热的夏季,而被人们视为吉庆之色。C.为适应肃穆隆重的场合,表达谦恭严谨的态度,古代百官朝服均以青、黑、深红背景设色。
D.心理学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能直接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使用的论据十分丰富,涉及多个领域,作者主要从建筑、服饰、瓷器三个领域选择材料。B.材料一通过
元青花釉料配方随着时代不断改良的例子,表明传统色见证着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C.传统色承载着我们对民族的理解,因此,只有读懂传统色,才能增加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自信。D.服饰的款式及合理的搭配能起到美化着装者的作用,这一说法可以从樊美钧的阐述中得到印证。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服饰的色
彩审美”的一项是(3分)()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孔雀东南飞》)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4.有人评
价:“中国的元青花,是我们依据自己民族审美特色,并与世界沟通交流、融合发展出的旷世杰作。”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5.《红楼梦》中薛宝钗出场时的服饰装扮令人印象深刻:“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薛宝钗的服饰装扮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请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人世间(节选)梁晓声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冬梅忍不住问:“确实是
平调回来了?到底为什么?”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看你,我说不聊了,你偏要聊这个话题!我在哪个岗位上没干好过?我离开北京前,领导还给我开了欢送会呢!干得不好
能有那种待遇吗?”冬梅心中疑惑,也只好不再问下去了。春节过后,组织部门下达了正式任命,周秉义担任副市长,他的分工只有一项,主抓招商引资,尽快改造城市面貌,整顿棚户区,消除土坯房,促进本市房地产业发展。一天下
午,周秉义来到弟弟家,让秉昆陪他在光字片走一走。那天降了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之下低矮的土坯房一片连一片,东倒西歪,横七竖八。稍一细看,都会从积雪之下发现外露的种种肮脏——垃圾堆,各种令人作呕的脏水结成了冰,不知不觉天黑了……常进步下班比往日早
了些,他从窗口看到秉昆,迎出门来。常进步他妈与周秉义,当年是职工与老领导关系。周秉义做党委书记,常进步他爸常宇怀是他最倚重的中层干部,他们跟周秉义的关系非同一般。“嫂子!”面对满头白发的烈士遗孀,周秉义的眼泪夺眶
而出,“对不起,嫂子,我本该经常来看你们的啊!”他侧身捂面,泣不成声。“进步,还不快请你周叔叔进屋!”常进步他妈拉开了家门。周秉昆心里有点儿瞧不起哥哥,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天刚转暖,光字片受了一场虚惊。某日来了几组测量小队,临街住户人心惶惶
,以为要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可那得拆除多少房屋啊!一旦被拆除了,都住哪儿呢?有人与测量队的人攀谈,才知道不是要修路,而是要对光字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那是一位副市长的原话。人们猜想,那肯定就是周秉义啦!光字片的
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测量队接连测量了数日,整个光字片也接连亢奋了数日。此后,每天晚上总会有几个男人相约来到秉昆家聊天,他们回忆起过去食不果腹而又无瓦遮头的困窘日子。聊来聊去,觉得今后的日子可有盼头了,全光字片的人可算是托上周秉义的福了。谁承想,光字片会出一位副市长呢
?他是大救星啊!“五一”过后,大队的建筑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光字片进发,但建筑大军的目的地分明不是光字片。建筑大军一直往前开,开到了马路尽头——虎皮冈,在那里安营扎寨。光字片的人们疑惑极了,一拨接一拨到周秉昆家问个究竟:难道你哥要在那地方为咱们光字片的人建楼?那可是连兔子都不刨
窝的地方啊!咱们光字片就是再烂,毕竟属于城区啊!秉昆,你一定要替我们问问你哥……与测量队刚离开那几天相比,光字片人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满怀憧憬到感觉被耍了,男人女人们询问起周秉昆时都义愤填膺。虎皮冈
昼夜机声隆隆,工程突飞猛进。这么大的事,秉义非要在自己任期内干成,市里当时财政拮据,只能给一部分支持,其它的全凭他靠人格魅力全国到处跑,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才好不容易招来了几家商业投资。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压力多大,可想而知……十月份,两排十
幢二十层高楼拔地而起。市政府发布了正式公告,宣称那里将成为本市的“希望新区”。那天晚上,周秉义终于现身弟弟家……第二天,秉昆媳妇郑娟去派出所把全家的户口迁出。她又到新区,在市公安局接待点把户口落上。那事成了一条新闻,却没引来多少人效仿。有人等着看笑话,有人说风凉话:“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光字片
的人们仍在观望,希望新区为周家的到来开了欢迎会,周家的门面房和两居室住房都经过了简单装修。再后来,光字片开来了卡车队,连续替一些人家免费搬家,搬往新区。周秉义终于在光字片露面,他精神抖擞讲述着:“咱们光字
片人家的许多长辈,四九年以前就居住于此,当时这里叫穷人窝。后来,许多人成了东北解放后最早的产业工人,但这里却一直住着本市很穷的人家。我不是在北京当官当不下去了,我是自己要求调回来的。为什么呢?我快到退休年龄了,光字片的存在越来越成为我一块儿心病。各地都在改革发展,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
处处不堪入目。人掉进厕所的事发生几次了,还淹死过孩子,我知道,从大人到孩子,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将光字片彻底改造很不容易,但好日子一定在前头!”随着时间推移,整个光字片逐渐被清空。从又脏又乱的棚户区搬到新区后,大家对秉义感恩戴德,有些老人一见到他,就想跪下磕头,甚至有人想在广场上为他塑
一座雕像……(有删改)文本二:2019年,长篇小说《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中说,“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淳朴坚韧、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摘编自中国作家网)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实是平调回来了?”“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没干好啊?”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冬梅对丈夫从北京调回来颇有疑虑。B.周秉昆“觉得哥哥一点儿也没有副市长的风范,在小事上那么感情外露”这一细节,侧面衬托了秉义平易近人又情
深义重的人物性格特点。C.周秉义对乡亲们说“光字片却变得比当年更糟糕……谁都不愿再生活在光字片了”,这种说法的依据,就是秉义在雪天亲眼所见的肮脏景况。D.小说中“招商引资”“棚户区”“土坯房”等词语,都指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生活现实,同时又使小
说富含记录历史发展变迁的意味。7.关于拆迁,光字片的男女老少的种种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测量队的到来让临街住户感到惊惶,相较于对修路的期待,他们更担心无处栖身。B.听闻要对光字片进行“大
刀阔斧”的改造,群众奔走相告,心情激动而满怀憧憬。C.与秉昆聊天的群众忆苦思甜,他们对于未来生活的讨论与畅想,为后文做了辅垫。D.光字片群众对搬迁到新区感到愤懑,表现了作品对安土重迁传统观念的严肃批判。8.怎样理解“周家哥俩演起双簧来了”这句话?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人世间》获奖的颁奖词中反复提及“情”字,请结合文本,解读“情”有哪几层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①,知伯宠之。及三
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矣。”乃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
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
死。(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材料二:豫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士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
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
衣而死乎?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何足道哉,何足道哉!(节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注】①知伯,即智瑶,也称
“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大夫知(智)氏家族的家主。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居顷A之B襄子C当出D豫让伏E所当过F桥下G襄子至H桥而马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
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漆,涂漆,“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为“与……交好”,两者活用类型不相同。B.众人,指一般人,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的“众人”词义相同。C.爱,爱惜、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的
“爱”词义不相同。D.厌,也作“餍”,意为满足,与《六国论》“暴秦之欲无厌”的“厌”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豫让在范氏、中行氏门下不得志,投靠知伯后受重用。他认为知伯把自己当国士对待,所以不顾一切要为知伯报仇。B.豫
让为了刺杀赵襄子,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刺杀未能成功,他请求击刺赵襄子的衣服,然后被杀,完成了自己的心愿。C.豫让认为刺杀赵襄子替知伯报仇是国士报答君主的方法,但方孝儒认为豫让没能尽到国士应尽的职责,自甘沦为刺客。D.方孝孺认为如果豫让在知伯肆意妄为时直言劝谏,甚至以死劝谏,使知伯醒悟,避免灭亡
的命运,则豫让虽死犹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矣。(2)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14.方孝孺为什么认为豫让不配称“国士”?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
诗,完成15-16小题。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②羽翰:翅膀。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C.第六句的“青云
”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16.“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
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屈原列传》中写出了屈原如莲、如蝉一般高洁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用典故,“____________”借“谦谦君子”的典故劝谏太宗要加强道德修养;“____________”引“网开一面”的典故劝谏太
宗要田猎有度。(3)帘,让我们的生活精致,令我们的空间雅致;帘,让文人墨客情思翩翩。古诗文中含有“帘”字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何时起,人们佐餐下饭的,从榨菜、卤蛋变成了一段段短视频。“电子榨菜”的名号由此而来。它可以是一段萌宠萌娃的搞笑日常,让人即刻实现“云撸猫”“云养娃”的快乐;也可以是时尚博
主的“开箱视频”,①的彩妆服饰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是浓缩在几分钟内的影视解说……收获短暂欢愉之后,我们不禁心生警醒——看似鲜香爽脆、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子榨菜”,到底在榨干什么?无疑,“电子榨菜”正在榨干用户的时间精力。紧
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利用碎片时间放松身心本②。然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电子榨菜”从填满餐饮时光、通勤路途逐渐成了掏空所有闲暇时间的“代餐”,剥夺了我们享受闲暇的真正能力。另外,看似需求旺盛的“电子榨菜”也反噬了视
频创作的良性生产空间。如影视内容的过度浓缩或肢解,解说文案的“粗制滥造”、别字满屏,彼此间不计其数的抄袭、盗用冒用……甚至众多自媒体机构为追逐热点的一时流量,③“批量生产”。因此,如何平衡追求消遣放松和探求价值意义这两者的关系,如何摆正“电子榨菜”在生活中的位置,是一道考验我们智慧与定力的难题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劳动,是与大地肌肤相亲。在田地边,以裸露的脚趾触碰大地,小心地触碰。缩回,又伸展。伸
展,再缩回。看稻们站立在一片白泱泱的水田中央,不跑,不跳,亦不缩脚,蓝天白云下,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就感觉羞愧。人不如稻?试试,再试试,果然就不烫脚了。把两只脚慢慢地伸入水田,忍住,再忍住,如一棵稻秧把根伸进大
地深处。田泥包裹,温暖如春,血脉相通。我把铁耙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沙地是一本大书,我一页一页,努力地翻阅脚下这一片沙地。泥土芬芳,沙地的气息让人陶醉。我一遍遍把大地的秘密翻开又覆盖,却不知道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劳作,是我唯一的目的。我只
是向前,不停地向前。我像父亲一样举起耙,像父亲一样把口水唾在手心,像父亲一样握紧耙柄,像父亲一样用泥土搓手。我感觉自己和父亲、祖先们,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汗水是自发根出发的,沿额头,至鼻尖,绕到下巴,一步一步往下爬。今天,我所滴下的每一滴汗水
,与父亲的,与先人的,也是一个模样。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3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改成“我举起耙,把口水唾在手心,握紧耙柄,用泥土搓手”,从语义
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2.文中有两处动词的回环往复,请任选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行有所止,言有所界,边界是个体成长的保护墙,边界感是一个人
最好的修养。”也有人认为:“融而后通,破而后立,要敢于打破边界、多向融合,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二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